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锁具防水结构和智能锁具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2: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电子锁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锁具防水结构和智能锁具。


背景技术:

2.如今,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使用更方便安全的电子智能锁具。在目前常见的智能锁具中,通常包括设置在门体外的前把手和内置在门体中的锁芯,前把手中通常会设置主控板,在主控板上集成设置有若干具备信息接收或感应的模块,当这些模块接收相关信息后,就会传输到主控板中,然后由主控板发出相关指令至锁芯中的驱动电机以实现电子锁的自身解锁后,再通过机械结构的配合来实现刷卡、密码或指纹识别等开锁过程。然而,由于前把手通常处于室外环境且前把手的壳体通常是可拆卸设计,故当前把手的防水性能不够时,就容易导致水进入前把手内部,进而极大影响内部元件,特别是主控板的正常运行,导致智能锁具极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锁具防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智能锁具的前把手防水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锁具防水结构,包括:
5.前把手,前把手包括均呈筒状设置的前把手壳和第一端盖,前把手壳具有沿轴向一端敞口的第一安装腔,第一端盖与前把手壳可拆卸连接,且第一端盖罩盖住第一安装腔的敞口;以及,
6.防水圈,套设在前把手壳上,且防水圈的内环面与前把手壳的外周璧面弹性抵接,防水圈的外环面与第一端盖的内周璧面弹性抵接。
7.可选地,前把手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前把手壳的轴向一致;
8.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适配拼合形成第一安装腔。
9.可选地,第一壳体的的外周璧面上邻近第一端盖处设有第一嵌槽,第二壳体的的外周璧面上邻近第一端盖处设有第二嵌槽;
10.第一嵌槽与第二嵌槽拼合形成一可供防水圈嵌置的防水嵌槽,且防水圈的外环面凸出于防水嵌槽。
11.可选地,第一端盖的内周璧面上邻近敞口边缘处设有避位台阶,防水圈的外环面与避位台阶弹性抵接。
12.可选地,智能锁具防水结构还包括按键,第一壳体上设有可供按键伸出的键装配孔;
13.按键由弹性材料制成,按键包括凸出部和卡接裙边,凸出部与键装配孔适配,且凸出部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外周璧面,第一壳体上于键装配孔的孔缘处设有朝向第二壳体延伸
的防水凸缘,卡接裙边上设有可供防水凸缘适配插置的防水卡槽。
14.可选地,第二壳体具有朝向第一壳体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第二安装端面,第二安装端面上设有沿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防水卡接筋,第一壳体的内璧面上设有与防水卡接筋适配卡接的卡扣。
15.可选地,前把手壳与第一端盖可拆卸螺接。
1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智能锁具,包括如前的智能锁具防水结构。
17.可选地,智能锁具还包括锁芯、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
18.锁芯与前把手的后端连接,锁芯包括主体件和活动安装在锁芯上的离合凸轮;
19.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主控板、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驱动传动机构;第一主控板内置于第一安装腔中,第一驱动传动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均内置于主体件中;第一主控板与第一驱动机构电连接,第一驱动传动机构受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离合凸轮实现离合,所述前把手转动以带动离合后的所述离合凸轮转动动;第二控制组件包括第二主控板、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传动机构;
20.第二主控板内置于第一安装腔中,第二驱动传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内置于主体件中,第二主控板与第二驱动机构电连接,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不同时启动,在第一驱动机构停机后,第二驱动传动机构受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离合凸轮实现离合,所述前把手转动以带动离合后的所述离合凸轮转动。
21.可选地,智能锁具还包括锁芯、异形方轴以及调节组件;
22.锁芯与前把手的后端连接;
23.异形方轴内置于前把手中,且沿轴向的一端伸出前把手并与锁芯连接;
24.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丝和调节螺母,调节螺丝、调节螺母以及异形方轴的长度沿伸方向均与前把手的轴向一致,调节螺母固设在第一安装腔中,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带有螺纹的内螺孔,调节螺丝的一端与异形方轴远离锁芯的另一端连接,调节螺丝的另一端套入内螺孔中与调节螺母螺接,调节螺丝可轴向旋转以调整与调节螺母的相对位置。
25.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锁具防水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智能锁具防水结构由于在前把手壳上设有防水圈,且防水圈的内环面与前把手壳的外周璧面弹性抵接,防水圈的外环面与第一端盖的内周璧面弹性抵接,故在前把手上最易进水的地方,即前把手壳和第一端盖的连接处,就能通过防水圈的设置而防止水进入前把手的内部,进而有效提高了智能锁具特别是前把手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具的剖视图;
29.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具的爆炸图;
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具防水结构爆炸图;
33.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具防水结构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号说明:
[0035][0036]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9]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
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40]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1]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3]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锁具防水结构。
[0045]
请参阅图2、图4、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该智能锁具防水结构包括前把手100和防水圈180。其中,前把手100包括均呈筒状设置的前把手壳170和第一端盖140,前把手壳170具有沿轴向一端敞口的第一安装腔110,第一端盖140与前把手壳170可拆卸连接,且第一端盖140罩盖住第一安装腔110的敞口;防水圈180套设在前把手壳170上,且防水圈180的内环面与前把手壳170的外周璧面弹性抵接,防水圈180的外环面与第一端盖140的内周璧面弹性抵接。
[0046]
在此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圈180优选硅胶材质制成,当然防水圈180也可以由其他弹性材料制成。本智能锁具防水结构可使得具有该结构的智能锁具的防水等级达到ipx5级别。
[0047]
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前把手壳170上设有防水圈180,且防水圈180的内环面与前把手壳170的外周璧面弹性抵接,防水圈180的外环面与第一端盖140的内周璧面弹性抵接,故在前把手100上最易进水的地方,即前把手壳170和第一端盖140的连接处,就能通过防水圈180的设置而防止水进入前把手100的内部,进而有效提高了智能锁具特别是前把手100的防水性能。
[0048]
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前把手壳170包括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第一壳体120的长度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壳体130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前把手壳170的轴向一致;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适配拼合形成第一安装腔110。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前把手壳170也可以一体设置,但在本实施例中,前把手壳170分体设置,即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的拼合连接设置则有利于第一安装腔110内的部件装配便利。在实际装配时,可先将电池700、内支架150、异形方轴300、调节组件400、第一主控板810和第二主控板910安装包到位,然后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30适配盖合形成前把手壳170后,第一端
盖140在罩盖住前把手壳170的前端敞口,其装配过程十分便利。
[0049]
具体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0的的外周璧面上邻近第一端盖140处设有第一嵌槽181,第二壳体130的的外周璧面上邻近第一端盖140处设有第二嵌槽182;第一嵌槽181与第二嵌槽182拼合形成一可供防水圈180嵌置的防水嵌槽183,且防水圈180的外环面凸出于防水嵌槽183。实际上,防水圈180的安装在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30适配盖合形成前把手壳170之后,在第一端盖140安装之前。在此,防水嵌槽183的设置可使得防水圈180能够牢固固定在前把手壳170上,而不易移动或脱落,从而可确保防水圈180的防水性能,而防水圈180的外环面凸出于防水嵌槽183的设置,可使得防水圈180的外环面能够与第一端盖140的内璧面弹性抵接。
[0050]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40的内周璧面上邻近敞口边缘处设有避位台阶184,防水圈180的外环面与避位台阶184弹性抵接,如此,不但有利于第一端盖140的安装便利,也能确保防水圈180的防水性能。
[005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5、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锁具防水结构还包括按键160,第一壳体120上设有可供按键160伸出的键装配孔121;按键160由弹性材料制成,按键160包括凸出部161和卡接裙边162,凸出部161与键装配孔121适配,且凸出部161凸出于第一壳体120的外周璧面,第一壳体120上于键装配孔121的孔缘处设有朝向第二壳体130延伸的防水凸缘163,卡接裙边162上设有可供防水凸缘163适配插置的防水卡槽164。在此,按键160可优选由硅胶等弹性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在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30安装好后,按键160的凸出部161会从键装配孔121中凸出,而防水凸缘163会插置在防水卡槽164中;此时,由于按键160与第一壳体120处于弹性抵压的状态,故防水凸缘163也会抵压防水卡槽164的槽底,故水也无法从键装配孔121的孔隙处进入前把手100内部,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前把手100的防水性能。
[0052]
请参阅图5和图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0具有朝向第一壳体120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第二安装端面134,第二安装端面134上设有沿第二壳体13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防水卡接筋135,第一壳体120的内璧面上设有与防水卡接筋135适配卡接的卡扣122。具体的,防水卡接筋135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卡凸部,在第一壳体120的卡扣122与防水卡接筋135扣合后,该卡凸部就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从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30的连接缝隙处进入前把手100内部。
[0053]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把手壳170与第一端盖140可拆卸螺接。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前把手壳170与第一端盖140之间还可以通过例如但不限于卡接等方式连接,但在本实施例中,出于锁具安全性以及连接稳固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故优选前把手壳170与第一端盖140通过螺丝连接。此外,这种更稳固的螺接方式,能够持续提供对防水圈180的挤压力,从而确保防水圈180的防水效果。
[0054]
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智能锁具,该智能锁具包括智能锁具防水结构,该智能锁具防水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智能锁具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5]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锁具还包括锁芯200、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锁芯200与前把手100的后端连接,锁芯200包括主体件210和活动安装在锁芯200上的离合凸轮220;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主控板810、第一驱动机构820和
第一驱动传动机构830;第一主控板810内置于第一安装腔110中,第一驱动传动机构830和第一驱动机构820均内置于主体件210中;第一主控板810与第一驱动机构820电连接,第一驱动传动机构830受第一驱动机构820驱动,以带动离合凸轮220实现离合,前把手100转动以带动离合后的离合凸轮220转动;第二控制组件包括第二主控板910、第二驱动机构920和第二驱动传动机构930;第二主控板910内置于第一安装腔110中,第二驱动传动机构930和第二驱动机构920均内置于主体件210中,第二主控板910与第二驱动机构920电连接,第一驱动机构820与第二驱动机构920不同时启动,在第一驱动机构820静止时,第二驱动传动机构930受第二驱动机构920驱动,以带动离合凸轮220实现离合,前把手100转动以带动离合后的离合凸轮220转动。换言之,本智能锁具采用的是一种半自动的开锁方式,第一控制组件800或第二控制组件900只能实现离合凸轮220的离合,而不能做到完全自动开锁,只有当离合凸轮220离合后,然后再转动把手带动离合凸轮220转动,才能实现完全开锁,此半自动开锁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接收相关信号后误开锁的情形发生,有利于提高本智能锁具的安全性。
[0056]
在此,由于在本技术的智能锁具中设有两套相互独立的控制组件,其中第一控制组件中的第一主控板810在接收对应的信息后,就能发出相关的控制指令而控制第一驱动机构820驱动第一驱动传动机构830实现离合凸轮220的离合,然后再配合前把手100带动异形方轴300的转动,从而实现带动离合后的离合凸轮220转动,这样,就能实现完整的开锁过程;同理,第二控制组件中的第二主控板910在接收对应的信息后,也能控制第二驱动机构920驱动第二驱动传动机构930实现离合凸轮220的离合,然后再配合前把手100带动异形方轴300的转动而实现带动离合后的离合凸轮220转动,进而同样实现完整的开锁过程。这样,在实际使用时,可将第一控制组件作为日常使用的主控制系统,而将第二控制组件作为备用的控制系统,如此,不但可实现多种智能开锁方式,而且由于设有备用的控制系统,故当主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还可以通过备用的第二控制组件同样实现开锁过程,从而可有效避免只有一套控制系统时带来的智能锁具无法使用的风险,极大的提高了本智能锁具的使用便利。
[0057]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锁具还包括锁芯200、异形方轴300以及调节组件400;锁芯200与前把手100的后端连接;异形方轴300内置于前把手100中,且沿轴向的一端伸出前把手100并与锁芯200连接;调节组件400包括调节螺丝410和调节螺母420,调节螺丝410、调节螺母420以及异形方轴300的长度沿伸方向均与前把手100的轴向一致,调节螺母420固设在第一安装腔110中,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带有螺纹的内螺孔,调节螺丝410的一端与异形方轴300远离锁芯200的另一端连接,调节螺丝410的另一端套入内螺孔中与调节螺母420螺接,调节螺丝410可轴向旋转以调整与调节螺母420的相对位置。
[0058]
在此,由于异形方轴300的一端与锁芯200连接,异形方轴300的另一端通过调节螺丝410与调节螺母420连接,故在实际安装时,就可以通过外用工具,例如与调节螺丝410适配的外六角扳手等,实现调节螺丝410的轴向转动,进而可实现调节螺丝410与调节螺母420之间相互位置的改变,可使得锁芯200相对前把手100的距离可调。换言之,在本技术中,可通过旋转调节螺丝410而实现锁芯200长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连续性调节,不但结构简单操作便利,而且由于是螺纹调节,故还具有调节精度高的优点。
[0059]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