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翻袖机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袖机。


背景技术:

2.中国至迟在殷商时代已出现上衣,由上衣演变发展出襦、衫、袄、背心等许多品种,并以其平面造型和独特的领、襟、纽等形式对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着装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很早就有希顿服、束腰衣、衬衫等上衣,19世纪中叶起,西方男子普遍穿着西装。以后各种便于户外活动的轻便上衣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女子也着各式与裙、裤相配的上衣,发展至今,上衣的分类有学生装、军便装、夹克衫、两用衫、t恤等等类型,穿于人体上身的常用服装。一般由领、 袖、 衣身、袋4部分构成,并由此4部分的造型变化形成不同款式,在服装加工过程中,需要把袖子反过来,服装加工完后再次翻袖子,目前,现有的翻袖子的方式是,通过手工翻袖子,手动翻袖子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袖机,解决了现有翻袖子的方式是,通过手工翻袖子,手动翻袖子效率较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翻袖机,包括框架a1、框架b2、支撑管3、导气管a4、u形管a5、导气管b6、导气管c7、气囊a8、气囊b9、袖子10、u形管b11、球阀a12、球阀b13、气泵14和导气管d15,框架b2下表面与框架a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架b2右侧壁上部固定设置支撑管3,导气管a4固定贯穿框架b2,且所述导气管a4与所述支撑管3连通设置,所述导气管a4连通固定u形管a5,且所述u形管a5位于所述支撑管3内侧,所述支撑管3内侧壁右部上侧固定设置气囊a8,所述u形管a5上部与所述气囊a8通过导气管b6连通固定,所述支撑管3内侧壁右部下侧固定设置气囊b9,所述u形管a5下部与所述气囊b9通过导气管c7连通固定,支撑管3外部套设袖子10,所述袖子10右部翻转后伸入气囊a8、气囊b9之间,导气管a4左部与所述u形管b11连通固定,所述u形管b11上部连通固定球阀a12,所述u形管b11下部连通固定球阀b13,所述框架a1一侧设置气泵14,所述气泵14与所述球阀b13之间通过导气管d15连通固定。
6.所述的支撑管3为方管形支撑管,便于在支撑管3右部固定气囊a8、气囊b9。
7.所述的气囊a8外侧壁均布固定设置多个乳胶头a801,所述气囊b9外侧壁均布固定设置多个乳胶头b901,便于通过乳胶头a801、乳胶头b901夹紧袖子10右部。
8.所述的支撑管3右端套设环形防护套16,环形防护套16防止支撑管3右端刮伤袖子10。
9.所述的支撑管3外侧壁套设防摩套17,且所述防摩套17与所述环形防护套16间隙配合,防摩套17防止支撑管3右端刮伤袖子10。
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开启气泵,把袖子套在防摩套上,袖子右部赛入支撑管右部,袖子右部位于气囊a、气囊b之间,打开球阀b,气泵内的气体通过导气管d、球阀b、u形管
b、导气管a、u形管a后,u形管a内的气体经导气管b给气囊a充气,气囊a膨胀后乳胶头a向下挤压袖口,u形管a内的气体经导气管c给气囊b充气,气囊b膨胀后乳胶头b向上挤压袖口,袖口被夹紧,关闭球阀b向右拉袖子,袖子被翻转,在外力的作用下,袖子右部被拉离气囊a、气囊b,打开球阀a,气囊a内的气体经导气管b、u形管a、导气管a、u形管b、球阀a排出,气囊a回复初始位置,气囊b内的气体经导气管c、u形管a、导气管a、u形管b、球阀a排出,气囊b回复初始位置,关闭球阀a,需要翻袖子,重复以上动作,工作结束后,关闭气泵。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翻袖子的效率较高。2、支撑管为方管形支撑管,便于在支撑管右部固定气囊a、气囊b。3、气囊a外侧壁均布固定设置多个乳胶头a,所述气囊b外侧壁均布固定设置多个乳胶头b,便于通过乳胶头a、乳胶头b夹紧袖子右部。4、支撑管右端套设环形防护套,环形防护套防止支撑管右端刮伤袖子。5、支撑管外侧壁套设防摩套,且所述防摩套与所述环形防护套间隙配合,防摩套防止支撑管右端刮伤袖子。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管a向的结构示意图。
14.其中,1

框架a、2

框架b、3

支撑管、4

导气管a、5

u形管a、6

导气管b、7

导气管c、8

气囊a、801

乳胶头a、9

气囊b、901

乳胶头b、10

袖子、11

u形管b、12

球阀a、13

球阀b、14

气泵、15

导气管d、16

环形防护套、17

防摩套。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16.参照图1

2,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翻袖机,包括框架a1、框架b2、支撑管3、导气管a4、u形管a5、导气管b6、导气管c7、气囊a8、气囊b9、袖子10、u形管b11、球阀a12、球阀b13、气泵14和导气管d15,框架b2下表面与框架a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架b2右侧壁上部固定设置支撑管3,导气管a4固定贯穿框架b2,且所述导气管a4与所述支撑管3连通设置,所述导气管a4连通固定u形管a5,且所述u形管a5位于所述支撑管3内侧,所述支撑管3内侧壁右部上侧固定设置气囊a8,所述u形管a5上部与所述气囊a8通过导气管b6连通固定,所述支撑管3内侧壁右部下侧固定设置气囊b9,所述u形管a5下部与所述气囊b9通过导气管c7连通固定,支撑管3外部套设袖子10,所述袖子10右部翻转后伸入气囊a8、气囊b9之间,导气管a4左部与所述u形管b11连通固定,所述u形管b11上部连通固定球阀a12,所述u形管b11下部连通固定球阀b13,所述框架a1一侧设置气泵14,所述气泵14与所述球阀b13之间通过导气管d15连通固定。
17.所述的支撑管3为方管形支撑管,便于在支撑管3右部固定气囊a8、气囊b9。
18.所述的气囊a8外侧壁均布固定设置六十个乳胶头a801,所述气囊b9外侧壁均布固定设置六十个乳胶头b901,便于通过乳胶头a801、乳胶头b901夹紧袖子10右部。
19.所述的支撑管3右端套设环形防护套16,环形防护套16防止支撑管3右端刮伤袖子10。
20.所述的支撑管3外侧壁套设防摩套17,且所述防摩套17与所述环形防护套16间隙配合,防摩套17防止支撑管3右端刮伤袖子10。
2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开启气泵,把袖子套在防摩套上,袖子右部赛入支撑管右部,袖子右部位于气囊a、气囊b之间,打开球阀b,气泵内的气体通过导气管d、球阀b、u形管b、导气管a、u形管a后,u形管a内的气体经导气管b给气囊a充气,气囊a膨胀后乳胶头a向下挤压袖口,u形管a内的气体经导气管c给气囊b充气,气囊b膨胀后乳胶头b向上挤压袖口,袖口被夹紧,关闭球阀b向右拉袖子,袖子被翻转,在外力的作用下,袖子右部被拉离气囊a、气囊b,打开球阀a,气囊a内的气体经导气管b、u形管a、导气管a、u形管b、球阀a排出,气囊a回复初始位置,气囊b内的气体经导气管c、u形管a、导气管a、u形管b、球阀a排出,气囊b回复初始位置,关闭球阀a,需要翻袖子,重复以上动作,工作结束后,关闭气泵。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翻袖子的效率较高。2、支撑管为方管形支撑管,便于在支撑管右部固定气囊a、气囊b。3、气囊a外侧壁均布固定设置六十个乳胶头a,所述气囊b外侧壁均布固定设置六十个乳胶头b,便于通过乳胶头a、乳胶头b夹紧袖子右部。4、支撑管右端套设环形防护套,环形防护套防止支撑管右端刮伤袖子。5、支撑管外侧壁套设防摩套,且所述防摩套与所述环形防护套间隙配合,防摩套防止支撑管右端刮伤袖子。
2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