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门把手及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54: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特别是涉及一种门把手及智能锁。


背景技术:

2.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和便利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锁通过门锁状态检测实现一次鉴权开一次门的效果。
3.现有的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门锁执行机构、门把手及设置于门把手中的电控系统。门把手通过电控系统控制门锁执行机构。电控系统包括处理器及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门把手的位置。处理器获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判断门把手的位置。
4.该智能门锁利用重力加速度与其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x、y、z三轴的分量关系,计算出各轴与重力加速度的夹角,从而实现对门把手的位置的检测。但是,如此复杂的计算增加检测出错的机率和失效的风险,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门把手及智能锁。该门把手无需复杂的计算即可检测门把手的位置,从而降低检测出错的机率和失效的风险。应用该门把手的智能锁可靠性较高。
6.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门把手,包括转动组件、检测组件和用于复位所述转动组件的复位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分布于所述转动组件的转动路径上,所述转动组件在打开过程中始终沿着同一方向转动且依次触发所述检测组件和断开所述检测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在复位过程中始终沿着反方向转动且依次触发所述检测组件和断开所述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并区分所述转动组件打开过程中触发所述检测组件的动作a和复位过程中触发所述检测组件的动作b。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组件初始状态位于初始位置x。在一次完整的开门动作中,当检测组件未被触发,则转动组件位于初始位置x;当检测组件被触发并识别到动作a时,转动组件位于触发位置a;当检测组件停止被触发,转动组件位于位置y;当转动组件再次被触发并识别到动作b时,们把手组件位于触发位置b;当门把手再次停止被触发,则门把手位于初始位置x。因此,依靠检测组件是否被触发、触发动作和触发动作对应的次数即可判断门把手的位置,从而无需复杂的计算即可检测门把手的位置,从而降低检测出错的机率和失效的风险。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开关,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触发部,所述触发部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检测开关的容纳槽,所述触发部相对所述检测开关能够转动至所述检测开关离开所述容纳槽和进入所述容纳槽,所述触发部能够相对所述检测开关转动至所述触发部形成所述容纳槽的槽壁施力于所述检测开关以触发所述检
测开关,所述触发部能够相对所述检测开关转动至所述触发部形成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停止施力于所述检测开关以断开所述检测开关。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pcb板和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的检测开关,所述pcb板设置有用于所述转动组件穿过的定位孔,所述检测开关安装于所述pcb板环绕所述定位孔的部分。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孔的设置避免pcb板对转动组件的转动起到干涉。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把手和与所述转动把手同步转动的触发把手,所述触发把手转动以触发所述检测组件和断开所述检测组件。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把手和所述触发把手其中之一设置有防转槽,另一个包括插入所述防转槽的防转部,所述防转部沿着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防转槽和所述防转部随形以限制所述防转部相对所述防转槽发生转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转槽和防转部的配合使得转动把手的转动转化为触发把手的转动,并且使得转动把手的转动和触发把手的转动的关系能够保持稳定的同步转动。此时,检测组件就能够通过对触发把手位置的检测实现对转动把手位置的检测。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面板,所述转动把手和所述触发把手位于面板的两侧,所述面板设置有连通孔,设置有所述防转槽的所述转动把手或者所述触发把手穿过所述连通孔后与所述防转部插接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把手和触发把手位于面板的两侧,从而面板能够将转动把手和触发把手进行分隔,连通孔的设置确保转动把手和触发把手被分隔后仍可以进行同步转动。检测组件能够通过对触发把手位置的检测实现对转动把手位置的检测,因此检测组件对触发把手的检测被面板所遮盖而不会影响对转动把手位置的检测,从而使得门把手只需裸露出转动把手,提升外观的简洁性。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块套接的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组件周向限位,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周向限位。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组件转动时,转动组件带动与转动组件周向限位的复位扭簧的其中一端转动,而复位扭簧的另一端与检测组件周向限位从而保持不动。此时,复位扭簧的两端之间的周向距离增大,从而使得复位扭簧弹性形变程度增大,使得复位扭簧就会作用于转动组件以形成复位转动组件的趋势。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部,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限位块,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转动部周向上的一端和所述限位块周向上的一端,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转动部周向上的另一端和所述限位块周向上的另一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转动组件往周向上哪一个方向转动,复位扭簧始终确保存在一端与限位块周向限位,另一端与转动部周向限位,从而使得复位扭簧能够在转动组件转动后就会作用于转动组件以形成复位转动组件的趋势。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限位部,所述转动部和所述限位部在周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所述转动部两侧的转动槽,所述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转动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组件转动至限位部和限位块夹持与限位块周向限位的复位扭簧的端部时,转动组件沿着原先的方向无法进一步转动,从而避免复位扭簧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过大,延长复位扭簧的使用寿命。
22.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如上述的门把手。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应用该门把手的智能锁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发把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cb板和检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发把手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往a方向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往b方向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转动组件;11、转动把手;111、握持部;112、联动部;1121、防转槽;12、触发把手;121、连接部;122、防转部;123、定位部;124、触发部;1241、容纳槽;125、转动部;126、限位部;127、转动槽;128、安装孔;2、检测组件;21、面板;211、连通孔;212、固定块;213、限位块;22、pcb板;221、定位孔;23、检测开关;24、安装腔;3、复位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门把手。该门把手包括转动组件1、检测组件2和用于复位转动组件1的复位组件。
37.参照图2和图3,转动组件1包括转动把手11和与转动把手11同步转动的触发把手12。转动把手11包括握持部111和与握持部111固定连接的联动部112,联动部112设置有防转槽1121。触发把手12包括连接部121、防转部122、定位部123、触发部124、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连接部121整体呈圆盘状。防转部122和定位部123分别连接于连接部121轴向上的
两个端面且位于连接部121的中心。触发部124连接于连接部121轴向上的侧面。转动部125、限位部126和防转部122共同连接于连接部121轴向上的同一个端面。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位于连接部121的边沿,因此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围绕防转部122设置。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在同一圆周上且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在周向上间隔设置,从而使得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之间形成位于转动部125两侧的转动槽1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也可以不在同一圆周上,但是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仍然在周向上间隔设置,从而使得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之间仍然能够形成位于转动部125两侧的转动槽127。
38.参照图1、图2和图3,检测组件2包括面板21、pcb板22和检测开关23。pcb板22和面板21通过螺钉或者其他紧固件实现固定。在pcb板22和面板21固定连接之后,pcb板22和面板21之间形成安装腔24,检测开关23电性连接于pcb板22形成安装腔24内壁的一侧。连接部121、防转部122、触发部124、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均位于安装腔24中,握持部111位于安装腔24外部。
39.参照图4,面板21设置有连通安装腔24内部和外部的连通孔211。面板21形成安装腔24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212和限位块213。固定块212沿着垂直于轴向的截面呈圆环状,限位块213沿着垂直于轴向的截面呈圆环状。限位块213围绕固定块212设置。连通孔211贯穿固定块212,因此联动部112能够穿过固定块212。当防转部122插入防转槽1121时,限位部126和转动部125均围绕固定块212,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在轴向和周向上重叠设置。
40.参照图1、图2和图3,联动部112从安装腔24外部穿过连通孔211后进入安装腔24。防转槽1121设置于联动部112位于安装腔24内的一端,防转部122能够在安装腔24内插入防转槽1121。防转部122沿着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为非圆形。而防转槽1121和防转部122随形,也就是防转槽1121的形状和大小和防转部122完全相同,从而限制防转部122相对防转槽1121发生转动。防转部122沿着垂直于轴向的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动部112不再设置防转槽1121,而防转槽1121设置在防转部122,联动部112能够插入防转槽1121。联动部112沿着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为非圆形且联动部112和防转槽1121随形,从而限制联动部112相对防转槽1121发生转动。防转槽1121和防转部122的配合使得转动把手11的转动转化为触发把手12的转动,并且使得转动把手11的转动和触发把手12的转动的关系能够保持稳定的同步转动。此时,检测组件2就能够通过对触发把手12位置的检测实现对转动把手11位置的检测。转动把手11和触发把手12位于面板21的两侧,从而面板21能够将转动把手11和触发把手12进行分隔,连通孔211的设置确保转动把手11和触发把手12被分隔后仍可以进行同步转动。检测组件2能够通过对触发把手12位置的检测实现对转动把手11位置的检测,因此检测组件2对触发把手12的检测被面板21所遮盖而不会影响对转动把手11位置的检测,从而使得门把手只需裸露出转动把手11,提升外观的简洁性。
41.参照图5和图6,pcb板22设置有贯穿pcb板22的定位孔221,定位部123从定位孔221穿出安装腔24。定位孔221的设置避免pcb板22对转动组件1的转动起到干涉。检测开关23安装于pcb板22环绕定位孔221的部分。触发把手12设置有安装孔128,安装孔128从定位部123沿着轴向延伸至防转部122且安装孔128的两端分别贯穿定位部123和防转部122。螺钉或者其他紧固件穿过定位孔221后与转动把手11固定连接,使得握持部111抵接于面板21位于安装腔24外的一侧,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抵接于面板21形成安装腔24内壁的一侧,从而限制转动把手11和触发把手12在轴向上相对面板21发生移动。
42.参照图6、图7和图8,触发部124设置有容纳检测开关23的容纳槽1241,而触发部124和pcb板22间隔设置。当转动组件1相对检测组件2发生转动时,触发部124能够相对检测开关23转动至触发部124形成容纳槽1241的槽壁施力于检测开关23以触发检测开关23。而检测开关23能够区分触发部124形成容纳槽1241的槽壁相对检测开关23从不同方向转动以触发检测开关23的动作。随着触发部124沿着相同的方向进一步相对检测开关23转动,则检测开关23从原先位于容纳槽1241内的状态变成离开容纳槽1241的状态或者从原先位于容纳槽1241外的状态变成进入容纳槽1241的状态。此时,触发部124形成容纳槽1241的槽壁仍然施力于检测开关23,检测开关23仍然处于触发状态。随着触发部124沿着相同的方向进一步相对检测开关23转动,则触发部124形成容纳槽1241的槽壁不再施力于检测开关23,检测开关23处于断开状态。
43.参照图2和3,复位组件包括与固定块212套接的复位扭簧3。复位扭簧3的一端抵接于转动部125周向上的一端和限位部126周向上的一端,复位扭簧3的另一端抵接于转动部125周向上的另一端和限位块213周向上的另一端。当转动组件1相对检测组件2发生转动时,无论转动组件1相对检测组件2的转动方向为a方向还是与a方向相反的b方向,复位扭簧3能够保持至少一端与转动部125周向限位,另一端与限位部126周向限位。因此,当转动组件1相对检测组件2发生转动时,复位扭簧3两端之间的周向距离都能够发生改变。而当复位扭簧3两端之间的周向距离增大时,复位扭簧3就会作用于转动组件1以形成复位转动组件1的趋势。复位扭簧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转动槽127,则意味着无论转动组件1相对检测组件2的转动方向为a方向还是b方向,当转动组件1转动至限位块213和复位扭簧3抵接时,转动组件1无法沿着相同的方向进一步发生转动,从而避免复位扭簧3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过大,延长复位扭簧3的使用寿命。其中,a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则b方向就为逆时针方向。或者,a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b方向就为顺时针方向。
44.工作过程:
45.初始状态,检测开关23位于触发部124的容纳槽1241中,即转动组件1位于初始位置x。
46.当施力于握持部111,带动握持部111沿着a方向转动时,握持部111通过防转部122和防转槽1121的配合带动连接部121沿着a方向转动。一方面,连接部121带动触发部124沿着a方向转动。另一方面,连接部121带动转动部125和限位部126沿着a方向转动。而转动部125沿着a方向转动,使得复位扭簧3的两端周向距离增加,复位扭簧3弹性形变程度增加。触发部124沿着a方向转动至触发部124形成容纳槽1241的槽壁施力于检测开关23,检测开关23被触发并区分触发部124沿着a方向转动的动作a。随着触发部124沿着a方向进一步相对检测开关23转动,则检测开关23从原先位于容纳槽1241内的状态变成离开容纳槽1241的状态。此时触发部124形成容纳槽1241的槽壁仍然施力于检测开关23,检测开关23仍然处于触发状态。在检测开关23被触发的整个过程中,转动组件1位于触发位置a。
47.随着触发部124沿着a方向进一步相对检测开关23转动,则触发部124形成容纳槽1241的槽壁不再施力于检测开关23,检测开关23处于断开状态。此时,转动组件1位于位置y。
48.当停止施力于握持部111时,复位扭簧3施力于转动部125并驱动转动部125沿着b方向转动,复位扭簧3的两端周向距离减少,复位扭簧3弹性形变程度降低。当转动部125沿
着b方向转动时,转动部125带动连接部121沿着b方向转动。一方面,连接部121通过防转部122和防转槽1121的配合带动握持部111沿着b方向转动。另一方面连接部121带动触发部124沿着b方向转动。触发部124沿着b方向转动至触发部124形成容纳槽1241的槽壁施力于检测开关23,检测开关23被触发并区分触发部124沿着b方向转动的动作b。随着触发部124沿着b方向进一步相对检测开关23转动,则检测开关23从原先位于容纳槽1241外的状态百年城进入容纳槽1241的状态。此时触发部124形成容纳槽1241的槽壁仍然施力于检测开关23,检测开关23仍然处于触发状态。在检测开关23被触发的整个过程中,转动组件1位于触发位置b。
49.随着触发部124沿着b方向进一步相对检测开关23转动,则触发部124形成容纳槽1241的槽壁不再施力于检测开关23,检测开关23处于断开状态。最终,握持部111完成复位,检测开关23再次位于触发部124的容纳槽1241中,即转动组件1位于初始位置x。
50.因此,依靠检测组件2是否被触发、触发动作和触发动作对应的次数即可判断门把手的位置,从而无需复杂的计算即可检测门把手的位置,从而降低检测出错的机率和失效的风险。
5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另外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门把手。应用该门把手的智能锁可靠性较高。
52.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3.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