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安装拆卸的混流泵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2: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流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安装拆卸的混流泵。


背景技术:

2.混流泵是介于离心泵和轴流泵之间的一种泵。混流泵的比转速高于离心泵,低于轴流泵,一般在300

500之间。它的扬程比轴流泵高,但流量比轴流泵小,比离心泵大。现有技术中的混流泵设备(如cn212106289u—一种带有定位端盖的spp混流泵)中,通常底座与泵体焊接,或者通过多组螺栓进行连接,在需要进行更换或者维护时,要不就是无法拆卸,需要整体更换,要不就是拆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将泵体上各个安装螺钉进行拆装,降低了水泵的拆装效率,给混流泵的拆装维修使用带来许多不便之处,降低了混流泵的拆装效率,故而提出一种方便安装拆卸的混流泵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拆卸的混流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安装拆卸的混流泵,包括:
5.泵体和混流泵底座,所述泵体和混流泵底座之间设有拆卸座;
6.所述拆卸座包括:座体、第一空腔、弹性连接组件、l型卡勾、第一卡杆,所述座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泵体下端,所述座体内设有所述第一空腔,所述弹性连接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与所述l型卡勾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杆下端与所述混流泵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杆与l型卡勾卡接配合。
7.优选的,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第一弹簧、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三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三固定块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l型卡勾固定连接。
8.优选的,还包括:进液口、出液口、散热组件,阀门左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阀门上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泵体上端安装有所述散热组件。
9.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组件外壳、散热孔、电机、第一固定块、尘网、出风口、扇叶,所述散热组件外壳外壁表面开有所述散热孔,所述电机与所述散热组件外壳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散热组件外壳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扇叶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外壳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所述尘网,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泵体。
10.优选的,阀门与所述混流泵底座之间还设有所述拆卸座。
11.优选的,还包括:
12.所述泵体的进液口安装有第一安装板,阀门的出液口处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拆卸组件,所述拆卸组件为两组对称安装于第一安
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两侧,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中部对应设有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通道与所述泵体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道连通,所述拆卸组件包括:
13.卡杆,所述卡杆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卡杆贯穿拆卸组件外壳并与其滑动连接,两组所述卡杆相对面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拆卸组件外壳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对应的第二进液通道;
14.平衡块,所述平衡块通过两组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拆卸组件外壳内壁固定连接;
15.第二卡杆,所述第二卡杆贯穿所述平衡块并与其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杆外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
16.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二卡杆外壁,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固定块、平衡块固定连接;
17.拉绳,两组所述第二卡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拉绳;
18.拉孔,所述拆卸组件外壳前壁上开设有所述拉孔,用于使用者通过所述拉孔来拉动所述拉绳。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组件中散热孔位置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组件中拉孔位置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组件受力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组件安装位置示意图。
27.图中:1、泵体;2、散热组件;201、散热组件外壳;202、散热孔;203、电机;204、第一固定块;205、尘网;206、出风口;207、扇叶;3、第一管道;4、第一安装板;5、第二安装板;6、出液口;7、阀门;8、进液口;9、拆卸座;901、第一空腔;902、第二固定块;903、第一弹簧;904、第三固定块;905、l型卡勾;906、第一卡杆;907、弹性连接组件;908、座体;10、混流泵底座;11、拆卸组件外壳;12、卡杆;13、卡槽;14、平衡块;15、固定杆;16、第二卡杆;17、第四固定块;18、第二弹簧;19、拉绳;20、拉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实施例1
30.请参阅图1和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
31.泵体1和混流泵底座10,所述泵体1和混流泵底座10之间设有拆卸座9;
32.所述拆卸座9包括:座体908、第一空腔901、弹性连接组件907、l型卡勾905、第一卡杆906,所述座体908固定连接在所述泵体1下端,所述座体907内设有所述第一空腔901,所述弹性连接组件907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90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连接组件907另一端与所述l型卡勾9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杆906下端与所述混流泵底座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杆906与l型卡勾905卡接配合。
33.所述弹性连接组件907包括:第二固定块902、第一弹簧903、第三固定块904,所述第二固定块902与所述第一空腔90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902与所述第三固定块904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903,所述第三固定块904远离第二固定块902的一端与所述l型卡勾905固定连接。
34.所述阀门7与所述混流泵底座10之间还设有所述拆卸座9。
3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36.当操作者需要拆卸混流泵进行运输保养、维修时,按压l型卡勾905,第三固定块904受力将第一弹簧903压缩,此时,l型卡勾905与混流泵底座10上的第一卡杆906脱离,操作者就可以轻松将泵体1与混流泵底座10分离,安装时,只需将拆卸座9对准混流泵底座10上的第一卡杆906放置,l型卡勾905受到整体装置的自重(如图7,f所示方向),将第一弹簧903退回后反弹,即可安装成功,拆卸座9的设置可以大大降低拆装时的时间,降低了混流泵的拆装效率,给混流泵的拆装维修带来便利。
37.实施例2
3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

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还包括:进液口8、出液口6、散热组件2,阀门7左端与所述进液口8连接,所述阀门7上端与所述出液口6连接,所述泵体1上端安装有所述散热组件2。
39.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散热组件外壳201、散热孔202、电机203、第一固定块204、尘网205、出风口206、扇叶207,所述散热组件外壳201外壁表面开有所述散热孔202,所述电机203与所述散热组件外壳201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04与所述散热组件外壳201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03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块204与所述扇叶207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外壳201与所述出风口206之间设有所述尘网205。
4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泵体1长时间使用会散发较多的热量,导致整个装置温度升高,此时,操作者启动电机203,电机203输出轴带动扇叶207转动,将泵体1产生的热量经由尘网205从出风口206散出,散热孔202的设置可以被动减少散热组件自生使用过程中的热量,尘网205可以将外界灰尘等颗粒物隔绝在外,散热组件的设置有效提高散热效率,来提高泵体1的工作稳定性和寿命。
41.实施例3
4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阅图5

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泵体1的进液口安装有第一安装板4,阀门7的出液口处安装有第二安装板5,所述第一安装板4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之间设有拆卸组件,所述拆卸组件为两组对称安装于第一安装板4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两侧,第一安装板4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中部对应设有第一进液通道301,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01与所述泵体1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道3(进液管道3安装在第一安装板4上,如可固
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4的第一进液通道301内或同轴安装在第一进液通道301一端,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连接时,进液管道3可插入第二安装板5的第一进液通道301,或进液管道3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可与第二安装板5的第一进液通道301对齐,在将第一安装板4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拆卸后,可以将其通过第一进液通道301抽离出来)连通,所述拆卸组件包括:
43.卡杆12,所述卡杆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4固定连接,所述卡杆12贯穿拆卸组件外壳11并与其滑动连接,两组所述卡杆12相对面一侧开设有卡槽13,所述拆卸组件外壳11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液301通道对应的第二进液通道;
44.平衡块14,所述平衡块14通过两组所述固定杆15与所述拆卸组件外壳11内壁固定连接;
45.第二卡杆16,所述第二卡杆16贯穿所述平衡块14并与其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杆16外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17;
46.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套接在所述第二卡杆16外壁,所述第二弹簧18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固定块17、平衡块14固定连接;
47.拉绳19,两组所述第二卡杆16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拉绳19;
48.拉孔20,所述拆卸组件外壳11前壁上开设有所述拉孔20,用于使用者通过所述拉孔20来拉动所述拉绳19。
4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操作者使用拉钩等工具通过拉孔20将拉绳19向外拉动,此时两组第二卡杆16相向移动,第四固定块17将第二弹簧18压缩,第二卡杆16端头脱离卡杆12上的卡槽13,第一安装板4就借此与第二安装板5分离,从而将出液口6、阀门7、进液口8与泵体1分离开来,从而达到了便于维护,使用方便的目的,有效解决了出液口6、阀门7、进液口8长时间使用后会被水锈蚀,当需要维护和更换出液口6、阀门7、进液口8与泵体1时,就会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安装也会耗费较长时间,导致维修耗时长,不利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5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