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立交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3: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交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立交桥结构。


背景技术:

2.立交桥全称为“立体交叉桥”,是指在两条以上的交叉道路交汇处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互不相扰的现代化桥梁,包括立体交叉工程中的下沉式隧道(因为隧道主体上方即会形成桥型结构)。由于建设成本较高,通常只在高速公路互通、城市干道或快速路之间的交汇处建设,主要作用是使各个方向的车辆不受路口上的红绿灯管制而快速通过。
3.专利申请号201520496140.2,一种无需红绿灯的立交桥结构,包括横竖交叉的主干道,在横竖交叉的主干道的交叉处设置立交桥使得横竖交叉的主干道彼此独立通行,在主干道交叉处四周的主干道上分别设置半圆形立交桥一,在半圆形立交桥一两侧分别设有引桥,引桥与对应的主杆道连通,相邻引桥间连通且使得所有的半圆形立交桥一和引桥构成一个闭环的环形道路。
4.专利申请号201520496140.2在设计上存在不足之处:立交桥结构仅给出了机动车的通行解决方案,但是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上述立交桥结构就无法在实际中推广应用。本申请在专利申请号201520496140.2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使得改进后的立交桥结构可以同时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立交桥结构。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新型立交桥结构,包括两条主干道、一座天桥、四座半圆形立交桥和四座引桥,两条主干道均为双向车道,每个方向的车道均包括第一机动车道和第一非机动车道;每座引桥连接两条主干道的第一机动车道,在每座引桥的下方均设置转向车道,每条转向车道连接两条主干道的第一非机动车道;在天桥的下方设有供行人通过主干道的桥洞,被天桥横跨的主干道的下方设置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主干道的地下涵洞;在每座半圆形立交桥上均设置第二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第二机动车道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主干道的双向两个第一机动车道连接,第二非机动车道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主干道的双向两个第一非机动车道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天桥为双向车道,每个方向的车道均包括第三机动车道,天桥的双向两个第三机动车道与其对应的主干道的双向两个第一机动车道连接。
8.作为优选,双向车道通过隔离护栏隔开。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本申请立交桥结构在满足机动车通行的基础上,增加了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功能设计,可以同时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需要,极具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中所示:
13.1、主干道,2、天桥,3、半圆形立交桥,4、引桥,5、第一机动车道,6、第一非机动车道,7、桥洞,8、转向车道,9、地下涵洞,10、第二非机动车道,11、第二机动车道,12、第三机动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条主干道1、一座天桥2、四座半圆形立交桥3和四座引桥4。两条主干道1、一座天桥2、四座半圆形立交桥3和四座引桥4均为现有结构,相应的结构连接关系在专利申请号201520496140.2中有清楚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16.两条主干道1均为双向车道,双向车道通过隔离护栏隔开,每个方向的车道均包括第一机动车道5和第一非机动车道6。每座引桥4连接两条主干道1的第一机动车道5,在每座引桥4的下方均设置转向车道8,每条转向车道8连接两条主干道1的第一非机动车道6。在天桥2的下方设有供行人通过主干道1的桥洞7,被天桥2横跨的主干道1的下方设置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主干道1的地下涵洞9。
17.在每座半圆形立交桥3上均设置第二机动车道11和第二非机动车道10,第二机动车道11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主干道1的双向两个第一机动车道5连接。第二非机动车道10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主干道1的双向两个第一非机动车道6连接。
18.所述天桥2为双向车道,每个方向的车道均包括第三机动车道12,天桥2的双向两个第三机动车道12与其对应的主干道1的双向两个第一机动车道5连接。
19.机动车的通行规则在专利申请号201520496140.2中已经详细说明,本申请立交桥结构在满足机动车通行的基础上,增加了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功能设计,可以同时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需要,极具推广价值。例如a处的非机动车或行人需要达到b处可以直接通过桥洞7到达,a处的非机动车或行人需要达到c处可以直接通过地下涵洞9到达,a处的非机动车或行人需要达到d处可以直接通过转向车道8右转。a处的非机动车或行人需要左转时,应先右转到达d处,之后上半圆形立交桥3达到e处,下桥进入主干道1的第一非机动车道f处即可。
20.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立交桥结构,包括两条主干道、一座天桥、四座半圆形立交桥和四座引桥,其特征在于:两条主干道均为双向车道,每个方向的车道均包括第一机动车道和第一非机动车道;每座引桥连接两条主干道的第一机动车道,在每座引桥的下方均设置转向车道,每条转向车道连接两条主干道的第一非机动车道;在天桥的下方设有供行人通过主干道的桥洞,被天桥横跨的主干道的下方设置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主干道的地下涵洞;在每座半圆形立交桥上均设置第二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第二机动车道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主干道的双向两个第一机动车道连接,第二非机动车道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主干道的双向两个第一非机动车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交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桥为双向车道,每个方向的车道均包括第三机动车道,天桥的双向两个第三机动车道与其对应的主干道的双向两个第一机动车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立交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双向车道通过隔离护栏隔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立交桥结构,两条主干道均为双向车道,每个方向的车道均包括第一机动车道和第一非机动车道;每座引桥连接两条主干道的第一机动车道,在每座引桥的下方均设置转向车道,每条转向车道连接两条主干道的第一非机动车道;在天桥的下方设有供行人通过主干道的桥洞,被天桥横跨的主干道的下方设置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主干道的地下涵洞;在每座半圆形立交桥上均设置第二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第二机动车道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主干道的双向两个第一机动车道连接。本申请立交桥结构在满足机动车通行的基础上,增加了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功能设计,可以同时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需要,极具推广价值。极具推广价值。极具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曹爱民 曹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曹爱民
技术研发日:2021.07.17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