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2: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传统的钢球生产热处理过程为一次入水淬火处理,这样的方式温度骤降,容易使得钢球在水中芯表温差过大,产生内部应力过大现象,从而造成破碎,现有的钢球热处理装置呈同一平面设置,采用平移式带动使钢球经过冷却液热处理,钢球与冷却液接触不均匀,且大多采用普通的水作为淬火液,热处理的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现有热处理装置采用一次入水淬火处理方式导致钢球容易破碎的问题,本实用设立两级淬火装置,在保证了钢球不会因为芯表温差过破碎的同时,分别采用水和碱性淬火液,提高了热处理效果,具体是一种采用螺旋滚筒式带动钢球移动的、设有两级淬火装置的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包括一级淬液池、二级淬液池、顶棚、通风孔、支撑件一、支撑板一、电机一、转轴一、螺旋叶片、滚筒一、进料支撑杆、进料通道、隔板、过渡支撑杆、支撑件二、转轴二、支撑板二、电机二、滚筒二、过渡通道、出料支撑杆和出料通道,所述二级淬液池设于一级淬液池上,所述顶棚设于一级淬液池上且设于二级淬液池上,所述通风孔设于顶棚上,所述支撑件一设于一级淬液池上,所述支撑板一设于一级淬液池上,所述电机一设于支撑板一上,所述转轴一铰接设于支撑件一上且设于电机一上,所述螺旋叶片设于转轴一上,所述滚筒一设于螺旋叶片上,所述进料支撑杆设于一级淬液池上且设于一级淬液池内,所述进料通道一端设于一级淬液池上,所述进料通道另一端设于进料支撑杆上且设于滚筒内,所述隔板设于一级淬液池上且设于二级淬液池上,所述过渡支撑杆设于一级淬液池上且设于一级淬液池内,所述支撑件二设于二级淬液池上,所述转轴二铰接设于支撑件二上,所述支撑板二设于二级淬液池上,所述电机二设于支撑板二上,所述螺旋叶片设于转轴二上且设于转轴一上,所述滚筒二设于螺旋叶片上,所述过渡通道一端设于过渡支撑杆上且设于滚筒一的下方,所述过渡通道另一端贯穿隔板设置且设于滚筒二内,所述出料支撑杆设于二级淬液池上且设于二级淬液池内,所述出料通道一端设于出料支撑杆上且设于滚筒二的下方,所述出料通道另一端设于二级淬液池上,所述一级淬液池起到盛放水的作用,所述二级淬液池起到盛放碱性淬火液的作用,所述顶棚起到遮挡蒸汽的作用,所述通风孔起到通风的作用,所述支撑件一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支撑板一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电机一起到驱动的作用,所述转
轴一起到支撑和转动的作用,所述螺旋叶片起到输送钢球的作用,所述滚筒一起到输送钢球的作用,所述进料支撑杆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进料通道起到进料的作用,所述隔板起到支撑和分隔的作用,所述过度支撑杆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支撑件二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转轴二起到支撑和转动的作用,所述支撑板二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电机二起到驱动的作用,所述滚筒二起到输送钢球的作用,所述过度通道起到输送钢球的作用,所述出料支撑杆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出料通道起到出料的作用。
5.进一步地,所述滚筒一设于过渡支撑杆和进料支撑杆之间,所述一级淬液池设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之间,所述螺旋叶片设于滚筒一和转轴一之间,所述隔板设于一级淬液池和二级淬液池之间,所述进料支撑杆设于进料通道和一级淬液池之间,所述过渡支撑杆设于过渡通道和一级淬液池之间,所述出料支撑杆设于出料通道和二级淬液池之间。
6.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一与滚筒一呈同轴设置,所述滚筒二与转轴二呈同轴设置,所述转轴一与支撑件一呈夹角设置,所述转轴二与支撑件二呈夹角设置,所述过渡通道与进料通道呈平行设置,所述出料通道与过渡通道呈平行设置,所述滚筒一与隔板呈平行设置,所述滚筒二与隔板呈平行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淬液池的高度大于二级淬液池的高度,所述滚筒一靠近电机一的一侧低于淬火液液面,所述滚筒一靠近过渡通道的一侧高于淬火液液面,所述滚筒二靠近电机二的一侧低于淬火液液面,所述滚筒二靠近出料通道的一侧高于淬火液液面。
8.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淬液池呈一侧开口的长方体设置,所述二级淬液池呈一侧开口的长方体设置,所述隔板呈长方体设置,所述滚筒一呈中空的圆柱体设置,所述滚筒二呈中空的圆柱体设置,所述转轴一呈圆柱体设置,所述转轴二呈圆柱体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出料支撑杆呈t型设置,所述过渡支撑杆呈t型设置,所述螺旋叶片呈螺旋状薄板设置,所述进料通道呈l型设置,所述过渡通道呈l 型设置,所述进料通道的截面呈凹字形设置,所述过渡通道的截面呈凹字形设置,所述出料通道的截面呈凹字形设置。
10.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现有热处理装置采用一次入水淬火处理方式导致钢球容易破碎的问题,本实用设立两级淬火装置,在保证了钢球不会因为芯表温差过破碎的同时,分别采用水和碱性淬火液,提高了热处理效果,具体是一种采用螺旋滚筒式带动钢球移动的、设有两级淬火装置的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14.其中,1、一级淬液池,2、二级淬液池,3、顶棚,4、通风孔,5、支撑件一,6、支撑板一,7、电机一,8、转轴一,9、螺旋叶片,10、滚筒一, 11、进料支撑杆,12、进料通道,13、隔板,14、过渡支撑杆,15、支撑件二,16、转轴二,17、支撑板二,18、电机二,19、滚筒二,20、过渡通道, 21、出料支撑杆,22、出料通道。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包括一级淬液池1、二级淬液池2、顶棚3、通风孔4、支撑件一5、支撑板一6、电机一7、转轴一8、螺旋叶片9、滚筒一10、进料支撑杆11、进料通道12、隔板 13、过渡支撑杆14、支撑件二15、转轴二16、支撑板二17、电机二18、滚筒二19、过渡通道20、出料支撑杆21和出料通道22,所述二级淬液池2设于一级淬液池1上,所述顶棚3设于一级淬液池1上且设于二级淬液池2上,所述通风孔4设于顶棚3上,所述支撑件一5设于一级淬液池1上,所述支撑板一 6设于一级淬液池1上,所述电机一7设于支撑板一6上,所述转轴一8铰接设于支撑件一5上且设于电机一7上,所述螺旋叶片9设于转轴一8上,所述滚筒一10设于螺旋叶片9上,所述进料支撑杆11设于一级淬液池1上且设于一级淬液池1内,所述进料通道12一端设于一级淬液池1上,所述进料通道 12另一端设于进料支撑杆11上且设于滚筒内,所述隔板13设于一级淬液池1 上且设于二级淬液池2上,所述过渡支撑杆14设于一级淬液池1上且设于一级淬液池1内,所述支撑件二15设于二级淬液池2上,所述转轴二16铰接设于支撑件二15上,所述支撑板二17设于二级淬液池2上,所述电机二18设于支撑板二17上,所述螺旋叶片9设于转轴二16上且设于转轴一8上,所述滚筒二19设于螺旋叶片9上,所述过渡通道20一端设于过渡支撑杆14上且设于滚筒一10的下方,所述过渡通道20另一端贯穿隔板13设置且设于滚筒二19内,所述出料支撑杆21设于二级淬液池2上且设于二级淬液池2内,所述出料通道22一端设于出料支撑杆21上且设于滚筒二19的下方,所述出料通道22另一端设于二级淬液池2上。
18.所述滚筒一10设于过渡支撑杆14和进料支撑杆11之间,所述一级淬液池1设于支撑板一6和支撑板二17之间,所述螺旋叶片9设于滚筒一10和转轴一8之间,所述隔板13设于一级淬液池1和二级淬液池2之间,所述进料支撑杆11设于进料通道12和一级淬液池1之间,所述过渡支撑杆14设于过渡通道20和一级淬液池1之间,所述出料支撑杆21设于出料通道22和二级淬液池2之间。
19.所述转轴一8与滚筒一10呈同轴设置,所述滚筒二19与转轴二16呈同轴设置,所述转轴一8与支撑件一5呈夹角设置,所述转轴二16与支撑件二 15呈夹角设置,所述过渡通道20与进料通道12呈平行设置,所述出料通道 22与过渡通道20呈平行设置,所述滚筒一10与隔板13呈平行设置,所述滚筒二19与隔板13呈平行设置。
20.所述一级淬液池1的高度大于二级淬液池2的高度,所述滚筒一10靠近电机一7的一侧低于淬火液液面,所述滚筒一10靠近过渡通道20的一侧高于淬火液液面,所述滚筒二19靠近电机二18的一侧低于淬火液液面,所述滚筒二19靠近出料通道22的一侧高于淬火液液面。
21.所述一级淬液池1呈一侧开口的长方体设置,所述二级淬液池2呈一侧开口的长方体设置,所述隔板13呈长方体设置,所述滚筒一10呈中空的圆柱体设置,所述滚筒二19呈中
空的圆柱体设置,所述转轴一8呈圆柱体设置,所述转轴二16呈圆柱体设置。
22.所述出料支撑杆21呈t型设置,所述过渡支撑杆14呈t型设置,所述螺旋叶片9呈螺旋状薄板设置,所述进料通道12呈l型设置,所述过渡通道20 呈l型设置,所述进料通道12的截面呈凹字形设置,所述过渡通道20的截面呈凹字形设置,所述出料通道22的截面呈凹字形设置。
23.具体使用时,首先向一级淬液池1内加入水直至水面没过滚筒一10靠近电机的一端并低于进料通道12的位置,再向二级淬液池2内加入碱性淬火淬火液直至没过滚筒二19靠近电机二18的一端并低于过渡通道20的位置,打开电机一7和电机二18,使电机一7和电机二18分别带动转轴一8和转轴二16在支撑件一5和支撑件二15上转动,从而使滚筒一10和滚筒二19随着转轴一8和转轴二16一起转动,在进料支撑杆11的支撑下,进料通道12从滚筒一10靠近电机一7的一侧深入滚筒一10较低的一端,处于高温状态下的钢球经过进料通道12进入滚筒一10较低的一端,随着滚筒一10的转动,在螺旋叶片9的作用下,钢球沿着螺旋叶片9的方向向滚筒一10较高的一端移动,并最终从滚筒一10较高的一端落入过度通道内,在此过程中,钢球在螺旋叶片9的作用下不断在水中翻滚,实现钢球均匀的淬火,过渡通道20在过渡支撑杆14的支撑下,处于一级淬液池1的一端高于处于二级淬液池2的一端,因此,一次淬火后的钢球在过渡通道20的作用下从一级淬液池1移动至二级淬液池2内,并落入滚筒二19较低的一端,随着滚筒二19的转动,在螺旋叶片9的作用下,一次淬火后的钢球沿着螺旋叶片9的方向向滚筒二19较高的一端移动,并最终从滚筒二19较高的一端落入出料通道22上,在此过程中,一次淬火后的钢球在螺旋叶片9的作用下不断在碱性淬火液中翻滚,实现钢球的第二次均匀淬火,而落入出料通道22上的钢球在出料支撑杆21的作用下,向二级淬液池2的外部移动,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高温的钢球经过淬火液时产生的蒸汽通过顶棚3上的通风孔4散发到顶棚3的外部,以上便是整个钢球用错位式双液热处理装置的使用过程。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2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