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安装盖以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1: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盖以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诸如冰箱等制冷设备通常配置有主控板,以控制制冷设备正常工作。冰箱设计有用于放置主控板的腔室,主控板放置于该腔室后,通过一安装盖封闭该腔室。并且,考虑到该腔室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水效果,避免主控板遇水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安装盖和腔室之间通常需要增设防水海绵。然而,额外设置防水海绵,势必会增加冰箱的生产成本,还会使得冰箱的生产制程复杂化。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盖以及制冷设备,能够降低制冷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简化制冷设备的生产制程。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安装盖。该安装盖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当安装盖安装于制冷设备的箱体时,第一侧相对第二侧更靠近箱体。该安装盖包括安装盖主体。该安装盖还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设于安装盖主体,用以与箱体连接。安装盖主体靠近连接结构的位置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相对连接结构更靠近第二侧,用于将水排放至第二侧。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盖主体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延伸部和连接结构均设于主体部,延伸部靠近连接结构设置,且延伸部相对连接结构更靠近第二侧;延伸部开设有排水孔。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排水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水孔彼此间隔分布。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延伸部和连接结构均位于主体部的端部;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主体部,另一端相对连接结构远离主体部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延伸部位于主体部的端部;排水孔位于延伸部上靠近主体部的位置。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相对安装盖主体朝向第一侧倾斜设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盖主体朝向第一侧的表面设有防水筋,用于嵌入箱体上对应的防水槽中,或安装盖主体朝向第一侧的表面设有防水槽,用以与箱体上对应的防水筋相互嵌合。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分别位于安装盖主体的不同端部;安装盖主体靠近第一连接结构的位置设有排水孔,第一连接结构为连接块,用于嵌入箱体上对应的连接槽中,或第一连接结构为连接槽,用以与箱体上对应的连接块相互嵌合;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衔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远离安装盖主体的方向彼此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衔接部衔接,第二连接部设有卡槽,用以与箱体上对应的
卡块相互嵌合,或第二连接部设有卡块,用于嵌入箱体上对应的卡槽中。
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箱体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安装盖。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箱体至少划分有控制腔和性能腔,制冷设备包括控制电路组件和压缩机,控制腔用于放置控制电路组件,性能腔用于放置压缩机;安装盖用以安装于控制腔和/或性能腔。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控制腔和性能腔之间通过隔热材料相互隔离。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组件包括支架以及至少两块电路板,至少两块电路板设于支架,且各电路板层叠设置。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组件包括电源线,电源线电连接至少两块电路板;支架设有线槽支座和线槽盖体,线槽盖体和线槽支座可转动连接,线槽盖体和线槽支座用于将电源线限位于线槽盖体和线槽支座之间。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盖、线槽盖体、线槽支座通过同一紧固件固定于控制腔。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盖以及制冷设备。由于通常是安装盖和箱体的连接处容易渗水,因此本实用新型安装盖的安装盖主体靠近连接结构的位置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相对连接结构更靠近第二侧,能够将连接结构所在位置(即安装盖和箱体连接处)渗入的水分排放至第二侧,以避免水分渗入箱体,起到防水的作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盖通过设计排水孔,使得安装盖和箱体直接装配即可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可以省去防水海绵,因而能够降低制冷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简化制冷设备的生产制程。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0.图1是现有技术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现有技术制冷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3所示制冷设备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4所示制冷设备a

a方向剖面结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图4所示制冷设备b

b方向剖面结构局部的示意图;
28.图9是图8所示制冷设备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图8所示制冷设备d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图8所示制冷设备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图4所示制冷设备a

a方向剖面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32.图13是图12所示制冷设备g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4是图12所示制冷设备h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5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6是图15所示控制电路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17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8是图17所示控制电路组件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9是图4所示制冷设备i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冰箱的生产成本较高以及生产制程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盖。该安装盖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当安装盖安装于制冷设备的箱体时,第一侧相对第二侧更靠近箱体。该安装盖包括安装盖主体。该安装盖还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设于安装盖主体,用以与箱体连接。安装盖主体靠近连接结构的位置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相对连接结构更靠近第二侧,用于将水排放至第二侧。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41.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现有技术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制冷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冰箱等制冷设备通常配置有主控板,以控制制冷设备正常工作。制冷设备的箱体11设计有用于放置主控板的腔室12。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放置主控板的腔室12通常位于箱体11的顶部13,如图1所示;或者该腔室12位于箱体11的背部14,如图2所示。由于箱体11的上部空间通常用作储物腔,以供用户存放需要低温保存的物品。若用于放置主控板的腔室12设于箱体11的顶部13或背部14,该腔室12会占据储物腔的空间,导致储物腔的容积下降,意味着制冷设备的储物空间减小,会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不良影响。并且,若用于放置主控板的腔室12设于箱体11的上部空间,储物腔势必需要避让该腔室12,会导致储物腔的整体外观受到不良影响。
4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能够解决上述用于放置主控板的腔室占据储物腔的空间,而导致制冷设备的储物空间减小以及影响储物腔整体外观的技术问题。
44.请参阅图3至图5,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制冷设备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制冷设备a

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5.在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能够提供低温的储物环境,用于供用户存放需要低温保存的物品,例如可以是冰箱、冰柜等。下文以制冷设备具体是冰箱为例进行阐述,在此不做限定。
46.制冷设备包括箱体20,箱体20用于供用户存放需要低温保存的物品,并且箱体20
还集成有制冷系统相关的器件和管路。其中,制冷设备所集成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的器件和管路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畴,在此就不再赘述。
47.具体地,箱体20至少划分有储物腔21,储物腔21用于提供低温的储物环境,以供用户存放需要低温保存的物品。箱体20还至少划分有控制腔22,控制腔22用于放置控制电路组件30。控制电路组件30集成有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制冷设备正常工作。箱体20还至少划分有性能腔23,性能腔23用于放置制冷系统相关的器件和管路,例如压缩机等。其中,储物腔21、控制腔22以及性能腔23两两彼此间隔。
48.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位于储物腔21的底部,使得箱体20的上部空间尽可能用于设置储物腔21。由于箱体20的上部空间较为方便用户存取物品,在设计上尽可能让箱体20的上部空间用于用户存放物品,因此本实施例才将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设于储物腔21的底部,使得箱体20的上部空间尽可能用于设置储物腔21,以方便用户在储物腔21存取物品,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能够避免控制腔22设于箱体20的上部空间而影响储物腔21的整体外观。
49.并且,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位于储物腔21的底部,意味着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较为靠近,也就意味着控制腔22内的控制电路组件30与性能腔23内制冷系统相关的器件和管路较为靠近,能够方便制冷设备的生产制造,有利于提高制冷设备的可靠性。
50.进一步地,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在储物腔21的底部沿预设方向(如图4中箭头x所示,下同)彼此间隔设置,该预设方向垂直于储物腔21与控制腔22、性能腔23的相对方向。换言之,预设方向垂直于箱体20的高度方向。当制冷设备正确放置时,该预设方向即为水平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沿预设方向彼此间隔设置,并非要求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严格沿预设方向分布,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的相对方向可以与该预设方向成一定角度。图4展示了控制腔22位于图4所示的左侧,而性能腔23位于图4所示的右侧,当然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所处的左右位置可以相互调换。
51.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预设方向也可以平行于储物腔21与控制腔22、性能腔23的相对方向,即当制冷设备正确放置时,该预设方向即为竖直方向。
52.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当性能腔23用于放置压缩机时,压缩机工作产生的热量较多,会导致性能腔23的温度较高。由于上述实施例阐述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较为靠近,性能腔23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控制腔22中的控制电路组件30老化,致使制冷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53.有鉴于此,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之间通过隔热材料24相互隔离。如此一来,可以减弱控制腔22受性能腔23温度变化的影响,即减弱控制电路组件30受性能腔23温度变化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控制电路组件30的可靠性。
54.进一步地,控制腔22和储物腔21之间也可以通过隔热材料24相互隔离。如此一来,可以减弱控制腔22受储物腔21温度变化的影响,即减弱控制电路组件30受储物腔21温度变化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控制电路组件30的可靠性。
55.同理,性能腔23和储物腔21之间也可以通过隔热材料24相互隔离,以减弱性能腔23中制冷系统相关的器件和管路受储物腔21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减弱储物腔21中所存放物品受性能腔23温度变化的影响。
56.图5展示了储物腔21、控制腔22以及性能腔23两两之间通过隔热材料24相互隔离
的情况。并且,隔热材料24分别包围储物腔21、控制腔22以及性能腔23,有利于改善隔热效果。
57.可选地,隔热材料24可以是发泡材料等具备隔热作用的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58.请参阅图5和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9.在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针对控制腔22和/或性能腔23设计有安装盖40,当安装盖40安装于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时,能够封闭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以将控制电路组件30以及制冷系统相关的器件和管路与外部隔离,有利于保证控制电路组件30以及制冷系统相关器件和管路的可靠性;而当安装盖40从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拆卸下,能够打开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以方便控制电路组件30以及制冷系统相关器件和管路的生产装配和维护。
60.具体地,制冷设备可以针对控制腔22或性能腔23设计有安装盖40;或者,制冷设备可以针对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同时设计有安装盖40,此时可以针对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分别设计有不同的安装盖40,或者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共用同一个安装盖40。图6展示了制冷设备针对控制腔22和性能腔23分别设计有不同的安装盖40的情况,仅为举例而言,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61.下文以制冷设备针对控制腔22设计的安装盖40为例进行阐述,仅为举例而言,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62.请参阅图7至图1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所示制冷设备b

b方向剖面结构局部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制冷设备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制冷设备d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63.在一实施例中,安装盖40包括安装盖主体41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设于安装盖主体41,用以与箱体20连接,使得安装盖40安装于箱体20,例如安装盖40安装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控制腔22或性能腔23。
64.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51(如图9所示)和第二连接结构52(如图10所示),第一连接结构51和第二连接结构52分别位于安装盖主体41的不同端部。
65.具体地,请参阅图9,第一连接结构51为连接块53,箱体20上设有对应的连接槽54,连接块53用于嵌入该连接槽54中,以使得安装盖40安装于箱体20;或第一连接结构51为连接槽54,箱体20上设有对应的连接块53,连接槽54用以与箱体20上对应的连接块53相互嵌合,以使得安装盖40安装于箱体20。
66.请参阅图10,第二连接结构52包括第一连接部55、第二连接部56以及衔接部57。第一连接部55和第二连接部56沿远离安装盖主体41的方向彼此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55和第二连接部56之间通过衔接部57衔接,具体是第一连接部55和第二连接部56同侧的端部通过衔接部57衔接,使得第二连接结构52整体呈现类似u型的构造。
67.第二连接部56设有卡槽58,箱体20上设有对应的卡块59,卡槽58用以与该卡块59相互嵌合,以使得安装盖40安装于箱体20;或第二连接部56设有卡块59,箱体20上设有对应的卡槽58,卡块59用于嵌入该卡槽58中。第二连接结构52具有弹性。在安装盖40安装于箱体20的过程中,随箱体20挤压第二连接部56,第一连接部55和第二连接部56之间的最小距离能够发生变化,以允许卡槽58和卡块59相互嵌合。并且,在安装盖40安装于箱体20时,第二连接结构52的弹性能够使得第一连接部55和第二连接部56之间保持相互远离的趋势,以保证卡槽58和卡块59稳定嵌合,进而保证安装盖40牢靠地安装于箱体20。
68.举例而言,图9展示了第一连接结构51为连接块53,箱体20上设有对应的连接槽54的情况,并且图7和图10展示了第二连接部56设有卡槽58,箱体20上设有对应的卡块59的情况。如图9至图11所示,在安装盖40安装于箱体20的过程中,先将安装盖40沿方向e(如图11所示)朝向箱体20移动,使得连接块53嵌入箱体20上对应的连接槽54中,而后将安装盖40朝向箱体20沿方向f(如图11所示)转动一定角度,使得第二连接结构52嵌入箱体20,以使得第二连接部56上的卡槽58与箱体20上对应的卡块59嵌合,进而完成安装盖40的安装。
69.同理,安装盖40的拆卸过程具体是,将第二连接结构52的第二连接部56朝向第一连接部55挤压,使得第二连接部56上的卡槽58与箱体20上的卡块59分离,而后将安装盖40朝向远离箱体20的方向(即方向f的反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之后将安装盖40的连接块53从箱体20上的连接槽54中脱出,进而完成安装盖40的拆卸。
70.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的第一连接结构51和第二连接结构52,第一连接结构51和第二连接结构52可以分别位于安装盖主体41相对的两个端部,如图7所示。如此一来,能够方便安装盖40的安装过程,即方便安装盖40先通过第一连接结构51连接箱体20,而后通过转动安装盖40使得第二连接结构52连接箱体20。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结构51和第二连接结构52中的一者位于安装盖主体41的顶部,另一者位于安装盖主体41的底部。图展示了第一连接结构51位于安装盖主体41的顶部,第二连接结构52位于安装盖主体41的底部的情况,仅为举例而言,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71.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51和第二连接结构52也可以分别位于安装盖主体41相邻的两个端部,在此不做限定。
7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结构52可以选用弹性材料制作,使得第二连接结构52具有弹性;或是,第二连接结构52的整体构造设计为弹性结构,使得第二连接结构52具有弹性,在此不做限定。
73.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制冷设备的腔室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水效果,尤其是对于控制腔等腔室而言,以避免控制电路组件等遇水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安装盖40和腔室之间通常需要增设防水海绵。然而,额外设置防水海绵,势必会增加制冷设备的生产成本,还会使得制冷设备的生产制程复杂化。
74.有鉴于此,安装盖40具有第一侧m和第二侧n,当安装盖40安装于制冷设备的箱体20(例如上述的控制腔、性能腔等)时,第一侧m相对第二侧n更靠近箱体20。安装盖主体41靠近连接结构的位置设有排水孔42,排水孔42相对连接结构更靠近第二侧n,用于将水排放至第二侧n,如图9所示。
75.由于安装盖40和箱体20的连接处容易渗水,即连接结构的所在位置容易渗水,因此本实施例安装盖主体41靠近连接结构的位置设有排水孔42,能够将连接结构所在位置(即安装盖40和箱体20的连接处)渗入的水分排放至第二侧n,以避免水分渗入箱体20,起到防水的作用。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安装盖40通过设计排水孔42,使得安装盖40和箱体20直接装配即可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可以省去防水海绵,因而能够降低制冷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简化制冷设备的生产制程。
76.进一步地,排水孔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该多个排水孔42彼此间隔分布。具体地,该多个排水孔42可以沿上述的预设方向彼此间隔分布。如此一来,排水孔42分布得较为合理,有利于尽可能排净连接结构所在位置渗入的水分,以改善安装盖40的防水效果,如图7
所示。
77.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安装盖主体41包括主体部43和延伸部44。延伸部44和连接结构均设于主体部43,延伸部44靠近连接结构设置,且延伸部44相对连接结构更靠近第二侧n。延伸部44开设有排水孔42,连接结构所在位置渗入的水分通过延伸部44上的排水孔42排出,能够避免水分渗入箱体20,起到防水的作用,进而省去防水海绵,降低制冷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简化制冷设备的生产制程。
78.延伸部44和连接结构均位于主体部43的端部。由于在安装盖40的安装过程中,主体部43的端部较先接触箱体20,连接结构位于主体部43的端部,以便于连接结构率先接触箱体20而与箱体20连接,进而方便安装盖40的安装。并且,正因为连接结构位于主体部43的端部,而延伸部44靠近连接结构设置,因此延伸部44也位于主体部43的端部。
79.进一步地,排水孔42位于延伸部44上靠近主体部43的位置。并且,当制冷设备正确放置时,延伸部44位于安装盖40的顶部。换言之,排水孔42位于延伸部44的底部,利用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向延伸部44底部汇聚的特性,连接结构所在位置渗入的水分能够尽可能从延伸部44底部的排水孔42排出,有利于排净连接结构所在位置渗入的水分,以改善安装盖40的防水效果。
80.更进一步地,延伸部44靠近上述的第一连接结构51设置,即延伸部44上的排水孔42用于排放第一连接结构51所在位置渗入的水分,尤其是对于第一连接结构51位于安装盖主体41的顶部的情况,如图9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第一连接结构51为连接块53的情况,本实施例延伸部44和第一连接结构51整体呈现类似u型的构造,即本实施例安装盖主体41的端部也具有一u型构造的槽,以与箱体20上的连接槽54对应插接。
81.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延伸部44靠近上述的第二连接结构52设置,即延伸部44上的排水孔42用于排放第二连接结构52所在位置渗入的水分,尤其是对于第二连接结构52位于安装盖主体41的顶部的情况。
8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延伸部44的一端连接主体部43,另一端相对连接结构远离主体部43设置。如此一来,当安装盖40安装于箱体20时,延伸部44能够遮挡住连接结构和箱体20的连接位置,避免连接结构和箱体20的连接位置暴露而影响制冷设备的整体外观,有利于制冷设备保持良好的外观效果。
83.基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延伸部44靠近第一连接结构51设置的情况,延伸部44用于遮挡第一连接结构51和箱体20的连接位置,即用于遮挡连接块53和连接槽54插接的部分。延伸部44之所以靠近第一连接结构51设置,而非靠近第二连接结构52设置,其原因在于第二连接结构52需要供用户操作,以方便用户拆卸安装盖40。如若延伸部44遮挡住第二连接结构52,势必不方便用户操作第二连接结构52,不便于用户拆卸安装盖40。
84.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相对安装盖主体41朝向安装盖40的第一侧m倾斜设置。如此一来,连接结构能够方便引导渗入的水分朝安装盖40的第二侧n流动,即引导水分朝排水孔42流动,使得连接结构所在位置渗入的水分通过排水孔42排出,有利于改善安装盖40的防水效果。
85.举例而言,如图9所示,安装盖主体41靠近第一连接结构51的位置设有排水孔42,即上述设有排水孔42的延伸部44靠近第一连接结构51设置。第一连接结构51相对安装盖主体41朝向安装盖40的第一侧m倾斜设置,以方便引导渗入的水分朝安装盖40的第二侧n流
动,而通过排水孔42排出。进一步地,箱体20上对应的连接结构匹配第一连接结构51,朝向远离箱体20的方向倾斜设置,以方便引导渗入的水分朝安装盖40的第二侧n流动,而通过排水孔42排出。
86.也就是说,安装盖40上的连接块53或连接槽54相对安装盖主体41朝向安装盖40的第一侧m倾斜设置,并且箱体20上对应的连接槽54或连接块53朝向远离箱体20的方向倾斜设置。如此一来,除了上述方便引导渗入的水分排出之外,还能够方便连接块53嵌入连接槽54,进而方便安装盖40的安装过程。即方便安装盖40沿方向e朝向箱体20斜向移动,使得连接块53嵌入箱体20上对应的连接槽54中。图展示了安装盖40上的连接块53相对安装盖主体41朝向第一侧m倾斜设置以及箱体20上对应的连接槽54朝向远离箱体20的方向倾斜设置的情况,仅为论述需要,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87.请参阅图12至图14,图12是图4所示制冷设备a

a方向剖面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制冷设备g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所示制冷设备h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88.在一实施例中,安装盖主体41朝向第一侧m的表面设有防水筋61,用于嵌入箱体20上对应的防水槽62中,或安装盖主体41朝向第一侧m的表面设有防水槽62,用以与箱体20上对应的防水筋61相互嵌合。防水筋61和防水槽62相互嵌合后,能够阻碍水分通过防水筋61和防水槽62,因而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以阻碍外部的水分通过防水筋61和防水槽62渗入箱体20中。
89.防水筋61凸设于安装盖主体41和箱体20的表面。防水槽62可以由相互间隔的两个防水筋61构成,即相互间隔的两个防水筋61之间的空间即为防水槽62,如图14所示。
90.本实施例的防水筋61与防水槽62和上述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分别位于安装盖主体41的不同端部。举例而言,安装盖主体41的边缘设置防水筋61或防水槽62,例如可以是安装盖主体41的左右两侧边缘设置防水筋61或防水槽62,防水筋61和防水槽62沿箱体20的高度方向延伸,能够阻碍水分沿上述预设方向渗入箱体20,而是引导水分尽可能沿防水筋61和防水槽62的延伸方向流动,以排出水分。此时安装盖主体41的顶部设置上述的第一连接结构51,如图9所示,底部设置上述的第二连接结构52,如图10所示。
91.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防水筋61与防水槽62可以和上述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位于安装盖主体41的相同端部,在此不做限定。
92.在现有技术中,冰箱的主控板通常包括多块电路板,并且现有主控板的多块电路板通常并列排布于一个平面,导致主控板的结构不够紧凑,致使现有冰箱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93.请参阅图15和图16,图15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控制电路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9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组件30包括支架以及至少两块电路板(例如下文所述的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第三电路板33以及第四电路板34),该至少两块电路板设于支架(例如下文所述的第一支架35和第二支架36),且各电路板层叠设置。如此一来,控制电路组件30的各电路板层叠设置,使得控制电路组件30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95.举例而言,该至少两块电路板可以包括四块电路板,具体分别是第一电路板31、第
二电路板32、第三电路板33以及第四电路板34。第一电路板31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其集成有主要的控制电路,以控制制冷设备正常工作;第二电路板32为功能板,其集成有部分的功能电路,用于辅助第一电路板31参与控制制冷设备工作,以实现第二电路板32所搭载的功能;第三电路板33为电源板,用于辅助第一电路板31参与制冷设备的电源管理;由于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具备变频功能,因此第四电路板34为变频板,其集成有实现制冷设备变频功能的电路。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第三电路板33以及第四电路板34之间通过线束进行连接。
96.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组件30所包括的电路板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四块电路板。例如当制冷设备的功能较少时,可以不设置第二电路板32;或是当第一电路板31足以对制冷设备进行电源管理时,可以不设置第三电路板33;或是当制冷设备不需要变频功能时,可以不设置第四电路板34,在此不做限定。
97.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第三电路板33以及第四电路板34层叠设置。具体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5和第二支架36。第一电路板31和第四电路板34分别设于第一支架35的相背两侧,第二电路板32和第三电路板33分别设于第二支架36的相背两侧。第一支架35和第二支架36搭接在一起,使得第二电路板32、第三电路板33、第四电路板34以及第一电路板31依次层叠设置,其中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32相互远离设置,第三电路板33和第四电路板34相互靠近设置。
98.可选地,第一支架35和第二支架36在搭接后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
99.请参阅图17和图18,图17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所示控制电路组件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00.进一步地,控制电路组件30还包括电源线37,电源线37电连接上述的至少两块电路板,且电源线37还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为制冷设备供电。支架设有线槽支座38和线槽盖体39,线槽盖体39和线槽支座38可转动连接。当线槽盖体39相对线槽支座38转动至扣合于线槽支座38时,线槽盖体39和线槽支座38之间形成一线槽,电源线37穿设于该线槽中,以将电源线37限位于线槽盖体39和线槽支座38之间,进而限制电源线37和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电源线37的位置随意发生改变。图17展示了线槽支座38和线槽盖体39未扣合的状态,图18展示了线槽支座38和线槽盖体39扣合的状态。
101.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5和第二支架36的情况,线槽支座38和线槽盖体39设于第一支架35。并且,线槽支座38和线槽盖体39上设有对应的卡扣和扣位,以当卡扣扣合于扣位时,使得线槽支座38和线槽盖体39固定连接。
102.请一并参阅图19,图19是图4所示制冷设备i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103.对于控制腔22而言,控制电路组件30放置于控制腔22,而后将安装盖40安装于控制腔22。安装盖40除了通过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与箱体连接,还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于控制腔22。其中,安装盖40、线槽盖体39、线槽支座38上分别设有对应的连接孔(例如螺纹孔等),安装盖40、线槽盖体39、线槽支座38至少通过紧固件70(如图19所示)固定于控制腔22,紧固件70穿过安装盖40、线槽盖体39、线槽支座38上的连接孔安装于控制腔22。即安装盖40、线槽盖体39、线槽支座38通过同一紧固件(即紧固件70)固定于控制腔22,以减少紧固件的使用数量,有利于降低制冷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简化制冷设备的生产制程。
10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阐述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的设计,已经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紧固件的使用数量,即使用更少的紧固件即可将安装盖40牢靠地安装于箱体。而上述安装盖40、线槽盖体39、线槽支座38通过同一紧固件固定于控制腔22,进一步减少紧固件的使用数量。
10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0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