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加工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1: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酰亚胺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加工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2.聚酰亚胺薄膜(pi)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有机聚合物薄膜,一般是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氨基二苯醚(oda)在极强性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经缩聚并流涎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聚酰亚胺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很强的抗辐射、耐高温、耐低温能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等领域。
3.现有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用反应釜在进行搅拌混合时,无法将多种原料搅拌均匀,混合后的原料通过排料管进行排出时,容易堵塞排料管,需要操作人员对排料管进行疏通,费时费力,反应釜的清洁难度较大,且在搅拌过程中,原料的内部容易产生气泡,大量的气泡会导致聚酰亚胺薄膜的内部出现空洞,影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加工用反应釜,结构简单,提升原料混合的效率,进而提升聚酰亚胺薄膜的稳定性。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加工用反应釜,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搅拌机构、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本体底部的集料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侧部的加热机构,所述本体顶部设有进料管道,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旋转轴穿过所述本体的顶部且相对于所述本体做旋转运动,所述本体上设有与所述集料机构配合的缺口,所述集料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旋转轴配合的第二旋转轴以及设置在靠近所述缺口一侧的排料接管,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侧端部与所述集料机构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相对于所述集料机构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二旋转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旋转轴靠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凹槽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旋转轴远离所述进料管道的一侧端部穿设在所述凹槽内。
6.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另一端朝着远离所述进料管道的方向延伸。
7.优选的,所述集料机构在远离所述本体缺口的一侧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端部朝着远离所述集料机构的方向延伸。
8.优选的,所述集料机构靠近所述本体缺口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本体抵接。
9.优选的,所述抵接部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胶垫。
10.优选的,所述集料机构设有所述抵接部的一侧设有隔垫。
11.优选的,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本体的连接处设有侧封垫。
12.优选的,所述进料管道包括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
13.优选的,所述进料管道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管道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出料斗。
14.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轴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集料机构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搅拌机构,通过搅拌机构来实现原料的初步混合;本体上设有缺口,通过缺口将集料机构可拆卸的设置在本体内,集料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通过第二旋转轴和第二搅拌叶的配合,实现集料机构内部的原料的再次搅拌混合,提升搅拌效率,使得原料混合充分,减少排料接管的堵塞,延长使用寿命;通过拆卸集料机构进行清洁,拆装方便,便于清洁,提升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抵接部的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旋转轴的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配合部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
21.10-本体;11-第一进料管;12-第二进料管;20-第一旋转轴;21-第一搅拌叶;22-第一轴承;23-驱动电机;30-集料机构;31-第二旋转轴;311-第二搅拌叶;312-第二轴承;313-凹槽;32-排料接管;332-密封垫;33-抵接部;331-隔垫;34-配合部;341-侧封垫;40-加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3.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加工用反应釜包括本体10、设置在本体10内的搅拌机构、设置在本体10底部的集料机构30以及加热机构40。
24.本体10顶部设有进料管道,在本实施例中,进料管道包括第一进料管11和第二进料管12,第一进料管11和第二进料管12分别设置在本体10的顶部两侧,以提升进料效率,操作人员可将不同种类的原料分别从第一进料管11和第二进料管12投入,当然,也可将混合后的原料同时从第一进料管11和第二进料管12投入,以提升原料投入本体10的速度,提升生产效率。
25.优选的,进料管道远离本体10的一侧设有进料斗,便于原料进入。
26.优选的,进料管道靠近本体10的一侧设有出料斗,提升原料进入本体10的效率。
27.搅拌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20和驱动电机23,第一旋转轴20上设有第一搅拌叶21,第一搅拌叶21位于本体10内部,第一旋转轴20的一端穿过本体10的顶部,另一端与集料机构30配合设置,第一旋转轴20相对于本体10做绕其自身中心轴的旋转运动,驱动电机23设置在第一旋转轴20靠近进料管道的一侧端部,驱动电机23用于驱动第一旋转轴20做旋转运
动。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21一端设置在第一旋转轴20上,第一搅拌叶21远离第一旋转轴20的一侧端部朝着远离进料管道的方向延伸,即,第一搅拌叶21靠近第一旋转轴20的一侧端部距离集料机构30的高度大于第一搅拌叶21远离第一旋转轴20一侧端部距离集料机构30的高度,如此设置,便于原料沿着第一搅拌叶21的方向向本体10底部沉降,而不会堆积在第一搅拌叶21上,起到更好的注料效果。
29.优选的,第一旋转轴20与本体10之间通过第一轴承22连接,使得第一旋转轴20的旋转更加顺畅,提升搅拌效率。
30.本体10底部一侧设有与集料机构30配合的缺口,集料机构30通过缺口可拆卸的设置在本体10底部,操作人员可将集料机构30从本体10中取出,集料机构30设置为一顶部开口的空心腔体,集料机构30在靠近本体10缺口的一侧设有排料接管32,排料接管32用于连接外部管道,来实现原料的排出,集料机构30用于收集来自本体10的原料,并将原料通过排料接管32排出本体10,结合附图3,集料机构30的腔体内设有第二旋转轴31,第二旋转轴31上设有第二搅拌叶311,第二旋转轴31的一端与集料机构30的底壁通过第二轴承312连接,第二旋转轴31相对于集料机构30做旋转运动,第二旋转轴31靠近第一旋转轴20的一侧设有凹槽313,第一旋转轴20与凹槽313过盈配合,第一旋转轴20穿设在凹槽313内,通过凹槽313,实现第一旋转轴20与第二旋转轴31的相对静止,在驱动电机23的驱动下,第一旋转轴20和第二旋转轴31共同做旋转运动。
31.优选的,第二旋转轴31靠近第二轴承312的一侧端部不贯穿集料机构30,第二轴承312嵌设在集料机构30的底壁上。
32.结合附图2,集料机构30在远离本体10的缺口的一侧设有抵接部33,抵接部33靠近本体10的一侧端部朝着远离集料机构30的方向延伸,即抵接部33靠近本体10的一侧高度高于抵接部33远离本体10的一侧高度,如此设置,原料不会堵塞在集料机构30与本体10的相接处,而是沿着抵接部33落至集料机构30内部,防止原料沉积。
33.优选的,抵接部33靠近本体10的一侧设有胶垫,防止原料堵塞在集料机构30与本体10的相接处。
34.优选的,集料机构30设有抵接部33的一侧设有隔垫331,隔垫331使得本体10与集料机构30的连接效果更好,稳定性更强。
35.结合附图4,集料机构30靠近本体10缺口处的一侧设有与本体10配合的配合部34,配合部34与本体10的缺口侧壁抵接,配合部34与本体10的连接处设有侧封垫341,以提升密封性,防止漏料,优选的,配合部34倾斜设置,便于集料机构30与本体10抵接。
36.加热机构40设置在本体10内部侧壁上,用于对本体10内的原料进行加热,减少原料搅拌过程中的气泡,提升搅拌效果。
37.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