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棘轮扳手的拨钮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0: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是与手工具有关,详而言之是关于一种棘轮扳手的拨钮结构。


背景技术:

2.可双向操作的棘轮扳手具有一方向拨钮,借由操控该方向拨钮以变换该棘轮扳手的棘轮的转动方向。
3.twi228441号发明专利的棘轮扳手(棘轮工具)揭露一拨钮122与一齿件94,该拨钮122装设于扳手的圆柱形凹室24并可转动;该齿件94与一棘轮48装设于扳手的容室16中。一顶掣件138及一弹簧136装设于拨钮122前周面的盲孔134中,该顶掣件138前端系伸入齿件94的凹部104,通过该弹簧136的弹性力,该顶掣件138前端将该齿件94往前推顶,使齿件前周面的齿102与棘轮48 的齿52啮接。转动该拨钮122时,该拨钮122经由该顶掣件138及该弹簧136 带动该齿件94往扳手的左侧或右侧位移,并将该齿件94弹性偏压于容室16的左侧或右侧,使齿件94于左右不同位置啮接该棘轮48,以改变该棘轮扳手于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操作方向。
4.上揭的习知棘轮扳手,其拨钮122是借由该顶掣件138及该弹簧136带动该齿件94于容室16的两侧位移,由于顶掣件138及弹簧136为弹性的组合构件,容易挠曲,因此,拨钮122带动齿件94位移时并不确实。
5.再者,该拨钮122的底缘并分别向前凸伸一唇144以及向后凸伸一唇145,该往前凸伸的唇144是伸入齿件94底侧的一弧形凹槽118中;而该往后凸伸的唇145是延伸至一位于凹室24底部的沟槽内,借此将拨钮122扣持于该凹室24。该两个唇144、145可避免该拨钮122脱出该凹室24,且亦有助于拨钮122转动时的稳定性,此种稳定拨钮122转动的结构较为复杂与不易制造,且其稳定效果仍不理想。
6.此外,上揭的习知棘轮扳手是借由该弹簧136的弹性伸展作用作为拨钮122 的定位机构,换言之,该顶掣件138及该弹簧136兼具连动构件及定位构件的作用,供拨钮122带动齿件94位移、以及供拨钮122定位,此种情况会造成拨钮122定位不确实的问题,连带的影响齿件94的定位,导致齿件94与棘轮48 的啮接状态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旨于解决上揭缺失,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的拨钮结构,能促进棘轮扳手的拨钮带动齿件位移的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的拨钮结构,有助于拨钮转动时的稳定性,且其结构较为简易。
9.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的拨钮结构,使棘轮扳手的拨钮能确实地定位于操作位置。
1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棘轮扳手的拨钮结构,包含有:
11.一头部;一容置空间,形成于该头部;一通孔,设于该头部的顶壁,并连通该容置空
间;
12.一棘轮,其周面设有齿部,该棘轮装设于该头部的容置空间中,装设于该头部的容置空间中,并可转动;
13.一齿件,于前侧周面具有齿部;一凹槽及一凹入,设于该齿件的后侧周面;该齿件装设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可于该容置空间的两侧之间位移;
14.一拨钮,具有一本体;一拨动部,设于该本体顶端;一拨块,自该本体向前延伸;该拨钮装设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可转动;该拨动部露出该头部;该拨块伸入该齿件的凹入中,该拨钮转动时,该拨块可推动该齿件位移;
15.一弹性定位构件,设于该齿件后侧及该拨钮前侧之间,其前端伸入该齿件的凹槽,其弹性能促使该齿件前侧所设的齿部与该棘轮的齿部保持啮接。
16.借此,该拨钮是以不会挠曲的拨动驱动该齿件位移,促进拨钮带动齿件位移的稳定性。
17.较佳地,该拨钮的拨块的宽度往其自由端递减;该凹入两侧之间的间隙由其内部往其开口处递增。
18.较佳地,该拨块的两侧面及该该凹入的两侧均为弧面,使拨块与凹入能滑顺的接触。
19.较佳地,该容置空间的底侧透空;一盖板,装设于该头部底面,闭合该容置空间;该拨钮的底端枢设于该盖板,使该拨钮具有一转动支点,增进拨钮转动时的稳定性。
20.较佳地,一弹性定位构件设于该拨钮的后侧,并可弹性顶持于该容置空间的后侧周面,使该拨钮定位。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棘轮扳手的立体图。
22.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23.图3是图1的仰视分解立体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拨钮及齿件的仰视立体图。
25.图5是图1的纵向剖面图。
26.图6是图5的6

6剖线的剖面图,显示该拨钮切换至第一位置。
27.图7是图5的7

7剖线的剖面图,显示该拨钮及该齿件定位于第一位置。
28.图8是图5的8

8剖线的剖面图,显示该拨钮该齿件于第一位置的作动关系。
29.图9显示该拨钮切换至第二位置。
30.图10显示该拨钮切换至第二位置。
31.图11显示齿件及拨钮定位于第二位置。
32.10棘轮扳手
33.20头部
ꢀꢀꢀꢀꢀꢀꢀꢀꢀꢀꢀꢀꢀ
201开口
ꢀꢀꢀꢀꢀꢀꢀꢀꢀ
22杆身
34.23容置空间
ꢀꢀꢀꢀꢀꢀꢀꢀꢀ
24前容室
ꢀꢀꢀꢀꢀꢀꢀꢀ
25后容室
35.26通孔
ꢀꢀꢀꢀꢀꢀꢀꢀꢀꢀꢀꢀꢀ
27第一定位部
ꢀꢀꢀꢀ
28第二定位部
36.29限位槽
37.30棘轮
ꢀꢀꢀꢀꢀꢀꢀꢀꢀꢀꢀꢀꢀ
32齿部
ꢀꢀꢀꢀꢀꢀꢀꢀꢀꢀ
33插柱
38.40齿件
ꢀꢀꢀꢀꢀꢀꢀꢀꢀꢀꢀꢀꢀ
42齿部
ꢀꢀꢀꢀꢀꢀꢀꢀꢀꢀ
44凹槽
39.45隔板
ꢀꢀꢀꢀꢀꢀꢀꢀꢀꢀꢀꢀꢀ
46凹入
ꢀꢀꢀꢀꢀꢀꢀꢀꢀꢀ
461第一弧面
40.462第二弧面
41.50拨钮
ꢀꢀꢀꢀꢀꢀꢀꢀꢀꢀꢀꢀꢀ
51本体
ꢀꢀꢀꢀꢀꢀꢀꢀꢀꢀ
52拨动部
42.53凸部
ꢀꢀꢀꢀꢀꢀꢀꢀꢀꢀꢀꢀꢀ
54拨块
ꢀꢀꢀꢀꢀꢀꢀꢀꢀꢀ
541、542弧面
43.55轴部
ꢀꢀꢀꢀꢀꢀꢀꢀꢀꢀꢀꢀꢀ
56孔
ꢀꢀꢀꢀꢀꢀꢀꢀꢀꢀꢀꢀ
57孔
44.60盖板
ꢀꢀꢀꢀꢀꢀꢀꢀꢀꢀꢀꢀꢀ
62孔
ꢀꢀꢀꢀꢀꢀꢀꢀꢀꢀꢀꢀ
64枢接部
45.80弹性顶持构件
ꢀꢀꢀꢀꢀ
82弹簧
ꢀꢀꢀꢀꢀꢀꢀꢀꢀꢀ
84珠体
46.85弹性定位构件
ꢀꢀꢀꢀꢀ
86弹簧
ꢀꢀꢀꢀꢀꢀꢀꢀꢀꢀ
88珠体
具体实施方式
47.请参阅图1至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棘轮扳手的拨钮结构,所述的拨钮结构是装设于一棘轮扳手的头部中。图1所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棘轮扳手10包括一头部20以及一连接于该头部后端的杆身22。该棘轮扳手10可为独立使用的扳手,其杆身22供使用者握持。该棘轮扳手10亦可成为可调整扭力的扭力棘轮扳手的一部分,其作为扭力棘轮扳手时,该杆身22穿入并枢接于一管体(如图1的假想线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下述的与拨钮相关的结构,非关该拨钮结构者,非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标的,容不赘述。
48.该棘轮扳手10包含有:一头部20、一棘轮30、一齿件40、一拨钮50以及一盖板60。一容置空间23,包括相连通的一前容室24及一后容室25,设于该头部20,用以容设前述的棘轮30、齿件40及拨钮50,该头部20的底面设一开口201与该容置空间23连通,使该容置空间的底侧透空。一通孔26,设于该头部20的顶壁,并连通该后容室25。请参阅图7,该后容室25的后侧周壁设有一第一定位部27与一第二定位部28,对称地位于该后容室的两侧。一限位槽 29,凹设于该通孔26的孔缘,并具有一适当的弧长,该限位槽29的两端均为一止点。
49.请配合参阅图5及图7,该棘轮30、齿件40及拨钮50装设于该头部20的容置空间23中,并由前往后排列,该棘轮30可于该前容室24中转动;该棘轮 30可凸设一插柱33或设一多角形套孔,俾使该棘轮30可借以驱动套筒或螺接组件(螺栓或螺帽);
50.该齿件40可于前容室24的两侧位移,其前端面具有若干齿部42,与该棘轮30周面所设的齿部32啮接。请参阅图4,齿件40的后周面设有一呈弧形的凹槽44及一凹入46,呈上下设置,该凹槽44位于凹入46的上方,该两者可相连通;本较佳实施例以一隔板45分开该两者。该凹槽44的宽度大于凹入46的宽度。该凹入46的两侧设置成外凸的弧面,分别为一第一弧面461及一第二弧面462,借由该两外凸的弧面的设计,且凹入46的两侧的弧面呈弧形展开,凹入两侧的间隙(即该第一弧面461及一第二弧面462之间的间隙)由内往外渐增,使得凹入的开口处的间隙大于凹入内部的间隙。
51.该拨钮50具有一本体51;一拨动部52,设于该本体51顶端;一拨块54,自该本体51底侧向前凸伸,且较佳地,拨块54的宽度往自由端渐减,且其两侧面分别设置呈内凹的弧面541、弧面542。一轴部55,设于该本体51的底面,作为拨钮50转动的轴心。一凸部53,凸设于该本体51顶侧的周面,该拨钮50 自该头部20的通孔26装入该头部中,该本体51装设于后容室25,并于该后容室25中转动;该拨动部52外露于该头部20。该拨块54伸入该齿件40后端面的凹入46中,如图8所示,拨钮50转动时,可经由该拨块54带动该齿件40 位移。该拨钮53的
凸部53伸入该头部20的限位槽29中。
52.一弹性顶持构件80,由一压缩弹簧82及一珠体84所形成,其两端分别装入该齿件40后端面的凹槽44及该拨钮50的本体51前侧周面的孔56中,其弹性力促使该齿件40保持与该棘轮30弹性啮接。
53.一弹性定位构件85,亦由一压缩弹簧86及一珠体88所形成,其一端装入该拨钮50的本体51后侧周面的孔57中,其另一端弹性结合第一定位部27、第二定位部28之一,使该拨钮50定位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将于下文说明)。
54.该盖板60以螺接组件或其他方式可拆卸地盖设于该头部20的开口201,封闭该容置空间23。该盖板60具有一孔62,供该棘轮30的插柱33伸出。一枢接部64,设于该盖板60;该拨钮50的轴部55与该枢接部64枢接,该轴部55 与该枢接部64的枢接位置成为拨钮50的转动中心。可理解的是,该轴部55与该枢接部64为凹(例如孔)凸(例如凸出部位)的配合构形,其中一者为凹的构形而另一者为凸的构形。例如,将轴部55制作成圆形凸部以及将枢接部制作成圆孔;或将轴部55制成圆孔而将枢接部制成圆形凸部。
55.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及作动关系,且下文所述的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各附图的方向为准。当使用者顺时针方向转动拨钮50,拨钮 50的拨块54系推动该齿件40往前容室24的右侧移动,进而将该拨钮50及该齿件40位移至图6至图8所示的一第一位置,请参阅图6,该拨钮50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该凸块53受该限位槽29右端挡止,作为拨块50的转动止点。此时,如图7所示,该齿件40受拨块54带动并靠在前容室24的右侧壁面;该弹性定位构件85弹性结合该第一定位部27,使拨钮50保持定位于该第一位置;该弹性顶持构件80使该齿件40与该棘轮30保持啮接。于此状态下,顺时针方向扳转该扳手10时,该齿件40与棘轮30保持啮接状态,故可带动该棘轮30顺时针转动。反之,逆时针方向扳转扳手10时,齿件40将会在棘轮30的外周跳动,扳手10无法有效带动该棘轮30转动。
56.逆时针方向转动该拨钮50时,可将该拨钮50及该齿件40位移至图9至图 11所示的第二位置。请参阅图9,该拨钮50的凸块53受该限位槽29左端挡止,作为拨块50逆时针转动的止点。请参阅图8,拨钮50由第一位置带动齿件40 往左侧位移时,拨钮50的拨块54的左侧的弧面541接触于齿件40的凹入46 的左侧的第一弧面461,该两个弧面良好的接触,因此,拨钮50逆时针转动并推动齿件50往左位移的作动过程中,拨块54的弧面541与凹入46的弧面461 保持实质且滑顺的接触,令拨钮50得以确实带动齿件40往左位移,不会产生误动作。
57.待拨钮50及齿件40位移至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二位置时,该齿件40靠抵于该前容室24的左侧的壁面,该弹性定位构件85离开该第一定位部27并弹性结合于第二定位部28,使拨钮50保持定位于该第二位置;该弹性顶持构件 80使该齿件40与该棘轮30保持啮接。于此状态下,逆时针方向扳转该扳手10 时,可带动该棘轮30顺时针转动。反之,顺时针方向扳转扳手10时,齿件40 将会在棘轮30的外周跳动,扳手10无法有效带动该棘轮30转动。
58.欲将拨钮50及齿件40由第二位置再切换回第一位置时,请参阅图11,由于拨钮50的拨块54的右侧的弧面542接触于齿件40的凹入46的右侧的第二弧面462,因此,顺时针方向转动拨钮50时,该拨块54将驱动齿件50往右位移,且于作动过程中,拨块54的弧面542与凹入46的第二弧面462保持实质且滑顺的接触,令拨钮50确实带动齿件40往右位移,不会有误动作。
5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棘轮扳手,该拨钮50以不会挠曲的拨块54带动齿件 40位移,
能确实地且稳定地带动齿件位移,且借由拨块54的构形(宽度往自由端递减)、凹入46的构形(其间隙由内往开口处递增)及其弧面541、542、461 及462的配合,拨钮50与齿件40于大角度的位移过程中,拨块54及凹入46 均能确实的且良好的接触。
60.该拨钮50以其底端的轴部55与盖板的枢接部64枢接,因此,拨钮转动时具有稳定的转动支点,使拨钮具有绝佳的转动稳定性,且拨钮的转动支点的结构简易、容易制造。
61.该弹性顶持构件80仅负责弹性顶持齿件40;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弹性定位构件85供该拨钮50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故拨钮50能确实定位于操作位置,连带的能确实定位齿件40的操作位置,使齿件40与棘轮30保持稳定啮接。
62.拨钮50转动时,受到该限位槽29的限位,可准确地转动至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
6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拨钮结构确能增进双向棘轮扳手的使用便利性,具功效增进。上揭实施例仅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而非限制,举凡由本实用新型的等效修改,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