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生产人造金刚石聚晶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2: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刚石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生产人造金刚石聚晶的模具。


背景技术:

2.我们都知道我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在开采时离不开钻采工具,为了提高钻采工具的使用寿命会使用金刚石来制造,然而自然生成的大颗粒的金刚石较少且价格较高,进而人们会使用人造金刚石聚晶来制造钻采工具,是因为人造金刚石聚晶具有高耐磨性,冲击性,和可塑外形的优越性,而被广泛用于石油,地质和煤炭等钻采工具上,人造金刚石聚晶一般是采用六面顶铰链式液压机来进行生产,先将金刚石混合粉添加到石墨的模腔内,然后将石墨模芯放置到叶腊石套中,然后在两端插接导电帽,完成模具的组装,这种组装方式组装简单,但是在模具转运的过程中,如果不对两端的导电帽进行防护,两端的导电帽容易脱落,并且石墨模芯有两部分下模和盖板组成,下模将完全盛满金刚石混合粉,进而在定量添加物料荡平时,金刚石混合粉容易撒出,影响填充质量,并且石墨模芯要从一端向下放置,石墨模芯移动的距离较长放置时较为麻烦,进而影响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生产人造金刚石聚晶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生产人造金刚石聚晶的模具,方便物料填充以及组装,并且方便转运,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产人造金刚石聚晶的模具,包括下外套、上外套和模芯机构;
5.下外套:其上边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插条;
6.上外套:其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插槽,插条分别与插槽的活动插接,上外套的上表面和下外套的内部底面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导电碗,导电碗的内部均设有填充层;
7.模芯机构:活动插接于下外套和上外套组成空腔的内部,其外套为上下两部分,方便内部模芯的放置,并且组装完毕后通过插条插接保证内部的组件在转运的过程中不会脱落,方便模具的转运,并且下模盒填料方便,不易散落,六面加热传压加热效果一致,有助于提升聚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8.进一步的,所述模芯机构包括下模盒、上模盖和衬板,所述下模盒活动插接于下外套的内部,下模盒的上端延伸至上外套的内部,上模盖的下表面设有衬板,上模盖和上外套活动插接,衬板和下模盒的内部上端活动插接,给金刚石混合粉料提供了合成场所,并且方便金刚石混合粉料的填充。
9.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盒的整体壁厚一致,上模盖和衬板厚度之和与下模盒的壁厚相等,保证传压以及发热的热量一致。
10.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盒为石墨下模盒,上模盖为石墨上模盖,衬板为石墨衬板,可以对内部的金刚石混合粉料进行加热。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均为锥柱型安装孔,导电碗均为锥柱型导电碗,导电碗的开口直径大于碗底直径,方便导电碗的安装。
12.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碗的大径端外弧面均套设有导电板,下方的导电板上表面和下模盒的下表面接触,上方的导电板下表面和上模盖的上表面接触,增大导电碗与上模盖以及下模盒的导电面积。
13.进一步的,所述上外套的右侧面对称开设有上固定槽,下外套的右侧面对称开设有下固定槽,竖向对应的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组成空腔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横置的u型条,可以将下外套和上外套进行连接,方便模具的转运。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用于生产人造金刚石聚晶的模具,具有以下好处:
15.1、将定量的金刚石混合粉料放置到下模盒的内部,由于金刚石混合粉料的体积小于下模盒的容积,进而可以方便的将金刚石混合粉料荡平,然后将上模盖和衬板形成的上盖组件和下模盒组装,衬板和下模盒插接,衬板将下模盒的空位补满,可以有效的杜绝金刚石混合粉料在荡平时的撒落,保证了填充质量,提高填充效率,有助于提升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16.2、将装好金刚石混合粉料的模芯机构放置到下外套中,然后将上外套插接到模芯机构的上端,并使插条和插槽活动插接,然后下外套和上外套闭合,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形成通孔,将u型条分别插接到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形成通孔内,然后完成模具的组装,组装完毕后,经模具放置到六面顶铰链式液压机上进行高温高压合成,其外套分为上下两部分,方便内部模芯的放置,并且组装完毕后通过插条插接,保证内部的组件在转运的过程中不会脱落,方便模具的转运,进而提高了模具聚晶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下外套、2插条、3插槽、4上外套、5模芯机构、51下模盒、52上模盖、53衬板、6安装孔、7导电碗、8填充层、9导电板、10上固定槽、11下固定槽、12 u型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产人造金刚石聚晶的模具,包括下外套1、上外套4和模芯机构5;
21.下外套1:其上边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插条2;
22.上外套4:其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插槽3,下外套1和上外套4均为叶腊石制成,有良好的传压和隔热效果,插条2分别与插槽3的活动插接,上外套4的上表面和下外套1
的内部底面均开设有安装孔6,安装孔6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导电碗7,导电碗7的内部均设有填充层8,填充层8给,导电碗7提供了支撑,防止导电碗7受到外界压力挤压变形,在组装时将导电板9、导电碗7和填充层8形成的导电组件分别放置到下外套1和上外套4的内部,并使导电碗7放和安装孔6活动插接;
23.模芯机构5:活动插接于下外套1和上外套4组成空腔的内部,模芯机构5包括下模盒51、上模盖52和衬板53,下模盒51活动插接于下外套1的内部,下模盒51的上端延伸至上外套4的内部,上模盖52的下表面设有衬板53,上模盖52和上外套4活动插接,衬板53和下模盒51的内部上端活动插接,下模盒51的整体壁厚一致,上模盖52和衬板53厚度之和与下模盒51的壁厚相等,下模盒51为石墨下模盒,上模盖52为石墨上模盖,衬板53为石墨衬板,导电碗7的大径端外弧面均套设有导电板9,下方的导电板9上表面和下模盒51的下表面接触,上方的导电板9下表面和上模盖52的上表面接触,导电板9增大了导电碗7和下模盒51以及上模盖52的导电面积,减小导电碗7和下模盒51以及上模盖52连接处的电阻,避免连接处产生高温烧毁导电碗7,上外套4的右侧面对称开设有上固定槽10,下外套1的右侧面对称开设有下固定槽11,竖向对应的上固定槽10和下固定槽11组成空腔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横置的u型条12,将定量的金刚石混合粉料放置到下模盒51的内部,由于金刚石混合粉料的体积小于下模盒51的容积,进而可以方便的将金刚石混合粉料荡平,然后将上模盖52和衬板53形成的上盖组件和下模盒51组装,将装好金刚石混合粉料的模芯机构5放置到下外套1中,然后将上外套4插接到模芯机构5的上端,插条2和插槽3活动插接,然后下外套1和上外套4闭合,上固定槽10和下固定槽11形成通孔,将u型条12分别插接到上固定槽10和下固定槽11形成通孔内,然后完成模具的组装,组装完毕后,将模具放置到六面顶铰链式液压机上进行高温高压合成,六面顶铰链式液压机将压力传递到下外套1和上外套4的表面,并且通过下模盒51、上模盖52和衬板53传递给内部的金刚石混合粉料,同时两个导电碗7通电并通过导电板9、下模盒51、上模盖52和衬板53形成通路,由于下模盒51、上模盖52和衬板53均为石墨制造而成,石墨是导体具有一定的电阻,进而下模盒51、上模盖52和衬板53在通过电流时会产生热量对内部的金刚石混合粉料进行加热,进而内部金刚石混合粉料在高温高压下烧结成金刚石聚合物。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产人造金刚石聚晶的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组装时将导电板9、导电碗7和填充层8形成的导电组件分别放置到下外套1和上外套4的内部,并使导电碗7放和安装孔6活动插接,然后将定量的金刚石混合粉料放置到下模盒51的内部,由于金刚石混合粉料的体积小于下模盒51的容积,进而可以方便的将金刚石混合粉料荡平,然后将上模盖52和衬板53形成的上盖组件和下模盒51组装,将装好金刚石混合粉料的模芯机构5放置到下外套1中,然后将上外套4插接到模芯机构5的上端,并使插条2和插槽3活动插接,然后下外套1和上外套4闭合,上固定槽10和下固定槽11形成通孔,将u型条12分别插接到上固定槽10和下固定槽11形成通孔内,然后完成模具的组装,组装完毕后,经模具放置到六面顶铰链式液压机上进行高温高压合成,六面顶铰链式液压机将压力传递到下外套1和上外套4的表面,并且通过下模盒51、上模盖52和衬板53传递给内部的金刚石混合粉料,同时两个导电碗7通电并通过导电板9、下模盒51、上模盖52和衬板53形成通路,由于导电板9、下模盒51、上模盖52和衬板53均为石墨制造而成,石墨是导体具有一定的电阻,进而下模盒51、上模盖52和衬板53在通过电流时会产生热量对内部的金刚石混合粉料进行加
热,进而内部金刚石混合粉料在高温高压下烧结成金刚石聚合物。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