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织机的框架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0:57: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机的框架,该织机的框架包括一对侧框架,并且在各侧框架的内侧面的安装部安装梁部件,从而由多个梁部件连结两个侧框架而构成上述框架,各侧框架对引导开口装置的综框的上下动的综框导向件进行支撑。


背景技术:

2.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一般的织机中的框架由多个梁部件连结一对侧框架来构成。具体而言,该框架包括呈箱体形状的一对侧框架,并且在各侧框架的内侧面安装长条的梁部件,从而成为两个侧框架由多个梁部件连结而成的结构。
3.并且,织机具备用于引导开口装置中的综框的上下动的一对综框导向件。而且,该综框导向件以支撑于框架中的各侧框架的形式设置在织机上。
4.此外,织机以要织造的织物的织幅为基准来确定其规格。而且,搭载于织机的综框成为与在该织机中能够织造的最大织幅对应的宽度。并且,在该织机中,综框如上所述地由一对综框导向件引导上下动,而该各综框导向件由安装于对应的侧框架的托架等支撑。
5.因此,该一对综框导向件的间隔由织机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托架的位置划定。因而,安装该托架的两个侧框架的间隔设定为,经由托架支撑于该各侧框架的一对综框导向件成为以如上所述地能够引导综框的间隔配置的状态。即,框架中的一对侧框架的间隔为:安装该托架的位置(在经纱方向上支撑综框导向件的位置)的间隔实现上述的综框导向件的配置,并以根据综框的宽度安装该托架的位置的间隔作为基准来确定。
6.顺便说一下,在许多织机中,该托架安装于侧框架的内侧面。即,侧框架中的安装托架的位置成为其内侧面。并且,该内侧面虽然具有些许凹凸,但大致形成为平面状。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841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11.在这样的织机中已知:由于支撑筘的摇轴支撑于两个侧框架,所以伴随织造中的打纬动作,两个侧框架产生剧烈的振动(所谓打纬振动)。而且,在这样的织机中,伴随该打纬振动的产生,存在织机的框架整体剧烈振动的情况。尤其,近年来,织机的运转处于高速化的倾向,伴随这样的织机的高速化,其振动变得更剧烈。而且,若织机的框架整体剧烈地振动,则支撑于该框架的各装置振动,有时会产生对织造造成不良影响而使织造的织布的品质降低这样的问题。
12.鉴于以上的现有的织机的框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在具有由上述多个梁部件连结两个侧框架而构成的框架的织机中,能够提高针对上述的打纬振动的抗震性。
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4.本实用新型以如下的织机的框架为前提,该织机的框架包括一对侧框架,并且在各侧框架的内侧面的安装部安装梁部件,从而由多个梁部件连结两个侧框架而构成上述框架,各侧框架对引导开口装置的综框的上下动的综框导向件进行支撑。
15.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一对上述侧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在将上述内侧面中的位于在经纱方向上支撑上述综框导向件的位置的部分作为基准面之后,安装多个上述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上述安装部是相比上述基准面位于上述框架的内侧的偏置安装部。
16.并且,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的框架中,该框架也可以构成为,多个上述梁部件包括两根卷取侧梁部件,该两根卷取侧梁部件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地设于相比上述综框导向件靠卷取侧的位置,上述偏置安装部是安装上述卷取侧梁部件中的上侧的梁部件的上述安装部。
17.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分别如下。
18.方案一是一种织机的框架,包括一对侧框架,并且在各侧框架的内侧面的安装部安装梁部件,从而由多个梁部件连结两个侧框架而构成上述框架,各侧框架对引导开口装置的综框的上下动的综框导向件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一对上述侧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在将上述内侧面中的位于在经纱方向上支撑上述综框导向件的位置的部分作为基准面之后,安装多个上述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上述安装部是相比上述基准面位于上述框架的内侧的偏置安装部。
19.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的织机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梁部件包括两根卷取侧梁部件,该两根卷取侧梁部件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地设于相比上述综框导向件靠卷取侧的位置,上述偏置安装部是安装上述卷取侧梁部件中的上侧的梁部件的上述安装部。
20.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具有由上述多个梁部件连结一对侧框架而构成的框架的织机中,关于多个上述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下称为“对象梁部件”)构成为,安装该对象梁部件的安装部形成为相比上述基准面位于织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偏置安装部。由此,该框架提高了针对打纬振动的抗震性。更详细地如下。
22.如上所述,在织机的框架中,一对侧框架的间隔以安装与各综框导向件对应的托架的位置的间隔作为基准来确定。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像这样决定间隔的一对侧框架中的至少一方中,安装上述对象梁部件的安装部形成为相比上述基准面位于上述内侧的偏置安装部。因此,在框架(侧框架)像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与框架如现有技术那样构成的情况相比,对象梁部件的长度尺寸变小。
23.而且,通过像这样减小长度尺寸,对象梁部件在框架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不容易挠曲。其结果,由这样的梁部件连结侧框架而构成的框架整体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不容易振动。即,该框架的抗震性提高。因此,根据这样的框架,即使是在现有结构的框架中产生上述的打纬振动的状态,框架整体的振动也尽可能地变小,因而能够防止起因于振动的织布的品质降低。
24.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的框架中,使上述的对象梁部件为使位置在上下方向
上不同地设于卷取侧的两根卷取侧梁部件中的上侧的梁部件,即,使偏置安装部为安装该上侧的梁部件的上述安装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框架的抗震性的提高。
25.详细而言,在一般的织机中,产生打纬振动的摇轴在侧框架中的支撑位置成为框架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于上述综框导向件的卷取侧。因此,在前后方向上,多个梁部件中的相对于综框导向件为卷取侧的梁部件亦即卷取侧梁部件与相对于综框导向件为送出侧的梁部件亦即送出侧梁部件相比,起因于离摇轴的距离较短,而容易受到打纬振动的影响。并且,各侧框架由地脚螺栓牢固地固定于织机的设置面。因此,各侧框架的上侧的部分与下侧的部分相比容易产生振动。其结果,在比较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地设置的两根梁部件的情况下,上侧的梁部件比下侧的梁部件更容易受到打纬振动的影响。
26.综上所述,将上述多个梁部件中的容易受到打纬振动的影响的梁部件亦即上述卷取侧梁部件中的上侧的梁部件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框架的抗震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27.图1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的框架的俯视图。
28.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29.图3是图1的织机的框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30.图4是图1的织机的框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31.符号说明
32.1—框架,2—侧框架,3a—前上撑条,3b—前下撑条,3c—后上撑条,3d—后下撑条,4—摇轴,5—筘,6—经纱轴,7—织轴支撑件,8—卷取织轴,9—内侧面,10—基准面,11—综框,12—综框导向件,12b—引导部,14—托架,15—卷布辊,15b—压辊,16—主轴,17—偏置安装部,18—偏置安装部,19—轴承保持架,20—轴承保持架,20a—嵌插部,20b—凸缘部,20c—贯通孔,20e—端部壁,21—轴承保持架,22a—轴承,22b—轴承,22c—轴承,23a—贯通孔,23b—贯通孔,23c—贯通孔,25—螺栓,t—经纱,w—织布,b—织幅方向(宽度方向),e—经纱方向(前后方向),f—送出侧,g—卷取侧。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基于图1~图4,对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的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进行说明。
34.在织机中,框架1构成为,将一对侧框架2、2作为主体,并将该两个侧框架2、2利用四根梁部件3a、3b、3c、3d连结而成。此外,各侧框架2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的箱体形状。而且,两个侧框架2、2以在其宽度方向(厚度方向=织机的宽度方向)上对置的状态由梁部件3a、3b、3c、3d连结。
35.并且,在织机中,在其前后方向的一方,以支撑于两个侧框架2、2的形式具备用于送出经纱t的经纱轴6。而且,在该织机的上述前后方向上的另一方侧,以支撑于两个侧框架2、2的形式具备用于卷取织造出的织布的卷取织轴8。
36.而且,织机具备用于引导开口装置中的综框11的上下动的一对综框导向件12、12。该各综框导向件12以由安装于对应的侧框架2的托架14支撑的形式设置在织机上。而且,该
托架14以固定于对应的侧框架2的内侧面9的形式安装于该侧框架2。
37.此外,各托架14由安装于框架的板状的支撑板14a和以从支撑板14a的一个端面突出的方式安装于支撑板14a的支撑轴14b构成。而且,各托架14以支撑轴14b相比侧框架2的上表面位于上方并且支撑轴14b朝向织机的内侧的形式如上所述地固定于侧框架2的内侧面9。但是,关于其安装位置,在上述前后方向上,支撑轴14b成为侧框架2的大致中央。
38.而且,各综框导向件12以安装于该托架14中的支撑轴14b的前端部的形式经由该托架14支撑于对应的侧框架2。因此,侧框架2与综框导向件12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是综框导向件12从侧框架2的内侧面9离开大致托架14厚度的关系。
39.该综框导向件12具有在如上所述地支撑于侧框架2的状态下成为在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状态的两个引导部12b。并且,该各引导部12b具有用于引导该织机所具备的多片综框11的上下动的多个引导槽。而且,在该织机中,各综框11成为其两侧部被一对综框导向件12、12的引导槽引导地设置的状态。
40.这样,各综框导向件12中的引导槽的位置成为在该织机中的各侧框架2的一侧引导综框11的位置。而且,根据上述的侧框架2与综框导向件12的位置关系,该引导位置由侧框架2(内侧面9)的位置划定。因此,该侧框架2的内侧面9中的安装托架14的部分(面)成为划定其引导位置的基准面10。
41.顺便说一下,在织机中,将要织造的织物w的织幅作为基准来确定其规格。而且,搭载于该织机的综框11成为与该织机的规格(能够织造的最大的织幅)对应的宽度的部件。因此,支撑为了引导这样的综框11而设置的一对综框导向件12、12的一对侧框架2、2的间隔设定为基于该综框11的宽度、以及上述的侧框架2与综框导向件12的位置关系的间隔。而且,像这样设定间隔的一对侧框架2、2所包括的一对上述基准面10、10的间隔也根据该侧框架2、2的间隔来划定。
42.而且,关于连结该一对侧框架2、2的上述四根梁部件,其中的两根梁部件3a、3b作为配置于上述前后方向上的卷取织轴8侧的卷取侧的梁部件(卷取侧梁部件3a、3b)来设置,剩余的两根梁部件3c、3d作为配置于上述前后方向上的经纱轴6侧的送出侧的梁部件(送出侧梁部件3c、3d)来设置。卷取侧梁部件3a、3b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不同地配置,上侧的梁部件3a是所谓的前上撑条,下侧的梁部件3b是所谓的前下撑条。并且,送出侧梁部件3c、3d也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不同地配置,上侧的梁部件3c是所谓的后上撑条,下侧的梁部件3d是所谓的后下撑条。
43.此外,前上撑条3a及后上撑条3c具有形成于其两端部的凸缘。并且,在该凸缘形成有多个用于固定的螺栓插通的贯通孔。而且,将插通在各凸缘的贯通孔中的固定用螺栓插通到在对应的侧框架2的内侧面9开口地形成的贯通孔中,并将螺母与该固定用螺栓螺纹结合,从而前上撑条3a及后上撑条3c相对于各侧框架2(内侧面9)得以固定。这样,前上撑条3a及后上撑条3c固定于各侧框架2的内侧面9中已设定的安装部分亦即安装部,从而连结两个侧框架2、2。
44.并且,前下撑条3b及后下撑条3d是截面形状大致呈
“コ”
形状的梁部件,在其两端部具有堵塞端部地形成的端壁。并且,在该端壁形成有多个用于固定的螺栓插入的贯通孔。而且,将插通在各端壁的贯通孔中的固定用螺栓插通到在对应的侧框架2的内侧面9开口地形成的贯通孔中,并将螺母与该固定用螺栓螺纹结合,从而前下撑条3b及后下撑条3d相对
于各侧框架2(内侧面9)得以固定。这样,前下撑条3b及后下撑条3d固定于各侧框架2的内侧面9中已设定的安装部分亦即安装部,从而连结两个侧框架2、2。
45.织机中的主轴16以与前上撑条3a平行的方向、即与织机的宽度方向(以下简称为“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其两端部由两个侧框架2、2支撑。此外,该主轴16的支撑位置在上述前后方向上成为前上撑条3a与托架14(综框导向件12)之间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成为其上端(上缘)在前上撑条3a的下表面的附近的位置。
46.并且,织机具备摆动驱动筘5的打纬机构。而且,在该打纬机构中,筘5经由多个筘座脚等支撑于摇轴4。而且,该摇轴4以与上述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其两端部由两个侧框架2、2支撑。此外,该摇轴4的支撑位置在上述前后方向上成为与上述主轴16大致相同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成为相对于主轴16的上方且与前上撑条3a重叠的位置。
47.进一步地,该织机具备以与织布密度对应的速度向卷取织轴8侧输送织造出的织布w的卷取机构。而且,该卷取机构包括卷布辊15、以及由按压机构(未图示)按压至卷布辊15地设置的一对压辊15b、15b。而且,该卷布辊15以与上述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其两端部由两个侧框架2、2支撑。此外,该卷布辊15的支撑位置在上述前后方向上成为相对于前上撑条3a而与上述主轴16相反一侧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成为与前上撑条3a重叠的位置。
48.在以上的织机的框架1中,在本实用新型中,一对侧框架的双方或一方的上述多个各安装部中的至少一个安装部形成为相比上述基准面10位于框架1的内侧的偏置安装部。而且,本实施例是将两个侧框架2、2中的前上撑条3a及后上撑条3c的各上述安装部作为该偏置安装部的例子。这样的本实施例的织机的框架1的详细内容如下。
49.在各侧框架2中,其内侧面9的在沿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成为上述安装部的范围的部分相对于包括基准面10的部分突出地形成,以便用于安装前上撑条3a的上述安装部相对于基准面10而位于框架1的内侧。作为其结果,该上述安装部成为其位置相对于基准面10为框架1的内侧的部分,成为在本实用新型中说明的偏置安装部17。即,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安装前上撑条3a的上述安装部成为(第一)偏置安装部17。
50.并且,在这样的各侧框架2的内侧面9中,关于用于安装后上撑条3c的上述安装部,也以使在沿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成为上述安装部的范围的部分相对于包括基准面10的部分突出的方式形成内侧面9,以便该上述安装部相对于基准面10而位于框架1的内侧。作为其结果,该上述安装部成为其位置相对于基准面10而位于框架1的内侧的部分,成为在本实用新型中说明的偏置安装部18。即,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安装该后上撑条3c的上述安装部也成为(第二)偏置安装部18。
5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沿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用于安装前上撑条3a的上述安装部亦即第一偏置安装部17不仅形成于安装前上撑条3a的部分,还遍及比这更大的范围形成。具体而言,第一偏置安装部17除了安装前上撑条3a的部分以外,还遍及包括主轴16、摇轴4以及卷布辊15的各支撑位置的范围。
52.于是,在各侧框架2中的内侧的侧壁(内侧壁)且在与该第一偏置安装部17对应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23a、23b、23c,在贯通孔23a、23b、23c配置用于支撑主轴16、摇轴4以及卷布辊15的各轴承22a、22b、22c。并且,在该各贯通孔23a、23b、23c安装有用于配置轴承22a、22b、22c的轴承保持架19、20、21。而且,主轴16、摇轴4以及卷布辊15利用由该轴承保持架19、20、21而配置于各侧框架2的各轴承22a、22b、22c并由两个侧框架2、2支撑。
53.关于各轴承保持架19、20、21,它们的结构均相同,所以以摇轴4用的轴承保持架20为例进行说明,则该轴承保持架20以具有贯通孔20c的圆筒形状的嵌插部20a为主体来构成。并且,该轴承保持架20具有形成于嵌插部20a的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凸缘部20b。
54.此外,关于该嵌插部20a,该嵌插部20a形成为其贯通孔20c的内径为在嵌装轴承22b的状态下收纳轴承22b的尺寸。但是,该嵌插部20a形成为其贯通孔20c的内径在上述一端侧的端部变小。即,贯通孔20c由收纳轴承22b的部分(收纳部分)和相对于该收纳部分的上述一端侧的小径的部分(小径部分)形成。因此,嵌插部20a在其一端部侧的端部具有形成有该贯通孔20c中的上述小径部分的端部壁20e。但是,形成于该端部壁20e的贯通孔20c的上述小径部分的内径成为与摇轴4中的作为支撑于轴承22b的部分的轴部分的外径大致一致的尺寸。
55.并且,凸缘部20b如上所述地形成于嵌插部20a的上述一端侧,其厚度形成为比上述嵌插部20a的端部壁20e的厚度厚。具体而言,该凸缘部20b的厚度形成为与端部壁20e的厚度之差为轴承22b的宽度的大致1/2。而且,在该凸缘部20b形成有多个用于将轴承保持架20固定于侧框架2(第一偏置安装部17)的螺栓25插通的贯通孔。
56.而且,轴承保持架20以其嵌插部20a嵌装于贯通孔23b的状态固定于侧框架2。因此,贯通孔23b形成为其内径为与嵌插部20a的外径对应的尺寸。并且,轴承保持架20相对于该侧框架2的固定是通过将插通在凸缘部20b的上述贯通孔中的固定用螺栓25螺纹安装于在对应的偏置安装部17开口地形成的内螺纹孔来进行的。
57.而且,轴承22b嵌装于贯通孔20c中的上述收纳部分,并且在使其一端侧与端部壁20e抵接的状态下收纳在轴承保持架20内。并且,在这样收纳的状态下,轴承22b成为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其宽度的中央与轴承保持架20中的凸缘部20b的朝向另一端侧的端面的位置大致一致的状态。因此,在轴承保持架20如上所述地安装于侧框架2的状态下,轴承22b成为在织机的宽度方向上,其宽度的中央与侧框架2中的偏置安装部17的位置大致一致的状态。即,根据该结构,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支撑摇轴4的上述轴部分的轴承22b的位置、即摇轴4的支撑位置与将相同的轴承保持架以凸缘部与基准面10抵接的方式安装于侧框架2的情况相比,成为框架1的内侧的位置。
58.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织机的框架1中,两个侧框架2、2中的用于安装前上撑条3a及后上撑条3c的各上述安装部形成为上述的偏置安装部17、18。由此,前上撑条3a及后上撑条3c的长度尺寸与该上述安装部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形成于与基准面10相同的位置的现有的框架的情况相比变小。因此,框架1与如现有技术那样构成的框架相比,前上撑条3a及后上撑条3c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不容易挠曲,与此相伴地,整体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产生不容易振动,提高针对打纬振动的抗震性。
59.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安装前上撑杆3a的上述安装部形成为偏置安装部17,并且安装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地设置的两根卷取侧梁部件3a、3b中的上侧的梁部件3a的上述安装部形成为偏置安装部17。这样,在框架1中,更容易受到打纬振动的影响的前上撑条3a如上所述地不容易挠曲,因而与此相伴地,更有效地实现了其抗震性的提高。
60.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前上撑条3a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的情况下的偏置安装部17成为沿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除了安装前上撑条3a的部分以外还遍及包括主轴16、摇轴4以及卷布辊15的各支撑位置的部分,各侧框架2形成为,其内侧面9中的相对于用于安装前
上撑条3a的上述安装部的前后的部分相对于包括基准面10的部分突出。由此,各侧框架2与在沿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仅成为上述安装部的范围的部分比基准面10突出地形成的情况相比,偏置安装部17的在上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因而包括上述安装部的内侧壁的部分在上述前后方向上不容易挠曲。
61.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偏置安装部17以其突出地形成的部分是平坦面的方式形成为上述突出量遍及其整体相同,相对于上述安装部的前后的部分的上述突出量为相同的量。由此,各侧框架2即使是相对于上述安装部的前后的部分比包括基准面10的部分突出地形成的情况,与相对于上述安装部的前后的部分的上述突出量相互不同地形成的情况相比,包括上述安装部的内侧壁的部分也不容易向上述前后方向的两侧挠曲。因此,框架1成为各侧框架2自身如上所述地不容易挠曲的结构,因而与此相伴随地,更有效地实现了其抗震性的提高。
6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安装后上撑条3c的上述安装部形成为偏置安装部18,安装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地设置的两根送出侧梁部件3c、3d中的上侧的梁部件3c的上述安装部形成为偏置安装部18。因此,该框架1也能够更有效地实现针对织轴振动的抗震性的提高。
63.顺便说一下,关于该经纱轴振动,在织机中已知:由于在织造的一个周期中因开口运动、打纬动作而产生经纱t的张力变动,所以该张力变动成为激振力,有时在经纱轴6产生其旋转方向以及经纱t的引出方向(上下方向)的振动。而且,该织轴振动作为激振力对各侧框架2在送出侧发挥作用,因而作为送出侧梁部件的后上撑条3c及后下撑条3d容易受到该织轴振动的影响。但是,由于各侧框架2由地脚螺栓牢固地固定于织机的设置面,所以其上侧的部分与下侧的部分相比容易产生振动。因此,在比较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地设置的两根送出侧梁部件的情况下,后上撑条3c比后下撑条3d更容易受到织轴振动的影响。
6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的框架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的框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也能够由以下那样的变形的例子来实施。
65.(1)关于将前上撑条3a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的情况下的偏置安装部17,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偏置安装部170成为在沿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除了安装前上撑条3a的部分以外还遍及包括主轴16、摇轴4以及卷布辊15的各支撑位置的范围的部分。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的框架中,该偏置安装部至少在安装该对象梁部件的范围内形成即可。因此,即使在如上所述地将前上撑条3a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的情况下,该偏置安装部也可以遍及仅安装前上撑条3a的部分的范围,也可以遍及包括各上述支撑位置中的两个或一个的范围。
66.(2)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用于安装前上撑条3a及后上撑条3c的上述安装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偏置安装部17、18。即,将卷取侧的两根梁部件3a、3b以及送出侧的两根梁部件3c、3d各自的上侧的梁部件3a、3c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并且将其上述安装部作为偏置安装部17、18。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的框架中,该框架是将连结两个侧框架2、2的多个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梁部件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并将用于安装该上述对象梁部件的上述安装部作为偏置安装部的结构即可。
67.因此,例如在如上述实施例那样构成的框架1的情况下进行说明,则关于卷取侧的两根梁部件3a、3b和/或送出侧的两根梁部件3c、3d,也可以代替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将上侧的梁部件3a、3c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而将下侧的梁部件3b、3d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且将
其上述安装部作为偏置安装部。并且,也可以仅将卷取侧及送出侧中的一方的梁部件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且将其上述安装部作为偏置安装部。进一步地,也可以将框架1中的所有梁部件3a、3b、3c、3d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且将它们的上述安装部全部作为偏置安装部。
68.(3)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一对侧框架2、2中的双方中,将用于安装上述对象梁部件的上述安装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偏置安装部。即,将用于安装上述对象梁部件的两侧的上述安装部双方作为偏置安装部。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的框架中,该框架也可以是仅将用于安装上述对象梁部件的两个上述安装部中的一方作为偏置安装部的结构。
69.但是,在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将两个以上的梁部件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的情况下,并不限定于其所有上述对象梁部件的上述安装部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形成为相同,用于安装上述对象梁部件中的一部分的上述安装部也可以形成为与用于安装其它的上述对象梁部件的上述安装部不同。例如,在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将两根梁部件作为上述对象梁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于安装一方的上述对象梁部件的上述安装部双方都是偏置安装部,并且使用于安装另一方的上述对象梁部件的上述安装部仅一方是偏置安装部。
70.并且,在用于安装两个以上的上述对象梁部件的上述安装部仅在一方中为偏置安装部的情况下,作为该偏置安装部的上述安装部并不限定于全部为相同侧的侧框架中的上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一部分的上述对象梁部件的偏置安装部也可以是与用于安装除此以外的上述对象梁部件的偏置安装部相反一侧的侧框架中的上述安装部。
71.(4)在上述实施例中,适用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的框架1成为两个侧框架2、2由四根梁部件3a、3b、3c、3d连结而成的结构。但是,根据织机的不同,该框架也存在连结两个侧框架的梁部件为三根以下的框架或者五根以上的框架。而且,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应用于这样的织机的框架。
72.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任一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