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服装生产用断布机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1: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装生产用断布机。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服装加工前,首先需要将布料裁剪为一定的尺寸,目前,裁剪布料主要有两种方式:人工测量后手动裁剪、自动化设备自动裁剪。其中,人工测量的方法误差较大,而且操作者极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因而自动化设备被引入了车间,断布机就是其中一种,但现有技术中的断布机在裁切时,刀片运转的方向固定,因此只能进行一次裁剪,使用中,需要来回运行两次才能在进行断布,浪费人力物力,生产效率低。因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服装生产用断布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服装生产用断布机。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服装生产用断布机,至少包括工作台、切割机构、送料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送料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切割机构至少包括第一切割器和第二切割器,所述第一切割器滑动设置于工作台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切割器滑动设置于工作台的第二端部,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切割器和所述第二切割器之间,所述夹持机构至少包括支撑杆、若干个第一卡夹和若干个第二卡夹,所述若干个第一卡夹设置于支撑杆的第一侧面上,所述若干个第二卡夹设置于支撑杆的第二侧面上,在所述第一切割器和所述第二切割器均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的情况下,所述支撑杆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滑动。
5.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切割器开启和关闭的第一开关,以及用于控制第二切割器开启和关闭的第二开关,其中,在支撑杆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以使得支撑杆与第一切割器之间的第一距离减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能与所述支撑杆耦合,使得第一开关关闭,并且第二开关开启,或者,在支撑杆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以使得支撑杆与第二切割器之间的第一距离减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能够与所述支撑杆耦合,使得第一开关开启,并且第二开关关闭。
6.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至少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基座和翘板,所述翘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翘板上。
7.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上的第一夹持辊和第二夹持辊,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三夹持辊和第四夹持辊。
8.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三夹持辊和所述第四夹持辊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大或减小。
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0.(1)支撑杆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均可以实现布料的切割,进而能够达到提高切割效
率的目的。
11.(2)通过支撑杆的移动实现第一切割器和第二切割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进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12.(3)通过调整第一夹持辊和第二夹持辊,或者第三夹持辊和第四夹持辊之间的距离,能够便于布料的上料,同时距离的增大,便于操作人员对夹持机构进行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服装生产用断布机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部位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一切割器和第二切割器的移动方式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

工作台、2

切割机构、3

送料机构、4

夹持机构、2a

第一切割器、2b

第二切割器、1a

第一端部、1b

第二端部、4a

支撑杆、4b

第一卡夹、4c

第二卡夹、5

第一侧面、6

第二侧面、7

第一开关、8

第二开关、7a

第一电极、7b

第二电极、7c

基座、7d

翘板、9

第一夹持辊、10

第二夹持辊、11

第三夹持辊、12

第四夹持辊、13

第一驱动电机、15

第二驱动电机、16

支架、17

安装板、18

滑块、19

第一布匹、20

第二布匹、21

第一卡爪、22

第二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服装生产用断布机,至少包括工作台1、切割机构2、送料机构3和夹持机构4。送料机构3、切割机构2和夹持机构4均设置于工作台1上。需要切割的布匹可以放置在工作台1上。送料机构3用于对布匹的移动进行控制。夹持机构4用于对布匹进行夹持,随后当夹持机构4移动时,即可拖动布匹同步移动。切割机构2用于对布匹进行切割。
20.优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切割机构2至少包括第一切割器2a和第二切割器2b。第一切割器2a滑动设置于工作台1的第一端部1a。第二切割器2b滑动设置于工作台1的第二端部1b。例如,工作台1上设置有支架16。第一切割器2a和第二切割器2b均设置于支架16上。例如,支架上可以设置有安装板17。安装板17上设置有滑块18。第一切割器或第二切割器设置于滑块18上。第一驱动电机13连接至滑块18,进而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便可以为切割机构2的移动提供驱动力。第一切割器2a和第二切割器2b均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设置于驱动电机上的切割刀片。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即可实现切割刀片的旋转。
21.优选的,夹持机构4设置于第一切割器2a和第二切割器2b之间,夹持机构4至少包括支撑杆4a、若干个第一卡夹4b和若干个第二卡夹4c。若干个第一卡夹4b设置于支撑杆4a的第一侧面5上。若干个第二卡夹4c设置于支撑杆4a的第二侧面6上。在第一切割器2a和第二切割器2b均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的情况下,支撑杆4a能够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滑动。送料机构3至少包括设置于第一端部1a上的第一夹持辊9和第二夹持辊10,以及设置于第二端部1b上的第三夹持辊11和第四夹持辊12。第一布匹19可以穿过第一夹持辊9和第
二夹持辊10之间的空间。第二布匹20可以穿过第三夹持辊11和第四夹持辊12之间的区域。第一卡夹4b夹持第一布匹后,支撑杆4a向右移动即可拉动第一布匹向右移动,第二卡夹4c夹持第二布匹后,支撑杆4a向左移动即可拉动第二布匹向左移动。如图1所示,在使用时,支撑杆4a周期性的向左和向右移动(例如,工作台1上可以设置有与支撑杆4a连接的推杆电机,通过推杆电机带动支撑杆4a移动)。当支撑杆4a向左移动以与第一布匹抵靠接触时,第一卡夹4b夹紧第一布匹,随后支撑杆4a向右移动,第一切割器2a移动即可将第一布匹切断。随后第一卡夹松开,并且第二卡夹4c夹紧第二布匹后,支撑杆4a向左移动至指定位置后,第二切割器2b移动即可将第二布匹切断。例如,第一卡夹和第二卡夹可以包括能够相向或背向运动的第一卡爪21和第二卡爪22。支撑架上设置有与第一卡爪21连接的推杆电机,进而通过推杆电机即可实现第一卡爪21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其对布料的夹紧和释放。通过上述方式,支撑杆4a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均可以实现布料的切割,进而能够达到提高切割效率的目的。
22.优选的,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切割器2a开启和关闭的第一开关7,以及用于控制第二切割器2b开启和关闭的第二开关8,其中,在支撑杆4a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得支撑杆4a与第一切割器2a之间的第一距离减小的情况下,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均能与支撑杆4a耦合,使得第一开关7关闭,并且第二开关8开启,或者,在支撑杆4a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得支撑杆4a与第二切割器2b之间的第一距离减小的情况下,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均能够与支撑杆4a耦合,使得第一开关7开启,并且第二开关8关闭。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可以是垂直于电脑屏幕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均至少包括第一电极7a、第二电极7b、基座7c和翘板7d。翘板7d转动设置于基座7c上,第一电极7a设置于基座7c上,第二电极7b设置于翘板7d上。第一电极7a可以连接至电源的正极。第二电极7b可以依次连接至电源的负极、第一切割器2a或第二切割器2b。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通过支撑杆4a的移动实现第一切割器2a和第二切割器2b的自动开启和关闭,进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即,支撑杆4a向左移动时,第一开关7关闭,第二开关8开启,支撑杆4a向右移动时,第一开关开启,第二开关关闭。
23.优选的,第一夹持辊9和第二夹持辊10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大或减小,第三夹持辊11和第四夹持辊12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大或减小。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15,第二驱动电机15连接至第一夹持辊9,进而通过第三推杆电机的驱动即可实现第一夹持辊9的上下移动。同理,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15,进而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5的驱动即可实现第二夹持辊10的上下移动。通过调整第一夹持辊9和第二夹持辊10,或者第三夹持辊11和第四夹持辊12之间的距离,能够便于布料的上料,同时距离的增大,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对夹持机构进行检修维护。
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第一布匹放置在第一夹持辊9和第二夹持辊10之间,将第二布匹放置在第三夹持辊11和第四夹持辊12之间,支撑杆4a向左移动时,使得第一卡夹4a与第一布匹19抵靠接触,第一卡爪21向下移动后完成第一布匹的夹持,随后支撑杆4a向右移动,使得第二卡夹4c与第二布匹19接触,此时,第一切割器2a移动以完成第一布匹的切割,同时,第二卡夹4c的第一卡爪21向下移动完成对第二布匹的夹持,当第一卡夹4b的第一卡爪21向上移动以将第一布匹松开释放时,支撑杆4a向左移动至第一卡夹4b与第一布匹再次接触的位置后,第二切割器2b移动即可完成第二布匹的切割。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完
成第一布匹和第二布匹的交替切割。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