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4: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板墙施工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板墙是墙体的一种,即采用木板或者塑料组装成的隔墙,板墙安装时无需搭建脚手架,同时,完全避免了湿作业,无需清理现场的水泥砂浆废料,不需要内外多次粉刷,降低了材料成本,增大了室内空间使用面积。
3.然而由于在对建筑板墙进行安装时传统的都是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搬运,同时还要不断的调整位置,已达到水平位置,不仅降低了安装效率,同时在安装过程中对人工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便于对施工装置的使用,同时提高对建筑板墙的施工效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包括固定架,用于对整个施工装置进行位置的固定和移动,所述固定架的内壁靠近侧壁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用于固定第一固定块,方便第一支撑杆的转动,所述固定架的内壁靠近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用于对第一气缸进行位置的固定,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远离连接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便于定位架与固定架进行转动,所述连接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定位架,用于对需要进行施工的建筑板墙进行承接定位,方便其安装,所述定位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防止在安装建筑板墙时板墙的滑落,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用于对第一支撑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用于配合第二支撑杆对定位架进行撑起,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用于配合第一支撑架对定位架进行撑起,所述定位架的底部靠近侧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便于第二支撑架的转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定位架的底部靠近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面固定连接有推板,用于对定位架内部固定的板墙进行推动。
6.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底部靠近侧壁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便于对整个施工装置进行位置的移动。
7.优选的,所述定位架的顶部设置有凹槽,便于对建筑板墙进行位置的固定。
8.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二固定块呈转动连接,便于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固定块对定位架进行撑起。
9.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面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转动位置呈转动连接,便于通过第一气缸使得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对定位架进行撑起。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贯穿定位架的底部,且与之呈滑动连接,便于对推
板进行推动,从而使得板墙从定位架内推出。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 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通过使用机械化的推动装置,使得在对建筑板墙进行安装时可以不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搬运,从而提高了对建筑板墙的安装效率;
13.2. 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通过在固定架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使得在对施工装置进行使用时更加的方便与快捷,同时在使用时增加了其施工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人工安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的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固定架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的凹槽架;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凹槽架的侧视图。
18.图中:1、固定架;101、万向轮;2、连接杆;3、固定板;4、连接轴;5、定位架;501、凹槽;6、限位板;7、第一固定块;8、第一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10、第二固定块;11、第一气缸;12、第二气缸;13、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0.请参阅图1,连接轴4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定位架5,用于对需要进行施工的建筑板墙进行承接定位,方便其安装,定位架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防止在安装建筑板墙时板墙的滑落,连接杆2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7,用于对第一支撑杆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块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8,用于配合第二支撑杆9对定位架5进行撑起,第一支撑杆8远离第一固定块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9,用于配合第一支撑架8对定位架5进行撑起,定位架5的底部靠近侧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0,便于第二支撑架9的转动,第二支撑杆9与第二固定块10呈转动连接,便于第二支撑杆9通过第二固定块10对定位架5进行撑起,固定板3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1,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端面与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9的转动位置呈转动连接,便于通过第一气缸11使得第一支撑架8和第二支撑架9对定位架5进行撑起。
21.如图2示,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包括固定架1,用于对整个施工装置进行位置的固定和移动,固定架1的底部靠近侧壁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1,便于对整个施工装置进行位置的移动,固定架1的内壁靠近侧壁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用于固定第一固定块7,方便第一支撑杆8的转动,固定架1的内壁靠近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用于对第一气缸11进行位置的固定,固定架1的顶部远离连接杆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便于定位架5与固定架1进行转动。
22.如图3示,定位架5的顶部设置有凹槽501,便于对建筑板墙进行位置的固定,防止
滑落。
23.如图4示,定位架5的底部靠近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2,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贯穿定位架5的底部,且与之呈滑动连接,便于对推板13进行推动,从而使得板墙从定位架5内推出,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端面固定连接有推板13,用于对定位架5内部固定的板墙进行推动。
2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施工装置放到需要的位置,接着将建筑板墙放到定位架5内的凹槽501内,接着启动第一气缸11,第一气缸11活塞杆推动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9的转动位置移动,从而使得定位架5在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9的移动下逐渐的被抬升,接着便将内部的建筑板墙推向需要的位置,同时在限位板6的作用下防止推动过程中建筑板墙的滑落,接着在启动第二气缸12,第二气缸12活塞杆推动推板13的移动,从而使得推板对建筑板墙进行推动,从而使得建筑板墙推到相应的位置,接着便可以此操作对其他板墙进行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不仅提高了在对建筑板墙的施工效率,还方便对施工装置的使用。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内壁靠近侧壁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所述固定架(1)的内壁靠近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架(1)的顶部远离连接杆(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定位架(5),所述定位架(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连接杆(2)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7),所述第一固定块(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8),所述第一支撑杆(8)远离第一固定块(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9),所述定位架(5)的底部靠近侧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0),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1),所述定位架(5)的底部靠近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2),所述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端面固定连接有推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底部靠近侧壁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5)的顶部设置有凹槽(5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9)与第二固定块(10)呈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端面与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9)的转动位置呈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贯穿定位架(5)的底部,且与之呈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建筑板墙的施工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壁靠近侧壁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用于固定第一固定块,方便第一支撑杆的转动,所述固定架的内壁靠近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用于对第一气缸进行位置的固定,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远离连接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便于定位架与固定架进行转动,所述连接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定位架,用于对需要进行施工的建筑板墙进行承接定位,方便其安装,所述定位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防止在安装建筑板墙时板墙的滑落。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建筑板墙进行自动的对其推动结构,使得在对建筑板墙进行施工时提高其安装效率,同时方便对施工装置的方便使用。同时方便对施工装置的方便使用。同时方便对施工装置的方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珍 杨维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丞华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5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