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包覆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建筑防火保温,特别是关于一种包覆结构。


背景技术:

2.由于建筑保温火灾事件的频繁发生,建材的防火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防火保温结构在对建筑进行包覆时,往往由于没有处理好连接处,如不平整、贴合不够紧密,从而产生缝隙,正是由于这些缝隙的存在影响了整体的防火保温性。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结构,其贴合紧密,防火保温性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覆结构,包括若干纤维层,所述纤维层上全覆盖有包裹层,所述纤维层包括本体以及位于本体两侧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对应的本体侧面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延伸部与对应的本体侧面形成第二凹槽。
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一凹槽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延伸部与第二凹槽的宽度相等。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长度与第二延伸部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与第二延伸部的宽度相等。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一凹槽的设置顺序与第二延伸部、第二凹槽的设置顺序相反。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层叠放设置有两层且两层纤维层之间覆盖有包裹层。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一凹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与第二凹槽间隔设置。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覆结构设置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拼接的所述包覆结构中,其中一个包覆有所述包裹层的第一延伸部可插入另一个包覆有包裹层的第二凹槽内,对应的包覆有所述包裹层的第二延伸部插入另一个包覆有包裹层的第一凹槽内。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覆结构还包括多根钢丝,所述钢丝与本体配合安装,所述钢丝设置于本体内或本体表面。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裹层包括全覆盖纤维层的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相互黏贴固定且形成的两处黏贴处分别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层为石棉纤维层、石英棉纤维层或玻璃棉纤
维层。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延伸部能够插入第二凹槽内,第二延伸部能够插入第一凹槽内,从而实现在有多个包覆结构进行拼接时,提高包覆结构之间贴合的紧密度,从而提高相互拼接的包覆结构之间的防火保温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包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包覆结构在平铺相互拼接时的剖面示意图。
19.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包覆结构包覆在管道上相互拼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双层包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2.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23.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包覆结构100,包括若干纤维层10,纤维层10上全覆盖有包裹层20,纤维层10为石棉纤维层、石英棉纤维层或玻璃棉纤维层,包裹层20为铝箔包裹层,包裹层20黏贴于纤维层10,包裹层20厚度仅0.01~0.02mm。
24.如图2所示,纤维层10包括本体11以及位于本体11两侧的第一延伸部12和第二延伸部13,第一延伸部12与对应的本体11侧面形成第一凹槽14,第二延伸部13与对应的本体11侧面形成第二凹槽15,第一延伸部12、第一凹槽14的设置顺序与第二延伸部13、第二凹槽15的设置顺序相反。
25.具体的,本体11具有一上表面111和下表面112,上表面111和下表面112均呈长方形,上表面111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长边1111以及两个第一短边1112,下表面112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长边以及两个第二短边,对应的第一长边1111和第二长边之间形成本体11的两个侧面。
26.如图1和图2所示,包裹层20包括全覆盖纤维层的第一覆盖层21和第二覆盖层22,第一覆盖层21和第二覆盖层22相互黏贴固定且形成的两处黏贴处分别位于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内,通过将黏贴处设置于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内,能够进一步提高拼接后的美观度。
27.具体的,第一覆盖层21覆盖于本体11的上表面111,且一端延伸至第一延伸部12的下表面121或者与第一延伸部12连接的对应的本体11的侧面、另一端延伸至与第二延伸部13连接的对应的本体11的侧面或者第二延伸部13的上表面。第二覆盖层22覆盖于本体11的下表面112,且一端延伸至与第一延伸部12连接的对应的本体11的侧面或者第一延伸部12
的底部、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延伸部12的表面或者与第二延伸部13连接的对应的本体11的侧面。
28.第一覆盖层21两端与第二覆盖层22对应的两端通过胶水黏贴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覆盖层21两端与第二覆盖层22对应的两端也可以通过魔术贴、铆钉或者胶带固定。
29.第一延伸部12和第二延伸部13均呈长方体形,第一延伸部12与第一长边1111连接,第一延伸部12的上表面121与本体11的上表面111平齐,第二延伸部13与第二长边连接,第二延伸部13的下表面131与本体11的下表面112平齐。
30.第一凹槽14由第一延伸部12的下表面121与对应的本体11的侧面围设而成且呈“l”形,第二凹槽15由第二延伸部13的上表面131与对应的本体11的侧面围设而成且呈“l”形。
31.进一步的,第一延伸部12与第一凹槽14的宽度相等,第二延伸部13与第二凹槽15的宽度相等,即第一延伸部12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等于对应的本体11侧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的一半,第二延伸部13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等于对应的本体11侧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的一半,竖直方向为本体11的上表面111到下表面112的方向。
32.另外,第一延伸部12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二延伸部13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第一延伸部12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二延伸部13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相等,水平方向为本体11的一侧面到另一侧面的方向。
33.如图3所示,包覆结构100设置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拼接的包覆结构100中,其中一个包覆有包裹层20的第一延伸部12可插入另一个包覆有包裹层20的第二凹槽15内,对应的包覆有包裹层20的第二延伸部13则插入另一个包覆有包裹层20的第一凹槽14内,从而实现拼接,拼接的缝隙内通过胶水固定,并且在拼接处的包裹有包裹层20的本体11的上表面111之间以及下表面112之间均通过胶带30、扎带、钢丝绳或绳子等固定件固定,通过此种拼接方式可使得拼接处的防火保温效果最大化,同时提高拼接后的美观度。
34.如图4所示,包覆结构100折弯包覆于管道上,包覆结构100折弯的拼接处通过胶带固定,两个折弯后的包覆结构100拼接方式与上述原理相似,不在过多描述,区别在于当管道呈长方体状时,包覆结构100折弯围设成长方体状,两个包覆结构100之间的拼接处通过胶带30封住,当管道呈圆柱形,则包覆结构100折弯围设成圆筒状。
35.上述的包覆结构100也可以通过平铺拼接的方式设置在一些物体的平坦表面,从而起到防火保温的效果。
36.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覆结构100还包括多根钢丝40,钢丝40与本体11配合安装,多根钢丝40平行设置,通过设置钢丝40,使得包覆结构100折弯时能够更好的实现定形,方便包覆结构100的固定,提高美观度。
37.具体的,钢丝40设置于本体11内,每根钢丝40沿与第一长边1111平行的方向插入本体11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根钢丝40沿与第一长边1111平行的方向设置于本体11的上表面111或下表面112,钢丝40与包裹层20和本体11的上表面111或下表面112通过黏贴剂黏贴固定。
38.如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纤维层10叠放设置有两层且两层纤维层10之间也覆盖有包裹层20,第一延伸部12与第一凹槽14依次间隔设置,第二延伸部13与第二凹槽15
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延伸部12和第一凹槽14的依次间隔设置的顺序与第二延伸部13和第二凹槽15的依次间隔设置的顺序相反,层叠的包覆结构100也能平铺拼接于平坦物体表面或者包裹于管道表面,第一延伸部12可插入第二凹槽15内,第二延伸部13可插入第一凹槽14,层叠的包覆结构100之间通过胶水黏贴固定或者采用螺钉固定。
39.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