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压装、铆接一体化夹具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01: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装、铆接一体化夹具。


背景技术:

2.产品在组装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压装和铆接的工艺,相关技术中,压装和铆接工艺通常需要使用两台设备进行,这样使得产品组装的成本大,工序多,使用的劳动力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装、铆接一体化夹具,以解决压装和铆接工艺通常需要使用两台设备进行,导致产品组装的成本大,工序多,使用的劳动力成本也高的问题。
4.本技术提供一种压装、铆接一体化夹具,包括:
5.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沿着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孔;
6.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对准所述第一导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
7.铆接件,所述铆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定位装置的一侧;所述铆接件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定位装置相配合的第二导孔;
8.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铆接件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所述夹持装置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对准所述铆接件。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10.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
11.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
12.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一导孔;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安装板垂直;
13.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导杆与所述定位轴平行。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15.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定位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板平行;所述铆接件背离所述夹持装置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17.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所述定位孔;
18.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20.第二支撑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弹性组件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沿着厚度方向开设有与所述铆接件相配合的第三导孔;
21.第一错齿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错齿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铆接件相配合的第四导孔;
22.第二错齿板,所述第二错齿板与所述第一错齿板相配合;所述第二错齿板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错齿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铆接件相配合的第五导孔。
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错齿板上设置有第一齿部和第一凹槽。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错齿板包括:
25.错齿板本体,所述错齿板本体上设置第二齿部和第二凹槽;
26.延长板,连接于所述错齿板本体的一端;所述延长板与所述错齿板本体一体成型。
2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安装有槽体;所述槽体上开设有导槽;所述第二错齿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导槽内。
2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29.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错齿板连接。
3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31.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32.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33.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安装杆外;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抵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孔。
3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35.本技术一种压装、铆接一体化夹具包括安装板、定位装置、铆接件和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于对待组装产品的一些部件进行夹持固定,使组装过程更加稳定,提高组装的精准度,定位装置用于对待组装产品的一些部件进行定位,方便压机的定位压装,铆接件用于对压装完成的产品进行铆接。本技术的夹具能同时实现压装和铆接工作,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省产品加工成本。
3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压装、铆接一体化夹具在第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39.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一种压装、铆接一体化夹具在第二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铆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压装、铆接一体化夹具的部分爆炸图;
42.图6为图5中ii处放大图;
4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夹具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4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错齿板与第二错齿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4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组件在第二支撑板上的安装示意图。
46.附图标记:
[0047]1‑
安装板;
[0048]
100

第一导孔;
[0049]2‑
定位装置;
[0050]
21

固定架;
[0051]
22

第一气缸;
[0052]
23

定位轴;
[0053]
24

导杆;
[0054]
25

连接板;
[0055]3‑
铆接件;
[0056]
30

第二导孔;
[0057]4‑
夹持装置;
[0058]
41

固定板;
[0059]
410

定位孔;
[0060]
42

夹持组件;
[0061]5‑
第一支撑板;
[0062]
51

槽体;
[0063]6‑
第二支撑板;
[0064]
60

第三导孔;
[0065]
61

安装孔;
[0066]7‑
弹性组件;
[0067]
71

安装杆;
[0068]
72

弹性件;
[0069]8‑
第一错齿板;
[0070]
80

第四导孔;
[0071]
81

第一齿部;
[0072]
82

第一凹槽;
[0073]9‑
第二错齿板;
[0074]
90

第五导孔;
[0075]
91

错齿板本体;
[0076]
911

第二齿部;
[0077]
912

第二凹槽;
[0078]
92

延长板;
[0079]
10

第二气缸;
[0080]
11

产品;
[0081]
11a

第一部件;
[0082]
11b

第二部件;
[0083]
11c

第三部件。
[0084]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85]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86]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8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88]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89]
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9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压装、铆接一体化夹具,该夹具具有辅助压装和铆接功能。如图1

2所示,该夹具包括安装板1、定位装置2、铆接件3和夹持装置4,用于将第一部件11a、第二部件11b和第三部件11c进行压装、铆接以组装成产品11。如图3所示,安装板1上沿着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孔100。定位装置2对准所述第一导孔100设置于安装板1的一侧。铆接件3设置于安装板1背离定位装置2的一侧。如图4所示,铆接件3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定位装置2相配合的第二导孔30。夹持装置4设置于铆接件3背离安装板1的一端。夹持装置4上开设有定位孔410,定位孔410对准铆接件3。
[0091]
具体地,安装板1水平安装,定位装置2和铆接件3均与安装板1垂直,铆接件3为铆刀。第一部件11a可以为铁片,第二部件11b可以为操作把手,第三部件11c可以为产品壳体。
[0092]
本实施例中的夹具包括安装板1、定位装置2、铆接件3和夹持装置4,通过安装板1可以将夹具连接在相应的装置上。安装板1上沿着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孔100,定位装置2对准所述第一导孔100设置于安装板1的一侧,定位装置2用于对第一部件11a、第三部件11c进行定位,方便压机将第二部件11b准确地压入第三部件11c内,压装完成后再进行铆接,使压装和铆接工作都更加精准。铆接件3设置于安装板1背离定位装置2的一侧,铆接件3用于对压装完成后的第一部件11a和第二部件11b进行铆接,将第一部件11a和第二部件11b铆接在一起。铆接件3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定位装置2相配合的第二导孔30,定位装置2能通过第二导孔30穿过铆接件3对第一部件11a、第三部件11c进行定位,进而将第二部件11b准确地压入第三部件11c内,压装完成再直接对定位压装好的第一部件11a和第二部件11b进行铆接工作,同时实现压装和铆接一体化。夹持装置4设置于铆接件3背离安装板1的一端,夹持装置4用于对第一部件11a、第三部件11c进行夹持固定,使组装过程更加稳定,提高组装的精准度。夹持装置4上开设有定位孔410,定位孔410对准铆接件3,这样使得夹持装置4夹持的部件能精准地进行铆接。
[0093]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定位装置2包括固定架21、第一气缸22、
定位轴23和导杆24,固定架21固定设置在安装板1的一侧。第一气缸22安装在固定架21上。定位轴2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气缸22的输出端,另一端对准第一导孔100。定位轴23与安装板1垂直。导杆24的一端通过连接板25与第一气缸22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架21连接。导杆24与定位轴23平行。
[0094]
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2包括固定架21、第一气缸22、定位轴23和导杆24,固定架21固定设置在安装板1的一侧,固定架21能够实现第一气缸22、定位轴23和导杆24的稳定安装,有利于定位轴23的稳定运行。第一气缸22安装在固定架21上,定位轴2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气缸22的输出端,定位轴23在第一气缸22的驱动下沿着垂直于安装板1的方向穿过安装板1、铆接件3、第一部件11a的安装孔、第三部件11c的安装孔,将第一部件11a、第三部件11c固定。导杆24的一端通过连接板25与第一气缸22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架21连接。导杆24与定位轴23平行,通过导杆24的作用,可以保证定位轴23的移动方向固定,不发生偏移,提高定位精准度和定位效率。
[0095]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夹具还包括第一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5连接于安装板1背离定位装置2的一侧。第一支撑板5与安装板1平行。铆接件3背离夹持装置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板5。
[0096]
本实施例的夹具还包括第一支撑板5,铆接件3背离夹持装置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5能够实现铆接件3的稳定安装。
[0097]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夹持装置4包括:
[0098]
固定板4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5背离安装板1的一侧。固定板41上开设有定位孔410。
[0099]
夹持组件42,安装于固定板41上。
[0100]
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包括固定板41和夹持组件42,固定板41为产品11的组装提供稳定的支撑平台,夹持组件42能够将产品11的第一部件11a、第三部件11c稳定地固定在固定板上。针对不同的待组装产品11,可以选用不同的夹持装置,采用该夹具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压装、铆接时,只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夹持装置4即可。
[0101]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夹具还包括:
[0102]
第二支撑板6,连接于固定板41朝向第一支撑板5的一侧。第二支撑板6与第一支撑板5通过弹性组件7弹性连接。第二支撑板6沿着厚度方向开设有与铆接件3相配合的第三导孔60。
[0103]
第一错齿板8,连接于第二支撑板6背离固定板41的一侧。第一错齿板8上开设有与铆接件3相配合的第四导孔80。
[0104]
第二错齿板9,第二错齿板9与第一错齿板8相配合。第二错齿板9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板5。第二错齿板9上开设有与铆接件3相配合的第五导孔90。
[0105]
具体地,第三导孔60、第四导孔80和第五导孔90的孔径大于铆接件3的外径。
[0106]
本实施例中,夹具还包括第二支撑板6、第一错齿板8和第二错齿板9,通过第一错齿板8和第二错齿板9的配合,第二支撑板6以及连接于固定板41上的产品11能在压机的作用下下降至与铆接件3接触,完成铆接。第二支撑板6连接于固定板41朝向第一支撑板5的一侧,并与第一支撑板5通过弹性组件7弹性连接,在第一错齿板8和第二错齿板9的配合下,第二支撑板6以及连接于固定板41上的产品11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向下移动,在弹性组件7的作
用下,第二支撑板6以及连接于固定板41上的产品11能稳定在原先的位置不下移或者发生稍微下移(稍微下移不足以完成铆接),这样能有效避免铆接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产生的冲击力过大导致铆接失败或产品11发生损坏的问题。之后,第二支撑板6以及连接于固定板41上的产品11在压机的作用下下移直至完成铆压。铆接完成后,第二支撑板6以及连接于固定板41上的产品11会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位置,以便产品11的卸载和下一组产品的组装。第二支撑板6沿着厚度方向开设有与铆接件3相配合的第三导孔60,第一错齿板8上开设有与铆接件3相配合的第四导孔80,第二错齿板9上开设有与铆接件3相配合的第五导孔90,第三导孔60、第四导孔80和第五导孔90方便铆接件3的穿设,同时也不影响第二支撑板6和第一错齿板8相对铆接件3发生位移。
[0107]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错齿板8上设置有第一齿部81和第一凹槽82。第二错齿板9包括:
[0108]
错齿板本体91,错齿板本体91上设置第二齿部911和第二凹槽912;
[0109]
延长板92,连接于错齿板本体91的一端;延长板92与错齿板本体91一体成型。
[0110]
本实施例中,第一错齿板8上设置第一齿部81和第一凹槽82,第二错齿板9包括错齿板本体91和延长板92,错齿板本体91上设置第二齿部911和第二凹槽912,压装过程中,第一齿部81与第二齿部911抵触配合,铆接过程中,第一齿部81与第二齿部911错开,在压机的作用下第一齿部81下移至第二凹槽912内与第二凹槽912槽底接触,第一凹槽82下移至进入第二齿部911内,使第二齿部911与第一凹槽82槽底接触,以完成铆接。
[0111]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板5上安装有槽体51。槽体51上开设有导槽。第二错齿板9活动安装于导槽内。
[0112]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板5上安装槽体51,并在槽体51上开设导槽,将第二错齿板9活动安装在导槽内,实现了第二错齿板9在第一支撑板5上的活动安装,第二错齿板9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沿着导槽发生定向移动,使第二错齿板9与第一错齿板8发生相对位移实现错位接触。
[0113]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7和图8所示,夹具还包括:
[0114]
第二气缸10,安装于安装板1。第二气缸10的输出轴与第二错齿板9连接。具体地,第二气缸10的输出轴与第二错齿板9的延长板92背离错齿板本体91的一端连接。
[0115]
本实施例的夹具还包括第二气缸10,第二气缸10的输出轴与第二错齿板9连接,在第二气缸10的驱动下,第二错齿板9沿着导槽发生定向移动,使第二错齿板9与第一错齿板8发生相对位移实现错位接触。
[0116]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支撑板6上开设有安装孔61。
[0117]
弹性组件7包括:
[0118]
安装杆71,安装杆7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5,另一端穿设于安装孔61。
[0119]
弹性件72,弹性件72套设于安装杆71外。弹性件7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5抵接,另一端抵接于安装孔61。
[0120]
具体地,弹性组件7的个数可以为四个,四个弹性组件7分别对应地与第二支撑板6的四个角连接。弹性件72可以为弹簧。
[0121]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弹性组件7在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之间的稳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6上开设有安装孔61,用于安装弹性组件7。弹性组件7包括安装杆71和弹性件
72,弹性件72套设于安装杆71外,安装杆7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5,另一端穿设于安装孔61,弹性件7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5抵接,另一端抵接于安装孔61,安装杆71为弹性件72的安装提供稳定支撑作用,稳定弹性形变的方向。
[0122]
本技术一种压装、铆接一体化夹具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0123]
第一气缸22驱动定位轴23沿着垂直于安装板1的方向穿过安装板1、铆接件3、第一部件11a的安装孔、第三部件11c的安装孔实现对第一部件11a和第三部件11c的定位。再将第二部件11b沿着第三部件11c的安装孔的一端插入,压机下降将第二部件11b压入到第三部件11c的安装孔中,并与位于第三部件11c的安装孔的另一端的第一部件11a接触,完成压装。
[0124]
压装完成后,压机上升,第二气缸10驱动第二错齿板9沿着导槽移动,使得第二错齿板9与第一错齿板8发生错位。压机下降继续压装产品11,使得第一齿部81下移至第二凹槽912内与第二凹槽912槽底接触,第一凹槽82下移至进入第二齿部911内,使第二齿部911与第一凹槽82槽底接触,这样,产品11也随之下降与铆接件3接触,完成铆接。
[0125]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