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一拖二口罩机的耳带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20: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拖二口罩机的耳带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2.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制造口罩时,耳带用完通常需要人工替换,自动化程度不高,且耳带输送的稳定性较低。
3.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拖二口罩机的耳带上料机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耳带用完通常需要人工替换,自动化程度不高,且耳带输送的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6.一种一拖二口罩机的耳带上料机构,包括供应耳带的耳带上料机构;所述耳带上料机构包括对应各口罩片同一侧供应第一连续耳带的第一侧供料装置,和对应各口罩片另一侧供应第二连接耳带的第二侧供料装置;所述第一侧供料装置包括第一上导线部和第一下导线部;所述第一上导线部的下表面形成供第一连续耳带穿过的第一上轨道槽,所述第一下导线部的上表面形成与第一上轨道槽相配合的第一下轨道槽,所述第一上导线部和第一下导线部贴合,所述第一上轨道槽和第一下轨道槽形成第一连续耳带穿过的第一通道。
7.进一步,所述第一侧供料装置还包括辅助第一连续耳带输送的第一辅助部;所述第一辅助部包括第一辅助轮、第二辅助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下导线部具有容置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辅助轮的外圆周面形成环绕其外圆周面设置的第一辅助槽,所述第二辅助轮的外圆周面形成环绕其外圆周面设置的第二辅助槽,所述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与耳带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一辅助轮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辅助轮相连接。
8.进一步,所述第一侧供料装置还包括对第一连续耳带进行缠绕承托的第一耳带缠绕件,和承载第一耳带缠绕件的第一承载座;所述第一耳带缠绕件包括第一连续耳带缠绕的第一承托部,和对第一连续耳带进行牵引的第一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部的外周面形成沿第一连续耳带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牵引孔,所述第一牵引部连接于第一承托部的一端。
9.进一步,所述第二侧供料装置包括第二上导线部和第二下导线部;所述第二上导线部的下表面形成供第二连续耳带穿过的第二上轨道槽,所述第二下导线部的上表面形成与第二上轨道槽相配合的第二下轨道槽,所述第二上导线部和第二下导线部贴合,所述第二上轨道槽和第二下轨道槽形成第二连续耳带穿过的第二通道。
10.进一步,所述第二侧供料装置还包括辅助第二连续耳带输送的第二辅助部;所述第二辅助部包括第三辅助轮、第四辅助轮、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所述第二下导线部具有容置第三辅助轮和第四辅助轮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三辅助轮和第四辅助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三辅助轮的外圆周面形成环绕其外圆周面设置的第三辅助槽,所述第四辅助轮的外圆周面形成环绕其外圆周面设置的第四辅助槽,所述第三辅助轮和第四辅助轮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与耳带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三辅助轮相连接,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和第四辅助轮相连接。
11.进一步,所述第二侧供料装置还包括对第二连续耳带进行缠绕承托的第二耳带缠绕件,和承载第二耳带缠绕件的第二承载座;所述第二耳带缠绕件包括第二连续耳带缠绕的第二承托部,和对第二连续耳带进行牵引的第二牵引部;所述第二牵引部的外周面形成沿第二连续耳带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二牵引孔,所述第二牵引部连接于第二承托部的一端。
12.进一步,还包括对第一耳带缠绕件和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更换的自动更换装置。
13.进一步,所述自动更换装置包括对第一耳带缠绕件进行更换的第一更换机构,以及对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更换的第二更换机构。
14.进一步,所述第一更换机构包括输送第一耳带缠绕件的第一输送带,对第一耳带缠绕件进行夹持并放置于预定位置的第一夹持装置,和对第一连续耳带进行夹持并放入第一通道内的第一夹线装置;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有多个对第一耳带缠绕件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座,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座沿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设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一承载座之间。
15.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对第一耳带缠绕件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驱动第一夹持部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驱动第一夹持部伸缩的第一伸缩气缸,以及驱动第一夹持部转动的第一转动气缸。
16.进一步,所述第一夹线装置包括第一夹线部,驱动第一夹线部伸缩的第二伸缩气缸,以及驱动第一夹线部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
17.进一步,所述第二更换机构包括输送第二耳带缠绕件的第二输送带,对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夹持并放置于预定位置的第二夹持装置,和对第二连续耳带进行夹持并放入第二通道内的第二夹线装置;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设有多个对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座,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座沿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设于第二输送带和第二承载座之间。
18.进一步,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对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部,驱动第二夹持部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驱动第二夹持部伸缩的第三伸缩气缸,以及驱动第二夹持部转动的第二转动气缸。
19.进一步,所述第二夹线装置包括第二夹线部,驱动第二夹线部伸缩的第四伸缩气缸,以及驱动第二夹线部升降的第四升降气缸。
20.进一步,还包括对第一连续耳带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装置,以及对第二连续耳带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装置。
21.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和第三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处于第一通道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导向辊与口罩片的上表面滚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辊处于第一导向辊和第三导向辊之间,所述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和第三导向辊的轴
线均水平设置且与口罩片的输送方向相垂直。
22.进一步,所述第二导向装置包括第四导向辊、第五导向辊和第六导向辊;所述第四导向辊处于第二通道的输出端,所述第六导向辊与口罩片的上表面滚动连接,所述第五导向辊处于第四导向辊和第六导向辊之间,所述第四导向辊、第五导向辊和第六导向辊的轴线均水平设置且与口罩片的输送方向相垂直。
2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一拖二口罩机的耳带上料机构,其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
24.通过耳带上料机构的第一侧供料装置将第一连续耳带输送到口罩片的一侧,第二侧供料装置将第二连续耳带输送到口罩片的另一侧,便于后续耳带焊接装置将耳带焊接在口罩片对应的位置上;通过第一上导线部的第一上轨道槽和第一下导线部的第一下轨道槽形成的第一通道,使耳带的输送过程平稳流畅;本实用新型提高耳带输送过程的稳定性,保证口罩片加工耳带的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拖二口罩机的耳带上料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上导线部和第一下导线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耳带缠绕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更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第一侧供料装置1,第二侧供料装置2,第一上导线部11,第一下导线部12,第一通道13,第一辅助部14,第一辅助轮141,第二辅助轮142,第一辅助槽1411,第二辅助槽1421,第一耳带缠绕件15,第一承载座16,第一承托部151,第一牵引部152,自动更换装置3,第一更换机构31,第二更换机构32,第一输送带311,第一夹持装置312,第一夹线装置313,第一定位座3111,第二输送带321,第二夹持装置322,第二定位座3211,第一导向装置4,第一导向辊41,第二导向辊42,第三导向辊43。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3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拖二口罩机的耳带上料机构,包括供应耳带的耳带上料机构;耳带上料机构包括对应各口罩片同一侧供应第一连续耳带的第一侧供料装置1,和对应各口罩片另一侧供应第二连接耳带的第二侧供料装置2;第一侧供料装置1包括第一上导线部11和第一下导线部12;第一上导线部11的下表面形成供第一连续耳带穿过的第一上轨道槽,第一下导线部12的上表面形成与第一上轨道槽相配合的第一下轨道槽,第一上导线部11和第一下导线部12贴合,第一上轨道槽和第一下轨道槽形成第一连续耳带穿过的第一通道13。
33.这样,通过耳带上料机构的第一侧供料装置1将第一连续耳带输送到口罩片的一侧,第二侧供料装置2将第二连续耳带输送到口罩片的另一侧,便于后续耳带焊接装置将耳带焊接在口罩片对应的位置上;通过第一上导线部11的第一上轨道槽和第一下导线部12的第一下轨道槽形成的第一通道13,使耳带的输送过程平稳流畅;本实用新型提高耳带输送
过程的稳定性,保证口罩片加工耳带的效率。
34.优选地,为了提高第一连续耳带的输送效率和输送稳定性,第一侧供料装置1还包括辅助第一连续耳带输送的第一辅助部14;第一辅助部14包括第一辅助轮141、第二辅助轮142、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下导线部12具有容置第一辅助轮141和第二辅助轮142的第一容置槽,第一辅助轮141和第二辅助轮142转动连接于第一容置槽内,第一辅助轮141的外圆周面形成环绕其外圆周面设置的第一辅助槽1411,第二辅助轮142的外圆周面形成环绕其外圆周面设置的第二辅助槽1421,第一辅助轮141和第二辅助轮142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与耳带的输送方向相垂直,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一辅助轮141相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辅助轮142相连接。当第一连续耳带穿过第一通道13的输入端,并位于第一辅助槽1411和第二辅助槽1421内穿过第一通道13的输出端,第一辅助槽1411和第二辅助槽1421限制第一连续耳带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移,提高输送稳定性。
35.优选地,为了便于在第一连续耳带用完时进行更换,第一侧供料装置1还包括对第一连续耳带进行缠绕承托的第一耳带缠绕件15,和承载第一耳带缠绕件15的第一承载座16;第一耳带缠绕件15包括第一连续耳带缠绕的第一承托部151,和对第一连续耳带进行牵引的第一牵引部152;第一牵引部152的外周面形成沿第一连续耳带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牵引孔,第一牵引部152连接于第一承托部151的一端。将第一连续耳带的一端穿过第一牵引孔,便于后续拉取第一连续耳带。
36.优选地,第二侧供料装置2包括第二上导线部和第二下导线部;第二上导线部的下表面形成供第二连续耳带穿过的第二上轨道槽,第二下导线部的上表面形成与第二上轨道槽相配合的第二下轨道槽,第二上导线部和第二下导线部贴合,第二上轨道槽和第二下轨道槽形成第二连续耳带穿过的第二通道。通过第二上导线部的第二上轨道槽和第二下导线部的第二下轨道槽形成的第二通道,使第二连续耳带输送过程平稳流畅。
37.优选地,为了提高第二连续耳带的输送效率和输送稳定性,第二侧供料装置2还包括辅助第二连续耳带输送的第二辅助部;第二辅助部包括第三辅助轮、第四辅助轮、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第二下导线部具有容置第三辅助轮和第四辅助轮的第二容置槽,第三辅助轮和第四辅助轮转动连接于第二容置槽内,第三辅助轮的外圆周面形成环绕其外圆周面设置的第三辅助槽,第四辅助轮的外圆周面形成环绕其外圆周面设置的第四辅助槽,第三辅助轮和第四辅助轮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与耳带的输送方向相垂直,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三辅助轮相连接,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和第四辅助轮相连接。当第二连续耳带穿过第二通道的输入端,并位于第三辅助槽和第四辅助槽内穿过第二通道的输出端,第三辅助槽和第四辅助槽限制第二连续耳带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移,提高输送稳定性。
38.优选地,为了便于在第二连续耳带用完时进行更换,第二侧供料装置2还包括对第二连续耳带进行缠绕承托的第二耳带缠绕件,和承载第二耳带缠绕件的第二承载座;第二耳带缠绕件包括第二连续耳带缠绕的第二承托部,和对第二连续耳带进行牵引的第二牵引部;第二牵引部的外周面形成沿第二连续耳带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二牵引孔,第二牵引部连接于第二承托部的一端。将第二连续耳带的一端穿过第二牵引孔,便于后续拉取第二连续耳带。
39.优选地,为了便于第一耳带缠绕件15和第二缠绕件的更换,提高输送耳带的连续性,还包括对第一耳带缠绕件15和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更换的自动更换装置3。
40.优选地,自动更换装置3包括对第一耳带缠绕件15进行更换的第一更换机构31,以及对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更换的第二更换机构32。通过第一更换机构31对上一个用完第一连续耳带的第一耳带缠绕件15更换缠绕好第一连续耳带的第一耳带缠绕件15,通过第二更换机构32对上一个用完第二连续耳带的第二耳带缠绕件更换缠绕好第二连续耳带的第二耳带缠绕件,提高换线自动化程度。
41.优选地,第一更换机构31包括输送第一耳带缠绕件15的第一输送带311,对第一耳带缠绕件15进行夹持并放置于预定位置的第一夹持装置312,和对第一连续耳带进行夹持并放入第一通道13内的第一夹线装置313;第一输送带311上设有多个对第一耳带缠绕件15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座3111,多个第一定位座3111沿第一输送带311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夹持装置312设于第一输送带311和第一承载座16之间。通过第一夹持装置312将第一输送带311上的第一耳带缠绕件15夹持到第一承载座16上,第一夹线装置313夹持第一牵引部152上的第一连续耳带,并移动穿过第一通道13,第一定位座3111对第一耳带缠绕件15进行定位,便于第一夹持装置312进行夹持。
42.优选地,第一夹持装置312包括对第一耳带缠绕件15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驱动第一夹持部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驱动第一夹持部伸缩的第一伸缩气缸,以及驱动第一夹持部转动的第一转动气缸。通过第一升降气缸驱动第一夹持部升降到预定位置,第一伸缩气缸驱动第一夹持部伸缩到第一耳带缠绕件15的位置对第一耳带缠绕件15进行夹持后,第一转动气缸驱动第一夹持部转动180
°
放置在第一承载座16上。
43.优选地,第一夹线装置313包括第一夹线部,驱动第一夹线部伸缩的第二伸缩气缸,以及驱动第一夹线部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第二伸缩气缸驱动第一夹线部移动到第一牵引部152的一侧后,第二升降气缸驱动第一夹线部上升对第一连续耳带进行夹持,第二伸缩气缸驱动第一夹线部返回并使第一连续耳带穿过第一通道13。
44.优选地,第二更换机构32包括输送第二耳带缠绕件的第二输送带321,对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夹持并放置于预定位置的第二夹持装置322,和对第二连续耳带进行夹持并放入第二通道内的第二夹线装置;第二输送带321上设有多个对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座3211,多个第二定位座3211沿第二输送带321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夹持装置322设于第二输送带321和第二承载座之间。通过第二夹持装置322将第二输送带321上的第二耳带缠绕件夹持到第二承载座上,第二夹线装置夹持第二牵引部上的第二连续耳带,并移动穿过第二通道,第二定位座3211对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定位,便于第二夹持装置322进行夹持。
45.优选地,第二夹持装置322包括对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部,驱动第二夹持部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驱动第二夹持部伸缩的第三伸缩气缸,以及驱动第二夹持部转动的第二转动气缸。通过第三升降气缸驱动第二夹持部升降到预定位置,第三伸缩气缸驱动第二夹持部伸缩到第二耳带缠绕件的位置对第二耳带缠绕件进行夹持后,第二转动气缸驱动第二夹持部转动180
°
放置在第二承载座上。
46.优选地,第二夹线装置包括第二夹线部,驱动第二夹线部伸缩的第四伸缩气缸,以及驱动第二夹线部升降的第四升降气缸。第四伸缩气缸驱动第二夹线部移动到第二牵引部的一侧后,第四升降气缸驱动第二夹线部上升对第二连续耳带进行夹持,第四伸缩气缸驱动第二夹线部返回并使第二连续耳带穿过第二通道。
47.优选地,还包括对第一连续耳带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装置4,以及对第二连续耳带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装置。通过第一导向装置4使第一连续耳带贴合于口罩片上表面的一侧;通过第二导向装置使第二连续耳带贴合于口罩片上表面的另一侧。
48.优选地,第一导向装置4包括第一导向辊41、第二导向辊42和第三导向辊43;第一导向辊41处于第一通道13的输出端,第三导向辊43与口罩片的上表面滚动连接,第二导向辊42处于第一导向辊41和第三导向辊43之间,第一导向辊41、第二导向辊42和第三导向辊43的轴线均水平设置且与口罩片的输送方向相垂直。当第一连续耳带从第一通道13的一端穿过到另一端,工作人员将第一连续耳带缠绕第一导向辊41、第二导向辊42并处于第三导向辊43和口罩片之间,第三导向辊43将第一连续耳带压覆于口罩片上。
49.优选地,第二导向装置包括第四导向辊、第五导向辊和第六导向辊;第四导向辊处于第二通道的输出端,第六导向辊与口罩片的上表面滚动连接,第五导向辊处于第四导向辊和第六导向辊之间,第四导向辊、第五导向辊和第六导向辊的轴线均水平设置且与口罩片的输送方向相垂直。当第二连续耳带从第二通道的一端穿过到另一端,工作人员将第二连续耳带缠绕第四导向辊、第五导向辊并处于第六导向辊和口罩片之间,第六导向辊将第二连续耳带压覆于口罩片上。
50.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