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板剪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板剪板装置。


背景技术:

2.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起重机两侧的端梁分别支撑在相应的轨道上,是承载平移运输的关键部件。起重机端梁往往是由两块平行设置的上盖板、下盖板及垂直连接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腹板相互焊接组成。在制造起重机端梁的过程中,由于用于制作上盖板和下盖板的钢板的尺寸往往比较大,在使用之前,需要根据起重机端梁的尺寸来对钢板进行剪切。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对起重机的端梁盖板进行剪切时,往往通过人工将待切割板材放置在上下两个刀片之间,板材得不到有效的固定,且由于剪切时所受到的压力,板材因受力过大会发生剧烈晃动或翘动,极大的影响了盖板的剪切精度,影响到剪切装置的稳定性,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板剪板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起重机端梁盖板剪切的剪切装置存在钢板得不到有效的固定,影响到剪切精度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钢板剪板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安装架,下安装架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上安装架,两个上安装架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上安装板,两个上安装架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顶板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竖直向下设置的升降液压缸,升降液压缸的伸缩端贯穿顶板并延伸至顶板的下方,升降液压缸伸缩端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连接耳板,两个连接耳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孔,上安装板上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与安装孔相配合的定位孔,上安装板通过依次穿过安装孔、定位孔的定位销与连接耳板可拆卸固定连接,上安装板下部的后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上刀板,下安装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上设置的下安装板,下安装板的前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上刀板相配合的下刀板,两个上安装架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杆,安装杆位于上安装板的后侧,安装杆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设置的压紧液压缸,压紧液压缸的伸缩端位于下安装架的上方。
5.优选地,上安装架包括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水平板,上方的水平板与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下方的水平板与下安装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水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板,两个竖直板与两个水平板围成一个矩形容纳腔,矩形容纳腔内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上滑动连接有滑套,滑套靠近上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c型卡板,c型卡板的闭口端固定在滑套上,c型卡板的开口端与上安装板可拆卸固定连接,竖直板靠近压紧液压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竖直板相垂直的立板,立板的顶端固定在上方的水平板上,立板的底端固定在下方的水平板上,安装杆固定在立板的上部。
6.优选地,安装孔的内径等于定位孔的内径且大于定位销的外径。
7.优选地,压紧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压紧板,压紧板位于下安装架的上方。
8.优选地,上安装板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螺纹孔,上刀板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上刀板通过依次穿过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的限位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上安装板下部的后侧。
9.优选地,下安装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三螺纹孔,下刀板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三螺纹孔相配合的第四螺纹孔,下刀板通过依次穿过第四螺纹孔、第三螺纹孔的限位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下安装板的前侧。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升降液压缸、上安装板、上刀板和下刀板,升降液压缸带动上刀板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对板材的自动剪切,并通过设置压紧液压缸,压紧液压缸的伸缩端对板材进行压紧固定,避免在剪切过程中板材出现晃动或撬动,提高剪切的精度,方便使用;(2)安装孔的内径等于定位孔的内径且大于定位销的外径,使定位销与上安装板和连接耳板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使得上安装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轻微运动,防止因安装角度的偏差导致设备的损坏,延长剪切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5.附图标记:1—支撑架、2—下安装架、3—上安装架、4—上安装板、5—顶板、6—升降液压缸、7—连接耳板、8—安装孔、9—上刀板、10—下安装板、11—下刀板、12—安装杆、13—压紧液压缸、14—水平板、15—竖直板、16—矩形容纳腔、17—立柱、18—滑套、19—c型卡板、20—立板、21—压紧板、22—第一螺纹孔、23—第二螺纹孔、24—第三螺纹孔、25—第四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图2中上安装板4所在的方向为前,压紧板21所在的方向为后。
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安装架2,下安装架2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上安装架3,两个上安装架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上安装板4,两个上安装架3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5,顶板5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竖直向下设置的升降液压缸6,升降液压缸6的伸缩端贯穿顶板5并延伸至顶板5的下方,升降液压缸6伸缩端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连接耳板7,两个连接耳板7上均开设有安装孔8,上安装板4上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与安装孔8相配合的定位孔,上安装板4通过依次穿过安装孔8、定位孔的定位销与连接耳板7可拆卸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上安装板4下部的后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上刀板9,下安装架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上设置的下安装板10,如图2所示,下安装板10的前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上刀板9相配合的下刀板11,下刀板11的顶部与下安装架2的最高处相齐平,如图1和图3所示,两个上安
装架3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杆12,安装杆12位于上安装板4的后侧,安装杆12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设置的压紧液压缸13,压紧液压缸13的伸缩端位于下安装架2的上方。升降液压缸6带动上刀板9上下运动,上刀板9与下刀板11配合从而实现对板材的自动剪切,压紧液压缸13的伸缩端对板材进行压紧固定,避免在剪切过程中板材出现晃动或撬动,提高剪切的精度。
18.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上安装架3包括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水平板14,上方的水平板14与顶板5的底端固定连接,下方的水平板14与下安装架2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水平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板15,两个竖直板15与两个水平板14围成一个矩形容纳腔16,矩形容纳腔16内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立柱17,立柱17的顶端与上方的水平板14固定连接,立柱17的底端与下方的水平板14固定连接,立柱17上滑动连接有滑套18,如图2所示,滑套18靠近上安装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c型卡板19,c型卡板19的闭口端固定在滑套18上,c型卡板19的开口端与上安装板4可拆卸固定连接,c型卡板19的开口端与上安装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c型卡板19的开口端通过穿过通孔的限位螺栓与上安装板4可拆卸固定连接,方便对上安装板4进行拆卸、更换。如图1和图4所示,竖直板15靠近压紧液压缸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竖直板15相垂直的立板20,立板20的顶端固定在上方的水平板14上,立板20的底端固定在下方的水平板14上,安装杆12固定在立板20的上部。通过设置立柱17、滑套18,并将上安装板4与滑套18固定连接,对上安装板4进行导向,使上安装板4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更加平稳,从而使上刀板9的运动更加稳定,提高剪切精度。
19.优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孔8的内径等于定位孔的内径且大于定位销的外径(定位孔与定位销在图中未示出)。使定位销与上安装板4和连接耳板7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使得上安装板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轻微运动,防止因安装角度的偏差导致设备的损坏,延长剪切装置的使用寿命。
20.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压紧液压缸1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压紧板21,压紧板21位于下安装架2的上方。压紧板21对待剪切板材进行压紧固定,增加装置的稳定性,提升剪切精度。
21.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上安装板4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螺纹孔22,上刀板9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螺纹孔22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23,上刀板9通过依次穿过第二螺纹孔23、第一螺纹孔22的限位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上安装板4下部的后侧。上刀板9发生磨损后,方便对上刀板9进行拆卸、更换,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2.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下安装板10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三螺纹孔24,下刀板11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三螺纹孔24相配合的第四螺纹孔25,下刀板11通过依次穿过第四螺纹孔25、第三螺纹孔24的限位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下安装板10的前侧。下刀板11发生磨损后,方便对下刀板11进行拆卸、更换,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使用时,将待剪切板材平放在下安装架2顶部,使待剪切板材的底端与下刀板11的顶端相贴合,启动压紧液压缸13,压紧液压缸13的伸缩端带动压紧板21向下运动至与板材的顶部紧密贴合,压紧液压缸13对板材的后半部分进行压紧固定,然后启动升降液压缸6,升降液压缸6的伸缩端依次带动连接耳板7、上安装板4、滑套18沿立柱17向下运动,直至上刀板9的底部与板材的顶部相贴合,上刀板9与下刀板11相配合,上刀板9与下刀板11对板材的前半部分进行剪切,进而将板材切断。
24.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