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盖子以及容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子以及容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用品,现今市场上的杯子,为了便于携带多在杯盖上配有提绳,现有的提绳通常位置固定,提拉方式单一,不能满足用户不同的提拉习惯和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盖子。
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容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盖子,包括:外盖、内盖、导向销轴以及提绳,所述外盖包括顶盖和沿所述顶盖外周缘向下延伸的外筒壁,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一出口部,所述外筒壁上设有第二出口部;内盖,设置在所述外盖内侧,与所述外筒壁内壁连接,所述内盖与所述顶盖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出口部、第二出口部之间相互连通;导向销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出口部的下方;提绳,可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出口部、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出口部,且所述提绳的提拉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口部和所述第二出口部外侧,所述提绳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的部分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导向销轴上。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子,在使用时,消费者在提拉提绳的过程中,导向销轴可以对提绳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提拉更为顺畅,在使用时,不管消费者是从顶盖上面提拉,还是从外筒壁侧边提拉,可转动的导向销轴会使得提拉更为省力。因此,此种提绳可以方便的从顶盖上面提拉,也可以从外筒壁侧边提拉,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提拉习惯以及使用需求,另外,由于能够上下拉动,可以提高娱乐性,与用户互动,适于解压。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子还包括:支撑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内盖或者所述外盖上,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支撑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立座,每个所述立座上设有一个销轴连接孔;所述导向销轴的两端分别活动地穿设在对应的销轴连接孔中,所述导向销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部下方,且沿着与所述提绳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
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子,通过设置支撑座,使得导向销轴的安装更为方便,通过设置导向销轴,对通过容纳空间内部的提绳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得提绳的提拉更加方便顺畅,将导向销轴设置在第一出口部下方,使得引导效果更好,设置导向销轴活动穿设在销轴连接孔上,当组合盖子时,提绳可以更为方便的穿入导向销轴的下端。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部包括贯穿所述顶盖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出口部包括贯穿所述外筒壁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提绳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中。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出口部和所述第二出口部,使
得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当提绳为一整段绳索时,所述提绳能够从顶盖的第一出口部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通过所述导向销轴,从外筒壁的第二出口部伸出;或者所述提绳能够从外筒壁的第二出口部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通过所述导向销轴,从顶盖的第一出口部伸出。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立座形成在所述内盖的顶壁上,两个所述立座在所述外盖的圆周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口部和所述第二出口部的两侧,如此设置,在两个所述立座上安装导向销轴,使得从第一出口部或第二出口部进出的提绳,在通过容纳空间时,能够位于导向销轴的中部,在所述外盖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如此设置,使得提绳的提拉更为顺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绳呈环状设置,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的第一绳段和第二绳段、位于所述顶盖外侧的第三绳段和位于所述外筒壁外侧的第四绳段,所述第一绳段和所述第二绳段分别绕过所述导向销轴的下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绳段上设有接口部,所述接口部位于所述顶盖上,和/或在所述第四绳段上设有接口部,所述接口部位于所述外筒壁外侧;所述盖子还包括:提绳连接组件,所述提绳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接口部,通过设置筒状结构作为一种提绳连接组件,一方面能够用于连接所述接口部,对接口部进行遮挡,提升盖子的美感,另一方面,能够作为一种饰品,增加盖子的美感,此外,在用户上下拉动,用于互动时,提绳连接组件能够作为一种手持部使用,适于解压。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盖包括内盖主体和沿所述内盖主体的外周向上延伸形成的上凸缘,所述上凸缘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与所述顶盖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筒状结构的一侧具有缺口,两个所述立座位于所述缺口中。
15.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内盖与外盖结合时,通过设置内盖的上凸缘具有缺口,能够提供较大的容纳空间,方面设置支撑座,故在支撑座上设置导向销轴时,由于所述筒状结构的一侧具有缺口,能够方便容纳空间与第二出口部连通,使得提绳从第二出口部进出更加方便。
16.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内盖主体外侧壁向内延伸形成两个凹槽,两个凹槽均位于导向销轴下方,且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筒壁的与对应的所述凹槽相对的位置上,如此设置,使得从外筒壁进入的提绳在提拉的过程中更为可靠,在提拉过程中,相应的凹槽可以为对应的提绳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筒壁的内侧壁和所述内盖主体的外侧壁中的一个上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连接卡筋,所述外筒壁的内侧壁和所述内盖主体的外侧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连接卡槽,所述连接卡筋能够卡设在连接卡槽内,如此设置,使得内盖和外盖的组装更为简单,设置内盖和外盖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提绳的安装,所述外筒壁的内侧壁和所述内盖主体的外侧壁中的一个上设有轴向延伸的限位卡筋,所述外筒壁的内侧壁和所述内盖主体的外侧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筋能够卡设在所述限位卡槽内,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外盖和内盖的组装效率,进而使得整个盖子的组装更为快捷,在组装时,只需要将限位卡筋对齐在所述限位卡槽内,即可实现内盖和外盖的可拆卸连接。
18.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上述所述的盖子。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容器,在使用时,容器盖子上的提绳可以从顶盖上面提拉,也可以从外筒壁侧边提拉,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提拉习惯以及使用需求,另外,由于可以上下拉动,能够提高娱乐性,与用户互动,适于解压。
附图说明
20.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子在组装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的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子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子沿a

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绳运动至顶盖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号说明:
28.10、外盖;11、顶盖;111、第一出口部;12、外筒壁;121、第二出口部;
29.20、内盖;21、内盖主体;211、凹槽;22、上凸缘;
30.30、容纳空间;40、导向销轴;50、提绳;51、第一绳段;52、第二绳段;53、第三绳段;54、第四绳段;60、支撑座;61、立座;611、销轴连接孔;70、提绳连接组件;80、内塞;90、阻水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31.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组件。
32.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子。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6来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盖子的构成。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盖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盖10、内盖20、导向销轴40以及提绳50,其中,外盖10包括顶盖11和沿顶盖11外周缘向下延伸的外筒壁12,顶盖11上设有第一出口部111,外筒壁12上设有第二出口部121,内盖20设置在所述外盖10内侧,与所述外筒壁12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盖20与所述顶盖1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30,所述容纳空间30、所述第一出口部111、第二出口部121之间相互连通,导向销轴40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30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出口部111的下方,提绳50可移动地穿过第一出口部111、容纳空间30、第二出口部121,且提绳50的提拉端分别位于第一出口部111和第二出口部121外侧,提绳50位于容纳空间30中的部分可移动地支撑在导向销轴40上。
3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绳50穿过第一出口部111、导向销轴40下端、第二出口部121后,能够在顶盖11上端或者外筒壁12外侧成结或者采用固定件将其具有的自由端进行约束,以使提绳50能够作为盖子的提手使用。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子,在使用时,消费者在提拉提绳50的过程中,导向销轴40可以对提绳50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提拉顺畅,在使用时,不管消费者是从顶盖11上面提拉,还是从外筒壁12侧边提拉,可转动的导向销轴40会使得提拉比较省力。因此,此种提
绳50可以从顶盖11上面提拉,也可以从外筒壁12侧边提拉,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提拉需求以及使用需求,另外,由于其可以上下拉动,能够提高娱乐性,与用户互动,适于解压。
36.为了使提绳50提拉更为方便且顺畅,在一些实施例中,盖子还包括:支撑座60,固定设置在内盖20或者外盖10上,且位于容纳空间30内中,如图3所示,支撑座6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立座61,每个所述立座61上设有一个销轴连接孔611,所述导向销轴40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对应的销轴连接孔611上,且所述导向销轴40位于所述第一出口部111下方,沿着与所述提绳50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例如但不限于,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在每个销轴连接孔611内设置用于方便导向销轴40转动的滚珠或者轴承。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子,通过设置支撑座60,使得导向销轴40的安装更为方便,通过设置导向销轴40,对通过容纳空间30内部对提绳50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得提绳50的提拉更加方便顺畅,将导向销轴40设置在第一出口部111下方,使得引导效果更好,设置导向销轴40活动穿设在销轴连接孔611上,当组合盖子时,提绳50能够更为方便的穿入导向销轴40下端。
38.为了简化整个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出口部111包括贯穿顶盖11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出口部121包括贯穿外筒壁12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提绳50分别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中,如此设置第一出口部111和第二出口部121,使得结构简单,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提绳50能够从顶盖11的第一出口部111进入容纳空间30,并通过导向销轴40,从外筒壁12的第二出口部121伸出,或提绳50能够从外筒壁12的第二出口部121进入容纳空间30,并通过导向销轴40,从顶盖11的第一出口部111伸出,例如但不仅限于,设置进入方向和伸出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
,如此设置,使得提绳50提拉时更为省力顺畅,且提绳50进入或者伸出各个通孔时,均沿着各个通孔的延伸方向进行,可以减少提绳50在提拉过程中,与上述各个通孔内壁的摩擦。
39.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直径均稍微大于提绳50的直径,可以有效减少提拉过程中,提绳50与各个通孔内侧壁的摩擦,进而保证提绳50、第一出口部111以及第二出口部121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各个通孔的外周缘具有一定的倒角,减少各个通孔外周缘的锋利度,进而能够减少提绳50在各个通孔处的磨损。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支撑座60的立座61形成在内盖20的顶壁上,两个立座61在外盖10的圆周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出口部111和第二出口部121的两侧,在外盖10的圆周方向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子,通过设置作为支撑座60的立座61在外盖10的圆周方向上位于第一出口部111和第二出口部121的两侧,在两个立座61之间安装导向销轴40,使得从第一出口部111或第二出口部121进出的提绳50,在通过容纳空间30时,能够位于导向销轴40的中部,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提绳50的提拉更为顺畅,也使得提绳50形成在盖子上具有较好的外观。
42.本技术实施例的提绳50可以为两条独立的绳索,也可以为一条绳索,当为两条独立的绳索时,每条绳索分别穿过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中,或者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中,并在顶盖上侧和外筒壁外侧将接口部实现连接,对于提绳的穿入方式,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下面将以一条绳索为例,对本技术的提绳进行描述。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提绳50呈环状设置,包括位于容纳空间30中的第一绳段51和第二绳段52、位于顶盖11外侧的第三绳段53和位于外筒壁12外侧的第四绳段54,第一绳段51和第二绳段52分别绕过导向销轴40下侧。这里在第三绳段53或者第四绳段54上设置接口部。
44.如图2所示,在第三绳段53上设有接口部,接口部位于顶盖11上,和/或在第四绳段54上设有接口部,接口部位于外筒壁12外侧,盖子还包括:提绳连接组件70,所述提绳连接组件70用于连接所述接口部,这里的接口部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提绳连接组件70为形成在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形成的结,或者第一自由端、第二自由端各自成结,或者为连接在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上的筒状结构,通过设置筒状结构作为一种提绳连接组件70,一方面能够用于连接所述接口部,对接口部进行遮挡,提升盖子的美感,另一方面,能够作为一种饰品,增加盖子的美感,此外,在用户上下拉动,用于互动时,提绳连接组件70能够作为一种手持部使用,适于解压,在本技术中,对于接口部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定。
46.作为示例,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第三绳段53上设置接口部,提绳50的第三绳段53上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提绳50的穿入方式可以为:第一自由端从第三通孔进入容纳空间30内,通过导向销轴40下端,从第一通孔穿出,第二自由端从第四通孔进入容纳空间30内,通过导向销轴40下端,从第二通孔穿出,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能够在顶盖11上侧结合。或者也可以为:第一自由端从第一通孔进入容纳空间30内,通过导向销轴40下端,从第三通孔穿出,第二自由端从第二通孔进入容纳空间30内,通过导向销轴40下端,从第四通孔穿出,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在外筒壁12外侧通过筒状结构的提绳连接组件70进行连接。
47.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盖20包括内盖主体21和沿内盖主体21的外周向上延伸形成的上凸缘22,上凸缘22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与顶盖11形成容纳空间30,筒状结构的一侧具有缺口,两个立座设置在缺口处。
48.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内盖20的上凸缘22具有缺口,在内盖20与外盖10结合时,能够提供的较大容纳空间30,设置上凸缘22的筒状结构的一侧具有缺口,容纳空间30能够更好地与第二出口部121连通,使得提绳50从第二出口部121进出更加方便。
49.当提绳50从外筒壁12进出容纳空间,为了保证提绳50在提拉的过程中运行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内盖主体21外侧壁向内延伸形成两个凹槽211,分别位于导向销轴40下方,且与容纳空间30连通,其中,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设置在外筒壁12的与凹槽211相对的位置上。
50.为了方便提绳50的组装,实现方便拆卸,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筒壁12的内侧壁和内盖主体21的外侧壁中的一个上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连接卡筋,外筒壁12的内侧壁和内盖主体21的外侧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连接卡槽,连接卡筋能够卡设在连接卡槽内,通过设置外筒壁12的内侧壁和内盖主体21的外侧壁通过连接卡筋和连接卡槽压合在一起,实现外盖10和内盖20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卸。
51.进一步,为了提高外盖10和内盖20的组装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筒壁12的内侧壁和内盖主体21的外侧壁中的一个上设有轴向延伸的限位卡筋,外筒壁12的内侧壁和内盖主体21的外侧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限位卡槽,限位卡筋能够卡设在限位卡
槽内,在组装时,只需要将限位卡筋对齐在所述限位卡槽内,即可实现内盖20和外盖10的可拆卸连接。
52.继续参照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盖子还包括内塞80,内塞80设置在内盖20的下端,具体的,设置在内盖主体21的下端,内塞80和内盖20采用超声波焊接在一起,在内塞80的底端上沿周向设置有阻水密封圈安装槽,阻水密封圈90设在阻水密封圈安装槽内,用于密封内塞80与容器本体的阻水部之间的间隙,在内塞80周向设置有用于与容器本体连接的螺纹。
53.如图4至图6所示,提绳50能够从顶盖11上端伸出,也能够从外筒壁12侧边伸出,因此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提拉习惯和使用需求,适于推广。
54.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盖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容器,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盖子,因此具有上述盖子所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描述。
55.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形。但是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形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