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7: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沉淀法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中较为成熟的处理方法。其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凝聚阶段、絮凝阶段和沉淀阶段。通过投加适当药剂,在凝聚阶段,水中胶体双电层被压缩失去稳定而形成较小微粒,在絮凝阶段微粒继续相互凝聚,水解,缩聚形成高聚物而发生吸附架桥作用形成大颗粒絮凝体,最后在一定沉淀条件下去除。该技术与其他技术比较具有处理设备简单,处理效果好,停留时间短的优点。
3.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是采用单独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来进行混凝沉淀,整体占地面积大,并且采用分批进出水的方式,整体运行效率也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污水处理需求。
4.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混凝沉淀装置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单独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来进行混凝沉淀,整体占地面积大,采用分批进出水的方式,整体运行效率也较低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立方体形的箱体,所述箱体中心设有圆柱隔板,所述圆柱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成外腔和内部的沉淀腔,所述外腔通过第一平面隔板和第二平面隔板分隔成混凝腔和絮凝腔,所述第一平面隔板与所述箱体内部顶板之间预留过水间隔,所述箱体外表面顶部设有与所述絮凝腔连通的主进水口,所述主进水口高于所述第一平面隔板顶端,所述絮凝腔内设有絮凝搅拌机构,所述混凝腔内设有混凝搅拌机构,所述圆柱隔板顶部设有与所述混凝腔连通的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低于所述第一平面隔板顶端,所述沉淀腔内设有斜板沉淀区,所述沉淀腔中心设有竖向的沉淀进水管,所述沉淀进水管顶端与所述箱体顶面固定,底端穿过所述斜板沉淀区延伸至所述沉淀腔底部,所述过水口和所述沉淀进水管顶部之间通过导水管连通,所述圆柱隔板顶部设有主排水口,所述主排水口高度低于所述过水口,所述主排水口连接穿出所述箱体设置的排水管。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采用立方体形的箱体结构,内部设置圆柱形的沉淀腔,混凝腔和絮凝腔包括在沉淀腔外,一体化设计有效提高结构紧密性,降低了占地面积,同时立方体形的箱体结构也便于对空间进行最大化利用;
10.2、本实用新型采用不间断进水和出水方式,无需分批处理,污水由进水口进入絮凝腔进行絮凝处理,液面达到过水间隙高度后自动溢出至混凝腔进行混凝处理,液面达到过水口高度后自动由导水管和沉淀进水管流出至沉淀腔底部,经过静止和斜板沉淀区作用
完成沉淀,液面达到主排水口高度后自动排水,循环工作,大大提高处理效率。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2.进一步的,所述导水管朝所述沉淀出水管一侧倾斜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导水管内部积水。
14.进一步的,所述沉淀腔底面均匀排列有导泥棱,所述导泥棱截面为三角形,且导泥棱用于将沉淀物导向至相邻导泥棱间隙。
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泥棱将沉淀的杂质导向至相邻导泥棱间隙中贮存,便于清理。
16.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底部插设有横向设置的放空管,所述放空管由所述箱体外侧插入穿过所述圆柱隔板后延伸至与相邻所述导泥棱间隙对应位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放空管将贮存的沉淀杂质导出。
18.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搅拌机构包括絮凝搅拌电机,所述絮凝搅拌电机固定在所述箱体顶面,输出端竖直朝下插入所述絮凝腔内连接有絮凝搅拌轴,所述絮凝搅拌轴周面由上至下均匀安装有絮凝搅拌叶片。
19.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搅拌机构包括混凝搅拌电机,所述混凝搅拌电机固定在所述箱体顶面,输出端竖直朝下插入所述混凝腔内连接有混凝搅拌轴,所述混凝搅拌轴底端安装有混凝搅拌叶片。
20.进一步的,所述沉淀进水管顶端穿过所述箱体顶面固定,且沉淀进水管顶部开口设置用于所述沉淀腔冲洗。
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从沉淀进水管顶端注水对沉淀腔进行冲洗。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图1中a

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去除箱体顶板和斜板沉淀区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所示:
28.1、箱体;101、主进水口;
29.2、圆柱隔板;201、过水口;202、主排水口;
30.3、沉淀腔;301、斜板沉淀区;
31.4、絮凝腔;
32.5、混凝腔;
33.6、第一平面隔板;
34.7、过水间隙;
35.8、第二平面隔板;
36.9、沉淀进水管;
37.10、导水管;
38.11、排水管;
39.12、导泥棱;
40.13、放空管;
41.14、絮凝搅拌机构;1401、絮凝搅拌电机;1402、絮凝搅拌轴;1403、絮凝搅拌叶片;15、混凝搅拌机构;1501、混凝搅拌电机;1502、混凝搅拌轴;1503、混凝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3.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立方体形的箱体1,箱体1中心设有圆柱隔板2,圆柱隔板2将箱体1内部分隔成外腔和内部的沉淀腔3。
49.外腔通过第一平面隔板6和第二平面隔板8分隔成混凝腔5和絮凝腔4,第一平面隔板6与箱体1内部顶板之间预留过水间隔。
50.箱体1外表面顶部设有与絮凝腔4连通的主进水口101,主进水口101高于第一平面隔板6顶端。
51.絮凝腔4内设有絮凝搅拌机构14,絮凝搅拌机构14包括絮凝搅拌电机1401,絮凝搅
拌电机1401固定在箱体1顶面,输出端竖直朝下插入絮凝腔4内连接有絮凝搅拌轴1402,絮凝搅拌轴1402周面由上至下均匀安装有絮凝搅拌叶片1403。
52.混凝腔5内设有混凝搅拌机构15,混凝搅拌机构15包括混凝搅拌电机1501,混凝搅拌电机1501固定在箱体1顶面,输出端竖直朝下插入混凝腔5内连接有混凝搅拌轴1502,混凝搅拌轴1502底端安装有混凝搅拌叶片1503。
53.圆柱隔板2顶部设有与混凝腔5连通的过水口201,过水口201低于第一平面隔板6顶端。
54.沉淀腔3内设有斜板沉淀区301,沉淀腔3中心设有竖向的沉淀进水管9,沉淀进水管9顶端与箱体1顶面固定,底端穿过斜板沉淀区301延伸至沉淀腔3底部,过水口201和沉淀进水管9顶部之间通过导水管10连通。
55.导水管10朝沉淀出水管一侧倾斜设置,避免导水管10内部积水。
56.圆柱隔板2顶部设有主排水口202,主排水口202高度低于过水口201,主排水口202连接穿出箱体1设置的排水管11。
57.沉淀腔3底面均匀排列有导泥棱12,导泥棱12截面为三角形,且导泥棱12用于将沉淀物导向至相邻导泥棱12间隙。
58.导泥棱12将沉淀的杂质导向至相邻导泥棱12间隙中贮存,便于清理。
59.箱体1底部插设有横向设置的放空管13,放空管13由箱体1外侧插入穿过圆柱隔板2后延伸至与相邻导泥棱12间隙对应位置,放空管13将贮存的沉淀杂质导出。
60.沉淀进水管9顶端穿过箱体1顶面固定,且沉淀进水管9顶部开口设置用于沉淀腔3冲洗,可通过从沉淀进水管9顶端注水对沉淀腔3进行冲洗。
61.本实施例采用立方体形的箱体1结构,内部设置圆柱形的沉淀腔3,混凝腔5和絮凝腔4包括在沉淀腔3外,一体化设计有效提高结构紧密性,降低了占地面积,同时立方体形的箱体1结构也便于对空间进行最大化利用;
62.本实施例采用不间断进水和出水方式,无需分批处理,污水由进水口进入絮凝腔4进行絮凝处理,液面达到过水间隙7高度后自动溢出至混凝腔5进行混凝处理,液面达到过水口201高度后自动由导水管10和沉淀进水管9流出至沉淀腔3底部,经过静止和斜板沉淀区301作用完成沉淀,液面达到主排水口202高度后自动排水,循环工作,大大提高处理效率。
63.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6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