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定位夹及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2:40: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夹钳,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夹及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参阅图1、图2,说明中国专利第cn209615267号专利案所公开的一种现有的直角定位夹1,主要包含可被操作的一个固定手柄11与一个活动手柄12、枢接于所述固定手柄11与所述活动手柄12的一个活动臂13,及连接于所述固定手柄11的一个承托件14。所述活动臂13具有横截面呈直角的一个夹紧块131。所述固定手柄11与所述活动手柄12用于驱动所述夹紧块131与所述承托件14夹持呈t形相交的两个板件、或呈l形的一个板件。
3.现有的直角定位夹1虽然适用于夹持l形的板件,但是,前述板件必需是一体或已连接成一体的板件,当由两个板件相交而呈l形时,所述承托件14并没有限位的功能,使用者必须以目测及手调方式,限制两个板件呈l形相交,而不会变成t形相交,在操作上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够大幅提升使用操作方便性与实用性的定位夹及夹持装置。
5.于是,本发明的定位夹,适用于限位两个板件,每一个板件包括成角度的第一板面与端面,所述定位夹包含本体,及换向组。
6.所述本体具有相隔抵靠夹角且适用于抵靠所述板件的第一板面的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所述抵靠夹角界定有共端点。
7.所述换向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且邻近所述共端点的换向件,所述换向件具有限位部,且相对于所述本体在第一朝向与第二朝向间转动,在所述第一朝向时,所述限位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且适用于抵靠对应的板件的端面,在所述第二朝向时,所述限位部平行于所述第二抵靠面,且适用于抵靠对应的板件的端面。
8.本发明的定位夹,所述抵靠夹角介于85度~95度,且在所述换向件位于所述第一朝向时,所述限位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抵靠面,在所述换向件位于所述第二朝向时,所述限位部垂直于所述第一抵靠面。
9.本发明的定位夹,所述本体包括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一抵靠板与第二抵靠板,所述第一抵靠板具有所述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板具有所述第二抵靠面。
10.本发明的定位夹,所述本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且邻近所述共端点的立柱,所述立柱沿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抵靠板界定出第一通道,且沿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二抵靠板界定出第二通道,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
11.本发明的定位夹,所述立柱具有界定出开口的凹面,及形成在所述凹面的至少一个对合部,所述换向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口,并具有反向于所述限位部的接合面,及形成在所述接合面且对合于所述至少一个对合部的至少一个卡合部,所述至少一个对合部可
以是凸部、凹部两个中的其中一个,所述至少一个卡合部可以是凸部、凹部两个中的另一个。
12.本发明的定位夹,所述换向组还包括栓件与弹性元件,且所述换向件可被操作地朝远离所述立柱的方向位移,还具有由所述限位部延伸至所述接合面的穿孔,所述栓件沿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方向穿经所述穿孔且连接于所述立柱,使所述换向件以所述栓件为中心转动,所述弹性元件穿置在所述穿孔内且位于所述栓件与所述换向件间,恒产生使所述换向件朝所述立柱位移的偏压力。
13.本发明的定位夹,所述本体还具有由所述底板延伸至所述立柱的穿孔,所述换向组还包括栓件,所述栓件穿经所述穿孔与所述换向件,使所述换向件以所述栓件为中心在所述第一朝向与所述第二朝向间摆动。
14.本发明的定位夹,所述换向件的限位部具有反向的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在所述换向件位于所述第一朝向时,所述第一限位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抵靠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抵靠面,在所述换向件位于所述第二朝向时,所述第二限位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抵靠面。
15.本发明的定位夹,所述底板具有相隔所述抵靠夹角且邻近所述立柱的两个挡止凹部,且所述换向件的限位部还具有形成在一侧的挡止凸部,当所述换向件以所述栓件为中心摆动至所述挡止凸部抵靠于对应的挡止凹部时,恰能定位于所述第一朝向或所述第二朝向。
16.本发明的一种夹持装置,适用于夹持两个板件,每一个板件包括成角度的第一板面与端面,及反向于所述第一板面的第二板面,所述夹持装置包含固定夹,及所述定位夹。
17.所述固定夹包括相隔迫固夹角的两个迫固面,所述迫固面适用于抵靠所述板件的第二板面,所述迫固夹角介于85度~95度。
18.所述定位夹为前面所述的任意一个定位夹。
19.本发明的功效在于:通过可换向且结合于所述本体的换向件,使所述板件能够以不同朝向相交,所述换向件不但构造精简、操作简易,且不易丢失,能够大幅提升使用操作时的方便性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20.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21.图1是立体图,说明中国专利第cn209615267号专利案所公开的一种现有的直角定位夹;
22.图2是所述现有的直角定位夹用于夹持l形板件的立体图;
23.图3是立体图,说明本发明夹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安装在夹钳;
24.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25.图5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26.图6是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中换向件位于第一朝向,且定位夹与固定夹用于夹持呈l形垂直相交的两个板件;
27.图7是另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换向件沿远离立柱的方向位移;
28.图8是类似于图6的剖视示意图,但所述换向件位于第二朝向;
29.图9是类似于图6的剖视示意图,但所述定位夹与所述固定夹用于夹持呈t形垂直相交的两个板件;
30.图10是类似于图3的立体图,但所述换向件具有两个切面;
31.图11是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夹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32.图12是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换向件位于第一朝向;及
33.图13是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换向件位于第二朝向。
具体实施方式
34.参阅图3、图4与图5,本发明夹持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安装在一个夹钳2,且适用于夹持两个板件3(如图6)。所述夹钳2包含可被操作的一个第一握柄21与一个第二握柄22、连接于所述第一握柄21的一个第一夹臂23,及枢接于所述第一握柄21与所述第二握柄22的一个第二夹臂24。参阅图6,每一个板件3包括成角度相交的一个第一板面31与一个端面32,及反向于所述第一板面31的一个第二板面33。参阅图3、图4与图5,所述夹持装置包含一个固定夹4,及一个定位夹5。
35.所述固定夹4连接于所述第二夹臂24,并包括相隔一个迫固夹角θ1的两个迫固面41。所述迫固夹角θ1介于85度~95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迫固夹角θ1=90度。
36.所述定位夹5连接于所述第一夹臂23,并包括一个本体51,及一个换向组52。
37.参阅图4、图5与图6,所述本体51具有一个底板511、连接于所述底板511且相隔一个抵靠夹角θ2的一个第一抵靠板512与一个第二抵靠板513,及一个立柱514。所述抵靠夹角θ2介于85度~95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靠夹角θ2=90度,并界定有一个共端点a。所述第一抵靠板512具有一个第一抵靠面515。所述第二抵靠板513具有与所述第一抵靠面515相隔所述抵靠夹角θ2的一个第二抵靠面516。所述立柱514连接于所述底板511且位于所述共端点a,所述立柱514沿一条第一轴线x与所述第一抵靠板512界定出一个第一通道501,且沿一条第二轴线y与所述第二抵靠板513界定出一个第二通道502,并具有界定出一个开口517的一个凹面518,及形成在所述凹面518且相隔180度的两个对合部5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合部519是凸部,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例中,也可以是凹部。所述第一轴线x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y。
38.所述换向组52具有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立柱514的开口517且可被操作地朝远离所述立柱514方向位移的一个换向件521、一个栓件522,及一个弹性元件523。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向件521呈圆柱形,并具有一个限位部524、反向于所述限位部524的一个接合面525、形成在所述接合面525且对合于所述对合部519的一个卡合部526,及由所述限位部524贯穿至所述接合面525的一个穿孔5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524为一个斜面,且所述卡合部526是凹部,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例中,所述卡合部526也可以配合呈凹部的一个对合部519为两个凸部。所述换向件521相对于所述本体51在一个第一朝向(如图6)与一个第二朝向(如图8)间转动,在所述换向件521位于所述第一朝向时,所述限位部524平行于所述第一抵靠面515,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抵靠面516,在所述换向件521位于所述第二朝向时,所述限位部524平行于所述第二抵靠面516,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抵靠面515。
40.所述栓件522沿所述换向件521转动的轴线方向穿经所述穿孔527且连接于所述立柱514,使所述换向件521以所述栓件522为中心转动。所述换向件521转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底板511。
41.所述弹性元件523穿置在所述穿孔527内且位于所述栓件522与所述换向件521间,恒产生使所述换向件521朝所述立柱514位移的一个偏压力。
42.参阅图6,当所述换向件521位于所述第一朝向时,所述限位部524适用于抵靠其中一个板件3的端面32,所述第二抵靠面516适用于抵靠所述其中一个板件3的第一板面31,使所述其中一个板件3沿所述第二轴线y被限位于所述定位夹5的限位部524与第二抵靠面516间,且所述第一抵靠面515适用于抵靠另一个板件3的第一板面31,借此,供所述另一个板件3的端面32抵靠于所述其中一个板件3的第二板面33后,使所述板件3分别沿所述第二轴线y、所述第一轴线x以不同朝向呈l形垂直相交,并获得限位。
43.参阅图7,当要调整所述换向件521的位置时,只需沿远离所述立柱514的方向拉动所述换向件521并克服所述弹性元件523的偏压力,至所述卡合部526脱离所述对合部519时,就可以在所述第一朝向与所述第二朝向间转动所述换向件521,至释放所述换向件521后,使所述换向件521复又受到所述弹性元件523的偏压力作用,而重新以所述卡合部526对合于所述对合部519,并获得定位。
44.参阅图8,当所述换向件521位于所述第二朝向时,所述限位部524适用于抵靠所述另一个板件3的端面32,所述第一抵靠面515适用于抵靠所述另一个板件3的第一板面31,使所述另一个板件3沿所述第一轴线x被限位于所述定位夹5的限位部524与第一抵靠面515间,且所述第二抵靠面516适用于抵靠所述其中一个板件3的第一板面31,借此,供所述其中一个板件3的端面32抵靠于所述另一个板件3的第二板面33后,使所述板件3分别沿所述第一轴线x、所述第二轴线y呈l形垂直相交,并获得限位。
45.参阅图9,由于所述立柱514、所述换向件521与所述第一抵靠板512相隔所述第一通道501,与所述第二抵靠板513相隔所述第二通道502,因此,在所述换向件521位于所述第一朝向时,所述另一个板件3可以沿所述第一轴线x通过所述第二通道502,而抵靠于所述第一抵靠板512的第一抵靠面515与所述换向件521的限位部524,所述其中一个板件3的端面32抵靠于所述另一个板件3的第二板面33;或者,在所述换向件521位于所述第二朝向时,所述其中一个板件3还可以沿所述第二轴线y通过所述第一通道501,而抵靠于所述第二抵靠板513的第二抵靠面516与所述换向件521的限位部524,所述另一个板件3的端面32抵靠于所述其中一个板件3的第二板面33。借此,同样可以通过所述定位夹5限位呈t形相交的所述板件3。
46.参阅图3、图6与图8,当要夹持所述板件3时,只需操作所述第一握柄21与所述第二握柄22以驱动所述第一夹臂23、所述第二夹臂24而带动所述固定夹4与所述定位夹5相对位移,就可以通过所述固定夹4的所述迫固面41抵靠于所述板件3的第二板面33,进而夹紧前述呈l形或呈t形相交的所述板件3。
47.应当注意的是,所述换向件521的外形不限于如图3所示的圆柱形,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例中,也可以是其它几合形状,或如图10所示,使圆柱形的换向件521具有形成在两侧的两个切面528,而平齐于所述立柱514的两侧,借此提升整体的美观性,及在换向时更易于握持。
48.参阅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同样包含所述固定夹4,及所述定位夹5。差异在于:
49.所述本体51还具有由所述底板511沿垂直于所述底板511方向延伸至所述立柱514且连通于所述开口517的一个穿孔510,且所述底板511具有相隔所述抵靠夹角θ2且邻近所述立柱514的两个挡止凹部5111。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向件521呈板状,且所述限位部524界定有一个贯孔5240,并具有反向的一个第一限位面5241与一个第二限位面5242,及形成在一侧的一个挡止凸部5243。且所述栓件522穿经所述穿孔510与所述换向件521的贯孔5240,使所述换向件521以所述栓件522为中心摆动至所述挡止凸部5243抵靠于对应的挡止凹部5111时,恰能定位于所述第一朝向或所述第二朝向。
51.参阅图12,在所述换向件521位于所述第一朝向时,所述第一限位面5241垂直于所述第二抵靠面516,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抵靠面515,参阅图13,在所述换向件521位于所述第二朝向时,所述第二限位面5242垂直于所述第一抵靠面515,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抵靠面516。借此,只需沿图面左右方向推动所述换向件521,就可以达到换向的目的,使所述板件3分别沿所述第二轴线y、所述第一轴线x以不同朝向呈l形或t形相交,并获得限位。
52.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将前述实施例的优点归纳如下:
53.本发明通过可换向且结合于所述本体51的换向件521,使所述板件3能够以不同朝向相交,所述换向件521不但构造精简、操作简易,且不易丢失,能够大幅提升使用操作时的方便性与实用性。
54.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