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02: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其包括:车顶支架,以长度方向固定在汽车车顶的两侧;车顶固定导轨,其为中空的固定导轨,分别连接并固定在车顶支架的侧面部;运行导轨,设置在车顶固定导轨上,且连接设置到后备箱;移动车,沿着车顶固定导轨滑动;及置物箱,可拆卸地设置在移动车上,并且在其内部能够容纳物品,由于将运行导轨连接设置到后备箱的后方部,因此能够将移动车沿着车顶固定导轨和运行导轨移动并下降,以便在置物箱内装载物品,从而使得设置在车顶上的置物箱移动到汽车后方方便装卸物品。


背景技术:

2.通常在车顶上安装并使用车顶置物架装置,以便能够在驾车出行时将物品或物件装载在车顶置物箱内。
3.现有的用于车辆的车顶置物架,其在车顶上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车顶置物架杆,在连接车顶置物架杆的车顶置物架的支架上部则设置物品保管箱,以便将物品保管在其内部。
4.所谓现有的车顶置物箱是指设置在车顶上以装载行李或滑雪板等的箱。这种车顶置物箱一般是在如下结构的上方设置,该结构是,两个车顶支架(rack),其以长度方向设置在车顶上;多个支撑条(架),其以横跨两个车顶支架的方式设置。
5.这种用于车辆的车顶置物架及箱,其作为设置在汽车顶板上的货物装载手段,能够装载体积大且相对较轻的行李,例如滑雪板、自行车、休闲箱以及其他货物等。由于在休闲和旅行时以各种用途方便应用,因此广泛设置在休闲车辆上。
6.但是,现有的用于车辆的车顶置物架由于其车顶置物架杆(支架)固定在汽车顶板上,因此在所述车顶置物架杆之间连接的车顶置物架的支架上装载或卸载货物时,需要使很大的力气,而且设置在例如商务车等具有较高的高度的车辆上的车顶置物架(或箱)上装载或卸载货物时,操作人员必须使用梯子等手段才能将货物装载在车顶置物架(或箱)上,或者将其卸载,因此存在装卸货物非常不便的问题。
7.另外,在现有的商务车或休闲车(rv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车)等,在其上部面设置车顶置物架(或置物箱)以外,在车辆的后面设置辅助置物架,以便追加装载更多的物品或物件。
8.现有的设置在车顶置物架(导轨)上的置物箱,其通过设置在车辆后面的后面辅助置物架(导轨)上支撑下部面,且以滑动的方式下降,使得能够在车辆的后侧装载或卸载物件,但此时,由于所述车顶置物架的端部和所述后面辅助置物架的端部之间彼此隔开一定的距离,使得(在隔开的区段)置物箱从车顶固定导轨连接并下降到后面辅助置物架(导轨)时移动不够顺畅,甚至还有可能在隔开的区段出现置物箱脱离导轨的问题。
9.[现有技术文献]
[0010]
[专利文献]
[0011]
(专利文献1)kr 10

1709147(授权编号)2017.02.16
[0012]
(专利文献2)kr 20

1998

0039092(公开编号)1998.09.15
[0013]
(专利文献3)kr 20

1999

0024979(公开编号)1999.07.05


技术实现要素:

[0014]
[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5]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其包括:车顶支架,固定在汽车车顶的两侧;车顶固定导轨;运行导轨,其沿着车顶固定导轨内部滑动,并且能够伸缩;移动车,沿着车顶固定导轨滑动;及置物箱,可拆卸地设置在移动车上,并且在其内部能够容纳物件,通过延伸运行导轨使其支撑在后备箱的后方部上,将移动车沿着车顶固定导轨和运行导轨输送并下降到地面上,从而便于在置物箱内容纳物件,即通过将设置在车顶上的置物箱移动到车辆后方,从而便于装卸物品。
[001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沿着设置在车顶上的车顶固定导轨的内部伸缩的运行导轨中央部形成柔性地弯曲区间,从而借助使用者的力量来将运行导轨从车顶固定导轨中拉伸,并且使运行导轨容易地沿着汽车后备箱的外部面弯曲并获得支撑,以便将移动车下降到地面上。
[001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能够将用于容纳货物的置物箱快速地从移动车安装或分离,从而能够有效地装卸设置在汽车车顶上的置物箱的货物。
[0018]
[技术方案]
[0019]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其包括:一对车顶支架(110),以长度方向设置在汽车车顶上部面的两侧;车顶固定导轨(120),其为中空的固定导轨,分别连接并固定在所述车顶支架(110)上;运行导轨(130),设置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上,且延伸到汽车后备箱的后面;移动车(140),其设置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上,从而能够沿着车顶固定导轨的外部面和所述运行导轨(130)的外部面滑动;置物箱(150),其设置在所述移动车(140)的上部面,从而能够在其内部容纳并保管物件或物品。
[0020]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运行导轨(130)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的内部向外拉出,从而延伸或推入,使得其端部在汽车后备箱的后面得到支撑。
[0021]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运行导轨(130)为一对,在汽车车顶两侧彼此面对面地设置,在其端部设置有连接运行导轨的连接支架(131),在所述连接支架(131)上设置有操作手柄(132),其用于将所述运行导轨(130)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延伸或推入。
[0022]
另外,本发明的在所述运行导轨(130)的中央部设置有弯曲部(133),其由软性材料的连接杆(133a)构成,且在其外侧插入多个彼此隔开的硬性材料的环(133b)。
[0023]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移动车(140)包括:板状的主体板(141),在其上部面安装所述置物箱(150);辊轮部(142),其设置有旋转辊轮(142r),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板(141)的下面部,另一侧安装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从而能够滚动;锁定支架(143),其设置在所述主体板(141)的下面后面部,通过所述操作手柄(132)的支撑将所述移动车锁定在所述运行导轨(130)或解除其锁定。
[0024]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移动车(140)的下部面设置有气缸装置(160),
[0025]
其包括前方气缸(161)和后方气缸(162),以便向前方或后方伸缩,所述前方气缸
(161)一端连接在所述主体板(141)的下部前方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辊轮部(142)的后方辊轮部(142b),所述后方气缸(162)一端连接在所述主体板(141)的下部后方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辊轮部(142)的前方辊轮部(142a),从而随着前方气缸(161)以及后方气缸(162)的伸缩,使所述移动车(140)上升或下降。
[0026]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操作手柄(132),其包括:主体部(132a),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131)的中央部,在其上端部形成凹槽部(132ab),凹槽部得到设置在所述移动车(140)的下部面的所述锁定支架(143)的支撑;手柄部(132b),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32a)的下端部;操作部(132c),其设置在所述手柄部(132b);及锁定构件(132d),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32a)的侧面上部侧,通过所述操作部(132c)而旋转,从而能够锁定在所述锁定支架(143)上或从锁定支架(143)解除其锁定。
[0027]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上连接并固定所述运行导轨(130),所述运行导轨连接至汽车后备箱,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和所述运行导轨(130)的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弯曲部(230),其朝向后备箱的外侧弯曲。
[0028]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第二弯曲部(230)由多个关节构件(231)连续连接的链条状形成,从而能够弯曲,所述关节构件(231)包括:上板(231a),形成关节构件的上部面;侧板(231b),其从所述上板(231a)的两侧朝向下方形成一对。
[0029]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侧板(131b)的一侧面部形成突出弧部(231c),突出弧部设置有第一旋转销孔(h1),以便插入旋转销(231p),在所述侧板(231b)的另一侧面部形成凹槽部(231d),其用于插入所述突出弧部(231c),且设置有第二旋转销孔(h2),以便插入旋转销(231p),从而能够使所述突出弧部(231c)旋转。
[0030]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突出弧部(231c)的上部面设置有上部凸台(231e),其因所述上板(231a)的前端部而形成,在所述突出弧部(231c)的下部面形成有下部凸台(231f),从所述上板(231a)的后面部到所述上部凸台(231e)的上部距离(l1)相较所述侧板(231b)的后面下端部到所述下部凸台(231f)的下部距离(l2)更长。
[0031]
另外,在本发明中,固定销(133c)固定在所述环(133b)上,所述固定销(133c)贯穿所述连接杆(133a)。
[0032]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环(133b)的下部间距与上部间距相等,或相比于上部间距大。
[0033]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移动车(140)的上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上部导轨(144),在所述置物箱(150)的下部面设置有沿着所述上部导轨(144)滑动的下部导轨(151),从而使得所述置物箱(150)沿着所述上部导轨(144)下降,然后从所述移动车(140)分离。
[0034]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移动车(140)的上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上部导轨(144),在所述置物箱(150)的下部面设置有与所述上部导轨(144)结合的下部导轨(151),在所述上部导轨(144)上设置有能够旋转的连接件,从而通过所述连接件的旋转使所述置物箱(150)下降,然后将置物箱从所述移动车(140)分离。
[0035]
[发明的效果]
[0036]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其通过将插入设置在形成于汽车车顶两侧的车顶导轨的运行导轨延伸,从而使其支撑在后备箱的后方部上,将移动车沿着车顶固定导轨和运行导轨输送并下降到地面上,从而便于在置物箱内容纳物件,即通过将设置在车顶上的置物箱移动到车辆后方,从而便于装卸物品。
[0037]
另外,本发明的沿着设置在汽车车顶上的车顶固定导轨内部能够延伸或推入的运行导轨,在其中央部形成柔性地弯曲区间,从而借助使用者的力量来将运行导轨从车顶固定导轨中拉伸,并且使运行导轨容易地沿着汽车后备箱的外部面弯曲并获得支撑,以便将移动车快速下降到地面上,从而便于工作。
[0038]
此外,本发明能够将用于容纳货物的置物箱快速地从移动车安装或分离,从而能够有效地装卸设置在汽车车顶上的置物箱的货物。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根据本发明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安装在汽车车顶上的示意立体状态图;
[0040]
图2是根据本发明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安装在汽车车顶上的示意剖面状态图;
[0041]
图3是根据本发明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的分离立体图;
[0042]
图4是根据本发明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的运行导轨沿着车顶固定导轨延伸的状态图和向后备箱弯曲的状态图;
[0043]
图5是根据本发明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的移动车重要部分详图以及运行状态图;
[0044]
图6是根据本发明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的移动车沿着车顶固定导轨和运行导轨移动到后备箱后方以及地面的状态图;
[0045]
图7是根据本发明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的移动车从后备箱的后方移动后,通过连接件使后备箱下降到地面上的状态图;
[0046]
图8是另一个实施例的运行导轨设置在根据本发明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上的示意状态图。
[0047]
附图标记:
[0048]
100、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
[0049]
110、车顶支架;111、支撑件;
[0050]
120、车顶固定导轨;
[0051]
130、运行导轨;
[0052]
131、连接支架;132、操作手柄;132a、主体部;132ab、凹槽部;
[0053]
132b、手柄部;132c、操作部;132d、锁定构件;133、弯曲部;
[0054]
134、后方支撑支架;135、弹簧;136、旋转销;137、伸缩气缸;
[0055]
140、移动车;
[0056]
141、主体板;142、辊轮部;142a、前方辊轮部;142b、后方辊轮部;
[0057]
142r、旋转辊轮;143、锁定支架;144、上部导轨;144a、上部连接件;
[0058]
144b、下部连接件;
[0059]
150、置物箱;
[0060]
151、下部导轨;151a、手柄;152、置物箱手柄;153、拆卸杆;
[0061]
160、气缸装置;
[0062]
161、前方气缸;162、后方气缸;
[0063]
230、第二弯曲部;230a、左侧连接部;230b、右侧连接部;
[0064]
231、关节构件;231a、上板;231b、侧板;
[0065]
231c、突出弧部;231d、凹槽部;231e、上部凸台;231f、下部凸台;
[0066]
231p、旋转销;h1、第一旋转销孔;h2、第二旋转销孔;
[0067]
d1、下部间隙;d2、上部间隙;l1、上部距离;l2、下部距离;
[0068]
l3、上部面距离;l4、下部面距离;
[0069]
232、中间媒介;
[0070]
232a、上部面;232b、下部面;232c、侧面;232d、媒介凹槽部。
[0071]
最优选的实施方式
[007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可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据此可以容易地实施。
[0073]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100),其包括:一对车顶支架(110),以长度方向设置在汽车车顶(r,亦称“车顶”或“车顶板”)上部面的两侧;车顶固定导轨(120),其为中空的固定导轨,分别连接并固定在所述车顶支架(110)上;运行导轨(130),插入设置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上,其拉出到外侧而呈现,通过插入将其推入到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的内侧;移动车(140),其设置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上,从而能够沿着车顶固定导轨的外部面滑动,以便从汽车车顶板移动到汽车后备箱的后面;置物箱(150),其设置在所述移动车(140)的上部面,从而能够在其内部容纳并保管物件或物品。
[0074]
通常设置在汽车(包括普通轿车、suv车和rv车等)车顶上的置物架及箱作为一种设置在汽车顶板上的货物装载手段,能够装载体积大且相对较轻的行李,例如汽车用品、休闲用品以及其他货物等,由于在休闲和旅行时以各种用途方便应用,因此广泛设置在休闲车辆上。
[0075]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其将所述运行导轨(130)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中拉出(延伸),从而以滑动的方式移动到车辆的后备箱,从而使其延伸到汽车后方,然后将所述移动车(140)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一直沿着所述运行导轨(130)移动,然后将设置在所述移动车(140)上的所述置物箱(150)内部的货物卸载,或者在置物箱(150)内部装载所需的货物后与刚才滑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从而能够将所述置物箱(150)移动至汽车车顶支架(110)的上方并予以固定,以便在利用车辆来移动时能够有效地携带无法装载在车辆内部的物件或物品。
[0076]
此时,如果置物箱(150)的重量较轻时,可以将移动车(140)和运行导轨(130)同时拉出并运输。也就是说将置物箱(150)和移动车(140)分开运输还是同时运输,取决于是否锁定了移动车(140)和置物箱(150)。
[0077]
所述车顶支架(110)可以通过设置支撑件(111)以从车顶上部面隔开预定高度来固定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支撑件(111),可以直接将所述车顶支架(110)完全紧贴地设置在车顶板上。
[0078]
所述车顶支架(110),以长度方向较长的长度固定设置在汽车车顶的两侧,且彼此平行。
[0079]
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其为中空的矩形固定导轨,分别连接并固定在所述车顶支架(110)的侧面上。另外,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车顶支架(110)的
上面部。
[0080]
所述运行导轨(130)插入设置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的内部,从而能够在其内部滑动,即沿着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的内部向外部伸缩,从而能够被拉出或推入。
[0081]
因此,所述运行导轨(130)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延伸,从而能够延伸设置到后备箱的后方。所述运行导轨(130)如果单用一个节来形成时,车顶固定导轨(120)需要具有充分的长度,这样才能使运行导轨(130)延伸至后备箱的后方,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运行导轨(130)设置成多级,从而能够使运行导轨(130)伸缩。
[0082]
此外,所述运行导轨(130)在汽车车顶两侧以彼此面对面地设置,在其端部设置有连接运行导轨的连接支架(131),在所述连接支架(131)上设置有操作手柄(132),其用于将所述运行导轨(130)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延伸或推入。
[0083]
因此,为了将所述运行导轨(130)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中拉出或推入,需要推或拉所述操作手柄(132)。
[0084]
另外,在所述运行导轨(130)的中央部设置有弯曲部(133),其由软性材料的连接杆(133a)构成,且在其外侧插入彼此隔开的插入媒介(133b),从而能够使其弯曲。
[0085]
也就是说,所述弯曲部(133),其由当施加压力时能够弯曲的软性(柔性)材料的连接杆(133a)构成,且在其外侧插入多个彼此隔开的硬性材料的环(133b)。所述环为圆形或矩形,当弯曲部(133)受压而向下弯曲时,环的下端部彼此接触而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不会再弯曲,而被弯曲一侧的相反侧(外侧)的彼此间距相较未弯曲时的间距更大。在所述环(133b)的中央设置有贯穿连接杆(133a)的固定销(133c),以防止环在连接杆(133a)上移动。即使在弯曲部(133)因产生弯曲而环与环的下部彼此接触且相互挤压,但相互支撑而不会在连接杆上移动。这样的多个环可以被视为形成多个关节,因此即便产生弯曲,也会因其坚固的关节而使得移动车(140)在弯曲的状态下移动时不会出现下垂的现象。如图9所示,这种弯曲部(133)可以以各种形态来变更,可以是将旋转环环环相连并弯曲的形状。
[0086]
此外,弯曲部(133)也可以适用在不是按如图9所示的延伸方式设置在汽车后方的情况。如图9(b)所示,此时,当打开汽车后备箱时,弯曲部(133)向上弯曲。这时环(133b)的下面彼此接触且相互挤压,同时连接杆(133a)被弯曲。环(133b)可以是其上部和下部具有相同的间隔,也可以是当后备箱打开时下部的间隔相比于上部的间隔大。
[0087]
由以上方式构成的所述运行导轨(130),当握住所述操作手柄(132)并将其向外拉出时,所述运行导轨(130)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的内部拉长(延伸),在这种状态下,再将所述操作手柄(132)向下方弯曲时,所述弯曲部(133)被弯曲,使得所述运行导轨(130)被汽车后备箱得到支撑。
[0088]
此时在汽车后备箱还可以设置后方支撑支架(134),以便使所述运行导轨(130)的端部侧能够稳定地被支撑在后备箱。
[0089]
另外,所述移动车(140)包括:板状的主体板(141),在其上部面安装所述置物箱(150);字形状辊轮部(142),在上部、下部以及侧面设置有旋转辊轮(142r),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板(141)的下面部,另一侧安装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从而能够滚动;锁定支架(143),其设置在所述主体板(141)的下面后面部,通过所述操作手柄(132)的支撑来加以锁定或解除锁定。
[0090]
所述主体板(141)为平坦的板状,在其上部面安装所述置物箱(150),从而能够稳
定地支撑所述置物箱。
[0091]
此外,所述辊轮部(142)包括:一对前方辊轮部(142a),其设置在所述主体板(141)的前方下部面;一对后方辊轮部(142b),其设置在所述主体板(141)的后方下部面。所述辊轮部(142)由于其两侧同时卡在车顶固定导轨(120)和运行导轨(130),因此移动车(140)在移动时也不会被脱离。
[0092]
由以上方式构成的所述移动车(140)是通过设置在所述主体板(141)下部侧的所述辊轮部(142)的旋转辊轮沿着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前后方向滚动来移动。
[0093]
另外,当所述运行导轨(130)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延伸并弯曲至汽车后备箱的下端且得到支撑时,所述移动车(140)经由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移动至所述运行导轨(130)的端部。
[0094]
此时,所述移动车(140)是随着所述操作手柄(132)固定并锁定在设置在所述主体板(141)的下部侧的所述锁定支架(143)而被固定并支撑。
[0095]
此外,在所述移动车(140)的下部面还设置有气缸装置(160),其能够前后方伸缩,以便使移动车在所述弯曲部(133)区段能够稳定地滑动。
[0096]
所述气缸(160)包括前方气缸(161)和后方气缸(162),且分别设置一对,所述前方气缸(161)一端以可滚动地连接在所述主体板(141)的下部前方部,另一端以可滚动地连接在所述后方辊轮部(142b),从而能够伸缩,所述后方气缸(162)一端以可滚动地连接在所述主体板(141)的下部后方部,另一端以可滚动地连接在所述前方辊轮部(142a),从而能够伸缩。
[0097]
因此,当所述移动车(140)滑动经过所述弯曲部(133)区段时,所述前方气缸(161)和所述后方气缸(162)彼此拉伸,使得移动车(140)离运行导轨(130)较远,从而能够使移动车稳稳地弯道并滑动。
[0098]
也就是说,利用所述弯曲部(133)将所述运行导轨(130)延伸,然后在将其弯曲至汽车后备箱的后方并予以支撑的状态下,将所述移动车(140)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上滑动前进,之后移动车沿着所述运行导轨(130)滑动,当它到达所述弯曲部(133)区段时,所述移动车(140)急剧弯道并下降,此时,所述前方气缸(161)收缩,而所述后方气缸(162)拉伸,从而能够使移动车稳稳地下降。相反,当所述移动车(140)沿着所述运行导轨(130)上升时,当它到达所述弯曲部(133)区段时,所述移动车(140)急剧弯道并上升,此时,所述前方气缸(161)拉伸,而所述后方气缸(162)收缩,从而能够使移动车稳稳地上升并固定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上。
[0099]
另外,所述操作手柄(132),其包括:主体部(132a),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131)的中央部,在其上端部形成凹槽部(132ab),凹槽部得到设置在所述移动车(140)的下部面的所述锁定支架(143)的支撑;手柄部(132b),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32a)的下端部;操作部(132c),其设置在所述手柄部(132b);及锁定构件(132d),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32a)的侧面上部侧,通过所述操作部(132c)而旋转,从而能够锁定在所述锁定支架(143)上或从锁定支架(143)解除其锁定。锁定支架(143)是用于固定或分离移动车(140)和运行导轨(130),从而可以单独拉出运行导轨(130)或者以运行导轨与移动车(140)结合的状态拉出运行导轨(130)。
[0100]
通过所述操作部(132c)旋转所述锁定构件(132d),以此锁定在所述锁定支架
(143)上或者解除其锁定,这一结构是将电缆等连接线和张力装置(未示出)一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32a)的内部,当利用握力等按压所述操作部(132c)时,所述锁定构件(132d)会旋转,从而从所述锁定支架(143)解除锁定,由于该结构是普通技术人员利用已公开的技术以各种方式能够实施的技术,因此将省略有关这一结构的详细说明。此外,对通过锁定或解除锁定来将运行导轨(130)从车顶固定导轨(120)延伸的独立的锁定部,也将省略相关的详细说明。
[0101]
另外,在所述移动车(140)上部面,在其两侧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上部导轨(144),以便安装或拆卸所述置物箱(150),在所述置物箱(150)的下部面,在其两侧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下部导轨(151),以便将所述下部导轨插入设置在所述上部导轨上,从而使其沿着上部导轨通过滑动上升或下降。
[0102]
当所述上部导轨(144)和所述下部导轨(151)结合时,所述置物箱(150)可以在所述移动车(140)的上部面上上升或下降滑动。
[0103]
此外,还可以在上部导轨(144)和下部导轨(151)的下端部设置阻尼器(未示出)和手柄(151a),使得所述置物箱(150)不会急剧下降。当拉动所述手柄(151a)时,所述上部导轨(144)和所述下部导轨(151)被扣紧,从而移动时所述移动车(140)和所述置物箱(150)一起移动。
[0104]
另外,在所述置物箱(150)的上部面设置有置物架手柄(152),在所述置物箱手柄(152)上设置有拆卸杆(153),其用于拆卸所述置物箱(150)。
[0105]
在这里,通过所述拆卸杆(153)将所述置物箱(15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移动车(140)上的结构,由于此结构是普通技术人员利用已公开的技术以各种方式能够实施的技术,因此将省略有关这一结构的详细说明。
[0106]
由以上方式构成的本发明,其以将所述置物箱(150)固定在所述移动车(140)的状态滑动到所述运行导轨(130)的端部,然后当解除对所述置物箱(150)的锁定时,所述下部导轨(151)沿着所述上部导轨(144)下降,从而使得所述置物箱(150)置于地面上。
[0107]
此时,所述置物箱(150)是通过设置在所述上部导轨(144)和所述下部导轨(151)的下端部的阻尼器得以安全地置于地面上。在此状态下,通过按压所述拆卸杆(153)拆卸所述置物箱(150),并将货物装载在置物箱的内部。
[0108]
此外,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所述置物箱可以按照其他的实施例构成。
[0109]
也就是说,设置在所述移动车(140)上部面的所述上部导轨(144)通过上部连接件(144a)和下部连接件(144b)来旋转,上部连接件和下部连接件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移动车(140)的上部面。
[0110]
由以上方式构成的本发明,其以将所述置物箱(150)固定在所述移动车(140)的状态下将所述移动车(140)滑动到所述运行导轨(130)的端部,然后解除对所述上部连接件(144a)和所述下部连接件(144b)的锁定(这种锁定结构是通过已公开的技术来实施),从而使其旋转。然后,所述下部导轨(151)沿着所述上部导轨(144)下降,使得所述置物箱(150)能够置于地面上。在此状态下,通过按压所述拆卸杆(153)拆卸所述置物箱(150),并将货物装载在置物箱的内部。
[0111]
由以上方式构成的本发明,其可以在将所述运行导轨(130)下降至汽车后备箱的后方后,移动所述移动车(140)和所述置物箱(150),也可以在将所述移动车(140)和所述置
物箱(150)移动的同时,同步滑动所述运行导轨(130)。
[0112]
另外,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中,可以以不同的结构设置运行导轨(130)。也就是说,如图8(a)所示,所述运行导轨(130)插入设置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的内部,以便使所述运行导轨延伸或推入,且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的内侧端部设置弹簧(135),从而能够弹性连接。根据这一结构,当运行导轨(130)延伸时,所述弹簧(135)将以滑动方式移动,当其到达卡定部时其向上部侧延伸。此时,所述运行导轨(130)通过设置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端部的旋转销(136)旋转,使得其端部置于后备箱的后方部。然后,将所述置物箱(150)移动至地面以装卸货物。在图8(b)中,也可以取代所述弹簧(135)设置伸缩气缸(137)。
[0113]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行导轨(130)插入设置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的内部,从而能够在其内部滑动,即沿着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的内部向外部伸缩,从而能够被拉出或推入。
[0114]
但是,如图9和10所示,也可以是另一个实施例来构成,即,所述运行导轨(130)连接到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的端部,且连接至汽车后备箱(t)的外板,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板上。
[0115]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和所述运行导轨(130)的连接部形成第二弯曲部(230),以便朝向一个方向(上部方向、箭头b方向、后备箱外侧方向)弯曲。
[0116]
因此,以沿着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滑动的方式设置的所述移动车(140),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滑动并经由所述第二弯曲部(230)直至所述运行导轨(130)的端部(后备箱的后面端部)。
[0117]
所述第二弯曲部(230)以由多个关节构件(231)连续连接的链条状形成,从而能够弯曲,所述关节构件(231)包括:上板(231a),形成关节构件的上部面;侧板(231b),其从所述上板(231a)的两侧朝向下方形成一对,所述侧板(131b)的一侧面部(前端部)形成突出弧部(231c),突出弧部设置有第一旋转销孔(h1),以便插入旋转销(231p),在所述侧板(231b)的另一侧面部(后端部)形成凹槽部(231d),其用于插入所述突出弧部(231c),且设置有第二旋转销孔(h2),以便插入旋转销(231p),从而能够使所述突出弧部(231c)旋转。
[0118]
所述突出弧部(231c)的上部面设置有上部凸台(231e),其因所述上板(231a)的前端部而形成,在所述突出弧部(231c)的下部面形成有下部凸台(231f)。
[0119]
在这里,从所述上板(231a)的后面部到所述上部凸台(231e)的上部距离(l1)相较从所述侧板(231b)的后面下端部到所述下部凸台(231f)的下部距离(l2)更长。
[0120]
所述第二弯曲部(230)是将所述突出弧部(231c)通过所述旋转销(231p)插入到所述凹槽部(231d)中,使得所述关节构件(231)能够彼此旋转地连接。通过这种方式组装多个所述关节构件(231),且连接至所需的长度,就完成了所述第二弯曲部(230)。此时,所述第二弯曲部(230)的两端通过单独的连接构件(未示出)来连接设置。
[0121]
此外,所述第二弯曲部(230)包括:左侧连接部(230a),其连接多个,使得将所述关节构件(231)的所述突出弧部(231c)朝向右侧方向(以图为准);右侧连接部(230b),其连接多个,使得将所述关节构件(231)的所述突出弧部(231c)朝向左侧方向(以图为准),以便与所述左侧连接部(230a)相对;及中间媒介(232),其用于连接所述左侧连接部(230a)和所述
右侧连接部(230b)。
[0122]
也就是说,所述左侧连接部(230a)和所述右侧连接部(230b)是以所述媒介(232)为中心在其两侧彼此面对面地设置。
[0123]
所述中间媒介(232)是由上部面(232a)、下部面(232b)和两侧的侧面(232c)形成,所述上部面(232a)的上部面距离(l3)相较所述下部面(232b)的下部面距离(l4)更长,在所述两侧的侧面(232c),也就是在其前后面上分别形成媒介凹槽部(232d),使得所述突出弧部(231c)通过所述旋转销(231p)插入。
[0124]
因此,由多个所述关节构件(231)连接形成的所述第二弯曲部(230),其上部面比下部面更长,从而连接时能够形成弧状。
[0125]
也就是说,如图9和图10所示,形成在所述上板(231a)的前面部的所述上部凸台(231e)与相邻的所述上板(231a)的后面部紧密接触,而形成在所述侧板的下部前面部的所述下部凸台(231f)与相邻的所述侧板(231b)的下部后面部形成预定间隙(以下称为下部间隙(d1))。
[0126]
另外,如图9(b)所示,当打开(拉升)汽车后备箱(t)时,所述第二弯曲部(230)受到来自箭头(a)的方向的两侧的外部压力,使得第二弯曲部向箭头(b)方向上升。此时,所述关节构件(231)通过所述旋转销(231p)旋转,使得形成在所述第二弯曲部(230)下部面的所述下部间隙(d1)变得最小,而所述上板(231a)的后面部和与之紧贴在一起的所述上部凸台(231e)则被拉开,从而形成上部间隙(d2)。
[0127]
因此,当打开汽车后备箱(t)时,所述第二弯曲部(230)向箭头(a)方向被抬起,因此即便打开后备箱(t)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因所述第二弯曲部(230)向相反于箭头(b)的方向弯曲而导致后备箱打不开的问题)。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所述第二弯曲部(230)的上部面而言,由于产生上部间隙(d2),使得第二弯曲部上部面的长度变长,相反,所述第二弯曲部(230)的下部面因所述下部间隙(d1)变得最小,使得整个第二弯曲部下部面的长度变小。在这种状态下,当关闭所述后备箱(t)时,与上述情况相反,所述第二弯曲部(230)的下部面的整体长度变长,而上部面的整体长度再次变小,从而恢复导原来的长度。
[0128]
如上所述,能够向上侧弯曲的弧状的所述第二弯曲部(230)连接固定在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上,从而使得所述移动车(140)容易地从所述车顶固定导轨(120)滑动移动(下降)到所述运行导轨(130)的端部。
[0129]
虽然围绕第二弯曲部(230)固定在汽车后方而不是展开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第二弯曲部也可以设置成弯曲部(130)的形状。
[0130]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设置在汽车后方车顶置物架装置,其包括:车顶支架,以长度方向固定在汽车车顶的两侧;车顶固定导轨,其为中空的固定导轨,分别连接并固定在车顶支架的侧面部;运行导轨,设置在车顶固定导轨上,且连接设置到后备箱;移动车,沿着车顶固定导轨滑动;及置物箱,可拆卸地设置在移动车上,并且在其内部能够容纳物品,由于将运行导轨连接设置到后备箱的后方部,因此能够将移动车沿着车顶固定导轨和运行导轨移动并下降,以便在置物箱内装载物品,从而使得设置在车顶上的置物箱移动到汽车后方方便装卸物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