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8: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这类电子设备的外观造型;以手机为例,现有的手机壳体一般包括前壳、后壳,后壳覆盖在前壳外部,其二者采用位于四周的卡扣进行固定,在扣合时,后壳边缘处形变,当后壳与前壳安装到位后,后壳恢复原状,与前壳固定在一起;在拆解后壳时,需要施加较大的力使后壳边缘处形变,从而使卡扣受力脱离,由于后壳在拆解过程中,难以控制施加的外力,容易导致后壳发生较大的形变,影响后壳的外观面,甚至使外观面产生裂纹,尤其是针对一些采用高光面的后壳,采用上述卡扣与前壳转配、拆解时,极易对后壳的外观面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其能够方便组装和拆解,并且避免在组装、拆解过程中对外观面造成损伤。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5.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包括前壳、第一后壳、第二后壳;
7.所述前壳包括两个相对的端面、以及两个相对的侧面,两个所述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由其中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个端面;
8.所述第一后壳和所述第二后壳覆盖于所述前壳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后壳的两侧、以及所述第二后壳的两侧设置有与两所述第一卡接部匹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上的第二卡接部和与其匹配的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
9.所述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上相对应的面分别形成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对接面贴合,所述第一后壳和所述第二后壳相互扣接在一起。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导向槽、另一个为卡接在导向槽内的导向座。
11.优选的,所述导向槽为燕尾槽,所述导向座与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形状一致。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导向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导向座,所述导向槽的两端延伸至两所述端面上并分别形成一开口。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后壳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后壳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扣接在所述卡槽中。
14.优选的,所述卡槽由所述第一后壳的下表面向上延伸,所述卡扣由所述第二后壳的所述第二对接面朝向所述第一后壳延伸。
15.优选的,第一后壳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收容所述卡扣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由所述
第一后壳的所述第一对接面延伸至所述卡槽。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对接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共同组成一个定位组件。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部为穿接在所述定位孔内的定位柱。
18.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9.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
20.本实用新型将电子设备的后壳分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分别从前壳的两端部通过滑入的方式与前壳装配,在各自安装到位后,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相互扣接在一起,最终完成电子设备壳体的组装,在组装、拆解的过程中,无需外力使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发生较大的形变,可方便、快速的完成组装、拆解过程,同时,避免在组装、拆解过程中对外观面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24.图3为图1中卡槽与卡扣的配合示意图;
25.图4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6.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视图;
27.图6为图1中第二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前壳22导向座101上表面23定位孔102侧面30第二后壳103导向槽301第二对接面20第一后壳31卡扣201第一对接面311主体部202收纳槽32导向座21卡槽33定位柱
3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如图1、2、3、4、5、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尤其是一种手机的壳体结构,其包括前壳10、第一后壳20、第二后壳30,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组成一个后壳组件,覆盖并固定在前壳10的上表面101外部,前壳10包括两个相对的端面、以及两个相对的侧面102,在两个侧面102上分别设置有一导向槽103,导向槽10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前壳10的两端面上,并且导向槽103的两端分别在两端面处形成一开口;第一后壳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座22,第二后壳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座32,位于两侧的导向座22、导向座32与位于前壳10两侧的导向槽103相匹配,且导向座22、导向座32能够插入到导向槽103中,在将第一后壳20、第二后壳30与前壳10组装时,将第一后壳20置于前壳10的一端,将第二后壳置于前壳10的另一端,第一后壳20两侧的导向座22分别由两个导向槽103一端开口插入,滑动第一后壳20直至第一后壳20与前壳10安装到位,将第二后壳30两侧的导向座32分别由两导向槽103的另一端开口插入,滑动第二后壳30直至第二后壳30与前壳10安装到位;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上相对的面分别形成第一对接面201和第二对接面301,当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分别与前壳10安装到位后,第一对接面201与第二对接面301贴合,并且,在此状态下,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相互扣接在一起,使得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固定配合,如此,第一后壳20、第二后壳30以及前壳10三者被固定在一起。
3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电子设备的后壳分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分别从前壳的两端部通过滑入的方式与前壳装配,在各自安装到位后,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相互扣接在一起,最终完成电子设备壳体的组装,在组装、拆解的过程中,无需外力使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发生较大的形变,可方便、快速的完成组装、拆解过程,同时,避免在组装、拆解过程中对外观面造成损伤。
36.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向槽与导向座相互卡接配合,限定了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在前壳10厚度方向的自由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将上述的导向槽开设在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的两侧,将导向座设置在前壳10上,同样能够用以限定第一后壳20、第二后壳30在前壳10厚度方向上的自由度,当然,第一后壳20、第二后壳30与前壳10的卡接配合,并不限于采用上述的导向槽和导向座配合的结构,可以是前壳10的两侧面102上设置第一卡接部,对应的在第一后壳20、第二后壳30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卡接部,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配合,将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装配于前壳10上。
3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向槽103被设置为燕尾槽,呈外宽内窄状,导向座22和
导向座32的横截面形状与导向槽103一致,将导向座22和导向座32分别由导向槽103的两端开口插入后,使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的两侧边贴靠在前壳10的两侧壁102上,避免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的两侧与前壳10的两侧壁102分离,进一步增加了电子设备壳体的牢固性。
38.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后壳20上设置卡槽21,对应的,在第二后壳30上设置卡扣31,在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分别由前壳10的两端向着前壳10的中部滑动,使第一对接面201和第二对接面301贴合,卡扣31扣接在卡槽21中,从而将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扣接在一起。卡槽21由第一后壳20的下表面向上延伸,卡扣31由第二后壳30的第二对接面301朝向第一后壳20延伸,这样,在卡扣31完全扣接在卡槽21中后,确保第一对接面201与第二对接面301贴合在一起,确保电子设备壳体的完整性。此外,在第一后壳2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收纳槽202,收纳槽202由第一后壳20的第一对接面201延伸至卡槽21,在卡扣31与卡槽21扣接时,收纳槽202收容卡扣31的主体部311,使得卡扣31上的钩状部嵌入卡槽21中。
39.对了提高装配精度,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对接面201上设置第一定位部,在第二对接面301上设置第二定位部,当第一对接面201和第二对接面301贴合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配合组成一个定位组件,用于实现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的精确定位;具体的,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孔23,第二定位部为定位柱33,定位柱33插接在定位孔23中,实现第一后壳20和第二后壳30的定位,当然,也可以是在第一对接面201上设置定位柱,在第二对接面301上设置定位孔;此外,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也可以是其他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定位的结构。
40.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其不限于是上述的手机,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