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自行车斜杠部位电池易拆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大多是安装在车架的斜杠部位上的,且在位于电池前后端部的车架上分别设置有锁座,并通过这两个锁座将电池锁定安装在车架上。
3.现有的锁座大多是通过螺钉直接锁定在车架上的,由于现有的车架大多为管体结构,并且管体的管壁较薄,使得螺钉与车架的螺接量较少,这样在使用时间较久或多次拆装更换电池的情况下,螺钉与车架的连接就容易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使得锁座不能牢固地安装在车架上,其不仅使用寿命短,还增加了电池被盗的风险。
4.因此,鉴于上述的电动自行车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斜杠部位电池易拆装结构,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能牢固地安装在车架管上,且不易出现松脱的情况;该电池易拆装结构具有防盗效果好、结构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电动自行车斜杠部位电池易拆装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车架管、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电池组件,其中车架管包括前管、后管、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前管的后端相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后管的前端相接,所述限位杆的径向截面呈l形,所述限位杆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安装腔,并使安装腔与前管的后管口相连通,还使安装腔与后管的前管口相连通,所述前管的后管口上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一长方形穿孔,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前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锁座、第一加强板、第一转动件、第一螺杆、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转动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转动件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一加强板后螺接在第一螺纹孔上,所述第一转动件穿过第一长方形穿孔后置于前管的后管口中,并使第一转动件的侧壁贴靠在第一限位凸部上,还使第一转动件紧压在第一限位板的前壁上,所述第一锁座通过第一螺钉锁定在第一加强板上,并使第一螺钉的螺帽端朝向安装腔的中心,所述后管的前管口上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二长方形穿孔,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后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锁座、第二加强板、第二转动件、第二螺杆、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转动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转动件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二加强板后螺接在第二螺纹孔上,所述第二转动件穿过第二长方形穿孔后置于后管的前管口中,并使第二转动件的侧壁贴靠在第二限位凸部上,还使第二转动件紧压在第二限位板的后壁上,所述第二锁座通过第二螺钉锁定在第
二加强板上,并使第二螺钉的螺帽端朝向安装腔的中心,所述电池组件置于安装腔中,并使电池组件的前端与第一锁座相锁定连接,还使电池组件的后端与第二锁座相锁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有第一齿牙,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前壁上设有第二齿牙,所述第一齿牙与第二齿牙相咬合。
9.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有第三齿牙,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后壁上设有第四齿牙,所述第三齿牙与第四齿牙相咬合。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一加强凸部,所述第一加强凸部设置在第一定位板上,所述第一锁座上开设有与第一加强凸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锁座设置在第一定位板上,并使第一凹槽套装在第一加强凸部上,所述第一螺钉的螺纹端穿过第一锁座后锁定在第一加强凸部上。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并使第一穿线孔与前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定位板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并使第二穿线孔与第一穿线孔相连通。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二定位板、第二加强凸部,所述第二加强凸部设置在第二定位板上,所述第二锁座上开设有与第二加强凸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锁座设置在第二定位板上,并使第二凹槽套装在第二加强凸部上,所述第二螺钉的螺纹端穿过第二锁座后锁定在第二加强凸部上。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通过限位杆的设置,并使限位杆的径向截面呈l形,这样能对电池组件起到准确、稳定的限位作用,以避免电池组件被强行撞落,这有助于提高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可靠性与防盗性。
15.通过安装腔的设置,能将电池组件藏于车架管中,这样能减少空间的占用,提高了整个电池易拆装结构的简洁性与美观性。
16.由于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一长方形穿孔,这样能便于第一转动件穿过第一长方形穿孔并置于前管的后管口中;
17.且由于第一螺杆的一端螺接在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螺纹孔上,这样通过拧动第一螺杆,可使第一螺杆带动第一转动件转动,使第一转动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长方形穿孔的长度方向,这样第一转动件就不易从第一长方形穿孔掉出到前管的后管口外;
18.再通过第一限位凸部的设置,能对第一转动件起到限位的作用,这样能限制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范围,通过继续拧动第一螺杆,使第一转动件在第一限位凸部的限位作用下逐渐向第一限位板靠近,直到第一转动件紧压在第一限位板上,这样第一加强板就能牢固地安装在前管上,这样不仅能降低电池组件的被盗风险,还能提高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使用寿命。
19.由于第一锁座是通过第一螺钉锁定在第一加强板上的,这样能使第一锁座牢固地安装在第一加强板上,且不易出现松脱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第一锁座与第一加强板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20.由于第一螺钉的螺帽端是朝向安装腔的中心的,这样在将电池组件安装在安装腔上后,能使电池组件对第一螺钉的螺帽端进行遮挡,这样在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外部就看不到第一螺钉,当需要拆卸第一锁座时,就只能先将电池组件拆卸下来后才能将第一螺钉拧下来,从而才能把第一锁座拆卸下来,这样能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组件的被盗风险,以及能
提高该电池易拆装结构整体的美观性。
21.由于第二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二长方形穿孔,这样能便于第二转动件穿过第二长方形穿孔并置于后管的前管口中;
22.且由于第二螺杆的一端螺接在第二转动件的第二螺纹孔上,这样通过拧动第二螺杆,可使第二螺杆带动第二转动件转动,使第二转动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长方形穿孔的长度方向,这样第二转动件就不易从第二长方形穿孔掉出到后管的前管口外;
23.再通过第二限位凸部的设置,能对第二转动件起到限位的作用,这样能限制第二转动件的转动范围,通过继续拧动第二螺杆,使第二转动件在第二限位凸部的限位作用下逐渐向第二限位板靠近,直到第二转动件紧压在第二限位板上,这样第二加强板就能牢固地安装在后管上,这样不仅能降低电池组件的被盗风险,还能提高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使用寿命。
24.由于第二锁座是通过第二螺钉锁定在第二加强板上的,这样能使第二锁座牢固地安装在第二加强板上,且不易出现松脱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第二锁座与第二加强板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25.由于第二螺钉的螺帽端是朝向安装腔的中心的,这样在将电池组件安装在安装腔上后,能使电池组件对第二螺钉的螺帽端进行遮挡,这样在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外部就看不到第二螺钉,当需要拆卸第二锁座时,就只能先将电池组件拆卸下来后才能将第二螺钉拧下来,从而才能把第二锁座拆卸下来,这样能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组件的被盗风险,以及能提高该电池易拆装结构整体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顶面、底面、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斜杠部位电池易拆装结构,包括车架管1、第一定位组件2、第二定位组件3、电池组件4,其中车架管1包括前管11、后管12、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的一端与前管11的后端相接,所述限位杆13的另一端与后管12的前端相接,所述限位杆13的径向截面呈l形,所述限位杆1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安装腔131,并使安装腔131与前管11的后管口相连通,还使安装腔131与后管12的前管口相连通,所述前管11的后管口上设有第一限位板111,所述第一限位板111上开设有第一长方形穿孔112;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板111的前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部113;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定位组
件2包括第一锁座21、第一加强板22、第一转动件23、第一螺杆24、第一螺钉25,所述第一转动件23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转动件23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螺纹孔231,所述第一螺杆24的一端穿过第一加强板22后螺接在第一螺纹孔231上,所述第一转动件23穿过第一长方形穿孔112后置于前管11的后管口中,并使第一转动件23的侧壁贴靠在第一限位凸部113上,还使第一转动件23紧压在第一限位板111的前壁上,所述第一锁座21通过第一螺钉25锁定在第一加强板22上,并使第一螺钉25的螺帽端朝向安装腔131的中心,所述后管12的前管口上设有第二限位板121,所述第二限位板121上开设有第二长方形穿孔122,所述第二限位板121的后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凸部123;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定位组件3包括第二锁座31、第二加强板32、第二转动件33、第二螺杆34、第二螺钉35,所述第二转动件33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转动件33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螺纹孔331,所述第二螺杆34的一端穿过第二加强板32后螺接在第二螺纹孔331上,所述第二转动件33穿过第二长方形穿孔122后置于后管12的前管口中,并使第二转动件33的侧壁贴靠在第二限位凸部123上,还使第二转动件33紧压在第二限位板121的后壁上,所述第二锁座31通过第二螺钉35锁定在第二加强板32上,并使第二螺钉35的螺帽端朝向安装腔131的中心,所述电池组件4置于安装腔131中,并使电池组件4的前端与第一锁座21相锁定连接,还使电池组件4的后端与第二锁座31相锁定连接。通过限位杆13的设置,并使限位杆13的径向截面呈l形,这样能对电池组件4起到准确、稳定的限位作用,以避免电池组件4被强行撞落,这有助于提高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可靠性与防盗性。通过安装腔131的设置,能将电池组件4藏于车架管1中,这样能减少空间的占用,提高了整个电池易拆装结构的简洁性与美观性。由于第一限位板111上开设有第一长方形穿孔112,这样能便于第一转动件23穿过第一长方形穿孔112并置于前管11的后管口中;且由于第一螺杆24的一端螺接在第一转动件23的第一螺纹孔231上,这样通过拧动第一螺杆24,可使第一螺杆24带动第一转动件23转动,使第一转动件2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长方形穿孔112的长度方向,这样第一转动件23就不易从第一长方形穿孔112掉出到前管11的后管口外;再通过第一限位凸部113的设置,能对第一转动件23起到限位的作用,这样能限制第一转动件23的转动范围,通过继续拧动第一螺杆24,使第一转动件23在第一限位凸部113的限位作用下逐渐向第一限位板111靠近,直到第一转动件23紧压在第一限位板111上,这样第一加强板22就能牢固地安装在前管11上,这样不仅能降低电池组件4的被盗风险,还能提高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使用寿命。由于第一锁座21是通过第一螺钉25锁定在第一加强板22上的,这样能使第一锁座21牢固地安装在第一加强板22上,且不易出现松脱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第一锁座21与第一加强板22连接结构的可靠性。由于第一螺钉25的螺帽端是朝向安装腔131的中心的,这样在将电池组件4安装在安装腔131上后,能使电池组件4对第一螺钉25的螺帽端进行遮挡,这样在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外部就看不到第一螺钉25,当需要拆卸第一锁座21时,就只能先将电池组件4拆卸下来后才能将第一螺钉25拧下来,从而才能把第一锁座21拆卸下来,这样能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组件4的被盗风险,以及能提高该电池易拆装结构整体的美观性。由于第二限位板121上开设有第二长方形穿孔122,这样能便于第二转动件33穿过第二长方形穿孔122并置于后管12的前管口中;且由于第二螺杆34的一端螺接在第二转动件33的第二螺纹孔331上,这样通过拧动第二螺杆34,可使第二螺杆34带动第二转动件33转动,使第二转动件3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长方形穿孔122的长度方向,这样第二转动件33就不易从第二长方形穿孔122掉出到后管12的前管口外;再通过第二限位凸部123的
设置,能对第二转动件33起到限位的作用,这样能限制第二转动件33的转动范围,通过继续拧动第二螺杆34,使第二转动件33在第二限位凸部123的限位作用下逐渐向第二限位板121靠近,直到第二转动件33紧压在第二限位板121上,这样第二加强板32就能牢固地安装在后管12上,这样不仅能降低电池组件4的被盗风险,还能提高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使用寿命。由于第二锁座31是通过第二螺钉35锁定在第二加强板32上的,这样能使第二锁座31牢固地安装在第二加强板32上,且不易出现松脱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第二锁座31与第二加强板32连接结构的可靠性。由于第二螺钉35的螺帽端是朝向安装腔131的中心的,这样在将电池组件4安装在安装腔131上后,能使电池组件4对第二螺钉35的螺帽端进行遮挡,这样在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外部就看不到第二螺钉35,当需要拆卸第二锁座31时,就只能先将电池组件4拆卸下来后才能将第二螺钉35拧下来,从而才能把第二锁座31拆卸下来,这样能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组件4的被盗风险,以及能提高该电池易拆装结构整体的美观性。
34.如图6所示,所述电池组件4为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电池。
35.如图3、图4所示,所述电池组件4与第一锁座21的装配结构、所述电池组件4与第二锁座31的装配结构均与现有电动自行车上的装配结构相同。这样就能很好地实现锁定连接。
36.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转动件23上设有第一齿牙232,所述第一限位板111的前壁上设有第二齿牙114,所述第一齿牙232与第二齿牙114相咬合。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使第一转动件23紧压在第一限位板111上后,不易出现反向转动的情况,这样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转动件23就不易从第一长方形穿孔112掉出到前管11的后管口外,从而使第一定位组件2能更加牢固地安装在前管11上,这有助于提高第一定位组件2与前管11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37.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转动件33上设有第三齿牙332,所述第二限位板121的后壁上设有第四齿牙124,所述第三齿牙332与第四齿牙124相咬合。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使第二转动件33紧压在第二限位板121上后,不易出现反向转动的情况,这样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转动件33就不易从第二长方形穿孔122掉出到后管12的前管口外,从而使第二定位组件3能更加牢固地安装在后管12上,这有助于提高第二定位组件3与后管12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38.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加强板22包括第一定位板221、第一加强凸部222,所述第一加强凸部222设置在第一定位板221上,所述第一锁座21上开设有与第一加强凸部222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11,所述第一锁座21设置在第一定位板221上,并使第一凹槽211套装在第一加强凸部222上,所述第一螺钉25的螺纹端穿过第一锁座21后锁定在第一加强凸部222上。通过第一加强凸部222的设置,能增加第一定位板221上的螺接部位的厚度,从而能增加第一定位板221与第一螺钉25的螺纹连接量,进而使第一锁座21能更加牢固地安装在第一定位板221上,这有助于提高第一锁座21与第一加强板22连接结构的可靠性。通过第一加强凸部222与第一凹槽211的配合,使第一锁座21能快速地定位到第一定位板221上,这样在安装过程中就能更加方便。
39.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板111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115,并使第一穿线孔115与前管11相连通,所述第一定位板221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223,并使第二穿线孔223与第一穿线孔115相连通。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能方便电线依次穿过第二穿线孔223与第一穿线孔115后置于前管11中,使电线不裸露在外,从而使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使用更加安全,且使该电池易拆装结构的整体更加美观。
40.如图2、图3、图6所示,第一锁座21上设有电连接座212,电池组件4上设有电连接头41,这样在将电池组件4安装在安装腔131上时,就能一同将电连接头41插置于电连接座212上,使用更加方便。
41.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加强板32包括第二定位板321、第二加强凸部322,所述第二加强凸部322设置在第二定位板321上,所述第二锁座31上开设有与第二加强凸部322相匹配的第二凹槽311,所述第二锁座31设置在第二定位板321上,并使第二凹槽311套装在第二加强凸部322上,所述第二螺钉35的螺纹端穿过第二锁座31后锁定在第二加强凸部322上。通过第二加强凸部322的设置,能增加第二定位板321上的螺接部位的厚度,从而能增加第二定位板321与第二螺钉35的螺纹连接量,进而使第二锁座31能更加牢固地安装在第二定位板321上,这有助于提高第二锁座31与第二加强板32连接结构的可靠性。通过第二加强凸部322与第二凹槽311的配合,使第二锁座31能快速地定位到第二定位板321上,这样在安装过程中就能更加方便。
42.当需要将第一定位组件2安装到前管11上时,首先将第一转动件23穿过第一长方形穿孔112后置于前管11的后管口中,然后通过转动第一螺杆24,使第一螺杆24带动第一转动件23转动,接着使第一转动件23转动至第一限位凸部113的位置处,并使第一转动件23的侧壁贴靠在第一限位凸部113上,从而使第一限位凸部113对第一转动件23起到限位的作用,还使第一转动件2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长方形穿孔112的长度方向,再通过继续转动第一螺杆24,使第一转动件23在第一限位凸部113的限位作用下逐渐向第一限位板111靠近,直到第一转动件23紧压在第一限位板111的前壁上,并使第一齿牙232与第二齿牙114相咬合,这样就能将第一加强板22牢固地安装在前管11上,最后通过第一螺钉25将第一锁座21锁定在第一加强板22上,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定位组件2的安装。当需要拆卸第一定位组件2时,反向操作即可。
43.当需要将第二定位组件3安装到后管12上时,首先将第二转动件33穿过第二长方形穿孔122后置于后管12的前管口中,然后通过转动第二螺杆34,使第二螺杆34带动第二转动件33转动,接着使第二转动件33转动至第二限位凸部123的位置处,并使第二转动件33的侧壁贴靠在第二限位凸部123上,从而使第二限位凸部123对第二转动件33起到限位的作用,还使第二转动件3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长方形穿孔122的长度方向,再通过继续转动第二螺杆34,使第二转动件33在第二限位凸部123的限位作用下逐渐向第二限位板121靠近,直到第二转动件33紧压在第二限位板121的后壁上,并使第三齿牙332与第四齿牙124相咬合,这样就能将第二加强板32牢固地安装在后管12上,最后通过第二螺钉35将第二锁座31锁定在第二加强板32上,这样就完成了第二定位组件3的安装。当需要拆卸第二定位组件3时,反向操作即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