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2021-12-04 01: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竹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及由其组成制粉设备。


背景技术:

2.竹集成材又叫竹家具板、竹板材、竹面板、竹单板,是由一片片或一根根竹条经胶合压制而成的方材和板材,具有卓越的物理力学性能,并且具有吸水膨胀系数小、不干裂和不变形的优点。
3.我国是世界第一竹子资源大国,竹材加工产业发展很快,但竹材利用率很低,以竹地板为例,整竹利用率不足25%。竹子具有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等特点,将空心竹材加工成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现有竹材重组技术主要有:
4.(1)矩形重组技术:将空心竹材劈裂成弧形竹坯,再将竹坯加工成一定规格的矩形(或方形)条,把竹条胶合到一起,组成竹板材或竹方材。其缺点和不足是:将弧形竹坯切削成方条,导致大量原料的浪费,一般利用率不足30%。
5.(2)梯形竹材原态重组技术:将空心竹材加工成弧形竹坯,再以内弧与外弧相吻合进行重组胶合到一起,形成竹板材或竹方材。这种重组虽然较矩形重组利用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如下缺点和不足:1)内弧与外弧相拼精度要求很高,加工难度较大;2)必须做到内弧与外弧相等,对圆竹的直径要求一致,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6.上述的竹材重组技术对原竹材的利用率低,且其加工的竹材的受力强度偏弱,难以满足市场对竹集材高受力强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受力强度大且便于规模化生产的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本发明还公开了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的生产方法。
8.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包括若干块相互连接的竹片层板,所述竹片层板由若干片梯形竹片平卧平铺、且相邻梯形竹片头尾相接地拼接组合而成,所述梯形竹片为采用原竹进行剖开后沿其长度方向分切成同一厚度的竹片,且竹片的沿其长度方向的剖面为梯形。
10.由于原竹从根部(头部)到顶端(尾部)直径会逐渐缩小,竹片铺开后头尾两端宽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平卧平铺竹片时,相邻的竹片头尾对调相接式组合拼接,即第二根原竹的竹片尾部和第一根原竹的头部并排靠接,竹片头尾相接的拼接方式,可以平衡原竹自身头尾部存在的宽度差异,且由于每一层竹片层板的纹理与相邻层的竹片层板不是垂直重叠,而是以斜纹理叠合,使复合层竹集材的受力点不集中,其横向拉力显著增强,不易开裂、不易变形,进而提高其整体的受力强度。
11.所述梯形竹片的侧面为竖直平面。
12.所述梯形竹片的侧面为倾斜的平面,且相邻梯形竹片相对的2个倾斜的平面互补,即,梯形竹片头部至少有一个侧面的倾斜角度与其尾部的一个或2个侧面倾斜角度互补,便于相邻的梯形竹片头尾交替的拼接。
13.所述复合层竹集材由竹片层板竖向叠放并胶合而成。
14.所述复合层竹集材由相邻的竹片层板相互交错水平叠放胶合而成。
15.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1)加工梯形竹片:将原竹劈裂成弧形竹片,将下表面内的竹隔节打掉,然后软化改性处理,压平干燥,使竹片的上下面成梯形,再根据竹片尾部的厚度,刨平加工成梯形竹片;
17.2)加工竹片层板:将步骤1)制备的若干片梯形竹片平卧平铺、且相邻梯形竹片头尾相接地拼接组合而成;
18.3)竹片层板的组合成型:将竹片层板进行叠放,再用钢丝或胶粘剂组合固定成型。
19.所述步骤3)中竹片层板进行叠放的具体操作为:竹片层板竖向叠放,且相邻层的竹片层板同一水平位置的梯形竹片摆放方向相反,如,第二层的竹片层板底部的梯形竹片前端面对应原竹的头部,则,第一层和第三层的竹片层板底部的梯形竹片前端面对应原竹的尾部。
20.所述步骤3)中竹片层板进行叠放的具体操作为:竹片层板平铺叠放,且相邻层的竹片层板的长度延长方向互相垂直。
21.本发明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的有益效果:
22.该复合层竹集材采用若干片梯形竹片平卧平铺、且相邻梯形竹片头尾相接地拼接组合的竹片层板制成,通过相邻梯形竹片头尾相接平卧平铺的组合方式,减小原竹头尾部的宽度差异,提高对竹木的利用率,且由于每一层竹片层板的纹理与相邻层的竹片层板不是垂直重叠,而是以斜纹理叠合,使复合层竹集材的受力点不集中,其横向拉力显著增强,不易开裂、不易变形,进而提高其整体的受力强度。
23.该复合层竹集材采用的梯形竹片,当其侧面为斜面时,相对侧面为竖直平面,能进一步提高竹木的利用率。当梯形竹片的头尾部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时,确保了头尾部侧面的倾斜度的一致,更便于相邻梯形竹片头尾调换后拼接,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24.图1—为将原竹剖开后形成弧形竹片毛坯示意图;
25.图2—实施例1中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的梯形竹片立体结构图;
26.图3—为实施例1中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的竹片层板的立体结构图;
27.图4—为实施例1中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实施例2中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的梯形竹片立体结构图;
29.图6—为实施例2中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的竹片层板的立体结构图;
30.图7—为实施例2中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梯形竹片,11、梯形竹片的头部,12、梯形竹片的尾部,13、竹片侧面,14、竹片上表面,15、钢丝;2、竹片层板;3、复合层竹集材。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4,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包括若干块相互连接的竹片层板2,所述竹片层板2由若干片梯形竹片1平卧平铺、且相邻梯形竹片1头尾相接地拼接组合而成,所述梯形竹片1为采用原竹进行剖开后沿其长度方向分切成同一厚度的竹片,且竹片的沿其长度方向的剖面为梯形,即,梯形竹片1的上表面14呈梯形。
35.所述梯形竹片1的侧面13为倾斜的平面,且相邻梯形竹片1相对的2个倾斜的平面互补,即,梯形竹片1的头、尾部11、12横截面呈梯形,其侧表面为四边形。梯形竹片1的头部11至少有一个侧面13的倾斜角度与其尾部12的一个或2个侧面13倾斜角度互补,便于相邻的梯形竹片1头尾交替的拼接。
36.所述复合层竹集材3由相邻的竹片层板2相互交错水平叠放胶合而成。
37.参照图1,可知原竹从根部(头部11)到顶端(尾部12)直径会逐渐缩小,竹片铺开后头尾两端宽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平卧平铺竹片时,相邻竹片头尾对调相接式组合拼接,即第二根原竹的竹片尾部12和第一根原竹的头部11并排靠接,竹片头尾相接的拼接方式,可以平衡原竹自身头尾部12存在的宽度差异,且由于每一层竹片层板2的纹理与相邻层的竹片层板2不是垂直重叠,而是以斜纹理叠合,使复合层竹集材3的受力点不集中,其横向拉力显著增强,不易开裂、不易变形,进而提高其整体的受力强度。
38.一种以梯形竹片1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3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1)加工梯形竹片1:将原竹劈裂成弧形竹片,将下表面内的竹隔节打掉,然后软化改性处理,压平干燥,使竹片的上下面成梯形,再根据竹片尾部12的厚度,刨平加工成梯形竹片1;
40.2)加工竹片层板2:将步骤1)制备的若干片梯形竹片1平卧平铺、且相邻梯形竹片1头尾相接地拼接组合而成;
41.3)竹片层板2的组合成型:将竹片层板2进行叠放,再用胶粘剂组合固定成型。
42.所述步骤3)中竹片层板2进行叠放的具体操作为:竹片层板2平铺叠放,且相邻层的竹片层板2的长度延长方向互相垂直。
43.实施例2
44.参照图5~7,本实施例的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包括若干块相互连接的竹片层板2,所述竹片层板2由若干片梯形竹片1平卧平铺、且相邻梯形竹片1头尾相接地拼接组合而成,所述梯形竹片1为采用原竹进行剖开后沿其长度方向分切成同一厚度的竹片。
45.所述梯形竹片1的侧面13为竖直平面。
46.所述复合层竹集材3由竹片层板2竖向叠放并胶合而成。
47.一种以梯形竹片1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3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8.1)加工梯形竹片1:将原竹劈裂成弧形竹片,将下表面内的竹隔节打掉,然后软化
改性处理,压平干燥,使竹片的上下面成梯形,再根据竹片尾部12的厚度,刨平加工成梯形竹片1;
49.2)加工竹片层板2:将步骤1)制备的若干片梯形竹片1平卧平铺、且相邻梯形竹片1头尾相接地拼接组合,并通过贯串侧面13的钢丝15固定而成;
50.3)竹片层板2的组合成型:将竹片层板2进行叠放,再用胶黏剂组合固定成型。
51.所述步骤3)中竹片层板2进行叠放的具体操作为:竹片层板2竖向叠放,且相邻层的竹片层板2同一水平位置的梯形竹片1摆放方向相反,如,第二层的竹片层板2底部的梯形竹片1前端面对应原竹的头部11,则,第一层和第三层的竹片层板2底部的梯形竹片1前端面对应原竹的尾部12。
52.本发明的一种以梯形竹片为原料的复合层竹集材,为了相邻梯形竹片1的快速拼接,所述梯形竹片1头、尾部12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梯形竹片1两个侧面13的倾斜角度相同,以上技术特征的改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文字描述可以理解并实施,故不再另作附图加以说明。
5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