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5: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智能穿戴类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其中,智能手表尤其被大众所青睐。与其他穿戴类电子产品相比,智能手表不仅小巧、便携,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如通话、语音、视频等。
3.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时尚追求,智能手表会配备有不同颜色的表带,通过更换表带的方式来体现不同的风格。在传统的手表结构中,表带与手表主体的连接方式多为采用生耳轴结构连接;当用户需要更换表带时,需要另外采用专用工具将生耳轴抠出,然后再将表带取出;重新将表带装上也需要重复之前的工序,将生耳轴的一端固定在手表主体预设的安装孔中,然后利用生耳轴的特性将其另一端固定到另一安装孔中。
4.然而,这样的连接方式由于拆装表带时需要采用专用工具,使得用户不能随时随地更换表带,且拆装工序比较繁琐,不容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穿戴设备的表带与设备主体之间拆装方便,且拆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表带,设备主体包括壳体,表带的端部与壳体的外壁可拆卸连接;壳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连接部,表带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部。
8.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上设有限位槽,另一者上设有限位凸台,且限位凸台上设有卡扣部;限位凸台伸入限位槽内,且卡扣部与限位槽卡接连接。
9.如上所述的穿戴设备,可选的,第一连接部为壳体的外壁上伸出的连接板,第二连接部为表带的端部设置的凹槽,连接板卡入凹槽内。
10.其中,限位槽设置在连接板上,限位凸台设置在凹槽内,卡扣部卡设在连接板上。
11.如上所述的穿戴设备,可选的,凹槽由表带的上表面向下表面凹陷。
12.如上所述的穿戴设备,可选的,凹槽的槽口开设在表带的靠近设备主体的正面一侧的表面上。
13.如上所述的穿戴设备,可选的,限位槽的槽壁与连接板的板面垂直;限位凸台连接在凹槽的槽底,且限位凸台朝向凹槽的槽口凸起,卡扣部设于限位凸台的顶端。
14.如上所述的穿戴设备,可选的,连接板的板面上设有与限位槽连接的卡槽,卡槽位于限位槽的靠近壳体的外壁的外沿。
15.卡扣部的卡接端朝向壳体的外壁,且卡扣部的卡接端卡入卡槽内。
16.如上所述的穿戴设备,可选的,卡扣部的顶端面高于连接板的板面。
17.如上所述的穿戴设备,可选的,穿戴设备还包括盖板,盖板盖设在凹槽的槽口。
18.盖板的面向凹槽的一侧表面为其内表面,盖板的内表面的两端设有卡钩,两端的卡钩分别与限位槽的两端的内壁卡接。
19.如上所述的穿戴设备,可选的,盖板的内表面还设有避让槽,卡扣部的高于连接板的部分容纳在避让槽内。
20.如上所述的穿戴设备,可选的,限位凸台由其底部至其顶部包括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
21.第一台阶部的两端与限位槽的两端的内壁抵接,第二台阶部的两端与限位槽的两端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卡钩位于容纳空间内。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戴设备,穿戴设备的表带和设备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在设备主体的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连接部,在表带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实现表带和设备主体的连接;其中,通过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的一者上设置限位槽,在另一者上设置限位凸台,且在限位凸台上设置卡扣部,以通过将限位凸台伸入限位槽内,并将卡扣部卡接在第一连接部上,将表带连接在设备主体上。这样表带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连接结构设置在壳体外部,不占用壳体内部的空间,可实现表带与设备主体的快速装拆。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主体的壳体的局部结构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局部结构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完成组装后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后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后在长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00

设备主体;
[0036]1‑
壳体;2

表带;3

盖板;
[0037]
11

外壁;12

连接板;21

凹槽;22

端面;31

卡钩;32

避让槽;
[0038]
121

限位槽;122

卡槽;211

限位凸台;212

卡扣部;
[0039]
2111

第一台阶部;2112

第二台阶部;2121

卡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为例的智能穿戴设备,表带和设备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多采用生耳轴结构连接,这种连接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表带和设备主体之间的装拆。
[0041]
当用户需要更换表带时,需要采用专用工具解除表带与设备主体之间的连接,重新将表带连接在设备主体上,同样需要采用专用工具,这使得表带的装拆较为困难。
[0042]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穿戴设备的表带与设备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且表带与设备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结构占用空间小,成本较低,可实现表带与设备主体的快速装拆。
[004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主体的壳体的局部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局部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0045]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的第四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完成组装后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后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壳体组装后在长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0046]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例如可以是传统的机械式手表或电子式手表等传统穿戴设备,或者该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或运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047]
本实施例的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和表带2。
[0048]
设备主体100包括壳体1,具体的,穿戴设备的正面例如可以是表盘或屏幕,穿戴设备的背面和外壁11为一体成型的壳体1;壳体1围设在表盘或屏幕周围,用以支撑和固定表盘或屏幕,壳体1和表盘或壳体1和屏幕共同围成穿戴设备内部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例如可以设置机械传动机构、电路板或电池等零部件。
[0049]
表带2连接在设备主体100壳体1的外壁11上,通常壳体1相对两侧的外壁11均连接有表带2,表带2整体通常为柔性结构,两侧的表带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壳体1两侧的外壁11上,两侧的表带2的另一端可弯折并连接在一起,如此将穿戴设备穿戴在用户的手腕或其他部位。
[005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表带2和设备主体100的壳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其中,壳体1的外壁1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表带2的与壳体1的外壁11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实现表带2和设备主体100的连接。
[0051]
具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上设有限位槽121,另一者上设有限位凸台211。限位凸台211可伸出限位槽121内,以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如
此可将表带2连接在设备主体100的壳体1上;或者,限位凸台211从限位槽121内脱出,以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开,如此可将表带2从设备主体100的壳体1上取下。
[0052]
并且,限位凸台211上还设置有卡扣部212,限位凸台211伸入限位槽121内后,卡扣部212可以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中的设有限位槽121的一者卡接连接,以将表带2的端部固定在设备主体100的壳体1上,以防止表带2从壳体1外壁11上脱落。
[0053]
具体的,若限位槽12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限位凸台211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则限位凸台211伸入限位槽121内时,限位凸台211上的卡扣部212与第一连接部卡接;若限位槽121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则限位凸台211伸入限位槽121内时,限位凸台211上的卡扣部212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0054]
而当需要将表带2从设备主体100的壳体1上拆卸下来时,则使卡扣部212脱离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卡接,并将限位凸台211从限位槽121内退出,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脱离连接,将表带2从壳体1上卸下。
[0055]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凸台211的形状尺寸与限位槽121的形状尺寸应当匹配,限位凸台211伸入限位槽121内后,限位凸台211的外壁和限位槽121的内壁贴合。
[0056]
另外,限位凸台211上的卡扣部212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使卡扣部212能够卡在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也可以通过外力将卡扣部212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取下。示例性的,卡扣部212可以为厚度较薄的塑料部件或弹性较好的金属部件。
[005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可以为壳体1的外壁11上伸出的连接板12,第二连接部可以为表带2的端部设置的凹槽21,连接板12可卡入凹槽21内。
[0058]
对于壳体1外壁11上的第一连接部和表带2端部的第二连接部的配合连接,第一连接部可以为壳体1外壁11上向外伸出的连接板12,而第二连接部可以为表带2端部的凹槽21,该凹槽21的尺寸形状与连接板12的尺寸形状相匹配。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时,连接板12卡入凹槽21内。
[0059]
本实施例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连接板12,通过连接板12与表带2连接,由于连接板12连接在壳体1外壁11且向外伸出,这样壳体1与表带2的连接结构不占用设备本体的内部空间,壳体1内部的容纳空间可以充分用来布置元器件。
[0060]
针对于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上设置限位槽121,另一者上设置限位凸台211。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槽121可以设置在壳体1外壁11的连接板12上,与之相对应的,限位凸台211设置在表带2端部的凹槽21内,限位凸台211上的卡扣部212卡设在连接板12的表面上。
[006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121可以设置在表带2端部,而限位凸台211则可以设置在连接板12上,连接板12与表带2端部连接时,限位凸台211伸入限位槽121内,且限位凸台211上的卡扣部212与表带2端部的配合结构卡接,以将表带2连接在设备本体的壳体1上。
[0062]
本实施例中,将表带2的与壳体1的外壁11接触的一侧表面定义为其端面22。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表带2端部与壳体1外壁11上的连接板12的连接,表带2端部上设置的凹槽21可以由表带2的上表面(正面)向下表面(背面)凹陷,且凹槽21可以连通至表带2的端面22。
[0063]
其中,表带2的上表面(正面)为其对应设备主体100的正面的一面,设备主体100的正面例如为设备主体100设置有表盘的一面,与设备主体100的正面向对的另一面为设备主体100的背面,表带2的下表面(背面)对应设备主体100的背面。
[0064]
结合图4和图5所示,通过将表带2端部的凹槽21设置为由表带2上表面向下表面凹陷的形式,如此,凹槽21的槽口开设在表带2的上表面上。在将表带2安装至壳体1上时,将表带2的设有凹槽21的上表面向壳体1的外壁11靠近,使壳体1外壁11上的连接板12从凹槽21的槽口进入凹槽21,并卡入凹槽21内。
[0065]
进一步的,由于连接板12连接在壳体1外壁11上,因而需要将凹槽21面向壳体1外壁11的一侧连通至表带2的端面22,这样连接板12可完全容纳至凹槽21内,且表带2端面22上对应凹槽21两侧的部位与壳体1外壁11接触。如图4至图6所示,通过将凹槽21的槽口开设在表带2的对应设备主体100的正面的上表面,安装表带2时,表带2从壳体1的下方向壳体1移动(图5和图6中箭头所示方向),如此操作者可以观察到凹槽21,因而可以将凹槽21对准连接板12,使连接板12准确的卡入凹槽21内。
[0066]
并且,由于限位凸台211设置在凹槽21内,通过凹槽21的槽口可以观察到限位凸台211,因而将凹槽21的槽口设置在表带2对应设备主体100的正面的上表面,同样有利于限位凸台211上的卡扣部212与连接板12的卡接。
[0067]
应说明,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表带2端部的凹槽21的槽口也可以开设在表带2对应设备主体100的背面的下表面。针对于这种情况,在安装表带2时,可以将壳体1的背面朝向使用者的视线,表带2仍然位于壳体1的下方,且表带2的对应壳体1背面的下表面朝向使用者视线,这样表带2上的凹槽21的槽口依然面向使用者的视线,如此也可准确将壳体1上的连接板12卡入表带2的凹槽21内,且易于凹槽21内限位凸台211上的卡扣部212与连接板12的卡接。
[0068]
如图4至图6所示,对于连接板12上的限位槽121及凹槽21内的限位凸台211的具体设置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槽121的槽壁可以与连接板12的板面垂直;限位凸台211连接在凹槽21的槽底,且限位凸台211朝向凹槽21的槽口凸起,卡扣部212设于限位凸台211的顶端。
[0069]
为了便于在连接板12上设计和加工限位槽121,限位槽121可以沿与连接板12垂直的方向开设,即限位槽121的槽壁与连接板12的板面垂直,限位槽121在连接板1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连接板12。这样限位槽121的对应连接板12的两侧均为开口,便于限位凸台211伸入限位槽121内。
[0070]
如此,表带2端部的凹槽21的槽底面向限位槽121开口,因而与限位槽121相匹配的,凹槽21内的限位凸台211可以连接在凹槽21的槽底,且限位凸台211朝向凹槽21的槽口凸起。即限位凸台211垂直连接在凹槽21的槽底,限位凸台211的凸起方向与限位槽121的槽壁所在的平面方向平行,限位凸台211可沿与限位槽121的槽壁平行的方向伸入限位槽121内。
[0071]
另外,限位凸台211上设置的卡扣部212可以沿限位凸台211的凸起方向,设置在限位凸台211的顶端。其中,卡扣部212和限位凸台2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限位凸台211可以一体成型在凹槽21的槽底。
[0072]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卡扣部212可以直接与连接板12的上表面卡接。具体的,连接板12的上表面上可以设有与限位槽121连接的卡槽122,卡槽122例如可以位于限位槽121外沿的靠近壳体1外壁11的一侧。卡扣部212的卡接端2121朝向壳体1的外壁11,且卡扣部212的卡接端2121可卡入卡槽122内。
[0073]
通过在连接板12的板面上设置卡槽122,位于限位凸台211顶端的卡扣部212的卡接端2121可以伸出至连接板12的板面,并且卡接端2121可卡入卡槽122内,以此将卡扣部212卡在连接板12上。示例性的,卡扣部212的底部连接在限位凸台211的顶端,卡扣部212的卡接端2121可以位于卡扣部212的顶部。
[0074]
其中,为了便于使用者将卡扣部212卡在连接板12上,连接板12的板面上设置的卡槽122可以和限位槽121连通,这样卡扣卡入卡槽122时不会受到阻力;并且,卡槽122位于限位槽121的靠近壳体1外壁11的一侧的外沿,这样使用者通过朝向壳体1外壁1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可将卡扣部212卡入卡槽122内,施力更加顺畅。
[0075]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卡槽122的位置不限于位于限位槽121外沿的靠近壳体1外壁的一侧,卡槽122可以设置在限位槽121外沿四周的任一一侧,卡扣部212与卡槽122对应设置。
[0076]
如图7和图9所示,为了使卡扣部212和卡槽122连接牢固,本实施例中,卡扣部212的顶端面22可以高于连接板12的板面。应说明的是,连接板12的板面上开设的卡槽122的槽深可以较浅,仅需保证将卡扣部212的卡接端2121卡入即可。而卡扣部212的卡接端2121则可以具有一定的结构厚度,这样可以提高卡接端2121的强度,以确保卡接端2121牢固的卡设在卡槽122内,由于卡接端2121设在卡扣部212的顶端,因而卡扣部212的顶端面22高于连接板12的板面。
[0077]
如图6所示,表带2端部和壳体1外壁11连接后,由于限位凸台211及限位凸台211上设置的卡扣部212还暴露在凹槽21内,这样不美观。为了进一步提高穿戴设备的美观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盖板3,盖板3盖设在凹槽21的槽口。
[0078]
如图3及图7至图10所示,通过设置盖板3,表带2和壳体1外壁11连接完成后,将盖板3盖设在凹槽21的槽口。示例性的,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从表带2的上方向下将盖板3盖设在槽口。
[0079]
通过盖板3可遮蔽凹槽21内的结构,盖板3位于表带2的外表面,以使表带2与壳体1的连接部位的外观更简洁大方。示例性的,盖板3可以根据表带2的颜色而匹配设置。
[0080]
如图3和图9所示,具体的,盖板3的面向凹槽21的一侧表面为其内表面,盖板3的内表面的两端设有卡钩31,两端的卡钩31分别与限位槽121的两端的内壁卡接。
[0081]
对于盖板3的固定方式,可以在盖板3的面向凹槽21一侧的内表面的两端设置卡钩31,由于连接板12容纳在凹槽21内,因而盖板3内表面两端的卡钩31可以和连接板12固定连接。其中,盖板3两端的卡钩31可以分别和连接板12上限位槽121的两端的内壁卡接,以对盖板3进行固定。
[0082]
如图2和图9所示,为了使表带2与壳体1外壁11的连接更为牢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凸台211由其底部至其顶部可以包括第一台阶部2111和第二台阶部2112;第一台阶部2111的两端与限位槽121的两端的内壁抵接,第二台阶部2112的两端与限位槽121的两端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卡钩31位于容纳空间内。
[0083]
通过将限位凸台211设置成阶梯状结构,限位凸台211具体包括连接在凹槽21的槽底的第一台阶部2111和连接在第一台阶部2111上的第二台阶部2112。其中,连接板12卡入凹槽21内后,第一台阶部2111的两端分别和限位槽121两端的内部抵接,这样避免了限位凸台211和限位槽121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可提高限位凸台211与连接板12卡接的稳定性。
[0084]
并且,第二台阶部2112的两端相对第一台阶部2111的两端向内收缩,以使第二台阶部2112的两端和限位槽121两端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和盖板3的卡钩31的尺寸形状相匹配。如图9所示,盖板3内表面两端的卡钩31与限位槽121两端的内壁卡接时,卡钩31容纳在该容纳空间内,进一步提高了表带2与壳体1外壁11之间的装配结构的紧凑性和稳定性。
[0085]
如图3、图9和图10所示,进一步的,盖板3的内表面还可以设有避让槽32,卡扣部212的高于连接板12的部分容纳在避让槽32内。如前所述,位于卡扣部212的顶部的卡接端2121高于连接板12的板面,因而需要在盖板3的内表面设置避让槽32,避让槽32的位置与卡扣部212的位置相对应,卡扣部212的高于连接板12的板面的部分容纳在避让槽32内。
[0086]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在壳体1外壁11的连接板12上设置限位槽121,在表带2端部的凹槽21内设置限位凸台211,限位凸台211正好卡入限位槽121两侧的内壁之前,限位凸台211顶部的卡扣部212伸出至连接板12的板面与之卡接,限位槽121的与卡扣部212相对的另一侧内壁可防止卡扣部212从连接部脱出,提高卡扣部212与连接板12卡接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通过盖设盖板3,且盖板3和限位槽121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表带2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紧凑性,进而提高表带2和壳体1连接的稳定性。
[008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戴设备,穿戴设备的表带2和设备主体100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在设备主体100的壳体1的外壁11上设置第一连接部,在表带2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实现表带2和设备主体100的连接;其中,通过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的一者上设置限位槽121,在另一者上设置限位凸台211,且在限位凸台211上设置卡扣部212,以通过将限位凸台211伸入限位槽121内,并将卡扣部212卡接在第一连接部上,将表带2连接在设备主体100上。这样表带2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连接结构设置在壳体1外部,不占用壳体1内部的空间,可实现表带2与设备主体100的快速装拆。
[0088]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涉及的上、下、上方、下方、上部、下部、顶、底、顶端、底端、顶端面、底端面等指示方位的词语是基于装置或设备的安装使用状态的位置关系而言。
[0089]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009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