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快插机构的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12-08 00: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了机械固定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快插机构的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快插机构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固定管固定连接,固定管的截面积大于第一管体的截面积。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固定装置将快插机构进行固定并对快插机构进行检测。现有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将快插机构上的固定管与第一插头对接,并将第二管体与第二插头对接后,通过固定板将固定管远离第一插头的一端进行固定并使用螺丝锁紧。但现有的固定装置由于使用螺丝锁紧的方式,使得拆装过程费时费力,此外,由于压力均集中在螺丝所在的位置,使得局部的强度过大,导致固定装置的耐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快插机构的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其用于解决上述拆装过程费时费力和耐用性较差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快插机构的固定装置,所述快插机构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固定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截面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第一插头能与所述固定管对接,所述第二插头能与所述第二管体对接;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能与所述固定管抵接并推动所述固定管朝向所述第一插头运动。
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快插机构的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限位单元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所述固定管与所述第一插头对接、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二插头对接;推动所述限位单元与所述固定管抵接,并使得限位单元带动固定管朝向第一插头运动;在固定管完全插入第一插头后,将限位单元固定在当前位置。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与所述限位单元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单元带动所述限位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单元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介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固定部的半径之间,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管体置于所述凹槽内;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位于所述凹槽外部的所述限位单元抵接。
8.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快插机构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底座抵接,转动所述凸轮并使凸轮中心轴与所述底座的距离发生变化。
9.进一步地,包括锁紧单元,所述锁紧单元套设在所述第二杆体上,所述锁紧单元的两端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限位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对
应的凸出部,所述限位单元与所述第一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锁紧单元向着远离所述限位单元的方向移动;将所述限位单元转动至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对应的位置;松开所述锁紧单元,使得所述凸出部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中。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移动单元包括连接单元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快插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凸轮抵接,转动所述凸轮并使连接单元与凸轮中心轴的距离发生变化。
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单元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移动单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杆体转动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临近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固定方法包括:绕所述第一杆体转动所述第二限位部并使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固定部抵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快插机构的一端与调节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部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改变调节部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
13.进一步地,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所述使用方法包括:绕所述凸轮的中心轴转动所述把手。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通过凸轮的转动带动限位单元移动并使得限位单元移动,从而最终实现将快插机构固定的效果,整个过程通过控制凸轮的转动即可,从而使得整个拆装过程省时省力。此外,由于将压力分散至限位单元与移动单元连接的部分,也使得限位单元收到的压力面较大,从而使得压力分散,避免了局部强度过大的情况,使得固定装置的耐用性更好。
16.2、支撑部可以对快插机构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防止快插机构脱离固定装置。进而可以防止快插机构由于重力影响而脱离固定装置的情况,使得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更好
17.3、锁紧单元可以将限位单元和移动单元固定,防止限位单元与移动单元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整个固定装置的稳定性更好。
18.4、可以使得在长时间使用后,当凸轮由于磨损而改变行程时,通过调节部可以调节凸轮与移动单元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在第二工作状态下,限位单元仍能对固定管起到固定作用。
19.5、可以使得在长时间使用后,当凸轮由于磨损而改变行程时,通过改变调节部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在长时间使用后,限位单元仍能对固定管起到固定作用。
20.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固定装置中限位单元不与固定管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2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2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固定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固定装置中第一限位部不与第二限位部对应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30.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31.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固定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2.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快插机构;11、第一管体;12、第二管体;13、固定管;2、底座;21、第一插头;22、第二插头;3、移动单元;31、第一杆体;32、第二杆体;33、连接单元;4、限位单元;41、第一限位部;411、避让部;42、第二限位部;421、避让槽;43、凹槽;44、凸出部;45、凸出单元;5、凸轮;6、把手;7、调节部;8、压缩弹簧;9、锁紧单元;91、第一凹陷部;10、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快插机构1的固定装置,快插机构1包括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可以同步运动。第一管体11可以与固定管13固定连接,固定管13的截面积可以大于第一管体11的截面积,从而使得限位单元4可以推动固定管13移动。
35.固定装置包括:
36.底座2,底座2可以包括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第一插头21能与固定管13对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管13采用插入第一插头21的方式使得第一插头21与固定管13对接,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头21也可以采用插入固定管13或其他可实现的方式使得第一插头21与固定管13对接。第二插头22能与第二管体12对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体12采用插入第二插头22的方式使得第二插头22与第二管体12对接,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头22也可以采用插入第二管体12或其他可实现的方式使得第二插头22与第二管体12对接。
37.限位单元4,限位单元4能与固定管13抵接并推动固定管13朝向第一插头21运动。
38.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单元4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凹槽43,凹槽43的宽度可以介于第一管体11和固定管13的半径之间,固定装置还包括:
39.移动单元3,移动单元3与限位单元4固定连接,移动单元3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第一方向可以为图3中纸面的宽度方向,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远离快插机构1的一端可以均转动连接有两个凸轮5,凸轮5可以与底座2抵接,凸轮5固定连接有把手6,凸轮5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上的凸点。
40.锁紧单元9,锁紧单元9可以套设在第二杆体32上,锁紧单元9的两端可以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91和第二凹陷部,限位单元4可以具有与第一凹陷部91对应的凸出部44,限位单元4可以与第一杆体31转动连接,第二凹陷部与底座2之间可以设置有压缩弹簧8。
41.限位单元4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凹槽43,凹槽43的宽度可以介于第一管体11和固定部的半径之间。
42.支撑部10,支撑部10与可以第二插头22固定连接且与固定管13的下端抵接。从而使得支撑部10可以对固定管13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防止快插机构1脱离固定装置。此外,支撑部10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使得支撑部10也可以对快插机构1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快插机构1可以沿支撑部10延伸方向运动。
43.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4.首先分别将固定管13与第一插头21对接、第二管体12与第二插头22对接。
45.然后将锁紧单元9向着远离限位单元4的方向移动后,将限位单元4转动至凸出部44与第一凹陷部91对应的位置,此时,第一管体11置于凹槽43内。之后,松开锁紧单元9,使得凸出部44置于第一凹陷部91中,即固定装置处于图1中的状态。从而使得锁紧单元9可以将限位单元4和移动单元3固定,防止限位单元4与移动单元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整个固定装置的稳定性更好。
46.第一工作状态下,凸轮5的本体与底座2抵接。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绕凸轮5的中心轴转动把手6,使得把手6带动凸轮5转动,凸轮5与底座2抵接的位置逐渐由本体变为凸点。在凸轮5转动过程中,移动单元3沿第一方向在图3中自左向右移动,与此同时,位于凹槽43外部的限位单元4逐渐与固定管13抵接并最终推动固定管13向第一插头21移动,在固定管13完全插入第一插头21后,将把手6固定,从而使得凸轮5和限位单元4固定在当前位置,从而达到第二工作状态,实现将快插机构1固定的效果。
47.第二工作状态下,绕凸轮5的中心轴转动把手6,使得把手6带动凸轮5转动,凸轮5与底座2抵接的位置逐渐由凸点变为本体,达到第一工作状态。在转动过程中,移动单元3沿第一方向在图3中自右向左移动,与此同时,压缩弹簧8的回复力使得弹簧推动锁紧单元9以及限位单元4在图中自右向左移动。实现解除对于快插机构1固定的效果。即在转动凸轮5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凸轮5中心轴与底座2的距离发生变化。
48.如图6至10所示,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单元4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凹槽43,凹槽43的宽度可以介于第一管体11和固定管13的半径之间,底座2转动连接有凸轮5,固定装置还包括:
49.移动单元3,移动单元3可以与限位单元4固定连接,移动单元3包括连接单元33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第一方向可以为图8中纸面的宽度方向,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连接单元33与第一杆
体31和第二杆体32远离快插机构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单元33与凸轮5抵接。从而使得凸轮5在转动过程中可以改变连接单元33和底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得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底座2移动。
50.调节部7,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远离快插机构1的一端与调节部7固定连接,调节部7与底座2螺纹连接。从而可以使得在长时间使用后,当凸轮5由于磨损而改变行程时,通过改变调节部7与底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与底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在长时间使用后,限位单元4仍能对固定管13起到固定作用。
51.把手6,把手6与凸轮5固定连接。
52.限位单元4包括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第一限位部41与移动单元3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42与第一杆体31转动连接,部分的第二限位部42设置在第一限位部41临近底座2的一端。从而在移动单元3向第一插头21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41可以对第二限位部42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推动第二限位部42朝向第一插头21的方向运动。第二限位部42可以开设有能容留第一限位部41的避让槽421,更具体的,避让槽421可以与设置在第二杆体32外部的部分第一限位部41对应设置。第二限位部42在转动过程中能使第二限位部42置于避让槽421内,从而通过避让槽421的设置使得第一限位部41将第二限位部42固定,进而增加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53.第一限位部41可以开设有宽度大于固定管13直径的避让部411,从而使得固定管13可以穿过避让部411并与第一插头21对接,避让部411的存在可以防止快插机构1与第一限位部41之间发生干涉。第一限位部41可以开设有自远离底座2的一端向着临近底座2的一端凹陷的凹陷单元,第二限位部42可以开设有宽度介于第一管体11和固定管13半径之间的凹槽43,第二限位部42可以具有能伸入凹陷单元内的凸出单元45。从而使得凸出单元45能在伸入凹陷单元后,由于凸出单元45和凹陷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同步运动。凹槽43可以使得第一杆体31穿过其中而第二限位部42与固定管13抵接,从而可以推动固定管13朝向第一插头21运动。
54.避让部411的底端可以设置有支撑部10,支撑部10可以与第二插头22的下端抵接,使得支撑部10可以对第二插头22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对于整个快插机构1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防止快插机构1由于重力影响而脱离固定装置的情况,使得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更好。
5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6.首先分别将固定管13与第一插头21对接、第二管体12与第二插头22对接。
57.然后绕第一杆体31转动第二限位部42,并使得第二限位部42部分的置于避让槽421中,从而将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固定。此时,第一管体11置于凹槽43内。
58.第一工作状态下,距离凸轮5中心轴较近的部分凸轮5与移动单元3抵接。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绕凸轮5的中心周转动把手6,使得把手6带动凸轮5转动。并最终使得距离凸轮5中心轴较远的部分凸轮5与移动单元3抵接。在凸轮5转动过程中,移动单元3沿第一方向在图8中自左向右移动,与此同时,位于凹槽43外部的第二限位部42逐渐与固定管13抵接并最终推动固定管13向第一插头21移动,在固定管13完全插入第一插头21后,将把手6固定,从而使得凸轮5和限位单元4固定在当前位置,从而达到第二工作状态,实现将快插机构1固定的效果。
59.第二工作状态下,绕凸轮5的中心轴转动把手6,使得把手6带动凸轮5转动,凸轮5与底座2抵接的位置逐渐由距离凸轮5中心轴较远的部分变为距离凸轮5中心轴较近的部分,达到第一工作状态。在转动过程中,移动单元3沿第一方向在图8中自右向左移动,与此同时,压缩弹簧8的回复力使得弹簧推动锁紧单元9以及限位单元4在图中自右向左移动。实现解除对于快插机构1固定的效果。即在转动凸轮5的过程中,可以使得连接单元33与凸轮5中心轴的距离发生变化。
60.在本实施例中,改变调节部7与底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与底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
61.上述实施例中,凸轮5也可以替换为偏心轮或其他中心轴与边缘距离发生变化的结构,从而在转动该结构的过程中改变改变移动单元3与底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
62.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63.1、通过凸轮5的转动带动限位单元4移动并使得限位单元4移动,从而最终实现将快插机构1固定的效果,整个过程通过控制凸轮5的转动即可,从而使得整个拆装过程省时省力。此外,由于将压力分散至限位单元4与移动单元3连接的部分,也使得限位单元4收到的压力面较大,从而使得压力分散,避免了局部强度过大的情况,使得固定装置的耐用性更好。
64.2、支撑部10可以对快插机构1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防止快插机构1脱离固定装置。进而可以防止快插机构1由于重力影响而脱离固定装置的情况,使得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更好
65.3、锁紧单元9可以将限位单元4和移动单元3固定,防止限位单元4与移动单元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整个固定装置的稳定性更好。
66.4、可以使得在长时间使用后,当凸轮5由于磨损而改变行程时,通过调节部7可以调节凸轮5与移动单元3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在第二工作状态下,限位单元4仍能对固定管13起到固定作用。
67.5、可以使得在长时间使用后,当凸轮5由于磨损而改变行程时,通过改变调节部7与底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与底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在长时间使用后,限位单元4仍能对固定管13起到固定作用。
68.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