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铝材表面保护层固化烘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材表面保护层固化烘房结构。


背景技术:

2.铝材是由铝和其它合金元素制造的制品,通常是先加工成铸造品、锻造品以及箔、板、带、管、棒、型材等后,再经冷弯、锯切、钻孔、拼装、上色等工序而制成,主要金属元素是铝,再加上一些合金元素,提高铝材的性能,而且有些铝材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涂层喷涂,增强铝材的抗腐蚀性和机械性能,但是现有铝材在进行喷涂保护层过后,因需要对其进行烘干,但是现有的铝材烘干装置对铝材表面烘干的范围并不全面,只能对单面进行烘干,导致未烘干的地方出现垮塌和凹凸,造成铝材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铝材表面保护层固化烘房结构,以解决现有铝材在进行喷涂保护层过后,因需要对其进行烘干,但是现有的铝材烘干装置对铝材表面烘干的范围并不全面,只能对单面进行烘干,导致未烘干的地方出现垮塌和凹凸,造成铝材报废的问题。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铝材表面保护层固化烘房结构,包括烘干房,所述烘干房内部设置有放置机构;
[0007]
所述放置机构包括设置于外端面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侧端面设置有拉手,所述放置架底端设置有底箱,所述底箱底端面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放置架内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下两端通过轴承与放置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端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端中部通过连接轴承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移动板与连接杆连接处设置有移动孔,且转动杆与移动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顶端与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顶端与放置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底端贯穿放置架与底箱与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之间通过皮带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侧端底端与转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放置架底端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与转动杆活动连接,且收集槽位于放置板下端。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房侧端设置有箱门,所述烘干房侧端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烘干房内端面上端设置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内部设置有加热管。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房内部侧端面设置有风机。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外端面设置有隔温箱,且隔温箱内部设置有隔温层。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贯穿隔温箱处与转动杆贯穿放置架处设置有密封圈。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房内部底端面设置有滚动轨,且滚动轨与万向轮滚动连接。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与放置板内端面设置有对应的放置孔。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孔由上到下呈阶梯状。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板内端的放置孔底端设置有开孔。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板内端的放置孔之间设置有开槽。
[0017]
(三)有益效果
[0018]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拉手将放置架拉出,而后将铝材插入放置板顶端的放置孔内部,然后启动电动推杆推动连接杆使上端的移动板向下移动,使得移动板底端的放置孔与铝材接触夹紧,而后通过万向轮推入烘干房内部,再启动加热管与风机进行工作加热烘干,随后启动转动电机带动皮带将齿轮内部的转动杆一并带动转动,而转动杆转动带动放置板转动,使得铝材一并进行转动,解决了现有铝材在进行喷涂保护层过后,因需要对其进行烘干,但是现有的铝材烘干装置对铝材表面烘干的范围并不全面,只能对单面进行烘干,导致未烘干的地方出现垮塌和凹凸,造成铝材报废的问题。
[0020]
2、通过在放置板的下端设置收集槽,并且在放置板上端的放置孔内部设置贯穿的开孔,便于收集未进行烘干时而滴落的涂料,避免涂料滴落在烘干房内部,造成清洗困难的问题。
[0021]
3、并通过在烘干房侧端面设置风机,使得加热管产生的热气在烘干房内部产生回流,增加烘干铝材的速率与效果。
附图说明
[0022]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放置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置机构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置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本实用新型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烘干房

1、箱门

2、控制器

3、加热槽

4、加热管

5、放置机构

6、风机

7、滚动轨

8、放置架

601、拉手

602、底箱

603、转动杆

604、轴承

605、移动板

606、移动孔

607、连接杆

608、隔温箱

609、电动推杆

610、放置板

611、收集槽

612、齿轮

613、转动电机

614、皮带

615、万向轮

616、隔温层

617、密封圈

618、放置孔

619、开槽

6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
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材表面保护层固化烘房结构,包括烘干房1,烘干房1内部设置有放置机构6;
[0032]
放置机构6包括设置于外端面的放置架601,放置架601侧端面设置有拉手602,放
置架601底端设置有底箱603,底箱603底端面设置有万向轮616,放置架601内部设置有转动杆604,转动杆604上下两端通过轴承605与放置架601转动连接,转动杆604上端设置有移动板606,移动板606上端中部通过连接轴承与连接杆608连接,移动板606与连接杆608连接处设置有移动孔607,且转动杆604与移动孔607滑动连接,连接杆608顶端与电动推杆610输出端固定连接,电动推杆610顶端与放置架601固定连接,转动杆604底端贯穿放置架601与底箱603与齿轮613连接,齿轮613之间通过皮带615转动连接,转动杆604侧端底端与转动电机614输出轴连接,放置架601底端设置有收集槽612,收集槽612与转动杆604活动连接,且收集槽612位于放置板611下端。
[0033]
其中,所述烘干房1侧端设置有箱门2,烘干房1侧端面设置有控制器3,烘干房1内端面上端设置有加热槽4,加热槽4内部设置有加热管5,使得烘干房1内部产生热气,以此对铝材表面进行烘干。
[0034]
其中,所述烘干房1内部侧端面设置有风机7,使得加热管5产生的热气在烘干房1内部产生回流,增加烘干铝材的速率与效果。
[0035]
其中,所述电动推杆610外端面设置有隔温箱609,且隔温箱609内部设置有隔温层617,隔绝烘干房1内部的高温,避免高温对电动推杆610产生影响,使得电动推杆610损坏的问题。
[0036]
其中,所述电动推杆610贯穿隔温箱609处与转动杆604贯穿放置架601处设置有密封圈618,避免热气通过贯穿孔进入隔温箱609或底箱603内部对电动推杆610和转动电机614造成损坏。
[0037]
其中,所述烘干房1内部底端面设置有滚动轨8,且滚动轨8与万向轮616滚动连接,便于万向轮616进行移动,也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在将放置架601推入时产生碰撞。
[0038]
其中,所述移动板606与放置板611内端面设置有对应的放置孔619,用于放置铝材,并方便对铝材进行固定。
[0039]
其中,所述放置孔619由上到下呈阶梯状,便于放置不同大小的铝材,增加烘干的多样性。
[0040]
其中,所述放置板611内端的放置孔619底端设置有开孔,用于将未烘干的涂料通过开孔进入收集槽612内部,避免汇聚在放置孔619内部造成堵塞。
[0041]
其中,所述放置板611内端的放置孔619之间设置有开槽620,便于员工将铝材插入放置孔619内部后将外部工具抽出。
[0042]
工作原理:使用者首先将控制器3、加热管5、风机7、风机7和转动电机614连接外部电源,然后拉动拉手602将放置架601通过下端的万向轮616与滚动轨8的作用下移出烘干房1,而后再将铝材插入放置板611内部的放置孔619中,随后启动电动推杆610推动连接杆608将移动板606推动向下移动,并使得移动板606底端的放置孔619与铝材接触,以此将铝材进行夹紧固定,而后再将放置架601推入放置架601内部,再启动加热槽4内部的加热管5进行加热,并启动风机7使其热气产生流动,而后启动转动电机614通过齿轮613和皮带615带动转动杆604在轴承605作用下转动,而转动杆604带动放置板611一并转动,而放置板611通过铝材带动移动板606一并转动,因为移动板606上端通过连接轴承与连接杆608连接,因此可一并进行转动,使得铝材各个面都受到烘干,以此完成工作。
[004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