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2: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炉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箱式淬火炉是一种具有箱形加热室、前室和淬火油槽,炉料在炉内完成淬火工艺的热处理炉。箱式淬火炉中的小型箱式淬火炉是一款专门用于实验室进行高温实验的箱式电阻炉,其采用双层壳体结构和 16段程序控温系统,炉膛具有温场均衡、表面温度低、升降温度速率快、节能等优点。是高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做粉末、陶瓷烧结、高温实验、质量检测用的理想产品。
3.其炉膛采用高温纤维板或高温砖,多块精心搭建而成,它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氧化等特效,不易裂,使用寿命长导热慢,节能,独特的炉膛设计,经久耐用,不垮塌;炉体内部采用风冷双层炉体结构,使风冷导向隔板使炉壳整体冷风循环,最终冷却发热元件导电片后排出炉体,防止发热元件导电片的高温氧化;保证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4.箱式淬火炉在实际使用时当温度高于400℃时,不允许急剧冷却,对于电加热元件,当温度很高且温度变化很大时,很容易引起氧化皮剥落,并且淬火炉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应冷却至200℃以下,但是现有的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在使用时直接将降温气体直接通入到炉体内部内部,这样易导致炉体内部温差过大,使得内部元器件氧化皮剥落,降低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使元器件发生损坏。
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设有支撑杆,且支撑杆顶部设有收纳盒,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安装盒,且安装盒内部设有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顶部皆连通设有压力表与温控板,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一侧分别连通设有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和第三输出管,且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和第三输出管的一端通过三通管连通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通设有导向盒,且导向盒一侧表面的中间位置连通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另一侧分别连通设有第一回流管与第二回流管。
9.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顶部的中间位置皆连通设有注入管,且注入管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压力表与温控板位于注入管,所述注入管、压力表与温控板呈一字型排列。
10.优选的,所述注入管、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第三输出管、第一回流管与第二回流管而定表面皆连通设有电控阀。
11.优选的,所述导向盒内部设有引流风机,且引流风机引流风向朝向第二连接管。
12.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内部设有降温气体,该气体性质不活跃。
13.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拐角处皆设有移动轮,该移动轮为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后部设有一对连接筒,且连接筒顶部可拆卸设有推把。
14.优选的,所述收纳盒位于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和第三输出管的下方。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通过设置的三个箱体、三个输出管、两个连接管和导向盒,以达到具有向淬火炉炉体进行逐级降温的作用,当需要降温时,先根据炉体内部的温度将第一箱体内部相适宜的温度的气体通过导向盒引入到炉体的风冷双层炉体结构中,并且炉体内部的气体再经第一回流管回流到第一箱体内部,当炉体内部下降到下一个阶级后,再将第二箱体内部相适宜的温度的气体通过导向盒引入到炉体的风冷双层炉体结构中,完成降温再从炉体经第二回流管到第二箱体内部,然后再将第三箱体内部相适宜的温度的气体通过导向盒引入到炉体的风冷双层炉体结构中,完成最后一阶级降温再从炉体排出,进而实现通过向淬火炉炉体的风冷双层炉体结构中通入不同阶级温度的降温气体进行分阶级的降温,防止直接通过较冷的气体使得淬火炉内部温差较大引起氧化皮剥落,发生元器件损坏。
17.2、从上述有益效果1中可知能够将通入到炉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回收,这样能够将通入炉体内部的气体收回来与箱体内部的降温气体进行混合便于更好的适应炉体内部的温度,便于更好的分阶级进行降温,另外也能起到一定的资源回收的作用,防止造成降温气体的浪费。
18.3、通过设置的支撑杆和收纳盒,便于将输出管与导向盒以及连接管进行收纳的作用,防止在使用过后输出管与导向盒以及连接管等无处存放裸露在外部,当收纳放置后可在整体装置上覆盖上防尘布,防止装置放置时落上灰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图一;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图二;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图三。
22.图中:1、底座;2、安装盒;3、支撑杆;4、收纳盒;5、第一箱体;6、第二箱体;7、第三箱体;8、注入管;9、密封盖;10、压力表;11、温控板;12、第一输出管;13、第二输出管;14、第三输出管;15、第一连接管;16、导向盒;17、第二连接管;18、第一回流管;19、第二回流管;20、电控阀。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

3,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底座1底部拐角处皆设有移动轮,该移动轮为万向轮,底座1的后部设有一对连接筒,且连接筒顶部可拆卸设有推把,便于本装置进
行移动。
25.参照图1

3,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底座1一侧设有支撑杆3,且支撑杆3顶部设有收纳盒4,收纳盒4位于第一输出管12、第二输出管13和第三输出管14的下方,底座1顶部设有安装盒 2,且安装盒2内部设有第一箱体5、第二箱体6和第三箱体7,第一箱体5、第二箱体6和第三箱体7顶部皆连通设有压力表10与温控板11,压力表10与温控板1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第一箱体5、第二箱体6和第三箱体7顶部的中间位置皆连通设有注入管8,且注入管8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9,压力表10与温控板11位于注入管8,注入管8、压力表10与温控板11呈一字型排列,注入管8、第一输出管12、第二输出管13、第三输出管14、第一回流管 18与第二回流管19的表面皆连通设有电控阀20,电控阀2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26.参照图1

3,一种箱式淬火炉用冷却装置,第一箱体5、第二箱体6和第三箱体7内部设有降温气体,该气体性质不活跃,使得降温效果更好,第一箱体5、第二箱体6和第三箱体7一侧分别连通设有第一输出管12、第二输出管13和第三输出管14,且第一输出管12、第二输出管13和第三输出管14的一端通过三通管连通设有第一连接管15,第一连接管15的一端连通设有导向盒16,导向盒16内部设有引流风机,且引流风机引流风向朝向第二连接管17,便于将箱体内部的降温气体更好的引导进入炉体内,且导向盒16一侧表面的中间位置连通设有第二连接管17,第一箱体5和第二箱体6的另一侧分别连通设有第一回流管18与第二回流管19。
2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前通过温控板11预先调整三个箱体内部的大致温度,使得三个箱体内部的温度越来越低,同时通过压力表10观察内部压力;工作人员将本装置推动至箱式淬火炉的位置,然后将第二连接管17与箱式淬火炉一侧连通,在分别将两个回流管与箱式淬火炉另一侧连通,然后打开第一输出管12上的电控阀20,导向盒16工作并通过第一连接管15和第一输出管12将第一箱体5内部相适宜温度的气体引入到炉体内的风冷双层炉体结构中,以此进行第一阶级降温,并且进入到炉体内部的气体再经第一回流管18回流到第一箱体5内部(与第一回流管18相对应的电控阀 20打开),当炉体温度下降到下一个阶级后,(关闭与第一输出管 12相对应的电控阀20,打开与第二输出管13相对应的电控阀20) 再将第二箱体6内部相适宜的温度的气体通过导向盒16经第二输出管13、第一连接管15与第二连接管17引入到炉体内的风冷双层炉体结构中,完成第二阶级降温,同时炉体内部的气体再经第二回流管 19回收到第二箱体6内部(与第一回流管18相对应的电控阀20关闭,与第二回流管19相对应的电控阀20打开),然后再将第三箱体 7内部相适宜温度的气体通过导向盒16经第三输出管14、第一连接管15与第二连接管17引入到炉体内的风冷双层炉体结构中(与第二输出管13相对应的电控阀20关闭,与第三输出管14相对应的电控阀20打开,与与第二回流管19相对应的电控阀20关闭),并且炉体内降温气体再从炉体排出,以此完成最后一阶级炉体降温工作,实现通过向淬火炉炉体的风冷双层炉体结构中通入不同阶级温度的降温气体进行逐步分阶级的降温工作。
28.本实用新型中,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29.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
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0.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