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备胎提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提放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备胎提放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备胎作为汽车上的一种备用替换件,在越野车系中应用的更为广泛,多数情况下备胎安装在车尾或车身架底部,汽车备胎安装架一般由两根u形的承托管交叉焊接制成,再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安装设置在汽车厢体上。
3.但是现有的汽车备胎在放置或取下时均需要手动抬起或取下,导致增加了备胎取放的劳动力,且因备胎本身较重,需要多个人才能进行取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备胎提放装置,旨在解决放置或取下备胎时需要多个人合作,增加操作人员劳动负担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备胎提放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下端面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下端面安装有支撑板,安装架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依次贯穿安装架的下端面和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且安装有移动块。支撑板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四个通孔,支撑板外壁安装有四个第三转轴,移动块的外壁安装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第一转轴,移动块的外壁通过四个第一转轴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四个连接杆的上端面均贯穿通孔并延伸至支撑板的上方,四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安装有第二转轴,四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有备胎夹持架,四个备胎夹持架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部,四个连接部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三转轴与支撑板活动连接。
6.为了实现备胎提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备胎提放装置优选的,固定架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气缸,两个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提升板,两个提升板分别位于支撑板的左右两侧。
7.为了便于在提放备胎时可对备胎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备胎提放装置优选的,四个备胎夹持架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呈相背设置的弯钩部。
8.为了顺利将备胎提起且放置稳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备胎提放装置优选的,两个提升板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呈相对设置的提升钩部。
9.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备胎的提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备胎提放装置优选的,支撑板和移动块均呈圆形。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该种备胎提放装置,在提放备胎时,先将备胎套在备胎夹持架的外壁,使备胎放置在弯钩部的上端面,接着手动转动两个提升板,使两个提升板带动提升钩部在活动轴的作用下转动,使两个提升钩部呈相背放置,避免影响备胎夹持架的工作。再启动第二气缸,使第二气缸向下推动移动块,使移动块受力下移,同时连接杆受力在第一转轴的作用下向内
靠拢转动。同时,移动块继续下移,使连接杆受力在通孔内向内靠拢,备胎夹持架与连接杆连接的一端在第二转轴的作用下受力向内靠拢,同时连接部在第三转轴的作用下受力转动,促使备胎夹持架的下端面向外展开,直至备胎夹持架的外壁与备胎的内壁抵接,同时通过弯钩部可对备胎进行固定,使备胎稳定放置。再通过提升板和提升钩部的相互配合可从备胎的下端面向上提升备胎,使备胎稳定放置在提升钩部的上端面。当需要将备胎取下时,可使第二气缸向上拉动移动块,使移动块在第一转轴的作用下带动连接杆的上端面向外展开,同时备胎夹持架的下端面向内靠拢,进而可使备胎夹持架的外壁与备胎的内壁分离,进而可实现提放效果,避免手动装卸备胎费时费力。
12.综上所述,该种备胎提放装置通过备胎夹持架、连接杆、提升板和提升钩部以及弯钩部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便于提放备胎的目的,省时省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备胎提放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备胎夹持架和连接杆的结构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和支撑板的俯视结构图。
16.图中,1、固定架;2、第一气缸;201、提升板;202、提升钩部;3、安装架;301、空腔;302、第二气缸;303、移动块;304、第一转轴;305、连接杆;3051、第二转轴;306、备胎夹持架;307、连接部;308、弯钩部;309、第三转轴;4、支撑板;40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18.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备胎提放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的下端面安装有安装架3,安装架3的下端面安装有支撑板4,安装架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01,空腔30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气缸302,第二气缸302的输出端依次贯穿安装架3的下端面和支撑板4并延伸至支撑板4的下方且安装有移动块303。支撑板4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四个通孔401,支撑板4外壁安装有四个第三转轴309,移动块303的外壁安装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第一转轴304,移动块303的外壁通过四个第一转轴304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305,四个连接杆305的上端面均贯穿通孔401并延伸至支撑板4的上方。四个连接杆305的另一端均安装有第二转轴3051,四个连接杆305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二转轴3051活动连接有备胎夹持架306,四个备胎夹持架306靠近支撑板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部307,四个连接部307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三转轴309与支撑板4活动连接。
19.在提放备胎时,先将备胎套在备胎夹持架306的外壁,使备胎放置在弯钩部308的上端面,接着手动转动两个提升板201,使两个提升板201带动提升钩部202在活动轴的作用下转动,使两个提升钩部202呈相背放置,避免影响备胎夹持架306的工作。再启动第二气缸
302,使第二气缸302向下推动移动块303,使移动块303受力下移,同时连接杆305受力在第一转轴304的作用下向内靠拢转动,同时移动块303继续下移,使连接杆305受力在通孔401内向内靠拢。同时,备胎夹持架306与连接杆305连接的一端在第二转轴3051的作用下受力向内靠拢,同时连接部307在第三转轴309的作用下受力转动,促使备胎夹持架306的下端面向外展开,直至备胎夹持架306的外壁与备胎的内壁抵接,同时通过弯钩部308可对备胎进行固定,使备胎稳定放置,再通过提升板201和提升钩部202的相互配合可从备胎的下端面向上提升备胎,使备胎稳定放置在提升钩部202的上端面。当需要将备胎取下时,可使第二气缸302向上拉动移动块303,使移动块303在第一转轴304的作用下带动连接杆305的上端面向外展开,同时备胎夹持架306的下端面向内靠拢,进而可使备胎夹持架306的外壁与备胎的内壁分离,进而可实现备胎提放效果,避免手动将备胎提升或取下,省时省力。
20.固定架1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气缸2,两个第一气缸2的输出端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提升板201,两个提升板201分别位于支撑板4的左右两侧。
21.当四个备胎夹持架306将备胎固定提起时,可先手动转动提升板201,使两个提升板201在活动轴的作用下呈相对状态,再通过启动第一气缸2,使第一气缸2带动提升板201向下移动,促使提升板201带动提升钩部202向下移动,直至两个提升钩部202与备胎夹持架306外壁备胎的下端面接触,进而可通过提升钩部202将备胎勾住且使第一气缸2向上拉动提升板201,使提升板201带动提升钩部202以及备胎向上移动,直至备胎与备胎夹持架306分离,且使备胎稳定放置在提升钩部202的上端面,从而可实现备胎提放。
22.四个备胎夹持架306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呈相背设置的弯钩部308。通过弯钩部308以便于在提放备胎时可对备胎进行固定,避免其在提放的过程中掉落。
23.两个提升板201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呈相对设置的提升钩部202。通过提升钩部202可顺利将备胎提起且放置稳定。
24.支撑板4和移动块303均呈圆形。通过支撑板4和移动块303均呈圆形以便于更好的实现对备胎的提放。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6.在提放备胎时,先将备胎套在备胎夹持架306的外壁,使备胎放置在弯钩部308的上端面,接着手动转动两个提升板201,使两个提升板201带动提升钩部202在活动轴的作用下转动,使两个提升钩部202呈相背放置,避免影响备胎夹持架306的工作。再启动第二气缸302,使第二气缸302向下推动移动块303,使移动块303受力下移,同时连接杆305受力在第一转轴304的作用下向内靠拢转动,移动块303继续下移,使连接杆305受力在通孔401内向内靠拢,同时备胎夹持架306与连接杆305连接的一端在第二转轴3051的作用下受力向内靠拢。同时,连接部307在第三转轴309的作用下受力转动,促使备胎夹持架306的下端面向外展开,直至备胎夹持架306的外壁与备胎的内壁抵接,同时通过弯钩部308可对备胎进行固定,使备胎稳定放置。当四个备胎夹持架306将备胎固定提起时,可先手动转动提升板201,使两个提升板201在活动轴的作用下呈相对状态,再通过启动第一气缸2,使第一气缸2带动提升板201向下移动,促使提升板201带动提升钩部202向下移动,直至两个提升钩部202与备胎夹持架306外壁备胎的下端面接触,进而可通过提升钩部202将备胎勾住且使第一气缸2向上拉动提升板201,使提升板201带动提升钩部202以及备胎向上移动,直至备胎与备胎夹持架306分离,且使备胎稳定放置在提升钩部202的上端面。当需要将备胎取下时,可使第
二气缸302向上拉动移动块303,使移动块303在第一转轴304的作用下带动连接杆305的上端面向外展开,同时备胎夹持架306的下端面向内靠拢,进而可使备胎夹持架306的外壁与备胎的内壁分离,进而可实现提放备胎目的,避免手动将备胎提升或取下,省时省力,提高工作了效率。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