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2022-02-18 18:18: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新型智能充电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动汽车领域发展迅速,且充电速度也越来越追求快速、大功率,导致智能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充电桩产生的热量,一方面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炎热的夏季可能会造成充电桩温度过高而产生的充电桩自燃等严重的后果,因此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3.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2021722877.9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插口、充电枪和显示屏,显示屏设置在充电桩本体前侧表面,显示屏底部设有充电插口,充电枪与充电插口插接,充电桩本体后侧以及两侧均固定设有多个散热鳍片。在充电桩本体顶部设置带有通孔和环形槽的保护箱,利用风机将外界的物体抽入到保护箱内,分别从通孔和环形槽流出,一部分风从通孔流出到充电桩本体外侧的散热鳍片上,对散热鳍片进行吹风,加快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另一部分风从环形槽流出,在充电桩外部形成风幕,可以阻挡灰尘进入到充电桩本体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夏天阳光暴晒下,外部空气温度升高,导致风机吸进充电桩的气流温度高,温度较高的气流在经过充电桩内部的发热元件时,会严重影响充电桩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夏天炎热天气时外部气温过高而影响充电桩散热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充电枪、显示屏,所述充电桩主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充电桩主体于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充电桩主体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充电桩主体于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用于降低所述第一风机吸入气流温度的水冷机构;所述充电桩主体外设置有用于检测外部温度并控制所述水冷机构启闭的温控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口处的第一风机将充电桩主体外部的空气吸入充电桩主体内,后通过出风口处的第二风机将充电桩内的空气吹出,加速其内部气流流通达到散热的效果;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进风口处的第一风机吸入本就温度高的空气,导致散热效果不显著,加设水冷机构将吸入的气流降温,提高散热效果,水冷机构的设置可以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太阳暴晒的情况下弥补借助气流流通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9.可选的,所述水冷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机靠近所述充电桩主体中部的导热体以及蓄水箱、抽水泵、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蓄水箱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主体外部,所
述抽水泵设置于所述蓄水箱中;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体连接,所述导热体远离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管连接,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导热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蓄水箱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泵将水从蓄水箱内抽至第一导管中,第一导管内的水流流经导热体,对第一风机吸入的气流进行降温,然后水流随着连接在导热体的第二导管流出至蓄水箱内;进风口处的第一风机吸入的气流通过导热体,可以有效降低气流的温度;蓄水箱将水流收集,抽水泵从蓄水箱内抽水,水量重复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11.可选的,所述导热体包括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空腔,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块内的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若干第一微流管,多个所述第一微流管阵列分布在所述连接块的板面上;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微流管可以扩大接触面积,第一风机吸入的气流经过多个第一微流管时,密集的第一微流管可以提高气流与第一微流管的接触面积,更有效地降低气流的温度。
13.可选的,所述导热体包括导热块,所述导热块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导热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管连接;所述导热块侧壁上连通有若干第二微流管,所述第二微流管的两端均与所述导热块连通,所述微流管沿所述导热块轮廓向外辐射排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机吸入的气流首先与导热块接触,导热块内有流动的水流,可以降温,气流在受到导热块的阻挡时向外扩散,经过第二微流管,进一步对气流进行降温,可以有效降低进入充电桩主体的气流的温度。
15.可选的,所述充电桩主体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蛇管,所述蛇管两端连通在第二导管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经过导热体被第一风机吸入的气流加热后,导热体内的水流经过热传递温度升高,水流从导热体中沿第二导管进入蛇管中,设置在出风口处的第二风机可以将散热盒的一部分热量吹出充电桩主体外,水流经过蛇管后温度有一定下降,便于循环使用。
17.可选的,所述控温机构包括温度监测器,所述充电桩主体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抽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监测器对外部气温进行监测,当外界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控制器控制抽水泵启动,并将蓄水箱内的水量由抽水泵抽出,沿第一导管进入导热体,对第一风机吸入的气流降温后,水流沿第二导管流至蛇管中对水流进行散热,然后水流流至蓄水箱,实现自动化操作,更加精准且操作便捷。
19.可选的,所述充电桩主体于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凹陷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第一保护箱,所述充电桩主体于出所述风口处设置有凹陷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第二保护箱,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箱内,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护箱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保护箱和第二保护箱均凹陷于充电桩主体,第一保护箱和第二保护箱分别将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包在其中,有效降低风机裸露在外造成的安全问题的概率。
21.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箱与所述导热体之间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一保护箱靠近所述导热体一侧设置有卡缝,所述过滤网嵌设在所述卡缝中。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以将部分粉尘遮挡在导热体外部,降低导热体内微流管之间空隙被堵塞的概率。
23.可选的,所述抽水泵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导管。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泵抽入第一导管内的水量,分出一部分给周围充电桩主体,可以减少蓄水箱的设置数量,有效降低水冷机构安装的成本。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 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进风口处的第一风机吸入本就温度高的空气,导致散热效果不显著,加设水冷机构,可以有效弥补借助气流流通在高温天气下散热效果不佳的缺陷;
27.2.温度监测器检测到外部气温达到设定值后,控制器控制抽水泵的开启,自动化操作,更加精准且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导热块与第二微流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充电桩主体;11、第一保护箱;12、第二保护箱;13、进风口;15、出风口;21、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31、导热体;311、导热块;312、连接块;313、第一微流管;314、第二微流管;315、第一空腔;316、第二空腔;32、第一导管;33、第二导管;35、蓄水箱;36、抽水泵;37、过滤网;38、卡缝;39、蛇管;41、温度监测器;4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参照图1和图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充电桩主体1设置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5;充电桩主体1于进风口13处设置有凹陷于充电桩主体1的第一保护箱11,充电桩主体1于出风口15处设置有凹陷于充电桩主体1的第二保护箱12;充电桩主体1在第一保护箱11内设置有第一风机21,第一风机21向充电桩主体1内吸入气流,充电桩主体1于第二保护箱12内设置有第二风机22,第二风机22将充电桩主体1内的气流吹出;充电桩主体1于进风口13处设置有用于降低第一风机21吸入气流温度的水冷机构。
35.在实施本实施方案时,进风口13处的第一风机21将外部的气流吸入充电桩主体1内部,通过出风口15处的第二风机22将气流吹出,循环往复,通过充电桩内气流的流通达到散热的目的;在炎热的夏天,充电桩外部气温高,第一风机21吸入的气流温度过高,水冷机构对气流进行降温,可以有效降低充电桩主体1内部的温度。
36.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水冷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风机21靠近充电柱主体中部一侧的导热体31以及蓄水箱35、抽水泵36、第一导管32和第二导管33,蓄水箱35设置于充电桩
主体1外部,蓄水箱35可设置在充电桩主体1一侧的地面上,也可埋设于地下;抽水泵36设置于蓄水箱35中;第一导管32的一端与抽水泵36连接,另一端与导热体31连接,导热体31远离第一导管32的一端与第二导管33连接,第二导管33远离导热体31的一端设置于蓄水槽内,第一导管32和第二导管33为树胶材质或金属材质;水冷机构于出风口15处设置有蛇管39;蛇管39的两端与第二导管33连接。
37.通过实施本实施方案,抽水泵36将蓄水箱35内的水通过第一导管32抽至导热体31内,水流经过导热体31,经过热传递后,从第二导管33流至蛇管39,给水流降温,然后通过第二导管33流至蓄水箱35内,水被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同时能达到对充电桩主体1散热的效果。
38.具体的,作为导热体31的一种实施方案,参照图3,导热体31包括两个连接块312,连接块312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塑料材质,两个连接块312之间连接设置有用于将水流分散的若干第一微流管313,第一微流管313为金属材质,第一微流管313沿连接块312轮廓等间隔阵列;连接块312分别与第一导管32和第二导管33连接,两个连接块312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315。
39.通过实施本实施方案,水流从第一导管32进入连接块312后流入各个微流管内,密集布置的第一微流管313,扩大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减缓气流通过导热体31的速率,金属材质的微流管导热性好,对气流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40.作为导热体31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参照图4,导热体31包括导热块311,导热块311的大小近似风机的大小,导热块311的一端与所第一导管3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管33连接,导热块311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316;所述导热块311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将水流分散的若干第二微流管314,第二微流管314的两端均与导热块311连接,微流管沿导热块311轮廓向外辐射排列,第二微流管314呈弧形在导热块311外侧依次排布。
41.在实施本实施方案时,气流在受到导热块311的阻挡时向外扩散,扩散的气体进入密集排列的第二微流管314处,第二微流管314的材质也为铜质管,进一步对气流降温。
42.具体的,参照图2,为了使水冷机构更为节能地运行,控温机构包括温度监测器41,温度监测器41设置于进风口13靠近地面的一侧;充电桩主体1内设置有控制器42,控制器42与温度监测器41电连接,抽水泵36与控制器42电连接。
43.在实施本实施方案时,温度监测器41对进风口13外部气温进行监测,当外界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控制器42控制抽水泵36启动,自动化操作,更加精准且操作便捷。
44.为了能让水冷机构在更好的运行,参照图1和图3,抽水泵36对应多个第一导管32;第一风机21与导热体31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挡风机吸入的粉尘进入第一微流管313的过滤网37,过滤网37为导热性较差的材质,过滤网37安装在第一保护箱11上设置的卡缝38处。
45.在实施本实施方案时,第一导管32可以与周围的充电桩主体1连接,在水泵打开后可以同时对多个充电桩主体1进行散热,减少蓄水箱35的设置数量,节约成本;过滤网37的设置减少第一微流管313因为粉尘堵塞,且嵌设在卡缝38处,便于更换,而降低降温效果。
46.本技术实施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的实施原理为:第一风机21将充电桩外部气流吸入充电桩主体1内,再由第二风机22吹出,形成充电桩内部的气流循环;从蓄水箱35内通过抽水泵36将水流抽至第一导管32,并流至导热体31内,通过导热体31对气流进行降温,然后从第二导管33中流出至蛇管39,对水流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水流从第二导管33
流入蓄水箱35;通过水流的循环给进入充电桩主体1的气流降温,提高其散热效果。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