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滤芯和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3:53: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有效提高净水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净水效果,目前的净水装置中均包括多级滤芯依次对水进行过滤。就现在而言,多级滤芯机构的设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每一个滤芯形成独立的滤芯机构分别安装在净水装置的壳体上,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对任意一个滤芯机构的更换,但是多个独立的滤芯机构会使得整个净水装置体积偏大,集成度不够高。第二种方式是2个或2个以上的滤芯形成一个复合滤芯,这种方式有效减小了净水装置的体积,提高了集成度,但是用户自己基本无法仅对复合滤芯中的某一滤芯直接进行更换,由于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多个滤芯形成了一个整体式的负荷滤芯,在更换时,必须将整个复合滤芯更换掉,这样就造成了复合滤芯中其它可用部分的滤芯的浪费。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滤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其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对整个滤芯进行更换,单独仅对第二滤芯机构进行更换,单独仅对第一滤芯机构进行更换,且能有效提高滤芯的集成度,减小净水装置的体积。
4.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5.一种滤芯,所述滤芯包括:第一滤芯机构和第二滤芯机构,所述第一滤芯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过滤单元,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形成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容纳腔;所述第二滤芯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滤芯机构能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滤芯机构的所述容纳腔中;
6.所述第一滤芯机构具有与净水装置连接的用于输送进出水的第一水口单元;所述第二滤芯机构具有与所述净水装置连接的用于输送进出水的第二水口单元;所述第一水口单元至少具有一个用于过滤水输出的第六端口,所述第二水口单元至少具有一个用于过滤水输入的第四端口,所述第四端口和所述第六端口能连通。
7.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具有净水出口,所述第六端口与所述净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包括具有进水端的后置过滤单元,所述进水端与所述第四端口相连通。
8.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内的隔离套,所述隔离套与所述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内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通孔。
9.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口单元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五端口和第七端口;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外侧壁为废水出口,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内侧壁为净水出口,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端部为原水入口;所述原水入口与所述第五端口相连通,所述净水出口通
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六端口相连通,所述废水出口与所述第七端口相连通。
10.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中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中心管、前置过滤单元和所述后置过滤单元,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后置过滤单元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前置过滤机构和所述后置过滤机构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
11.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口单元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外壳上具有第三端口;
12.所述前置过滤单元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所述前置过滤单元的外侧壁为入口端,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环形空间;所述前置过滤机构的内侧壁为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所述第四端口通过第二流道、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后置过滤单元的进水端相连通。
13.优选地,所述后置过滤单元包括:微滤过滤件和活性炭,来水先通过活性炭后再通过微滤过滤件。
14.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具有入口端,所述后置过滤单元具有出水端;
15.所述第二滤芯机构还包括:一端连通所述入口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端的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能由所述出水端方向向所述入口端方向导通。
16.优选地,所述连通机构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入口端相连通。
17.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前置过滤单元的第一外壳和用于容纳所述后置过滤单元的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相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上具有凹陷,所述连通机构设置在所述凹陷中,所述第二外壳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凹陷与所述出水端的贯穿孔。
18.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单元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所述第一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二外壳外,所述第二外壳最上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凹陷通过所述间隙与环形空间相连通;
19.所述第二外壳上端的中部具有一连通所述出水端的开口,所述中心管插设在所述开口中。
20.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限位机构,当所述第二滤芯机构安装至所述第一滤芯机构的所述容纳腔中后,所述限位机构能使得所述第一滤芯机构和所述第二滤芯机构之间在周向上保持相对固定。
21.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口单元和所述第二水口单元位于所述滤芯的同一端。
22.优选地,所述滤芯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滤芯机构具有用于将所述滤芯安装至净水装置上或从净水装置上拆卸下来的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靠近所述滤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水口单元和所述第二水口单元位于所述滤芯的第二端。
23.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部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滤芯机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的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至少具有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操作件抵住所述第二滤芯机构的端面以在所述滤芯的轴向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滤芯机构进行限位以使所述第二滤芯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一滤芯机构中;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操作件与所述第二滤芯机构的端面相脱离以使所述第二滤芯机构能从所述容纳腔中取出。
24.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滤芯机构的端面以铰链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操作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滤芯机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卡合;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卡合时,所述第一操作件沿所述滤芯的轴线方向在所述第二滤芯机构的端面上具有投影,以使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第一状态。
25.优选地,所述第二滤芯机构在径向平面上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滤芯机构在径向平面上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一滤芯机构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滤芯机构的轴线相同。
26.优选地,所述第二滤芯机构在径向平面上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操作部沿所述滤芯的轴线方向在所述第二滤芯机构的端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滤芯机构的至少一条直径。
27.优选地,所述滤芯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滤芯机构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滤芯机构安装至所述第一滤芯机构的所述容纳腔中或从所述第一滤芯机构的所述容纳腔中拆卸下来的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操作部靠近所述滤芯的所述第一端。
28.优选地,所述第二操作部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滤芯机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的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二滤芯机构在第一端的端面上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二操作件能够绕所述第二滤芯机构端面上的直径进行转动以使自身嵌入所述凹陷部或突出所述第二滤芯机构的端面。
29.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机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具有第一螺纹部。
30.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为反渗透膜过滤单元或纳滤膜过滤单元。
31.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主机壳,所述主机壳的一端面上具有向下凹陷的腔室;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滤芯,所述滤芯能设置在所述腔室中。
32.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机构具有用于将所述滤芯安装至净水装置上或从净水装置上拆卸下来的第一操作部,通过绕所述滤芯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一操作部以使得所述滤芯与所述主机壳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33.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机构在靠近第二端的一端处具有第一螺纹部,所述主机壳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相匹配的第二螺纹部,当旋转所述第一操作件时,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相拧合或相脱离,以使得所述滤芯与所述主机壳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34.优选地,所述净水装置还包括:增压装置;接口单元,当所述滤芯与所述主机壳在锁定状态时,所述接口单元中的各个接口与所述第一滤芯机构的第一水口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滤芯机构的第二水口单元相对接,以使得第二端口与所述增压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与第五端口相连通,第六端口与第四端口相连通。
3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36.本技术中的第一滤芯机构具有第一壳体,由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形成有容纳腔,因此,无需对第一滤芯机构进行拆解,第二滤芯机构就能够直接可拆卸的安装到第一滤芯机构的容纳腔中;且第二滤芯机构具有独立的第二壳体,在安装或拆卸第二滤芯机构时,一方面不会有滤芯中滞留的水的流出从而对用户造成不便,另外一方面第二滤芯机构是完全独立的,无需对第一滤芯机构进行任何操作即可以直接对第二滤芯机构进行安装拆卸操
作,而且安装拆卸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第一滤芯机构与第二滤芯机构之间的密封性以避免漏水。
37.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38.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3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芯中的第二滤芯机构可拆卸安装至第一滤芯机构的容纳腔中的示意图;
4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将所述第一滤芯机构和所述第二滤芯机构之间保持相对固定后的示意图;
4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滤芯机构能从第一滤芯机构的容纳腔中取出的示意图;
4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剖面图;
4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芯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剖面图;
4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芯安装至净水装置中的示意图。
45.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46.1、第一端;2、第二端;3、第一滤芯机构;31、容纳腔;32、第一操作部;33、第一水口单元;331、第五端口;332、第六端口;333、第七端口;34、第二卡接部;35、第一壳体;351、内侧壁;3511、通孔;352、隔离套;353、第一流道;36、第一螺纹部;37、第一过滤单元;4、第二滤芯机构;41、第二操作部;42、第二水口单元;421、第一端口;422、第二端口;423、第四端口;43、凹陷部;44、第二壳体;45、外壳;451、第三端口;452、第一外壳;453、第二外壳;4531、凹陷;46、中心管;47、前置过滤单元;471、支撑骨架;48、后置过滤单元;49、第二流道;410、连通机构;51、第一限位部;52、第二限位部;6、第一操作件;61、第一卡接部;7、第二操作件;81、第一环空;82、第二环空;100、滤芯;200、主机壳;2001、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47.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9.为了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对整个滤芯100进行更换,单独仅对第二滤芯机构4进行更换,单独仅对第一滤芯机构3进行更换,且能有效提高滤芯100的集成度,减小净水装置的体积,在本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滤芯10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芯中的第二滤芯机构可拆卸安装至第一滤芯机构的容纳腔中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将第一滤芯机构和第二滤芯机构之间保持相对固定后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滤芯100可以包括:第一滤芯机构3和第二滤芯机构4,第一滤芯机构3包括第一壳体35和设置在第一壳体35内的第一过滤单元37,第一壳体35的内侧壁351形成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容纳腔31;第二滤芯机构4包括第二壳体44和设置在第二壳体44内的第二过滤单元;第二滤芯机构4能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第一滤芯机构3具有与净水装置连接的用于输送进出水的第一水口单元;第二滤芯机构4具有与净水装置连接的用于输送进出水的第二水口单元;第一水口单元至少具有一个用于过滤水输出的第六端口332,第二水口单元至少具有一个用于过滤水输入的第四端口423,第四端口423和第六端口332能连通。
50.本技术中的第一滤芯机构3具有第一壳体35,由于第一壳体35的内侧壁351形成有容纳腔31,因此,无需对第一滤芯机构3进行拆解,第二滤芯机构4就能够直接可拆卸的安装到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且第二滤芯机构4具有独立的第二壳体44,第一滤芯机构3具有与净水装置连接的用于输送进出水的第一水口单元;所述第二滤芯机构4具有与所述净水装置连接的用于输送进出水的第二水口单元,所述第一水口单元的用于过滤水输出的第六端口332与所述第二水口单元的用于过滤水输入的第四端口423通过净水装置能连通,因此在安装或拆卸第二滤芯机构时,一方面不会有滤芯100中滞留的水的流出从而对用户造成不便,另外一方面第二滤芯机构4是完全独立的,无需对第一滤芯机构3进行任何操作即可以直接对第二滤芯机构4进行安装拆卸操作,而且安装拆卸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第一滤芯机构3与第二滤芯机构4之间的密封性以避免漏水。
51.第一滤芯机构3和第二滤芯机构4可以安装至净水装置的一个固定水路板上,通过该固定水路板实现第四端口423和第六端口332之间的导通;也可以安装到安装在净水装置上的一个可拆卸的机构上,通过可拆卸的机构实现第四端口423和第六端口332之间的导通。
52.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技术中的滤芯100,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滤芯100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1和第二端2,第一端1为朝向上方的一端,第二端2为朝向下方的一端。滤芯100包括:第一滤芯机构3、第二滤芯机构4和限位机构。
53.其中,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滤芯机构3包括第一壳体35和设置在第一壳体35内的第一过滤单元37。第一壳体35包括内侧壁351、外侧壁和上端盖和下端盖。第一壳体的内侧
壁351形成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容纳腔31。容纳腔31的可以开口位于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一端1的端面处,第二滤芯机构4能从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一端1的一端安装至容纳腔31中。容纳腔31的开口也可以位于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二端2的端面处,第二滤芯机构4能从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二端2的一端安装至容纳腔31中。当然,容纳腔也可以在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一端1的端面处和靠近第二端2的端面处均具有开口,第二滤芯机构4能从任一一端安装至容纳腔31中。由于第一壳体35的内侧壁351形成有容纳腔31,因此,无需对第一滤芯机构3进行拆解,第二滤芯机构4就能够直接可拆卸的安装到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第一过滤单元37可以包括一个具有过滤作用的滤芯单元,也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种类的过滤单元。
54.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第二滤芯机构4包括第二壳体44和设置在第二壳体44内的第二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可以包括一个具有过滤作用的滤芯单元,也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种类的过滤单元。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44可以具有外侧壁、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第二滤芯机构4能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滤芯机构3的所述容纳腔31中。当第二滤芯机构4安装在第一滤芯机构3中时,第二壳体44的外侧壁与第一壳体35的内侧壁相对。在安装或拆卸第二滤芯机构时,一方面不会有滤芯100中滞留的水的流出从而对用户造成不便,另外一方面第二滤芯机构4是完全独立的,无需对第一滤芯机构3进行任何操作即可以直接对第二滤芯机构4进行安装拆卸操作,而且安装拆卸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第一滤芯机构3与第二滤芯机构4之间的密封性以避免漏水。
5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一端1的端面上具有用于将第一滤芯机构3安装至净水装置上或从净水装置上拆卸下来的第一操作部32,第一操作部32可以位于第一壳体35上。第一操作部32可以为供用户握住或操作第一滤芯机构3,其可以是第一操作件6,也可以是形成在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一端1上的可供用户握住的第一滤芯机构3对其进行操作的形状,如凹陷卡口或凸起的形状等等。
56.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滤芯机构4整体形状与容纳腔31相匹配。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滤芯机构4靠近第一端1的端面上具有用于将第二滤芯机构4安装至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或从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拆卸下来的第二操作部41,第二操作部41可以位于第二壳体44上。用户可以握持住第二操作部41从而能够方便的将第二滤芯机构4从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从靠近第一端1的一端拉出以达到拆卸的目的。第二操作部41可以为供用户操作第二滤芯机构4,其可以是第二操作件7,也可以是形成在第二滤芯机构4某端的可供用户握住的第二滤芯机构4对其进行操作的形状,如凹陷卡口或凸起的形状等等,优选地,第二操作部41位于第二滤芯机构4靠近第一端1的一端,特别的,可以位于端面上,这样不会影响第二滤芯机构4安装入容纳腔31中。
57.滤芯100的第二端2具有与净水装置连接的用于输送进出水的水口单元。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水口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滤芯机构3上的第一水口单元33、设置在第二滤芯机构4上的第二水口单元42。第一水口单元33至少具有一个用于过滤水输出的第六端口332,第二水口单元42至少具有一个用于过滤水输入的第四端口423,所述第四端口423和所述第六端口332能连通。第一滤芯机构3中过滤后的过滤水能够通过第一水口单元33的第六端口332再经过外部净水装置中管路从而与第二滤芯机构4中第二水口单元42中的第六端口332连通,达到输入至第二滤芯机构4中的目的。第一水口单元33和所述第二水口单
元42可以位于滤芯100的同一端。第一水口单元33可以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35上。第二水口单元42可以开设在第二壳体44上。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芯安装至净水装置中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这样以后,当第二滤芯机构4位于第一滤芯机构3中后,可以将整个滤芯100的第二端2直接安装入净水装置的主机壳200上的腔室2001中,滤芯100的第二端2的第一水口单元33、第二水口单元42可以直接方便的实现与主机壳200水路的对接,不会造成影响拆卸或安装滤芯100。
58.如图1和图2所示,当第二滤芯机构4安装至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后,限位机构使得第一滤芯机构3和第二滤芯机构4之间在周向上保持相对固定,第二滤芯机构4与第一滤芯机构3之间无法进行转动,从而便于整个水口单元的不同端口与净水装置一一相对接连通。限位机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机构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滤芯机构4上第二限位部52、设置在所述第一滤芯机构3上的能与第二限位部52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部51;当所述第一限位部5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52相卡合时,所述第一滤芯机构3和所述第二滤芯机构4在周向上保持相对固定。例如,第一限位部51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滤芯机构3内侧壁上的凹进部,第二限位部52可以是设置在第二滤芯机构4外侧壁上的凸起部,当凸起部与所述凹进部相卡合时,所述第一滤芯机构3和所述第二滤芯机构4在周向上保持相对固定无法转动。又例如,所述限位机构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滤芯机构4靠近第一端1端面上的第一限位部51,其可以是沿直径方向延伸的凸起筋;设置在第一滤芯机构3的第一操作件6上的具有与第一限位部5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52,其可以呈凹进状。当第一操作件6处于第一状态下时,第一限位部51与第二限位部52相对准以使得第二滤芯机构4处于正确的特定角度下,这样便于第二滤芯机构4的第二水口单元42实现与净水装置主机壳200的接口单元的水路对接,另外还可以使得第一滤芯机构3和所述第二滤芯机构4在周向上保持相对固定。
5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操作部32可以包括安装在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一端1的端面上的第一操作件6,第一操作件6至少具有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操作件6抵住第二滤芯机构4的端面以在滤芯100的轴向方向上对第二滤芯机构4进行限位以使第二滤芯机构4固定在第一滤芯机构3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滤芯机构能从第一滤芯机构的容纳腔中取出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操作件6与第二滤芯机构4的端面相脱离以使第二滤芯机构4能从容纳腔31中取出。
60.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操作件6的一端与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一端1的端面以铰链方式相连接,第一操作件6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卡接部61,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一端1的端面上具有第二卡接部34,第一卡接部61能与第二卡接部34相卡合。第一操作件6能够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操作件6抵住第二滤芯机构4的端面,有可以实现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操作件6与第二滤芯机构4的端面相脱离以使第二滤芯机构4能从容纳腔31中取出。当第一卡接部61与第二卡接部34相卡合时,第一操作件6实现固定,可以保证对第二滤芯机构4进行限位以使第二滤芯机构4固定在第一滤芯机构3中,当需要将第二滤芯机构4取出时,只需人为转动第一操作件6,使得第一卡接部61与第二卡接部34相脱离即可。
61.当第一卡接部61与第二卡接部34相卡合时,第一操作件6沿滤芯100的轴线方向在第二滤芯机构4的端面上具有投影,以使第一操作件6处于第一状态。这样可以保证第一操
作件6至少部分能够抵住第二滤芯机构4的端面。一般而言,第二滤芯机构4在径向平面上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一滤芯机构3在径向平面上的横截面呈圆环状,第一滤芯机构3的轴线与第二滤芯机构4的轴线相同。当述第一滤芯机构3在径向平面上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时,滤芯100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与净水装置主机壳200之间的锁定和解锁,滤芯100也可以在任意角度直接先装入净水装置主机壳200中,用户无需对准形状。同理,第二滤芯机构4可以在任意角度直接先装入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无法对形状。
62.作为优选地,第一操作部32沿滤芯100的轴线方向在第二滤芯机构4的端面上的投影覆盖第二滤芯机构4的至少一条直径。通过上述方式,便于用户握持住第一操作部32后可以以较小的气力实现对滤芯100的转动。
63.当第一卡接部61与第二卡接部34相卡合时,用户可以握持住第一操作件6从而实现对整个滤芯100的操作,将第一滤芯机构3安装至净水装置上或从净水装置上拆卸下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件6既可以充当第一操作部32,又可以充当限位机构。
6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操作部41可以包括:安装在第二滤芯机构4靠近第一端1的端面上的第二操作件7。用户可以握持住第二操作件7将第二滤芯机构4从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取出。优选地,第二滤芯机构4靠近第一端1的端面上具有凹陷部43,第二操作件7能够绕第二滤芯机构4端面上的直径进行转动以使自身嵌入凹陷部43或突出第二滤芯机构4的端面。当第二操作件7嵌入凹陷部43时,第二滤芯机构4靠近第一端1端面与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一端1端面基本平齐,有助于第一操作件6抵住第二滤芯机构4的端面以在滤芯100的轴向方向上对第二滤芯机构4进行限位以使第二滤芯机构4固定在第一滤芯机构3中。
6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滤芯机构4靠近第一端1端面上具有第一对准部,其可以是沿直径方向延伸的凸起筋,第一滤芯机构3的第一操作件6上具有与第一对准部匹配的第二对准部,当第一操作件6处于第一状态下时,第一对准部与第二对准部相对准以使得第二滤芯机构4处于正确的特定角度下,这样便于第二滤芯机构4的第二水口单元42实现与净水装置主机壳200的接口单元的水路对接。
66.第一滤芯机构3中的第一过滤单元37和第二滤芯机构4中第二过滤单元可以是任意种类的一个或多个过滤单元,在本技术中并不对其进行任何限制。
6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单元37具有净水出口,第六端口332与所述净水出口相连通。第二过滤单元包括具有进水端的后置过滤单元48,进水端与第四端口423相连通。
68.作为优选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剖面图,如图4所示,第一过滤单元37可以为反渗透膜过滤单元或纳滤膜过滤单元。第一滤芯机构3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35的内侧壁351内的隔离套352,隔离套352的下端与内侧壁351相密封,隔离套352与内侧壁351之间形成第一流道353,内侧壁351上具有与第一流道353连通的通孔3511。第一滤芯机构3具有第一水口单元33,第一水口单元33包括开设在第一壳体35上的第五端口331、第六端口332和第七端口333;第一过滤单元37的外侧壁为废水出口,第一过滤单元37的内侧壁351为净水出口,第一过滤单元37的端部为原水入口;原水入口与第五端口331相连通,净水出口通过通孔3511、第一流道353与第六端口332相连通,废水出口与第七端口333相连通。
69.与第一滤芯机构相对应的,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滤芯机构4可以包括第二壳体44、设置在第二壳体44中第二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44中的外壳45、设置在外壳45中的中心管46、前置过滤单元47和后置过滤单元48。第二壳体44包裹住第二滤芯机构4中的其它部件,其中包括外壳45。外壳45和第二壳体44之间形成第二流道49。前置过滤单元47套设在中心管46外,中心管46的一端与后置过滤单元48的出水端相连通。前置过滤机构和后置过滤机构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第二水口单元42包括开设在第二壳体44上的第一端口421、第二端口422和第四端口423。外壳45上具有第三端口451;前置过滤单元47的外侧壁与外壳45之间具有环形空间,前置过滤单元47的外侧壁为入口端,第一端口421连通环形空间;前置过滤机构的内侧壁351为出口端,出口端与第二端口422相连通;第四端口423通过第二流道49、第三端口451与后置过滤单元48的进水端相连通。
70.具体的,前置过滤单元47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后置过滤单元48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前置过滤单元47用于对水进行初级过滤,从而去除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前置过滤单元47可以大体呈管状,前置过滤单元47的外侧壁与外壳45之间具有环形空间,前置过滤单元47的外侧壁为入口端,第一端口421连通环形空间。水从第二壳体44的第一端口421流入第二滤芯机构4,进而到达环形空间,再由前置过滤单元47的外侧壁进入前置过滤单元47进行过滤。前置过滤单元47的内侧壁351为出口端,出口端与第二端口422相连通。经过前置过滤单元47过滤后的水从内侧壁351流出,再通过第二壳体44上的第二端口422流出第二滤芯机构4。
7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前置过滤单元47内侧可以设置有具有镂空结构的支撑骨架471,前置过滤单元47套设在支撑骨架471上,支撑骨架471一方面用于对前置过滤单元47的径向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自前置过滤单元47内侧流出的水能够穿过支撑骨架471继续向上流动,进而流动至第二壳体44的第二端口422流出。第三端口451与后置过滤单元48的进水端相连通。出水管用于将后置过滤单元48过滤的水引流穿过前置过滤单元47,最终排出第二滤芯机构4。当存在支撑骨架471时,中心管46可以穿设过支撑骨架471,中心管46与支撑骨架471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从而便于自前置过滤单元47内侧流出的水向上流动。流出第二滤芯机构4的水流入第一滤芯机构3的第五端口331,进入第一过滤单元37端部的原水入口,形成的废水自第一过滤单元37外侧壁的废水出口流出,之后经过第一壳体35上的第七端口333排出第二滤芯机构4。形成的净水从第一过滤单元37内侧壁351的净水出口流出,再经过内侧壁351的通孔3511、隔离套352与内侧壁351之间的第一流道353,最终自第一壳体35的第六端口332流出。
72.第一滤芯机构3流出的净水通过第二壳体44的第四端口423流入外壳45和第二壳体44之间的第二流道49、外壳45下端的第三端口451,到达后置过滤单元48的进水端。净水经过后置过滤单元48过滤处理后由后置过滤单元48的出水端向上流出至中心管46,经过中心管46向上排出第二滤芯机构4。
73.作为优选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芯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剖面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第二滤芯机构4包括:中心管46、前置过滤单元47、具有第二外壳453的后置过滤单元48。前置过滤单元47、后置过滤单元48与第一滤芯机构3的内侧壁351之间形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被分隔成独立的第一环空81和第二环空
82。例如,环形空间被第二外壳453侧壁上的环形分隔部分隔成独立的第一环空81和第二环空82。第一滤芯机构3包括第一壳体35和设置在第一壳体35中的第一过滤单元37,第一壳体35包括内侧壁351,内侧壁351上开设有通孔3511,通孔3511与第二环空82相连通。第一水口单元33包括开设在第一壳体35上的第五端口331和第七端口333,原水入口与第五端口331相连通,废水出口与第七端口333相连通。第二水口单元42包括第一端口421和第二端口422,由于前置过滤单元47没有自己独立的壳体包覆,因此,第一端口421和第二端口422可以直接开设在第一壳体35上。前置过滤单元47的外侧壁与第一壳体35的内侧壁351之间具有第一环空81,前置过滤单元47的外侧壁为入口端,第一端口421连通第一环空81。前置过滤机构的内侧壁351为出口端,出口端与第二端口422相连通。净水出口通过内侧壁351的通孔3511、第二环空82、第三端口451与后置过滤单元48的进水端相连通。
74.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水可以从第一壳体35的第一端口421流入前置过滤单元47的外侧壁与第一壳体35的内侧壁351之间的第一环空81,再由前置过滤单元47的外侧壁进入前置过滤单元47进行过滤。前置过滤单元47的内侧壁351为出口端,出口端与第二端口422相连通。经过前置过滤单元47过滤后的水从内侧壁351流出,再通过第一壳体35上的第二端口422流出。之后,经过前置过滤单元47的水流入第一滤芯机构3的第五端口331,进入第一过滤单元37端部的原水入口,形成的废水自第一过滤单元37外侧壁的废水出口流出,之后经过第一壳体35上的第七端口333排出第二滤芯机构4。形成的净水从第一过滤单元37内侧壁351的净水出口流出,再经过第一壳体35的内侧壁351的通孔3511、第二环空82、第二外壳453的第三端口451流至后置过滤单元48的进水端。净水经过后置过滤单元48过滤处理后由后置过滤单元48的出水端向上流出至中心管46,经过中心管46向上排出第二滤芯机构4。
75.在上述几个实施方式中,后置过滤单元48主要起到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并有脱色、去除异味等等功效。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后置过滤单元48可以包括:微滤过滤件和活性炭,来水先通过活性炭后再通过微滤过滤件。活性炭主要用于更加彻底的吸附净水中的异色、异味,调整净水的口感,同时抑制净水中细菌的再生。微滤过滤件则主要用于过滤掉水中的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微粒和细菌。
7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后置过滤单元48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侧壁与第二外壳453的内壁相紧贴。活性炭呈颗粒状,活性炭设置在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之间的空间中。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主要用于实现对颗粒状的活性炭的限位和收容。第二外壳453可以包括位于下端的密封盖,第二外壳453上的第三端口451可以设置在密封盖上。密封盖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换第二外壳453中的微滤过滤件和活性炭。经过第一滤芯机构3过滤后的水,可以从密封盖上的第三端口451流入至第二外壳453内,再流过第一喷胶棉后经过活性炭进行过滤,再从第而喷胶棉流出进入至微滤过滤件。微滤过滤件的外侧壁为入口,经过微滤过滤件过滤后,水从微滤过滤件上端面的中部流出,之后流入中心管46排出至第二滤芯机构4外。
77.本技术中滤芯100的水口单元位于滤芯100的第二端2,如此,整个滤芯100可以直接快捷方便的将第二端2插入至净水装置的主机壳200中并完成滤芯100主机壳200之间水路的对接,也可以快捷方便的通过第一操作部32从第一端1将滤芯100从净水装置的主机壳
200中取出,以实现对整个滤芯100进行快捷更换。当仅需要对第二滤芯机构4进行更换时,用户可以将第二滤芯机构4从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取出,然后安装入新的第二滤芯机构4再将限位机构进行限位,如此便可以实现仅对第二滤芯机构4的更换。当需要仅对第一滤芯机构3进行更换时,通过第一操作部32从第一端1将滤芯100从净水装置的主机壳200中取出,将第二滤芯机构4从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取出,再将取出的第二滤芯机构4安装入新的第一滤芯机构3中并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最终将带有第二滤芯机构4的新的第一滤芯机构3通过第一操作部32安装至净水装置的主机壳200中,滤芯的第二端的水口单元直接与净水装置相对接,便完成了仅对第一滤芯100的更换。因此,通过上述过程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对整个滤芯100进行更换,单独仅对第二滤芯机构4进行更换,单独仅对第一滤芯机构3进行更换。另外,由于第二滤芯机构4是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滤芯机构3的容纳腔31中,两者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有效提高了滤芯100的集成度。
78.本技术中第一滤芯机构3和第二滤芯机构4的更换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的方式,其它能够进行更换的方式或结构均可以使用,在本技术中并不对其做任何限定。
79.在本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净水装置,净水装置可以包括:主机壳200,主机壳200上具有腔室2001;如上述任一的滤芯100,滤芯100能设置在腔室2001中,通过握持第一操作部32以使得滤芯100从主机壳200中拆卸下来。
80.在一种具体的方式中,用户可以握持住由第一操作件6形成的第一操作部32,从而将滤芯100从主机壳200中的腔室2001中取出,将其拆卸下来。例如,第一滤芯机构3靠近第二端2的一端处具有第一螺纹部36,主机壳200具有与第一螺纹部36相匹配的第二螺纹部,当旋转第一操作件6时,第一螺纹部36与第二螺纹部相拧合或相脱离,以使得滤芯100与主机壳20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这种方式下,可以通过握持住第一操作件6,通过绕滤芯100的轴线旋转第一操作件6以使得滤芯100与主机壳20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当滤芯100与主机壳200转变成解锁状态后,便可以握持住第一操作件6将滤芯100从主机壳200中的腔室2001中拔出。当在主机壳200中的腔室2001中安装入新的滤芯100后,可以通过握持住第一操作件6,通过绕滤芯100的轴线旋转第一操作件6以使得滤芯100与主机壳200切换成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滤芯100无法脱离主机壳200。
81.而且,净水装置可以包括:增压装置和接口单元。当滤芯100与主机壳200在锁定状态时,接口单元中的各个接口与滤芯100的水口单元相对接,例如可以与第一滤芯机构3的第一水口单元33和/或第二滤芯机构4的第二水口单元42实现相对接,以使得第二端口422与增压装置的入口相连通,增压装置的出口与第五端口331相连通。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口单元33包括第六端口332,第二水口单元42包括第四端口423时,第六端口332与第四端口423相连通。经过第二滤芯机构4中前置过滤单元47处理后的水可通过增压装置进行加压,再输入至第一滤芯机构3中,如此,可以提高第一滤芯机构3的过滤速度。
82.本技术中的净水装置的主机壳200上只需安装一个滤芯100,就可以具有前置过滤单元47、反渗透膜过滤单元或纳滤膜过滤单元、后置过滤单元48,实现对原水不同作用的净化过滤,且该滤芯100的安装和拆卸十分方便快捷。
83.如图4所示,第二滤芯机构4还可以包括:一端连通入口端、另一端连通出水端的连通机构410,连通机构410能由出水端方向向入口端方向导通。
8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连通机构410可以包括单向阀,单向阀的入口与出水端
相连通,单向阀的出口与入口端相连通。通过上述方式使得连通机构410仅能由出水端方向向入口端方向导通,如此实现了在正常制水过程中,原水与净水之间的隔断,原水无法通过连通机构410流至后置过滤单元48的出水端以排出供用户使用。由于原水中存在异物,其可能会导致单向阀的出口出现堵塞或进入单向阀内部而造成单向阀内部堵塞,因此,连通机构410可以包括滤网,滤网设置在单向阀的入口和/或出口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当异物被滤网拦截以后,可以定期将连通机构410拆卸下来对其滤网进行清洗即可。在其它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连通机构410也可以是其它满足仅能由出水端方向向入口端方向导通的部件,在本技术中并不对其做任何限定。
85.当第一滤芯机构3过滤达到一定程度后,水的污垢杂质便会沉积在第一滤芯100单元的膜上。当净水装置处于待机状态下,膜原水侧的原水会慢慢渗透过膜达到膜的净水侧,进而导致净水侧的水的tds值升高,这样,净水系统在下一次正常制水时,刚放出的这部分水的tds偏高。本净水装置需要对第一滤芯100单元进行冲洗时,经过第二滤芯机构4中后置过滤单元48的净水可以通过连通机构410回流至第二滤芯机构4中前置过滤单元47的入口端,该部分净水再次经过前置过滤单元47后流出第二滤芯机构4,然后对第一滤芯机构3的第一滤芯100单元的膜进行冲洗,从而使得第一滤芯100单元的原水侧的原水被净水所替换。这样以后,当净水装置处于待机状态下时,即使原水侧的净水慢慢渗透过膜达到膜的净水侧,净水侧的水的tds值升高程度将大大降低。通过上述过程使得净水系统在下一次正常制水刚放出水时该部分水的tds(总溶解固体)得到有效降低。
8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预设条件下连通机构410能由出水端方向向入口端方向导通,预设条件可以为净水装置不向外输出净水时,也就是净水装置对第二滤芯机构4进行冲洗,通过净水替换第二滤芯100单元中的原水时。在净水装置正常制水,并向外输出净水时,连通机构410可以由出水端方向向入口端方向导通,也可以由出水端方向向入口端方向不导通。
87.本技术中的净水装置无需额外添加净水回流的支路水管,有效避免了净水装置体积的增大,并使得净水装置的水路更为简洁。净水装置在第二滤芯机构4内部直接开设回水通道,通过将连通机构410集成到第二滤芯机构4内部的回水通道中,从而实现正常制水过程中原水与净水的隔断,在冲洗过程中实现第二滤芯机构4中后置过滤单元48流出的净水能回流至第二滤芯机构4中前置过滤单元47的入口端,进而再对第一滤芯机构3进行冲洗,以将第一滤芯100单元中原水侧的原水被净水所替换。
88.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外壳45包括用于容纳前置过滤单元47的第一外壳452和用于容纳后置过滤单元48的第二外壳453,第二外壳453的上端与第一外壳452的下端相密封连接。第二外壳453的侧壁上具有凹陷4531,连通机构410设置在凹陷4531中,可以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外壳453上开设有连通凹陷4531与出水端的贯穿孔。经过后置过滤单元48进行过滤后的水能够通过第二外壳453上的贯穿孔流至凹陷4531中,随后可以进入连通机构410靠近中心的一端,即连通机构410的入口靠近外壳45中心,连通机构410的出口靠近外壳45的侧壁。
89.如图4所示,第一外壳452套设在第二外壳453外,第二外壳453最上端的侧壁与第一外壳45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凹陷4531通过间隙与环形空间相连通。连通机构410的出口流出的水可以进入至第二外壳453最上端的侧壁与第一外壳45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之后
再向上流动至前置过滤单元47的外侧壁与第一外壳452之间的环形空间中,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冲洗过程中实现第二滤芯机构4中后置过滤单元48流出的净水回流至第二滤芯机构4中前置过滤单元47的入口端。
90.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滤芯机构4中只有后置过滤单元48具有第二外壳453。连通机构410安装在第二外壳453上。第二外壳453上开设有连通出水端的贯穿孔。经过后置过滤单元48进行过滤后的水能够通过第二外壳453上的贯穿孔流至连通机构410,随后可以进入连通机构410,由连通机构410的出口流出,连通机构410的出口与第一环空81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冲洗过程中实现第二滤芯机构4中后置过滤单元48流出的净水回流至第二滤芯机构4中前置过滤单元47的入口端。
91.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

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9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