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压疮鼻氧管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耗材专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压疮鼻氧管。


背景技术:

2.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常会使用鼻氧管,来满足患者的供氧需求,鼻氧管作为一种可与供人体吸氧的氧气输送系统相连的产品,它不仅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性能优越,同时,鼻氧管的应用还能够有效减少各种疾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及缓解各种因缺氧而造成的临床症状,目前,鼻氧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绕面颊经耳部的方式,对鼻氧管的管路进行固定,只是,由于鼻氧管管路在固定过程中,为与患者面部紧贴状,所以,当患者长时间佩戴使用鼻氧管时,不仅会使鼻氧管在持续与患者面部接触过程中,令患者脸部易因此形成压疮,同时,对于一些皮肤较为敏感的患者来说,一旦鼻氧管在与患者面部接触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摩擦,那么,便会存在磨烂患者皮肤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压疮鼻氧管,通过保护垫为医用乳胶材质,且其本身不仅柔软,还具有弹力与透气性,可便于保护垫垫于吸氧支管下端与患者面部皮肤进行接触时,即能够增强患者的舒适性,避免吸氧支管与患者面部摩擦,会对患者面部造成磨损,同时,还能够防止长时间佩戴使用吸氧支管,易给患者脸部造成压疮的特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压疮鼻氧管,包括鼻塞管,所述鼻塞管固定安设在进氧管中部两侧,所述进氧管两端皆与两个吸氧支管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吸氧支管外端设有调节环与套管,所述吸氧支管与吸氧三通一端固定相连,所述吸氧三通另一端与吸氧总管固定相连,所述吸氧总管一端固定安设有喇叭口,所述套管与保护垫为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垫上设有粘层与固定贴。
5.优选的,所述套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套管内端皆分别套设在两根吸氧支管的外端;通过套管的设立,且套管与吸氧支管为套设连接,可便于套管能够在吸氧支管上进行位置移动。
6.优选的,所述保护垫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套管底端皆固定安设在两个保护垫顶端中部位置;通过套管底端在保护垫顶端中部的固定安设,可便于当套管在吸氧支管上进行位置移动时,套管能够携带底端与其固定相连的保护垫一同移动。
7.优选的,所述粘层与固定贴的数量皆为两个,两个粘层与固定贴分别固定安设在保护垫顶端两侧,且粘层与固定贴为粘合连接;通过保护垫顶端两侧固定安设有粘层与固定贴,且粘层与固定贴为粘合连接,可便于当需要对套管与保护垫的移动位置进行固定时,只需将吸氧支管固定在粘层与固定贴粘合面的中部,即可令套管与保护垫停止移动。
8.优选的,所述保护垫为软质结构,且具有弹力;通过保护垫为医用乳胶材质,且其本身不仅柔软,还具有弹力与透气性,可便于保护垫垫于吸氧支管下端与患者面部皮肤进
行接触时,即能够增强患者的舒适性,避免吸氧支管与患者面部摩擦,会对患者面部造成磨损,同时,还能够防止长时间佩戴使用吸氧支管,易给患者脸部造成压疮。
9.优选的,所述调节环设立在两根吸氧支管外端,且调节环与吸氧支管为套设连接;通过调节环的设立,且调节环与吸氧支管为套设连接,可便于只需上下移动调节环,即可对吸氧支管的长短距离进行调节。
10.优选的,所述两根吸氧支管一端皆与吸氧三通为固定连接;通过吸氧三通的设立,且吸氧三通一端与吸氧支管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吸氧总管固定连接,可便于吸氧三通能够将吸氧总管输送的氧气、分流入两根吸氧支管中。
11.优选的,所述喇叭口的尾端与吸氧总管一端为固定连接;通过喇叭口的设立,可便于适应各种机型接口。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套管的设立,且套管底端固定安设在保护垫顶端中部位置,可便于当医护人员需要对保护垫的放置位置进行移动时,因套管与吸氧支管为套设连接,从而使得套管能够携带底端与其固定相连的保护垫一同移动,通过保护垫顶端两侧固定安设有粘层与固定贴,且粘层与固定贴为粘合连接,可便于当需要对套管与保护垫的移动位置进行固定时,只需将吸氧支管固定在粘层与固定贴粘合面的中部,即可令套管与保护垫停止移动,通过保护垫为医用乳胶材质,且其本身不仅柔软,还具有弹力与透气性,可便于保护垫垫于吸氧支管下端与患者面部皮肤进行接触时,即能够增强患者的舒适性,避免吸氧支管与患者面部摩擦,会对患者面部造成磨损,同时,还能够防止长时间佩戴使用吸氧支管,易给患者脸部造成压疮。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佩戴使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与吸氧支管套设连接细节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贴打开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鼻塞管;2、进氧管;3、吸氧支管;4、调节环;5、吸氧三通;6、吸氧总管;7、喇叭口;8、套管;9、保护垫;10、粘层;11、固定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请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鼻塞管1,所述鼻塞管1固定安设在进氧管2中部两侧,所述进氧管2两端皆与两个吸氧支管3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吸氧支
管3外端设有调节环4与套管8,所述吸氧支管3与吸氧三通5一端固定相连,所述吸氧三通5另一端与吸氧总管6固定相连,所述吸氧总管6一端固定安设有喇叭口7,所述套管8与保护垫9为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垫9上设有粘层10与固定贴11。
23.具体的,所述套管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套管8内端皆分别套设在两根吸氧支管3的外端;通过套管8的设立,且套管8与吸氧支管3为套设连接,可便于套管8能够在吸氧支管3上进行位置移动。
24.具体的,所述保护垫9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套管8底端皆固定安设在两个保护垫9顶端中部位置;通过套管8底端在保护垫9顶端中部的固定安设,可便于当套管8在吸氧支管3上进行位置移动时,套管8能够携带底端与其固定相连的保护垫9一同移动。
25.具体的,所述粘层10与固定贴11的数量皆为两个,两个粘层10与固定贴11分别固定安设在保护垫9顶端两侧,且粘层10与固定贴11为粘合连接;通过保护垫9顶端两侧固定安设有粘层10与固定贴11,且粘层10与固定贴11为粘合连接,可便于当需要对套管8与保护垫9的移动位置进行固定时,只需将吸氧支管3固定在粘层10与固定贴11粘合面的中部,即可令套管8与保护垫9停止移动。
26.具体的,所述保护垫9为软质结构,且具有弹力;通过保护垫9为医用乳胶材质,且其本身不仅柔软,还具有弹力与透气性,可便于保护垫9垫于吸氧支管3下端与患者面部皮肤进行接触时,即能够增强患者的舒适性,避免吸氧支管3与患者面部摩擦,会对患者面部造成磨损,同时,还能够防止长时间佩戴使用吸氧支管3,易给患者脸部造成压疮。
27.具体的,所述调节环4设立在两根吸氧支管3外端,且调节环4与吸氧支管3为套设连接;通过调节环4的设立,且调节环4与吸氧支管3为套设连接,可便于只需上下移动调节环4,即可对吸氧支管3的长短距离进行调节。
28.具体的,所述两根吸氧支管3一端皆与吸氧三通5为固定连接;通过吸氧三通5的设立,且吸氧三通5一端与吸氧支管3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吸氧总管6固定连接,可便于吸氧三通5能够将吸氧总管6输送的氧气、分流入两根吸氧支管3中。
29.具体的,所述喇叭口7的尾端与吸氧总管6一端为固定连接;通过喇叭口7的设立,可便于适应各种机型接口。
3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套管8的设立,且套管8与吸氧支管3为套设连接,可便于套管8能够在吸氧支管3上进行位置移动,通过套管8底端在保护垫9顶端中部的固定安设,可便于当套管8在吸氧支管3上进行位置移动时,套管8能够携带底端与其固定相连的保护垫9一同移动,通过保护垫9顶端两侧固定安设有粘层10与固定贴11,且粘层10与固定贴11为粘合连接,可便于当需要对套管8与保护垫9的移动位置进行固定时,只需将吸氧支管3固定在粘层10与固定贴11粘合面的中部,即可令套管8与保护垫9停止移动,通过保护垫9为医用乳胶材质,且其本身不仅柔软,还具有弹力与透气性,可便于保护垫9垫于吸氧支管3下端与患者面部皮肤进行接触时,即能够增强患者的舒适性,避免吸氧支管3与患者面部摩擦,会对患者面部造成磨损,同时,还能够防止长时间佩戴使用吸氧支管3,易给患者脸部造成压疮,通过调节环4的设立,且调节环4与吸氧支管3为套设连接,可便于只需上下移动调节环4,即可对吸氧支管3的长短距离进行调节,通过吸氧三通5的设立,且吸氧三通5一端与吸氧支管3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吸氧总管6固定连接,可便于吸氧三通5能够将吸氧总管6输送的氧气、分流入两根吸氧支管3中,通过喇叭口7的设立,可便于适应各种机型接
口。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