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铝箔膜加热片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铝箔膜加热片。


背景技术:

2.铝箔因其优良的特性,广泛用于食品、饮料、香烟、药品、照相底板、家庭日用品等,通常用作其包装材料、电解电容器材料、建筑、车辆、船舶、房屋等的绝热材料,还可以作为装饰的金银线、壁纸以及各类文具印刷品和轻工产品的装潢商标等,铝箔加热片是将发热线粘夹在两张铝箔间的一种片状加热元件,铝箔加热片是中低温面状加热和保温应用场合的理想加热元件,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商业用的机器、设备装置中,如烘干机、孵化器、数码喷绘机、保温房、美容器具、医疗器具、广告除雾等。
3.现有的技术中,目前常见的铝箔加热片在使用时,由于发热线只是通过两片铝箔粘合固定,在使用时易导致发热线合并在一起,从而导致装置发热不均匀,且在使用时会出现两片铝箔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铝箔膜加热片,具备发热线定位牢固,铝箔不易分开的优点,解决了由于发热线只是通过两片铝箔粘合固定,在使用时易导致发热线合并在一起,从而导致装置发热不均匀,且在使用时会出现两片铝箔分离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铝箔膜加热片,包括:铝箔片,所述铝箔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铝箔片通过压敏胶粘合在一起,两个所述铝箔片之间设置有发热线,所述发热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个所述铝箔片的表面卡接有密封条,两个所述铝箔片内部靠近边缘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发热线的端部装配有连接头。
6.优选的,两个铝箔片靠近连接头一侧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与发热线的表面卡接,两个所述铝箔片的表面卡接有卡接块,所述发热线的端部贯穿卡接块的内部并与连接头装配。
7.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位置与固定套的位置对应,所述固定套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固定套均匀的分布在固定条的表面。
8.优选的,所述固定圈位于铝箔片的边缘,所述固定条位于固定圈的内侧,所述固定圈的端部与定位块的表面活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密封条卡接在铝箔片的边缘位置,所述密封条的表面通过压敏胶粘结有防护膜,所述防护膜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护膜以经过密封条的中心水平面为对称平面对称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位于两个铝箔片之间,所述定位块的位置与卡接块的内部对应。
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铝箔膜加热片,通过设置固定条、支撑块和固定圈,固定条根据铝箔片制成不同的形状,支撑块对弯折后固定条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从而使发热线的位置固定,从而避免发热线移动导致加热片放热不均匀,固定圈在折叠时对折叠后的铝箔片进行固定,避免在折叠铝箔片时导致铝箔片的表面出现针孔,从而对铝箔片进行保护。
13.2、该铝箔膜加热片,通过设置密封条、定位块和卡接块,定位块将发热线从出口固定合并在一起,避免在使用时拽动发热线时将铝箔片分开导致铝箔片破损,卡接块将定位块的位置处进行再次的封闭,密封条对铝箔片的四周进行封闭,避免在使用时导致两个铝箔片分开,对加热片的使用造成影响,从而保证加热片的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定位块位置处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铝箔片;2、发热线;3、固定条;4、固定套;5、支撑块;6、密封条;7、固定圈;8、定位块;9、圆孔;10、卡接块;11、防护膜;12、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

3,铝箔膜加热片,包括:铝箔片1,铝箔片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铝箔片1通过压敏胶粘合在一起,两个铝箔片1之间设置有发热线2,发热线2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条3,在使用前固定条3可根据铝箔片1制成不同的形状,从而在安装发热线2时便于发热线2的盘绕,固定套4在安装发热线2时同步进行安装,支撑块5对弯折后固定条3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固定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固定条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两个铝箔片1的表面卡接有密封条6,密封条6对加热片的四周进行密封,避免在使用时两个铝箔片1分离,对加热片的使用造成影响,两个铝箔片1内部靠近边缘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圈7,发热线2的端部装配有连接头12。
20.其中;两个铝箔片1靠近连接头12一侧设置有定位块8,定位块8的侧面开设有圆孔9,圆孔9的内部与发热线2的表面卡接,两个铝箔片1的表面卡接有卡接块10,发热线2的端部贯穿卡接块10的内部并与连接头12装配,定位块8将发热线2从出口固定合并在一起,避免在使用时拽动发热线2时将铝箔片1分开导致铝箔片1破损,卡接块10将定位块8的位置处进行再次的封闭,从而避免在使用时将定位块8从两个铝箔片1的内部拽出。
21.其中;支撑块5的位置与固定套4的位置对应,固定套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固定套4均匀的分布在固定条3的表面。
22.其中;固定圈7位于铝箔片1的边缘,固定条3位于固定圈7的内侧,固定圈7的端部与定位块8的表面活动连接,固定圈7形状与铝箔片1的外部形状相同,在折叠时对折叠后的铝箔片1进行固定,避免在折叠铝箔片1时导致铝箔片1的表面出现针孔。
23.其中;密封条6卡接在铝箔片1的边缘位置,密封条6的表面通过压敏胶粘结有防护膜11,防护膜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护膜11以经过密封条6的中心水平面为对称平面对称设置,由于铝箔片1受力时易破损,防护膜11对铝箔片1的表面进行保护,避免在使用时铝箔片1被尖锐的物体划破,从而保证铝箔片1的正常使用。
24.其中;定位块8位于两个铝箔片1之间,定位块8的位置与卡接块10的内部对应。
25.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固定条3通过支撑块5设置成所需形状,发热线2穿过定位块8和卡接块10的内部,将发热线2通过固定套4固定在固定条3的内部,将固定条3和定位块8通过胶粘结在下铝箔片1的表面,将固定圈7按照铝箔片1外轮廓形状粘结在下铝箔片1的表面,固定完成后,将上铝箔片1与下铝箔片1粘结在一起,将卡接块10卡接在定位块8的位置处,密封条6对铝箔片1进行封边处理,最后通过连接头12外接电源,进行使用。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铝箔膜加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铝箔片(1),所述铝箔片(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铝箔片(1)通过压敏胶粘合在一起,两个所述铝箔片(1)之间设置有发热线(2),所述发热线(2)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条(3),所述固定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所述固定条(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两个所述铝箔片(1)的表面卡接有密封条(6),两个所述铝箔片(1)内部靠近边缘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圈(7),所述发热线(2)的端部装配有连接头(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箔膜加热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铝箔片(1)靠近连接头(12)一侧设置有定位块(8),所述定位块(8)的侧面开设有圆孔(9),所述圆孔(9)的内部与发热线(2)的表面卡接,两个所述铝箔片(1)的表面卡接有卡接块(10),所述发热线(2)的端部贯穿卡接块(10)的内部并与连接头(12)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箔膜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的位置与固定套(4)的位置对应,所述固定套(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固定套(4)均匀的分布在固定条(3)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箔膜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7)位于铝箔片(1)的边缘,所述固定条(3)位于固定圈(7)的内侧,所述固定圈(7)的端部与定位块(8)的表面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箔膜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6)卡接在铝箔片(1)的边缘位置,所述密封条(6)的表面通过压敏胶粘结有防护膜(11),所述防护膜(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护膜(11)以经过密封条(6)的中心水平面为对称平面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箔膜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8)位于两个铝箔片(1)之间,所述定位块(8)的位置与卡接块(10)的内部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铝箔膜加热片,包括:铝箔片,所述铝箔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铝箔片通过压敏胶粘合在一起,两个所述铝箔片之间设置有发热线,所述发热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个所述铝箔片的表面卡接有密封条。该铝箔膜加热片,通过设置固定条、支撑块和固定圈,固定条根据铝箔片制成不同的形状,支撑块对弯折后固定条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从而使发热线的位置固定,从而避免发热线移动导致加热片放热不均匀,固定圈在折叠时对折叠后的铝箔片进行固定,避免在折叠铝箔片时导致铝箔片的表面出现针孔,从而对铝箔片进行保护。从而对铝箔片进行保护。从而对铝箔片进行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杜世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华斯特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3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