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02: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


背景技术:

2.钢管内外壁抛丸机是一种组合清理钢管内外壁的清理机,通过喷丸的方式来清理钢管的内外表面,去除钢管外壁的粘砂、锈层、焊渣、氧化皮以及杂物,使之获得精细的光洁表面,提高工件的抗拉和抗压强度,为钢管内外壁涂漆保护增加附着力,达到防腐、护管、延长钢管使用寿命的目的。现有行业内的设备大多都是采用大型一体化的机械设备,且固定安装于某一位置,首先这种设备由于体积较大因此会占用更多的安装空间,其次固定安装的方式导致其无法进行移动,使用起来不方便,最后这种大体积的设备只能单独清理管道的内部或者外壁,无法做到同时清理,因此需要通过两次抛丸加工才能将钢管内外壁完全清理干净,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进行管道内外壁抛丸清理、体积小巧占用空间小以及设备采用非固定式的安装便于移动的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包括前底座和后底座;所述前底座和后底座的相对面均通过支座对称安装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上端面焊接安装有圆弧顶板;所述前底座和后底座的上端相对面均对称开设加工有卡槽;所述前底座的上表面水平安装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出气端安装有导料硬管;所述导料硬管上竖直通入安装有加料漏斗;所述导料硬管的出气端分别连接安装有外软管和内软管;所述后底座的上表面水平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端安装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上分别缠绕有外拉线和内拉线;所述外拉线和内拉线的前端均安装有挂钩;所述外软管的出气端连接安装有外抛丸环;所述内软管的出气端连接安装有内抛丸盘;所述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的后侧壁均安装有吊环;所述挂钩挂设于所述吊环上;所述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的前侧壁均通过支座间隔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前端安装有导向轮;所述外抛丸环的内侧壁和内抛丸盘的外侧壁均间隔贯通开设加工有抛丸出料孔。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底座的左侧壁水平安装有激光灯。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底座的左侧壁安装有定位板。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内夹持有待除锈抛丸的钢管。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底座和后底座的尺寸大小规格均相同。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前底座设置有定位板,后底座设置有激光灯,通过将激光灯的光束照射在定位板上来实现定位,可以保障前底座和后底座摆放时位于同一水平轴向上;本技术方安装前底座和后底座上均设置有千斤顶和圆弧顶板,通过千斤顶和圆弧顶板将钢管抬起,可以便于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的取放安装;本技术方案钢管的内外壁分别设置有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上均开设加工有
抛丸出料孔,通过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可以实现对钢管内外壁的同时清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分别通过外软管和内软管连接于增压泵上,从而可以实现对抛丸的加压抛出;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还分别通过外拉线与内拉线连接与驱动电机的绕线盘上,通过驱动电机的运作,带动绕线盘牵拉外拉线和内拉线,从而实现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的移动;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上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和导向轮,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缩,使导向轮紧贴钢管的内外壁,进而可以便于外抛丸环和内抛丸盘的移动。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的前侧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发明的后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前底座;2、后底座;3、千斤顶;4、圆弧顶板;5、卡槽;6、增压泵;7、导料硬管;8、加料漏斗;9、外软管;10、内软管;11、驱动电机;12、绕线盘;13、外拉线;14、内拉线;15、挂钩;16、外抛丸环;17、内抛丸盘;18、吊环;19、电动伸缩杆;20、导向轮;21、抛丸出料孔;22、激光灯;23、定位板;24、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包括前底座1和后底座2;前底座1和后底座2的相对面均通过支座对称安装有千斤顶3;千斤顶3的上端面焊接安装有圆弧顶板4;前底座1和后底座2的上端相对面均对称开设加工有卡槽5;前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安装有增压泵6;增压泵6的出气端安装有导料硬管7;导料硬管7上竖直通入安装有加料漏斗8;导料硬管7的出气端分别连接安装有外软管9和内软管10;后底座2的上表面水平安装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传动端安装有绕线盘12;绕线盘12上分别缠绕有外拉线13和内拉线14;外拉线13和内拉线14的前端均安装有挂钩15;外软管9的出气端连接安装有外抛丸环16;内软管10的出气端连接安装有内抛丸盘17;外抛丸环16和内抛丸盘17的后侧壁均安装有吊环18;挂钩15挂设于吊环18上;外抛丸环16和内抛丸盘17的前侧壁均通过支座间隔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9;电动伸缩杆19的前端安装有导向轮20;外抛丸环16的内侧壁和内抛丸盘17的外侧壁均间隔贯通开设加工有抛丸出料孔21;后底座2的左侧壁水平安装有激光灯22;前底座1的左侧壁安装有定位板23;卡槽5内夹持有待除锈抛丸的钢管24;前底座1和后底座2的尺寸大小规格均相同。
16.本发明设备具体工作时,第一步测量好钢管24的长度,第二步根据钢管24的长度调整好前底座1与后底座2之间的间距,第三步开启激光灯22将光束照射在定位板23上,调整好前底座1和后底座2,使其位于同一水平轴向上,第四步将钢管2架设在千斤顶3上的圆弧顶板4上,第五步将外抛丸环16和内抛丸盘17分别安装于钢管24的外侧和内部,然后放下千斤顶3,使钢管24卡接于卡槽5内,开启电动伸缩杆19使导向轮20贴合于钢管24的内外侧
壁,第六步通过加料漏斗8加注抛丸颗粒,第七步开启增压泵6和驱动电机11,这时外抛丸环16和内抛丸盘17会一边移动,一边对钢管24内外侧壁进行同步抛丸除锈。
1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底座(1)和后底座(2);所述前底座(1)和后底座(2)的相对面均通过支座对称安装有千斤顶(3);所述千斤顶(3)的上端面焊接安装有圆弧顶板(4);所述前底座(1)和后底座(2)的上端相对面均对称开设加工有卡槽(5);所述前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安装有增压泵(6);所述增压泵(6)的出气端安装有导料硬管(7);所述导料硬管(7)上竖直通入安装有加料漏斗(8);所述导料硬管(7)的出气端分别连接安装有外软管(9)和内软管(10);所述后底座(2)的上表面水平安装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传动端安装有绕线盘(12);所述绕线盘(12)上分别缠绕有外拉线(13)和内拉线(14);所述外拉线(13)和内拉线(14)的前端均安装有挂钩(15);所述外软管(9)的出气端连接安装有外抛丸环(16);所述内软管(10)的出气端连接安装有内抛丸盘(17);所述外抛丸环(16)和内抛丸盘(17)的后侧壁均安装有吊环(18);所述挂钩(15)挂设于所述吊环(18)上;所述外抛丸环(16)和内抛丸盘(17)的前侧壁均通过支座间隔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9);所述电动伸缩杆(19)的前端安装有导向轮(20);所述外抛丸环(16)的内侧壁和内抛丸盘(17)的外侧壁均间隔贯通开设加工有抛丸出料孔(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座(2)的左侧壁水平安装有激光灯(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座(1)的左侧壁安装有定位板(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内夹持有待除锈抛丸的钢管(2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座(1)和后底座(2)的尺寸大小规格均相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前底座和后底座的相对面均通过支座对称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的上端面焊接安装有圆弧顶板;前底座和后底座的上端相对面均对称开设加工有卡槽;前底座的上表面水平安装有增压泵;增压泵的出气端安装有导料硬管;导料硬管上竖直通入安装有加料漏斗;导料硬管的出气端分别连接安装有外软管和内软管;后底座的上表面水平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传动端安装有绕线盘;绕线盘上分别缠绕有外拉线和内拉线;外拉线和内拉线的前端均安装有挂钩;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同时进行管道内外壁抛丸清理、体积小巧占用空间小以及设备采用非固定式的安装便于移动的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于移动的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于移动的钢管快速除锈抛丸机。


技术研发人员:陈仕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英达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7
技术公布日:2021/1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