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01: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对于nb液晶显示屏,主要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bent结构(即弯曲结构),是将显示屏的印刷电路板(pcba)翻转粘在背板表面,可实现dp侧(绑定侧)显示模组边框减窄的效果,但是存在厚度偏厚劣势;另一种是,flat结构(即平面结构),虽然具有超薄优势,但是存在dp侧边框偏大的劣势。此外,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光学膜材固定在胶框上,在振动测试、运输过程中,出现棱镜移动划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少背光模组的边框宽度,有效避免光学膜材移位,解决膜材褶皱、线缺失等问题。
4.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绑定侧;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6.背板,包括位于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的底板、及设置于所述绑定侧的第一侧板;
7.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位于所述绑定侧的入光侧、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出光面;
8.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材,所述光学膜材包括多层膜材,每层膜材在所述绑定侧分别设有定位凸耳;
9.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第一灯条电路板及设置于第一灯条电路板上的多个第一点光源,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叠放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所述第一点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隙;
10.其中,在所述绑定侧,所述光学膜材的边缘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的位置,并叠放固定在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上,所述光学膜材的背离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的一侧与显示面板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胶带粘贴固定,所述光学膜材的定位凸耳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上。
11.示例性的,所述背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两侧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12.其中在所述绑定侧,所述第一固定胶带沿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延伸并粘附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外侧壁上。
13.示例性的,所述光学膜材包括最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第一膜材及位于所述第一膜材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至少两层膜材;
14.在所述绑定侧,所述第一膜材上的定位凸耳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胶带固定;
15.所述至少两层膜材的定位凸耳通过第二固定胶带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一灯条电路
板上。
16.示例性的,在所述绑定侧,各层膜材的定位凸耳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以错开设置而呈阶梯状,所述第二固定胶带的两端部分别粘附在所述第一灯条固定板上,中部随形覆盖粘贴在所述至少两层膜材的定位凸耳上。
17.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膜材包括上扩散片,所述至少两层膜材包括从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至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依次叠放的上棱镜、下棱镜和下扩散片。
18.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通过第三固定胶带粘贴固定,且所述第三固定胶带为白反射胶带。
19.示例性的,所述灯条还包括:第二灯条电路板及多个第二点光源,其中所述第二灯条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对置,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多个第二点光源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灯条电路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20.示例性的,所述多个第一点光源与所述多个第二点光源交错设置。
21.示例性的,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灯条开口区和非灯条开口区;
22.在所述灯条开口区,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灯条电路板连接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自所述灯条开口区伸出至所述第一侧板外;
23.在所述非灯条开口区,所述第一侧板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边缘向外反折,而形成双折边结构。
24.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
25.本公开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26.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绑定侧,通过设计倒置的第一灯条电路板,即,第一灯条电路板上的多个第一点光源位于第一灯条电路板的下方(靠近底板的一侧),且第一灯条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会叠放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并固定,将光学膜材的边缘向外延伸,这样,可以无需设计背板上的u折,而是将光学模材向外延伸来代替u折直接支撑及固定显示面板,从而可有效减少边框尺寸;且光学膜材的定位凸耳粘贴固定在该第一灯条电路板的上方,这种对光学膜材的定位凸耳的固定方式,相较于相关技术来说,能够有效避免光学膜材移位,解决膜材褶皱、线缺失等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在绑定侧在灯条出口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8.图2表示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在绑定侧的光学膜材的凸耳固定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在绑定侧在灯条出口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4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在绑定侧非灯条出口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1.图5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灯条俯视图;
32.图6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绑定侧在第一侧板延伸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
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34.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5.在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之前,有必要对于相关技术进行以下说明:
36.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更新换代,高规格产品的涌现为液晶显示市场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超窄边框产品在高规格产品中一直倍受青睐。
37.在相关技术中,对于nb液晶显示屏,主要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bent结构(即弯曲结构),是将显示屏的印刷电路板(pcba)翻转粘在背板表面,可实现dp侧(绑定侧)显示模组边框减窄的效果,但是存在厚度偏厚劣势;另一种是,flat结构(即平面结构),即,显示屏的印刷电路板不会翻转,flat结构虽然具有超薄优势,但是由于dp侧受背光模组(blu)结构限制,使得显示模组的边框(即从显示区域aa到显示模组的外侧边缘的距离)无法实现超窄化设计。
38.此外,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中的光学膜材设计由于制程工艺和设计影响,常会出现膜材移位,导致膜材褶皱和线缺失问题。
39.具体的,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中nb液晶显示器的flat结构绑定侧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2、导光板3、灯条4、光学膜材5、胶框8等,其中背板2在绑定侧冲压出u型折边21(以下简称u折),显示面板1通过面板固定胶带6粘贴固定在u折21上方,u折21下方为小白反7和灯条4等。
40.背光模组在设计上,为了防止hot spot(热点)问题,要求a/p比值>0.65,其中a为灯珠与显示面板aa区之间距离,p值为两灯珠之间的距离。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p值固定不变时,设计上应尽可能增大a值,这就使得显示模组的边框增大。
41.此外,从图1所示的截面图中可以看出,小白反7是贴附在背板2的u折21下方,受空间及组装盲区限制,人员组装小白反7时,常出现小白反组装偏移问题引起漏光。
42.此外,在相关技术中,光学膜材5的固定方式是,如图2所示,上扩散片51靠左、右侧凸耳固定在面板固定胶带6上,上棱镜52通过双面胶胶粘在小白反上,下棱镜53为无固定状态,下扩散片54左、右两侧凸耳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小白反7上,这种方式固定膜材会引起以下问题:
43.1)组装上扩散片时,上扩散片的两侧凸耳容易偏移到胶框;
44.2)由于上扩散片左右两侧凸耳宽度较小,面板固定胶带6胶粘不牢上扩散片,易发
生上扩散偏移引起线缺失和膜材褶皱;
45.3)由于下棱镜无固定状态,在做vib测试及运输过程中,下棱镜膜材移位,会使得下棱镜与lgp相互摩擦导致棱镜划伤;
46.4)由于背板2冲压出u折21,在背板2上设置有止裂槽的位置属于薄弱区,此位置常常出现破片,且人员拿取显示模组的边缘时,止裂槽位置使得显示模组容易发生形变。
47.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边框不能实现超窄边框化以及光学膜材易出现偏移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减小显示模组的绑定侧边框,且有效避免光学膜材移位,解决膜材褶皱、线缺失等问题。
48.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绑定侧(dp侧),即,cof bonding(覆晶薄膜绑定)区域所在一侧。
49.如图3和图4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0、导光板200、光学膜材300、灯条400等,其中所述背板100包括位于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的底板110、及设置于所述绑定侧的第一侧板120;所述导光板200设置于所述底板110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所述导光板200包括位于所述绑定侧的入光侧、及与所述显示面板10相对的出光面;所述光学膜材300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一侧,所述光学膜材300包括多层膜材,每层膜材在所述绑定侧分别设有定位凸耳;灯条40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00的入光侧,所述灯条400包括第一灯条电路板410及设置于第一灯条电路板410上的多个第一点光源420,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410的至少一部分叠放固定于所述导光板200的出光面上,所述第一点光源420设置于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410的靠近所述底板110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导光板200与所述第一侧板120之间的间隙;其中,在所述绑定侧,所述光学膜材300的边缘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20的内侧面的位置,并叠放固定在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410上,所述光学膜材300的背离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410的一侧与显示面板10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胶带500粘贴固定,所述光学膜材300的定位凸耳350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410上。
50.上述方案中,在背光模组的绑定侧,通过设计倒置的第一灯条电路板410,即,第一灯条电路板410上的多个第一点光源420位于第一灯条电路板410的下方(靠近底板110的一侧),且第一灯条电路板410的至少一部分会叠放在导光板200的出光面上并固定,将光学膜材300的边缘向外延伸,且光学膜材300的定位凸耳350粘贴固定在该第一灯条电路板410的上方,这样,可以无需设计背板100上的u折,而是将光学模材向外延伸来代替u折直接支撑及固定显示面板10,从而可有效减少边框尺寸;且光学膜材300的定位凸耳350粘贴固定在该第一灯条电路板410的上方,这种对光学膜材300的定位凸耳350的固定方式,相较于相关技术来说,能够有效避免光学膜材300移位,解决膜材褶皱、线缺失等问题;此外,由于背板100可以无需u折设计,能够有效解决背板100上u折与胶框之间段差导致的破片问题。
51.以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四边,相应的,所述背板100除所述第一侧板120之外,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110相对的第二侧板、及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20相对两侧的第三侧板130和第四侧板140。
53.图3和图4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绑定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横截面垂直于底板和第一侧板;图5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绑定侧的灯条俯视图;图6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绑定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横截面垂直
于底板且平行于第一侧板。
54.如图6所示,在所述绑定侧,所述第一固定胶带500沿所述第一侧板12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延伸并粘附在所述第三侧板130和所述第四侧板140的外侧壁上。
5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胶带500设置在所述光学膜材3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之间,起到对显示面板10与光学膜材300的粘贴固定作用,而将所述第一固定胶带500的两端分别延伸并粘贴在背板100的第三侧板130和第四侧板140的外侧壁上,可以加强固定强度。
56.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胶带500可以是双面胶,所述光学膜材300包括最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一侧的第一膜材、及位于所述第一膜材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一侧的至少两层膜材,例如,所述第一膜材可以是上扩散片310、所述至少两层膜材可以包括从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一侧至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一侧依次叠放的上棱镜320、下棱镜330和下扩散片340。
57.其中,在所述绑定侧,所述第一膜材上的定位凸耳350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胶带500固定,这样,所述第一固定胶带500既可以固定显示面板10,又可以起到固定第一膜材的作用。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层膜材的定位凸耳350通过第二固定胶带600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410上,这样,可以无需利用胶框上的定位凹槽等来固定光学膜材300的定位凸耳350,而是直接将除最上方的第一膜材之外的其他膜材,利用胶带粘贴在第一灯条电路板410上表面即可,这样的膜材定位凸耳350固定方式,有效避免膜材移位,解决膜材褶皱、线缺失等问题。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绑定侧,各层膜材的定位凸耳350在所述底板1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以错开设置,由于各层膜材之间的堆叠关系,因此,各层膜材的定位凸耳350会呈阶梯状,所述第二固定胶带600的两端部分别粘附在所述第一灯条400固定板上,中部随形覆盖粘贴在所述至少两层膜材的定位凸耳350上。
60.采用上述方案,将各层膜材的定位凸耳350错开设置,并利用第二固定胶带600随形覆盖粘贴除最上方的第一膜材之外的其他膜材的定位凸耳350,这样,可以有效对每层膜材的定位凸耳350进行固定,不易发生偏移。
61.需要说明的是,各层膜材的定位凸耳350在所述底板1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可以是,各层膜材的定位凸耳350在底板110上的正投影完全不重叠,也可以是部分重叠。
62.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410与所述导光板200的出光面之间通过第三固定胶带700粘贴固定,且所述第三固定胶带700为白反射胶带。
63.在上述方案中,第一灯条电路板410与导光板200之间的第三固定胶带700为白反射胶带,可以起到“小白反”作用,防止漏光。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需要单独在背板100的u折下方设计小白反的方式,制程组装简化,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小白反组装偏移引起漏光问题。
64.此外,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灯条400还包括:第二灯条电路板430及多个第二点光源440,其中所述第二灯条电路板430与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410对置,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光板200与所述底板110之间,所述多个第二点光源44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灯条电路板430的远离所述底板110的一侧。
65.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灯条400为双灯条设计,即包括第一灯条电路板410和第二灯
条电路板430,两个灯条400电路板对置,其中第一灯条电路板410位于导光板200的出光面上方,第二灯条电路板430位于导光板200的下方,这样采用双灯条400设计,能够有效减小a/p比值中的p值,解决hot spot问题。并且,第一灯条电路板410通过与导光板200的上表面胶粘固定在一起,能够有效控制第一点光源420与导光板200之间的间隙(gap),避免出现光衰问题,能够实现高亮度背光模组。
66.此外,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点光源420与所述多个第二点光源440交错设置,例如相邻两个第一点光源420之间插入一个第二点光源440,且示例性的,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点光源420与第二点光源440大致处于同一直线上。
67.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底反射片900,所述底反射片90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00与底板110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灯条电路板410可通过第四固定胶带800粘贴固定,其中所述第四固定胶带800的一端粘贴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底反射片900之间,另一端粘贴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灯条电路板之间。示例性的,所述第四固定胶带800为白反射胶带,可以起到“小白反”作用,防止漏光。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需要单独在背板100的u折下方设计小白反的方式,制程组装简化,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小白反组装偏移引起漏光问题。
68.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绑定侧,所述背板100的第一侧板120上具有灯条开口区和非灯条开口区,所述灯条开口区为缺口结构,所述灯条开口区即为灯条400灯条开口区域,所述第一灯条电路板410与所述第二灯条电路板430连接柔性电路板450,所述柔性电路板450自所述灯条开口区伸出至所述第一侧板120外,柔性电路板450通过灯条连接器460连接印刷电路板470;在所述非灯条开口区,所述第一侧板120在远离所述底板110的一侧边缘向外反折,而形成双折边结构。
69.采用上述方案,在绑定侧,第一侧板120除灯条400开口处之外,非灯条开口区可采用双折边设计,可提升绑定侧的强度,防止显示模组过度翘曲形变。
70.采用如图所示的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其绑定侧的显示模组边框可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绑定侧边框减小约0.5mm。
71.具体计算如下表1:
72.表1
[0073] 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点光源宽度z3.0mm3.0mm相邻点光源之间间隙z10.93mm0.3mma/p比值0.8mm0.8mmp值(z z1)3.93mm3.3mma值(点光源与aa区间距离)3.14mm2.64mm
[0074]
由上表1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能够减小绑定侧边框,实现窄边框设计。
[0075]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10,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边框20,所述边框20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外周侧。
[0076]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手机、平板、显示器及电视机等各种类型
的显示产品。
[0077]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0078]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0079]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0080]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0081]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