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3: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2.例如,提出一种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对印刷介质喷射墨来进行记录的记录头;以及收容向记录头供给的墨的液体收容部,该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对液体收容部补充由于记录而消耗的墨(例如,专利文献1)。
3.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体喷射装置具有配置于液体收容部(墨盒)的上部的第一开闭体(扫描仪单元)、第二开闭体(墨盒盖)以及第三开闭体(注入口盖)。墨盒配置于构成装置主体的外部的框体的内侧。通过这些开闭体进行开闭,能够在框体的内侧从补充容器向墨盒补充墨。
4.而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体喷射装置中,通过将多个墨盒的注入口的至少一个配置于扫描仪单元的开闭区域的内侧,能够减少配置于扫描仪单元的开闭区域的外侧的墨盒的数量,使从扫描仪单元的开闭区域向外侧伸出配置的墨盒的面积减小,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06969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在框体的内侧从补充容器向墨盒补充墨,因此,为了在向墨盒补充墨时使补充容器不与框体接触,需要将墨盒配置为与框体分开一定程度。因此,难以将墨盒配置于框体的附近,从而在装置的小型化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7.本技术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单元,喷射液体;液体收容体,收容有所述液体,且具有从补充容器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外装壳,收容有所述液体喷射单元和所述液体收容体,且具有配置于铅直上方的上表面侧壳部件以及与所述上表面侧壳部件交叉的侧面侧壳部件;以及开闭体,安装于所述外装壳,且能够转动至能够将所述液体从所述补充容器注入所述液体收容体的开位置以及覆盖所述液体收容体的闭位置,在所述侧面侧壳部件设置有切口。
附图说明
8.图1是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立体图。
9.图2是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剖视图。
10.图3是示出直线路径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11.图4是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另一立体图。
12.图5是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另一立体图。
13.图6是补充容器与墨盒连接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14.图7是补充容器与墨盒连接的部分的另一放大立体图。
15.图8是补充容器与墨盒连接的部分的另一放大立体图。
16.图9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17.图10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
印刷系统,2

印刷装置,3

支承部,4

读取装置,5

操作部,6

介质接收托盘,7

介质收容部,19

记录头,30

印刷装置侧框体,31

读取装置侧框体,33

盖,40

外装壳,41

上表面侧壳部件,42

侧面侧壳部件,41a、42a

表面,42b

边,43

切口,44

开口,45

开闭盖,46

第一部件,47

第二部件,46a、47a

表面,50

收容壳,51、51bk、51c、51m、51y

墨盒,58

补充容器,59

限制部件,59a

第一限制部件,59b

第二限制部件,59c

钥匙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1.实施方式1
[0021]
1.1印刷系统的概要
[0022]
参照图1,对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的印刷系统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0023]
如图1所示,印刷系统1构成为具备能够在印刷介质m上进行记录的印刷装置2以及能够读取形成于原稿介质的图像的读取装置4的复合机。印刷装置2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读取装置4配置于印刷装置2的上方,被配置于印刷装置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支承部3支承。印刷装置2具有限制部件59。
[0024]
在之后的说明中,将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印刷装置2的长边方向(印刷介质m的短边方向)设为x方向,将印刷装置2的短边方向(印刷介质m的长边方向)设为y方向,将印刷装置2的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此外,将表示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设为 方向,将表示方向的箭头的基端侧设为

方向。
[0025]
需要指出,印刷装置2是本技术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 z方向是本技术中的铅直上方的一例。 x方向是从本技术中的侧面侧壳部件朝向第三部件的方向的一例。
[0026]
在读取装置4的 y方向侧端部设置有操作部5。操作部5具备多个操作按钮以及显示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5构成为能够操作印刷装置2中的记录动作及读取装置4中的图像读取动作。
[0027]
在印刷装置2的上部设置有介质接收托盘6。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接收托盘6构成为以倾斜姿态接收从印刷装置2内排出来的印刷介质m(参照图2)。具体而言,介质接收托盘6构成为朝向作为印刷介质m的排出方向的

y方向而向上倾斜( z方向)的倾斜面。
[0028]
在图2中,标注了标记r1的粗线示出了沿着介质输送路径8被输送的印刷介质m的输送路径。在图3中,标注了标记r3的粗线示出了沿着直线路径11被输送的印刷介质m的输送路径。
[0029]
在图2中,如标注了标记r1的粗线所示,从介质收容部7至介质接收托盘6的介质输送路径8具有从记录部9起在输送方向下游侧朝向 z方向侧弯曲且反转的弯曲反转路径10。在图3中,如标注了标记r3的粗线所示,从介质收容部7至介质接收托盘22的介质输送路径8
具有从记录部9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至装置前表面侧的直线路径11。
[0030]
如图2所示,在印刷装置2的

z方向侧端部设置有介质收容部7。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于介质收容部7的最大尺寸的印刷介质m的长边方向被设定为装置深度方向(y方向),最大尺寸的印刷介质m的短边方向被设定为装置宽度方向(x方向)。
[0031]
在介质收容部7的 z方向侧设置有拾取辊12。拾取辊12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13为支点进行转动。拾取辊12通过与收容于介质收容部7的印刷介质m接触,从而使收容于介质收容部7的最上位的印刷介质m沿着介质输送路径8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
[0032]
在介质输送路径8中,在拾取辊12的下游侧设置有介质反转部14。介质反转部14具备反转辊15以及配置于反转辊15的周围且相对于反转辊15进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16a、16b、16c、16d。
[0033]
拾取辊12所输送的印刷介质m经由介质反转部14而向设置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辊对17输送。在输送辊对17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记录部9。在记录部9中设置有滑架18。滑架18构成为能够向 x方向及

x方向移动,在其下部搭载有向

z方向喷射墨的记录头19。
[0034]
需要指出,墨是本技术中的液体的一例,记录头19是本技术中的液体喷射单元的一例。此外,有时将滑架18所移动的方向称为扫描方向x。
[0035]
在记录头19的下方,在与记录头19对置的区域设置有介质支承部20。介质支承部20对通过输送辊对17输送到与记录头19对置的区域的印刷介质m的下表面进行支承。另外,记录头19对介质支承部20所支承的印刷介质m喷射墨,在印刷介质m上记录图像。
[0036]
在记录头19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排出辊对21。在排出辊对2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介质接收托盘22。介质接收托盘22能够切换为从记录部9向弯曲反转路径10引导印刷介质m的引导姿态(参照图2)、以及接受通过排出辊对21排出来的印刷介质m的介质接收姿态(参照图3)。
[0037]
当介质接收托盘22采取引导姿态时,形成从记录部9起在输送方向下游侧朝向 z方向侧弯曲且反转的弯曲反转路径10(参照图2)。当介质接收托盘22采取介质接收姿态时,形成从记录部9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至装置前表面侧的直线路径11(参照图3)。
[0038]
在图2中,在采取引导姿态的介质接收托盘22的下游侧、更具体而言为 z方向侧设置有弯曲反转路径形成部23。弯曲反转路径形成部23构成使印刷介质m弯曲反转的弯曲反转路径10。
[0039]
从记录部9通过排出辊对21而被输送至下游侧的印刷介质m通过引导姿态的介质接收托盘22被向弯曲反转路径形成部23引导。弯曲反转路径形成部23使在记录部9中最近进行了记录的记录面成为内侧而使印刷介质m弯曲反转,经由设置于弯曲反转路径形成部23的下游侧的排出辊24从排出口25向介质接收托盘6排出印刷介质m。此时,印刷介质m以使在记录部9中进行了记录的面朝下的方式而向介质接收托盘6排出。
[0040]
读取装置4具备读取装置侧框体31、盖33、原稿台34以及读取单元35。
[0041]
盖33以相对于读取装置侧框体31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读取装置侧框体31。盖33构成为在关闭状态下覆盖原稿台34、在打开状态下使原稿台34露出。读取单元35能够读取载置于原稿台34的原稿介质的图像。
[0042]
1.2印刷装置的概要
[0043]
图1是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时的印刷系统1的立体图,示出了开闭盖45通过限制部件59而固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图4是从图1的相反侧观察印刷系统1时的印刷系统1的另一立体图,示出了开闭盖45配置于开位置p2的状态。图5是印刷系统1的另一立体图,示出了从补充容器58向墨盒51注入墨时的状态。图6是补充容器58与墨盒51连接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示出了位于闭位置p3的罩部件53。图7是补充容器58与墨盒51连接的部分的另一放大立体图,示出了位于闭位置p3的罩部件53与位于开位置p4的罩部件53。图8是补充容器58与墨盒51连接的部分的另一放大立体图,示出了将墨从补充容器58注入墨盒51时的状态。
[0044]
在图4~图8中,开闭盖45未通过限制部件59固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
[0045]
然后,参照图1及图4~图8,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0046]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具有印刷装置侧框体30,在印刷装置侧框体30中收容有:收容印刷介质m的介质收容部7(参照图2)、用于输送印刷介质m的构成要素、用于在印刷介质m上记录图像的构成要素(记录头19)、以及收容墨的构成要素(墨盒51)等。印刷装置侧框体30具有构成印刷装置2的外装的外装壳40。外装壳40具有收容壳50,该收容壳50收容墨盒51(参照图7)。
[0047]
此外,也可以换言之是记录头19及墨盒51收容于外装壳40中。
[0048]
外装壳40收容记录头19及墨盒51,具有配置于 z方向(铅直上方)的上表面侧壳部件41以及与上表面侧壳部件41交叉而配置于

x方向的侧面侧壳部件42。上表面侧壳部件41的 z方向侧的面为上表面侧壳部件41的表面41a,侧面侧壳部件42的

x方向侧的面为侧面侧壳部件42的表面42a。
[0049]
上表面侧壳部件41配置于介质接收托盘6的周围。详细而言,上表面侧壳部件41相对于介质接收托盘6配置在 x方向侧、相对于介质接收托盘6配置在

x方向侧、相对于介质接收托盘6配置在 y方向侧、以及相对于介质接收托盘6配置在

y方向侧。
[0050]
当从正面观察印刷装置2时,在印刷装置2的右角部配置有四个墨盒51。墨盒51配置于印刷装置侧框体30(外装壳40)之中、且在滑架18之外。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是墨盒51配置于滑架18之外的、所谓的离架式的打印机。
[0051]
四个墨盒51由收容黑色的墨的墨盒51bk、收容青色的墨的墨盒51c、收容品红色的墨的墨盒51m、以及收容黄色的墨的墨盒51y构成。
[0052]
墨盒51y和墨盒51m和墨盒51c和墨盒51bk沿着 x方向依次配置,墨盒51y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附近。
[0053]
需要指出,墨盒51是本技术中的液体收容体的一例。
[0054]
收容于四个墨盒51的四种颜色的墨用于照片、插图等的全彩色的图像的记录。而且,收容于墨盒51bk的黑色的墨用于字符、标记等的黑白的图像的记录。
[0055]
黑色的墨与其他的墨相比,使用量更多,因此,与其他的墨盒51c、51m、51y相比,墨盒51bk能够收容大容量的墨。
[0056]
如图5所示,与向其他的墨盒51c、51m、51y分别注入其他的墨的补充容器58b相比,向墨盒51bk注入黑色的墨的补充容器58a的容量更大。
[0057]
这样,向墨盒51注入墨的补充容器58具有收容黑色的墨的大容量的补充容器58a、
以及收容其他的墨(青色的墨、品红色的墨、黄色的墨)的小容量的补充容器58b。
[0058]
回到图1,在墨盒51的上方配置有作为本技术中的开闭体的一例的开闭盖45。开闭盖45安装于上表面侧壳部件41,能够以

y方向的端作为转动轴进行转动。详细而言,开闭盖45安装于上表面侧壳部件41(外装壳40),能够转动至能够将墨从补充容器58注入墨盒51的开位置p2(参照图4)以及覆盖墨盒51的闭位置p1。
[0059]
需要指出,开位置p2是能够对本技术中的液体收容体进行注入的开位置的一例,闭位置p1是覆盖本技术中的液体收容体的闭位置的一例。
[0060]
开闭盖45具有在闭位置p1配置于 z方向(铅直上方)的第一部件46以及与第一部件46交叉的第二部件47。在闭位置p1处,第一部件46的 z方向侧的面为第一部件46的表面46a,第二部件47的

x方向侧的面为第二部件47的表面47a。
[0061]
需要指出,第一部件46的表面46a是本技术中的开闭体的表面的一例,是本技术中的第一部件的表面的一例。第二部件47的表面47a是本技术中的第二部件的表面的一例。
[0062]
在印刷装置2中,在闭位置p1处,第一部件46的表面46a与上表面侧壳部件41的表面41a处于同一平面。详细而言,第一部件46的表面46a的z方向的位置与上表面侧壳部件41的表面41a的z方向的位置相同,第一部件46的表面46a与上表面侧壳部件41的表面41a配置于相同平面(xy平面)。
[0063]
当具有该构成时,在印刷装置2的 z方向侧不会形成多余的凹凸,与在印刷装置2的 z方向侧形成多余的凹凸时相比,能够缩短印刷装置2的z方向的尺寸,降低印刷装置2的高度,使印刷装置2小型化。
[0064]
而且,第二部件47的表面47a与侧面侧壳部件42的表面42a处于同一平面。详细而言,第二部件47的表面47a的x方向的位置与侧面侧壳部件42的表面42a的x方向的位置相同,第二部件47的表面47a与侧面侧壳部件42的表面42a配置于相同平面(yz平面)。
[0065]
当具有该构成时,在印刷装置2的

x方向侧不会形成多余的凹凸,与在印刷装置2的

x方向侧形成多余的凹凸时相比,能够缩短印刷装置2的x方向的尺寸,缩短印刷装置2的宽度,使印刷装置2小型化。
[0066]
例如,即便是在两个部件的表面未配置于相同平面、在两个部件的表面的边界处形成段差的情况,如果该段差轻微,则视为该两个部件处于同一平面。例如,即便是两个部件的表面具有倾斜、凹凸,如果该倾斜、该凹凸轻微,则视为该两个部件处于同一平面。
[0067]
即、当可以视为两个部件的表面实质上配置于相同平面时,视为该两个部件处于同一平面。
[0068]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中,第一部件46的表面46a的颜色与上表面侧壳部件41的表面41a的颜色相同,第二部件47的表面47a的颜色与侧面侧壳部件42的表面42a的颜色相同。例如,当第一部件46的表面46a的颜色与上表面侧壳部件41的表面41a的颜色为黑色、第二部件47的表面47a的颜色与侧面侧壳部件42的表面42a的颜色为白色时,印刷装置2成为以白色和黑色为基调的精炼的设计。
[0069]
并且,当将第一部件46的表面46a与上表面侧壳部件41的表面41a配置于相同平面、将第二部件47的表面47a与侧面侧壳部件42的表面42a的位置配置于相同平面以减少多余的凹凸时,能够在实现印刷装置2的小型化的同时,使印刷装置2成为精炼的形状(设计)。
[0070]
如图6所示,侧面侧壳部件42的 z方向的端(边)在墨盒51y的附近向

z方向凹陷。
在侧面侧壳部件42中,在墨盒51y的附近向

z方向凹陷的端(边)为边42b。相对于在墨盒51y的附近向

z方向凹陷的侧面侧壳部件42的边42b, z方向侧的空间为切口43。此外,设置有侧面侧壳部件42的边42b的部分可以换言之称为设置有侧面侧壳部件42的切口43的部分。
[0071]
这样,在侧面侧壳部件42中,在墨盒51y的附近设置有切口43。
[0072]
如图1所示,当开闭盖45配置于覆盖墨盒51的闭位置p1时,开闭盖45的第二部件47配置于切口43。
[0073]
例如,当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且第二部件47未配置于开闭盖45时,能够通过侧面侧壳部件42的切口43视觉确认配置于外装壳40之中的部件(例如,墨盒51),并且,异物等易于侵入外装壳40之中。
[0074]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时,侧面侧壳部件42的切口43成为被开闭盖45的第二部件47堵塞的状态,异物等难以侵入外装壳40之中。
[0075]
如图6及图7所示,墨盒51在收容墨的主体部的基础上还具有从补充容器58注入墨的注入口52以及罩部件53。
[0076]
罩部件53能够以

y方向的端为转动轴,开闭至开放注入口52的开位置p4以及密闭注入口52的闭位置p3。当罩部件53配置于闭位置p3时,罩部件53密封注入口52,抑制收容于墨盒51的墨干燥。
[0077]
需要指出,罩部件53是本技术中的第二开闭体的一例。开位置p4是开放本技术中的注入口的开位置的一例。闭位置p3是密闭本技术中的注入口的闭位置的一例。
[0078]
而且,在罩部件53的 y方向的端处设置有向 z方向突出的把持部54。在从侧面侧壳部件42侧俯视观察时、即从

x方向侧观察时,当罩部件53配置于密闭注入口52的闭位置p3时,把持部54从侧面侧壳部件42的边42b(侧面侧壳部件42的设置有切口43的部分)向 z方向突出。
[0079]
需要指出,罩部件53的 y方向的端是本技术中的一端的一例。
[0080]
用户捏着把持部54使罩部件53转动,在将罩部件53配置于注入口52开放的开位置p4之后,将墨从补充容器58注入墨盒51。当向墨盒51注入墨结束时,用户捏着把持部54使罩部件53转动,将罩部件53配置于注入口52密闭的闭位置p3。
[0081]
当把持部54从侧面侧壳部件42的边42b向 z方向突出时,与把持部54相对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边42b配置在

z方向时相比,用户易于把持罩部件53,用户易于进行将墨从补充容器58注入墨盒51的作业。
[0082]
如图6所示,侧面侧壳部件42具有供限制部件59插入的开口44。
[0083]
在第二部件47的墨盒51侧的端处设置有向墨盒51侧突出的凸部48。凸部48也是开闭盖45的构成要素。当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时,第二部件47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切口43,设置于第二部件47的凸部48相对于侧面侧壳部件42配置在 x方向侧。
[0084]
即、在从侧面侧壳部件42侧俯视观察时,当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时,第二部件47被配置为堵塞切口43,设置于第二部件47的凸部48被配置为与侧面侧壳部件42重合。
[0085]
在从侧面侧壳部件42侧俯视观察时,当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时,在凸部48与侧面侧壳部件42重合的部分,在凸部48侧设置有横长的开口49,在侧面侧壳部件42侧设置有横长的开口44。当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时,在从侧面侧壳部件42侧俯视观察时,凸部48的开口49与侧面侧壳部件42的开口44为相同形状,凸部48的开口49与侧面侧壳部件42的
开口44重合。
[0086]
如图4所示,在第二部件47的与侧面侧壳部件42相反的一侧接合有加强部件38。即、开闭盖45具有接合于第二部件47的与侧面侧壳部件42相反的一侧的加强部件38。
[0087]
当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时,在从侧面侧壳部件42侧俯视观察时,加强部件38与凸部48重合。在加强部件38中设置有与设置于凸部48的开口49相同形状的开口39。当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时,在从侧面侧壳部件42侧俯视观察时,加强部件38的开口39与凸部48的开口49、以及侧面侧壳部件42的开口44重合。
[0088]
作为开闭盖45的构成要素的第一部件46和第二部件47和凸部48由树脂构成。加强部件38是金属板,加强部件38的构成材料是金属(例如、铁)。因此,加强部件38与第二部件47及凸部48相比,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因此,当使加强部件38接合于第二部件47的与侧面侧壳部件42相反的一侧时,通过加强部件38能够提高第二部件47及凸部48的机械强度,能够提高开闭盖45的机械强度。
[0089]
这样,开闭盖45具有提高开闭盖45的机械强度的加强部件38。
[0090]
如图1所示,当未将墨从补充容器58注入墨盒51时,限制部件59安装于侧面侧壳部件42,限制部件59插入侧面侧壳部件42的开口44及设置于第二部件47的凸部48的开口49(在图1中省略图示),并且,还插入加强部件38的开口39(在图1中省略图示)。即、限制部件59插入第二部件47及侧面侧壳部件42,并且,还插入加强部件38。
[0091]
如图6所示,当将墨从补充容器58注入墨盒51时,限制部件59从侧面侧壳部件42被拆除。
[0092]
这样,当限制部件59安装于侧面侧壳部件42时,成为通过限制部件59而使得开闭盖45被锁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不能使开闭盖45处于开位置p2。当将限制部件59从侧面侧壳部件42被拆除时,解除开闭盖45锁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能够使开闭盖45处于开位置p2。
[0093]
而且,由于限制部件59插入第二部件47及侧面侧壳部件42、且插入加强部件38,即便是假设强的力作用于限制部件59,开闭盖45也可以通过加强部件38而提高机械强度,因此,开闭盖45不会损坏,通过限制部件59,使得开闭盖45锁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得以稳定地维持。
[0094]
作为限制部件59,例如能够使用kensington lock(注册商标)。限制部件59由具有能够贯通开口39、44、49的横长的前端的第一限制部件59a以及具有能够插入开口39、44、49的前端的第二限制部件59b构成(图1参照)。
[0095]
当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时,使第一限制部件59a的横长的前端贯通开口39、44、49,从而将第一限制部件59a安装于第二部件47及开闭盖45。而且,当使第一限制部件59a旋转时,通过第一限制部件59a,开闭盖45成为锁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开闭盖45被锁定于位于闭位置p1的状态。
[0096]
然后,将第二限制部件59b的前端插入开口39、44、49,从而将第二限制部件59b安装于第二部件47及侧面侧壳部件42。由此,使第一限制部件59a旋转,能够将第一限制部件59a从第二部件47及侧面侧壳部件42拔出。
[0097]
最后,在限制部件59的钥匙孔59c中安装挂锁(省略图示),通过挂锁来锁定第一限制部件59a与第二限制部件59b时,不能解除开闭盖45锁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开闭
盖45被锁定于位于闭位置p1的状态。
[0098]
此外,当将挂锁从限制部件59拆除、将第二限制部件59b从第二部件47及侧面侧壳部件42拔出、将第一限制部件59a从第二部件47及侧面侧壳部件42拔出时,解除开闭盖45锁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解除开闭盖45锁定于闭位置p1的状态,能够使开闭盖45从闭位置p1变更至开位置p2。
[0099]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具有插入第二部件47和侧面侧壳部件42以限制开闭盖45的开闭的限制部件59。
[0100]
从记录头19喷射墨以在印刷介质m上记录图像,当收容于墨盒51的墨被消耗、收容于墨盒51的墨的余量变少时,用户将挂锁从限制部件59拆除,解除开闭盖45锁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将开闭盖45配置于开位置p2,从补充容器58向墨盒51注入墨。
[0101]
当向墨盒51注入墨结束时,用户将开闭盖45配置于闭位置p1,通过限制部件59,使开闭盖45成为锁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将挂锁安装于限制部件59,以其他用户不会解除开闭盖45锁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的方式对挂锁进行管理。
[0102]
通过该构成,只有管理挂锁的特定的用户可以解除开闭盖45锁定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状态,将墨从补充容器58注入墨盒51,其他用户不能将墨从补充容器58注入墨盒51。
[0103]
如上所述,在印刷装置2中,使用了四种墨(四种颜色的墨)。
[0104]
当不熟悉墨的注入作业的不熟练的用户实施墨的注入作业时,容易发生向墨盒51注入不合适的墨这样的作业失误。例如,容易发生向收容青色的墨的墨盒51c注入黄色的墨这样的作业失误。假设在墨的注入作业中发生了作业失误时,有时会产生形成于印刷介质m的图像的品质降低这样的不良情况,而且,会有产生从墨盒51至记录头19的墨的流路堵塞这样的不良情况的担忧。
[0105]
当仅由熟悉墨的注入作业的特定的用户实施墨的注入作业时,墨的注入作业中的作业失误得以抑制,能够抑制该作业失误导致的不良情况。
[0106]
在图5及图8中,示出了将黄色的墨从补充容器58b向墨盒51y注入、将黑色的墨从补充容器58a向墨盒51bk注入时的状态。
[0107]
为了易于理解补充容器58b与墨盒51y的连接状态、以及补充容器58a与墨盒51bk的连接状态,因此,在图8中,放大示出了图5中的补充容器58与墨盒51连接的部分。
[0108]
当从补充容器58a、58b分别向墨盒51y、51bk注入对应的墨(黄色的墨、黑色的墨)时,如图7所示,为了能够将对应的墨从补充容器58a、58b向墨盒51y、51bk注入,将罩部件53从闭位置p3配置于开位置p4,从而开放墨盒51y、51bk的注入口52。
[0109]
然后,如图5及图8所示,将收容对应的墨的补充容器58a、58b分别安装于墨盒51y、51bk,从补充容器58a、58b将对应的墨注入墨盒51y、51bk。
[0110]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具有相对于墨盒51位于和侧面侧壳部件42相反的一侧、即相对于墨盒51位于 x方向的壁部件55及梁部件56。壁部件55及梁部件56与侧面侧壳部件42的设置有切口43的部分对置配置。
[0111]
壁部件55相对于墨盒51bk配置于 x方向。四个墨盒51收容于壁部件55与侧面侧壳部件42之间。壁部件55与侧面侧壳部件42构成收容墨盒51的收容壳50的一部分。
[0112]
梁部件56相对于墨盒51bk配置于 z方向。梁部件56是在y方向上较长的部件。梁部件56构成收容墨盒51的收容壳50的一部分,以提高收容壳50的机械强度。
[0113]
需要指出,梁部件56是本技术中的第三部件的一例。
[0114]
当将黑色的墨从补充容器58a注入墨盒51bk时,在补充容器58a的前端插入到墨盒51bk的注入口52中的状态下,补充容器58a与墨盒51bk连接。
[0115]
梁部件56配置于补充容器58a与墨盒51bk连接的部分的附近,且在补充容器58a与墨盒51bk连接的部分,在从侧面侧壳部件42朝向梁部件56的方向( x方向)上凹陷。即、梁部件56具有在补充容器58a与墨盒51bk连接的部分处向 x方向凹陷的凹部57。
[0116]
当在补充容器58a与墨盒51bk连接的部分设置向 x方向凹陷的凹部57时,与未设置向 x方向凹陷的凹部57时相比,能够将墨盒51bk配置于梁部件56的附近,能够缩短墨盒51bk与梁部件56的间隔(x方向的尺寸)。其结果是,印刷装置2的x方向的尺寸变短,能够使印刷装置2小型化。
[0117]
而且,在印刷装置2中,除了梁部件56之外,还将壁部件55配置于墨盒51的附近,从而缩短墨盒51与壁部件55的间隔(x方向的尺寸),印刷装置2的小型化得以实现。
[0118]
而且,当将黄色的墨从补充容器58b注入墨盒51y时,在补充容器58b的前端插入到墨盒51y的注入口52中的状态下,补充容器58b与墨盒51y连接。
[0119]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是将墨盒51y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附近,由于在侧面侧壳部件42设置有切口43,因此,在补充容器58b与墨盒51y连接的状态下,补充容器58b不与侧面侧壳部件42接触,能够良好地连接补充容器58b与墨盒51y。
[0120]
假设,当墨盒51y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附近,且在侧面侧壳部件42未设置有切口43时,在补充容器58b与墨盒51y连接的状态下,补充容器58b与侧面侧壳部件42接触,不能良好地连接补充容器58b与墨盒51y。由此,当将黄色的墨从补充容器58b向墨盒51y注入时,会发生黄色的墨泄漏到墨盒51y之外这样的不良情况。因此,在侧面侧壳部件42未设置有切口43的构成中,为了在印刷装置2的x方向上使补充容器58b与侧面侧壳部件42不产生干扰,需要加长补充容器58b与墨盒51y的注入口52之间的距离。
[0121]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侧面侧壳部件42设置切口43,从而即便是缩短了补充容器58b与墨盒51y的注入口52之间的距离,也能够良好地连接补充容器58b与墨盒51y,因此,使得黄色的墨被良好地注入墨盒51y,黄色的墨泄漏到墨盒51y之外这样的不良情况得以抑制。
[012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补充容器58b与墨盒51y连接的状态下,补充容器58b的一部分经由设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切口43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外侧。换言之,当将黄色的墨从补充容器58b向墨盒51y注入时,补充容器58b的一部分经由切口43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外侧。
[0123]
在将黄色的墨从补充容器58b向墨盒51y注入的情况下,当补充容器58b的一部分经由切口43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外侧时,与补充容器58b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内侧时相比,能够将墨盒51y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附近,能够缩短墨盒51y与侧面侧壳部件42的间隔(x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缩短印刷装置2的x方向的尺寸,使印刷装置2小型化。
[0124]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中,通过在侧面侧壳部件42设置切口43,即便是将墨盒51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附近,也能够良好地连接补充容器58与墨盒51,能够从补充容器58良好地将墨注入墨盒51。并且,通过将补充容器58的一部分经由切口43
而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外侧,从而能够将墨盒51配置于侧面侧壳部件42的附近,缩短印刷装置2的x方向的尺寸,使印刷装置2小型化。
[0125]
2.实施方式2
[0126]
图9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的另一立体图。
[0127]
在图9中,示出了关闭维护盖114、维护盖114被配置于覆盖墨盒152的闭位置p5的状态。在图10中,示出了打开维护盖114,维护盖114被配置于能够将墨从补充容器158注入墨盒152的开位置p6的状态。
[0128]
需要指出,印刷装置100是本技术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维护盖114是本技术中的开闭体的一例。闭位置p5是本技术中的覆盖液体收容体的闭位置的一例。开位置p6是本技术中的能够将液体从补充容器注入液体收容体的开位置的一例。墨盒152是本技术中的液体收容体的一例。
[0129]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是墨盒51配置于滑架18之外的、所谓的离架式的打印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是墨盒152搭载于滑架122的、所谓的架上式的打印机。而且,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是收容四种颜色的墨(黑色的墨、青色的墨、品红色的墨、黄色的墨)的全彩色的打印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是收容一种颜色的墨(黑色的墨)的单色的打印机。
[0130]
这些点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的主要的不同点。
[0131]
下面,参照图9及图10,以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的概要进行说明。
[0132]
需要指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是收容一种颜色的墨(黑色的墨)的单色的打印机,但是,也可以是收容四种颜色的墨的全彩色的打印机。此外,当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中收容多种颜色的墨时,墨的颜色数并不限定于四种颜色,墨的颜色数也可以多于四种颜色,墨的颜色数还可以少于四种颜色。
[0133]
如图9所示,印刷装置100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框体112。此外,在框体112的上部设置有操作面板116。在操作面板116上设置有包括电源按钮117和墨注入按钮118的多个操作按钮。
[0134]
框体112具有配置于 z方向的上表面112a。
[0135]
需要指出,框体112是本技术中的外装壳的一例,是本技术中的上表面侧壳部件的一例,是本技术中的侧面侧壳部件的一例。框体112的上表面112a是本技术中的上表面侧壳部件的表面的一例。
[0136]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技术中的上表面侧壳部件与本技术中的侧面侧壳部件由相同部件(框体112)构成。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中,本技术中的上表面侧壳部件与本技术中的侧面侧壳部件由不同的部件(上表面侧壳部件41、侧面侧壳部件42)构成。
[0137]
这一点也是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
[0138]
在印刷装置100的 z方向侧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位于后侧(

y方向侧)的供送盖113以及位于前侧( y方向侧)的维护盖114。维护盖114的 z方向侧的面为上表面114a。供送盖113及维护盖114安装于框体112,能够相对于框体112进行转动。
[0139]
需要指出,维护盖114的上表面114a是本技术中的开闭体的表面的一例。
[0140]
维护盖114能够转动至能够将墨从补充容器158向墨盒152注入的开位置p6(参照图10)以及覆盖墨盒152的闭位置p5。维护盖114在覆盖墨盒152的闭位置p5处,维护盖114的上表面114a与框体112的上表面112a处于同一平面。详细而言,维护盖114的上表面114a的z方向的位置与框体112的上表面112a的z方向的位置相同,维护盖114的上表面114a与框体112的上表面112a配置于相同平面(xy平面)。
[0141]
当具有该构成时,在印刷装置100的 z方向侧不会形成多余的凹凸,与在印刷装置100的 z方向侧形成多余的凹凸时相比,能够缩短印刷装置100的z方向的尺寸,降低印刷装置100的高度,使印刷装置100小型化。
[0142]
供送盖113能够以 y方向侧的端部为轴进行开闭。当打开供送盖113时,露出框体112内的供送部120,用户将印刷介质m载置于供送部120所具备的载置部120a。供送部120逐页供送设置于载置部120a上的印刷介质m。需要指出,供送部也可以是逐页供送收容于相对于框体112可拆装的盒中的印刷介质m的构成。
[0143]
在印刷装置100的前表面( y方向侧)设置有排出盖150。排出盖150安装于框体112,能够相对于框体112进行转动。当打开排出盖150时,露出图中虚线所示的排出口121。
[0144]
在印刷中,打开排出盖150,从排出口121排出在框体112内进行了记录的印刷介质m。
[0145]
在框体112内,设置有能够在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滑架122。在滑架122上搭载有作为能够向印刷介质m喷射墨的液体喷射单元的一例的记录头123以及收容向记录头123供给的墨的液体收容部151(墨盒152)。搭载于滑架122的记录头123及液体收容部151(墨盒152)能够和滑架122一起在扫描方向x上移动。
[0146]
记录头123向印刷介质m喷射墨,从而在印刷介质m上记录图像。
[0147]
液体收容部151是收容墨盒152的壳体,具有能够转动至能够将墨注入墨盒152的开位置和覆盖墨盒152的闭位置的开闭盖(省略图示)。需要指出,液体收容部151也可以是不具有开闭盖的构成。
[0148]
墨盒152位于比记录头123更靠上方的位置,具有用于从补充容器158注入墨的注入口153以及密闭注入口153的罩部件154。
[0149]
印刷装置100具备使滑架122移动的移动机构125。移动机构125具备以使滑架122能够在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方式对滑架122进行支承的引导轴(省略图示)、配置于扫描方向x的两端的一对滑轮126、卷绕在一对滑轮126上的环状的同步带127以及对一方的滑轮126进行旋转驱动以使同步带127正反旋转的滑架电机128。滑架122固定于环状的同步带127的一部分。
[0150]
此外,在框体112内设置有进行印刷介质m的输送的输送部(省略图示)。输送部将供送部120所供送的印刷介质m向与扫描方向x交叉的输送方向y输送。需要指出,在与记录头123对置的位置处,与输送印刷介质m的方向平行的方向( y方向)为输送方向y。
[0151]
在非印刷时,滑架122在设定于扫描方向x的一端部(

x方向侧的端部)的初始位置hp处待机。当滑架122配置于初始位置hp时,用户能够经由窗部129对墨盒152内的墨的余量进行视觉确认。而且,当滑架122配置于墨注入位置p8(图10参照)时,也能够从窗部129对墨盒152内的液面进行视觉确认。墨注入位置p8是从补充容器158向墨盒152注入墨时滑架122
所处于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注入位置p8相对于初始位置hp位于

x方向侧。
[0152]
当墨盒152内的墨的余量减少、从补充容器158向墨盒152注入墨时,用户打开维护盖114,操作墨注入按钮118,从而使滑架122移动至墨注入位置p8。当滑架122配置于墨注入位置p8时,能够安装用于向墨盒152注入墨的补充容器158。详细而言,当将滑架122配置于墨注入位置p8、打开液体收容部151的开闭盖及墨盒152的罩部件154时,能够安装用于向墨盒152注入墨的补充容器158。
[0153]
在图10中,示出了经由注入口153从而补充容器158与墨盒152连接的状态。
[0154]
如图10所示,用户在将滑架122配置于墨注入位置p8、并打开液体收容部151的开闭盖及墨盒152的罩部件154之后,连接补充容器158与墨盒152。
[0155]
框体112的 z方向的边在墨注入位置p8处的墨盒152的附近向

z方向凹陷。在框体112中,在墨注入位置p8处的墨盒152的附近向

z方向凹陷的边为边112c。相对于在墨注入位置p8处的墨盒152的附近向

z方向凹陷的部分、即框体112的边112c, z方向侧的空间为设置于框体112的切口143。
[0156]
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中,在作为侧面侧壳部件的一例的框体112中具有在作为液体收容体的一例的墨盒152的附近设置有切口143的构成。
[0157]
当将墨从补充容器158注入墨盒152时,在补充容器158的前端插入墨盒152的注入口153中的状态下,补充容器158与墨盒152连接。
[0158]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是将墨注入位置p8处的墨盒152配置于框体112的附近,由于在框体112中设置有切口143,因此,在补充容器158与墨盒152连接的状态下,补充容器158不会与框体112接触,能够良好地连接补充容器158与墨盒152。由于能够良好地连接补充容器158与墨盒152,因此,能够将墨从补充容器158良好地注入墨盒152。
[0159]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补充容器158与墨盒152连接的状态下,补充容器158的一部分经由设置于框体112的切口143而配置于框体112的外侧。换言之,当将墨从补充容器158注入墨盒152时,补充容器158的一部分经由切口143而配置于框体112的外侧。
[0160]
在将墨从补充容器158注入墨盒152的情况下,当补充容器158的一部分经由切口143而配置于框体112的外侧时,与补充容器158配置于框体112的内侧时相比,能够将墨盒152配置于框体112的附近,缩短墨盒152与框体112的间隔(x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缩短印刷装置100的x方向的尺寸,使印刷装置100小型化。
[016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中,通过在框体112中设置切口143,从而即便是将墨盒152配置于框体112的附近,也能够良好地连接补充容器158与墨盒152,从补充容器158将墨良好地注入墨盒152。并且,通过使补充容器158的一部分经由切口143而配置于框体112的外侧,从而能够将墨盒152配置于框体112的附近,缩短印刷装置100的x方向的尺寸,使印刷装置100小型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