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粮食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9:19: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粮食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粮食储备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粮的需求正在由过去的温饱型向品质型转变。现有粮食市场上对粮食的口感、营养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结合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型,现有粮食的销售流通也由之前的地方性主导向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主导发展。
3.由于粮食消费具有全年持续性的特点,而粮食产出具有季节性,由收割到销售,大部分粮食需要经过仓储过程。现有粮食在仓储过程中具有损耗大的特点:统计认为占到粮食总收成的5%~8%,损耗的重要原因为粮食在存储过程中发生霉变、腐烂、虫害和鼠害。
4.现有技术中,对进行存储和包装的粮食进行存储、包装前烘干和加热是解决虫害、霉变和腐烂的重要手段。如申请号为:cn201810150309.7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规模化粮食烘干成套装置及烘干方法,采用诸如此类的粮食处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粮食的存储损耗、为粮食品质延续提供保障。
5.现有粮食烘干设备存在结构复杂、购买成本高、操作不便等问题,不便于烘干设备在农户、作坊中的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提出的现有粮食烘干设备存在结构复杂、购买成本高、操作不便等问题,不便于烘干设备在农户、作坊中的市场推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粮食预处理装置。本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具有装置成本低的特点。
7.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粮食预处理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粮食预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罐及设置在加热罐内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罐为上端设置有入口管、下端设置有出口管的立式容器;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位于加热罐中的加热管,且加热管在加热罐的高度方向上分层设置;所述加热管为通风管。
8.本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置成本低、使用方便和安全的粮食加热、烘干装置,以实现粮食包装之前、入库之前的预处理,达到降低粮食含水量、实现粮食中如虫卵灭活的目的。
9.具体结构设置中,采用加热罐为立式容器的设计,旨在减小本装置使用时的占地面积、方便粮食在加热罐中的平铺分布和加热罐卸料;设置为加热装置包括为通风管的加热管,目的在于采用加热管内填充或充盈热流体,利用热流体温度便于控制且补存在局部高温的特点,实现加热罐内部空间加热,旨在避免局部加热温度过高而造成粮食品质受损,提升本装置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加热管作为加热装置的热量输出部件,还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制备、易于维护、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如采用加热管为圆管的设计,不仅可使得加热
管结构稳定性好、同时便于释放热应力、不易在加热罐中形成残粮死角;设置为加热管在加热罐的高度方向上分层,旨在使得加热罐内各位置的粮食受热更为均匀,以便于本装置用于烘干、加热时的效率和对粮食的品质控制。
10.更为优化的技术方案为:
11.为减小本方案使用时的热量损失,采用:所述加热罐的外侧还包裹有保温层。
12.作为一种便于释放应力,利于加热罐各位置粮食均匀受热的方案,采用:所述加热管为多根,且加热管均为与加热罐同轴的环状结构。
13.作为一种可进一步均匀加热罐空间中热量输入的技术方案,采用:加热管具有多种外径规格;所述外径为环状结构的外径。
14.在加热罐中粮食层高较高时,在高度方向上,由于存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为使得加热管能够单独工作,以使得输出功率能够适应所安装位置的加热、烘干需求,采用:各加热管均匹配有单独的供风系统。
15.本方案中,作为热量载体的介质由于存在于加热管中,故其并不会直接接触到粮食,根据该特点,作为一种可充分利用热能的技术方案,采用:所述供风系统包括循环管、风机及加热器;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管的两端对接,所述风机串联在所述循环管上,所述加热器用于为循环管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本方案中通过介质形成封闭流动,使得完成热量释放且本身还具有较高温度的介质能够在风机的作用下不断循环,在经过加热器影响区域时被进一步加热以获得更高的能量用于后侧的释热。
16.为提升加热罐使用的安全性,采用:所述加热罐的上端还安装有均压管。
17.作为一种考虑到加热罐中央位置粮食不便于被取样以完成加热、烘干检测,采用:还包括设置在加热罐内部中央位置的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用本方案,利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直接获得加热罐中部区域具体环境情况,以便于对加热罐中心区域粮食进行加热、烘干判断。
18.如上所提出的,考虑到温度、湿度在加热罐的高度方向分区域而不同,为获得多个直观的判断依据,采用:所述加热罐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安装位,各传感器安装位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19.为便于对加热罐内的气相进行强制置换,以提升烘干效率,采用:所述加热罐的底部还设置有供风管,所述供风管的出口端与加热罐的内部空间相通。
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置成本低、使用方便和安全的粮食加热、烘干装置,以实现粮食包装之前、入库之前的预处理,达到降低粮食含水量、实现粮食中如虫卵灭活的目的。
22.具体结构设置中,采用加热罐为立式容器的设计,旨在减小本装置使用时的占地面积、方便粮食在加热罐中的平铺分布和加热罐卸料;设置为加热装置包括为通风管的加热管,目的在于采用加热管内填充或充盈热流体,利用热流体温度便于控制且补存在局部高温的特点,实现加热罐内部空间加热,旨在避免局部加热温度过高而造成粮食品质受损,提升本装置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加热管作为加热装置的热量输出部件,还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制备、易于维护、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如采用加热管为圆管的设计,不仅可使得加热管结构稳定性好、同时便于释放热应力、不易在加热罐中形成残粮死角;设置为加热管在加
热罐的高度方向上分层,旨在使得加热罐内各位置的粮食受热更为均匀,以便于本装置用于烘干、加热时的效率和对粮食的品质控制。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方案所述的粮食预处理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剖视图;
24.图2为本方案所述的粮食预处理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加热罐,2、保温层,3、加热管,4、检测传感器,5、均压管,6、入口管,7、出口管,8、循环管,9、风机,10、加热器,11、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如图1和图2所示,粮食预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罐1及设置在加热罐1内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罐1为上端设置有入口管6、下端设置有出口管7的立式容器;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位于加热罐1中的加热管3,且加热管3在加热罐1的高度方向上分层设置;所述加热管3为通风管。
29.本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置成本低、使用方便和安全的粮食加热、烘干装置,以实现粮食包装之前、入库之前的预处理,达到降低粮食含水量、实现粮食中如虫卵灭活的目的。
30.具体结构设置中,采用加热罐1为立式容器的设计,旨在减小本装置使用时的占地面积、方便粮食在加热罐中的平铺分布和加热罐卸料;设置为加热装置包括为通风管的加热管3,目的在于采用加热管3内填充或充盈热流体,利用热流体温度便于控制且补存在局部高温的特点,实现加热罐1内部空间加热,旨在避免局部加热温度过高而造成粮食品质受损,提升本装置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加热管3作为加热装置的热量输出部件,还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制备、易于维护、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如采用加热管3为圆管的设计,不仅可使得加热管3结构稳定性好、同时便于释放热应力、不易在加热罐1中形成残粮死角;设置为加热管3在加热罐1的高度方向上分层,旨在使得加热罐1内各位置的粮食受热更为均匀,以便于本装置用于烘干、加热时的效率和对粮食的品质控制。
31.基于以上基本构思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
32.为减小本方案使用时的热量损失,采用:所述加热罐1的外侧还包裹有保温层2。
33.作为一种便于释放应力,利于加热罐1各位置粮食均匀受热的方案,采用:所述加热管3为多根,且加热管3均为与加热罐1同轴的环状结构。
34.作为一种可进一步均匀加热罐1空间中热量输入的技术方案,采用:加热管3具有多种外径规格;所述外径为环状结构的外径。
35.在加热罐1中粮食层高较高时,在高度方向上,由于存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为使得加热管3能够单独工作,以使得输出功率能够适应所安装位置的加热、烘干需求,采用:各加热管3均匹配有单独的供风系统。
36.本方案中,作为热量载体的介质由于存在于加热管3中,故其并不会直接接触到粮食,根据该特点,作为一种可充分利用热能的技术方案,采用:所述供风系统包括循环管8、风机9及加热器10;所述循环管8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管3的两端对接,所述风机9串联在所述循环管8上,所述加热器10用于为循环管8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本方案中通过介质形成封闭流动,使得完成热量释放且本身还具有较高温度的介质能够在风机9的作用下不断循环,在经过加热器10影响区域时被进一步加热以获得更高的能量用于后侧的释热。
37.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0采用火焰加热器,以便于利用如沼气等作为燃料实现粮食加热和烘干。
38.为提升加热罐1使用的安全性,采用:所述加热罐1的上端还安装有均压管5。
39.作为一种考虑到加热罐1中央位置粮食不便于被取样以完成加热、烘干检测,采用:还包括设置在加热罐1内部中央位置的检测传感器4,所述检测传感器4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用本方案,利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直接获得加热罐1中部区域具体环境情况,以便于对加热罐1中心区域粮食进行加热、烘干判断。
40.如上所提出的,考虑到温度、湿度在加热罐1的高度方向分区域而不同,为获得多个直观的判断依据,采用:所述加热罐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安装位,各传感器安装位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41.为便于对加热罐1内的气相进行强制置换,以提升烘干效率,采用:所述加热罐1的底部还设置有供风管11,所述供风管11的出口端与加热罐1的内部空间相通。
4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