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14:22: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2.评价转炉终点控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碳氧积,从热力学角度分析,随着钢中碳质量分数的降低,氧质量分数势必会升高,进而将导致渣中氧化铁升高,侵蚀炉衬,降低合金回收率,增加钢水非金属夹杂。所以如何能保证在一定的碳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钢液中的氧质量分数,进而减少合金消耗和夹杂物的形成,提高钢水质量,这对于降低炼钢工序成本和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保证全炉役底吹供气良好,减缓炉底侵蚀速度,提高透气砖寿命,确保全炉役碳氧积满足我工艺要求,底吹供气效果和底吹布置设计至关重要。
3.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为满足全炉役碳氧积稳定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采用在炉役期将8块底吹芯砖全开,其中芯砖φ110mm,芯砖设有26支集束管,集束管的φ2-4mm,且集束管集中在芯砖的圆心以内;
7.2)安装座砖与芯砖,座砖与芯砖为分体式结构,座砖安装在炉底一环;
8.3)调整8块底吹芯砖的位置;
9.4)炉底内圈芯砖底吹流量为50-100nm3/h、外圈底吹流量为100-150nm3/h;
10.5)转炉炉底采用“u”型梅花桩炉底砌筑方式。
11.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实现了全炉役底吹可视化,对提高底吹效果,降低终渣氧含量,提高全炉役碳氧积控制水平,降低钢铁料消耗效果显著,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12.图1为现有技术的安装炉底透气砖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炉底芯砖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透气砖;2-芯砖。
具体实施方式
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如图2所示,一种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1)优化底吹砌筑方案,底吹透气砖由现有技术的8块底吹透气砖,其中炉役期开通4块,余4块透气砖炉役期根据情况择机热换,现更改为炉役期8块底吹芯砖全开;
18.2)透气砖改为芯砖芯砖φ110mm,芯砖设有26支集束管,集束管的φ2-4mm,且集束管集中在芯砖的圆心φ80mm以内,利于相对低供气流量下增大底吹供气强度,实现低耗下底吹效果不变;
19.3)座砖与芯砖采用分体式设计,座砖尺寸改小,只占一环炉底砖,利于增加相邻透气砖之间的炉底砖砌筑量,提高底吹透气砖寿命,实现炉役期内底吹效果良好;
20.4)调整8块底吹芯砖的位置,将8块底吹芯砖微调,增加相邻芯砖之间的距离,解决气流反吹导致的底吹芯砖侵蚀速度加快,同时提高底吹效果;
21.5)炉底内圈透气砖底吹流量按50-100nm3/h控制、外圈底吹流量按100-150nm3/h控制,内外圈不同底吹流量控制,利于强化顶底复吹供气效果;
22.6)转炉炉底采用“u”型梅花桩炉底砌筑方式,以有效延缓炉底侵蚀速度。
23.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实现了全炉役底吹可视化,对提高底吹效果,降低终渣氧含量,提高全炉役碳氧积控制水平,降低钢铁料消耗效果显著,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4.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5.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在炉役期将8块底吹芯砖全开,其中芯砖φ110mm,芯砖设有26支集束管,集束管的φ2-4mm,且集束管集中在芯砖的圆心φ80mm以内;2)安装座砖与芯砖,座砖与芯砖为分体式结构,座砖安装在炉底一环;3)调整8块底吹芯砖的位置;4)炉底内圈芯砖底吹流量为50-100nm3/h、外圈底吹流量为100-150nm3/h;5)转炉炉底采用“u”型梅花桩炉底砌筑方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在炉役期将8块底吹芯砖全开,其中芯砖φ110mm,芯砖设有26支集束管,集束管的φ2-4mm,且集束管集中在芯砖的圆心φ80mm以内;安装座砖与芯砖,座砖与芯砖为分体式结构,座砖安装在炉底一环;调整8块底吹芯砖的位置;炉底内圈芯砖底吹流量为50-100Nm3/h、外圈底吹流量为100-150Nm3/h;转炉炉底采用“U”型梅花桩炉底砌筑方式;该转炉底吹透气砖优化方法,实现了全炉役底吹可视化,对提高底吹效果,降低终渣氧含量,提高全炉役碳氧积控制水平,降低钢铁料消耗效果显著,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得到了显著提升。得到了显著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新 温福新 张永青 毕永杰 佟圣刚 王兴 王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1/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