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属于补液口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口罩是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必备的辅助用具,在各科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面对甲类传染病,医护人员在对感染的患者护理和治疗中,需要戴口罩和防护服,遇到特殊情况,医护人员往往需要连续工作数小时,由于劳动强度较大,如果不进行任何补给,容易出现低钙性抽搐、体力不支、低血糖、虚脱等症状,严重影响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和工作进度。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简易式安全的补液口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便于营养液等的补给,且安全性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保护腔体、吸管和防护膜筒;
6.口罩本体上设有安装孔;保护腔体为密闭的中空盒体状,保护腔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保护腔体前端面沿周边密封安装在安装孔上;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为可被外力顶开的弹性片结构;
7.吸管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吸管的出水端从保护腔体的后端面伸入保护腔体内,且吸管的出水端端部可穿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
8.防护膜筒为长筒状结构,防护膜筒由透明柔性材质制备,防护膜筒套在位于保护腔体外的吸管出水端的外围,防护膜筒一端沿周边与吸管出水端外侧壁密封粘结、另一端沿周边与保护腔体外侧壁密封粘结,当吸管的出水端端部位于保护腔体内时,防护膜筒处于非绷直状态。
9.上述口罩本体采用现有的结构即可;口罩本体上安装孔的设置,用于保护腔体的安装,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为靠近人体面部的一侧;保护腔体为密闭的中空盒体状,可对伸入保护腔体的吸管出水端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污染,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非补液状态时,可将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避免因补液吸管的设置,而影响医护人员的佩戴舒适性;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为可被外力顶开的弹性片结构,这样既便于补液时,吸管的出水端端部可穿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也便于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时,弹性片自动复位;防护膜筒的设置,将吸管与保护腔体的连接部分得到有效的保护,避免因吸管出水端的移动,而带入病菌污染物,操作时,手捏防护膜筒外侧即可;防护膜筒由透明柔性材质制备,形变适应力好,方便操作;防护膜筒一端沿周边与吸管出水端外侧壁密封粘结、另一端沿周边与保护腔体外侧壁密封粘结,也即在防护膜筒内侧形成了密闭结构,这样确保吸管与保护腔体的连接部分始终是被保护起来的,这样在防护膜筒和保护腔体的双重保护下,有效避免了病菌污染物的带入,确保了补液的安全性;密封粘结指粘结处是完全密闭
的,进而避免了有害物质的进入;当吸管的出水端端部位于保护腔体内时,防护膜筒处于非绷直状态,也即是留有一定的操作余量的,防护膜筒既能对保护腔体和吸管形成保护,又不会影响补液操作。
10.使用时,将吸管的进水端插入盛有营养液的补液瓶中,并将补液瓶固定在防护服内侧,当需要补液时,将吸管的出水端端部穿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伸入医护人员口中,吸液即可,补液结束后,将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
11.为了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不超出口罩本体内侧面。
12.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保护腔体的前端面由两个以上的扇形弹片拼接而成,扇形弹片包括一条弧形边和两条半径边(对应现有技术中扇形包括一条弧形边和两条半径),扇形弹片的弧形边与保护腔体前端面的周边连接,所有扇形弹片的圆心角(对应现有技术中扇形的圆心角)均指向保护腔体前端面的中心,相邻扇形弹片的半径边之间互不连接,当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护腔体的前端面形成密封面,也即,此时保护腔体内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进而对吸管的出水端端部形成有效保护。当需要补水时,吸管的出水端端部将扇形弹片从圆心角出顶开,伸入医护人员口中,补液完毕后,将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各扇形弹片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原状,再次形成密封面。
13.作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现方案,保护腔体后端面为弹性皮,吸管出水端外侧沿周边与弹性皮密封连接。这样,当需要补液时,手捏防护膜筒外侧、向人体面部的方向推动吸管的出水端、使得吸管的出水端端部穿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伸入医护人员口中,由于后端面为弹性皮结构,因此会与吸管的出水端一起向前推动,当撤走外力后,在弹性皮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保护腔体的前端面回复原状。
14.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案,吸管出水端可相对保护腔体滑动,位于保护腔体内的吸管出水端外侧设有防止吸管出水端从护腔体内脱出的限位凸起。这样,当需要补液时,手捏防护膜筒外侧、向人体面部的方向推动吸管的出水端、使得吸管的出水端端部穿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伸入医护人员口中,当补液结束后,再将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保护腔体的前端面回复原状。
15.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案,吸管的出水端与保护腔体的后端面之间为螺纹配合,位于保护腔体内的吸管出水端外侧设有防止吸管出水端从护腔体内脱出的限位凸起。吸管的出水端和进水端之间的部分采用软管,再加上防护膜筒也是软体结构,因此,即便是螺纹连接,也是非常方便的,在吸管的出水端向前(朝向人体面部的方向)旋转时,吸管和防护膜筒也会跟着一起旋转,当吸管的出水端退回时,吸管和防护膜筒回复原状。
16.为了方便使用,吸管的出水端那一节,采用硬质管体,便于前后移动的控制。
17.上述防护膜筒由透明塑料制备。防护膜筒的材质,类似塑料袋的材质,形变能力好,可在外力作用下,任意变动。
18.为了提高适应性,防护膜筒由透明弹性塑料布制备。
19.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吸管的出水端端部沿周边设有硅胶层。
20.为了便于固定和使用,上述补液口罩,还包括补液瓶、固定带和连接带,吸管的进水端伸入补液瓶中,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补液瓶的外侧壁上形成套环,连接带的一端穿过套环后、与另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连接带的设置,用于将补液瓶固定在医护人员腰部等位置。
21.所补给的液体可以是糖水等营养液。
22.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23.本实用新型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通过保护腔体和防护膜筒的设置,可对吸管的出水端形成有效的防护,避免了污染,也避免了补液时病菌的带入,确保了使用安全性;且当无需补液时,没有管体留在口罩本体内侧,确保了医护人员的舒适性;结构简单,易操作,易控制,易制造,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的结构示意图(非补液状态);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保护腔体的前端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的结构示意图(补液状态);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的结构示意图(补液状态);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的结构示意图(非液状态);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中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的结构示意图(非补液状态);
30.图中,1为口罩本体,2为保护腔体,21为前端面,211为扇形弹片,22为后端面,3为吸管,31为出水端,311为限位凸起,312为硅胶层,4为防护膜筒,5为补液瓶,6为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32.本技术“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方位词为基于附图所示或使用状态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实施例1
34.如图1所示,一种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保护腔体、吸管和防护膜筒;
35.口罩本体上设有安装孔;
36.保护腔体为密闭的中空盒体状,保护腔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保护腔体前端面沿周边密封安装在安装孔上;
37.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为可被外力顶开的弹性片结构;
38.吸管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吸管的出水端从保护腔体的后端面伸入保护腔体内,且吸管的出水端端部可穿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
39.防护膜筒为长筒状结构,防护膜筒由透明柔性材质制备,防护膜筒套在位于保护腔体外的吸管出水端的外围,防护膜筒一端沿周边与吸管出水端外侧壁密封粘结、另一端沿周边与保护腔体外侧壁密封粘结,当吸管的出水端端部位于保护腔体内时,防护膜筒处于非绷直状态。
40.上述口罩本体采用现有的结构即可;口罩本体上安装孔的设置,用于保护腔体的安装,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为靠近人体面部的一侧;保护腔体为密闭的中空盒体状,可对伸入
保护腔体的吸管出水端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污染,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非补液状态时,可将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避免因补液吸管的设置,而影响医护人员的佩戴舒适性;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为可被外力顶开的弹性片结构,这样既便于补液时,吸管的出水端端部可穿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也便于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时,弹性片自动复位;防护膜筒的设置,将吸管与保护腔体的连接部分得到有效的保护,避免因吸管出水端的移动,而带入病菌污染物,操作时,手捏防护膜筒外侧即可;防护膜筒由透明柔性材质制备,形变适应力好,方便操作;防护膜筒一端沿周边与吸管出水端外侧壁密封粘结、另一端沿周边与保护腔体外侧壁密封粘结,这样确保吸管与保护腔体的连接部分始终是被保护起来的,这样在防护膜筒和保护腔体的双重保护下,有效避免了病菌污染物的带入,确保了补液的安全性;密封粘结指粘结处是完全密闭的,进而避免了有害物质的进入;当吸管的出水端端部位于保护腔体内时,防护膜筒处于非绷直状态,也即是留有一定的操作余量的,防护膜筒既能对保护腔体和吸管形成保护,又不会影响补液操作。
41.使用时,将吸管的进水端插入盛有营养液的补液瓶中,并将补液瓶固定在防护服内侧,当需要补液时,将吸管的出水端端部穿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伸入医护人员口中,吸液即可,补液结束后,将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
42.实施例2
4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为了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不超出口罩本体内侧面。
44.实施例3
45.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由两个以上的扇形弹片拼接而成,扇形弹片包括一条弧形边和两条半径边(对应现有技术中扇形包括一条弧形边和两条半径),扇形弹片的弧形边与保护腔体前端面的周边连接,所有扇形弹片的圆心角均指向保护腔体前端面的中心,相邻扇形弹片的半径边之间互不连接,当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护腔体的前端面形成密封面,也即,此时保护腔体内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进而对吸管的出水端端部形成有效保护。当需要补水时,吸管的出水端端部将扇形弹片从圆心角出顶开,伸入医护人员口中,补液完毕后,将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各扇形弹片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原状,再次形成密封面。
46.实施例4
47.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3所示,保护腔体后端面为弹性皮,吸管出水端外侧沿周边与弹性皮密封连接。这样,当需要补液时,手捏防护膜筒外侧、向人体面部的方向推动吸管的出水端、使得吸管的出水端端部穿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伸入医护人员口中,由于后端面为弹性皮结构,因此会与吸管的出水端一起向前推动,当撤走外力后,在弹性皮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吸管的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保护腔体的前端面回复原状。
48.实施例5
49.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4

5所示,吸管出水端可相对保护腔体滑动,位于保护腔体内的吸管出水端外侧设有防止吸管出水端从护腔体内脱出的限位凸起。这样,当需要补液时,手捏防护膜筒外侧、向人体面部的方向推动吸管的出水端、使得吸管的出水端端部穿出保护腔体的前端面,伸入医护人员口中,当补液结束后,再将吸管的
出水端端部退回到保护腔体内,保护腔体的前端面回复原状。
50.实施例6
51.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吸管的出水端与保护腔体的后端面之间为螺纹配合,位于保护腔体内的吸管出水端外侧设有防止吸管出水端从护腔体内脱出的限位凸起。吸管的出水端和进水端之间的部分采用软管,再加上防护膜筒也是软体结构,因此,即便是螺纹连接,也是非常方便的,在吸管的出水端向前(朝向人体面部的方向)旋转时,吸管和防护膜筒也会跟着一起旋转,当吸管的出水端退回时,吸管和防护膜筒回复原状。
52.实施例7
53.在实施例4或5或6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为了方便使用,吸管的出水端采用硬质管体,便于前后移动的控制,并在出水端端部沿周边设置硅胶层,提高使用舒适性。
54.实施例8
55.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上述防护膜筒由透明塑料制备。防护膜筒的材质,类似塑料袋的材质,形变能力好,可在外力作用下,任意变动。
56.实施例9
57.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为了提高适应性,防护膜筒由透明弹性塑料布制备。
58.实施例10
59.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固定和使用,上述补液口罩,还包括补液瓶、固定带和连接带,吸管的进水端伸入补液瓶中,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补液瓶的外侧壁上形成套环,连接带的一端穿过套环后、与另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连接带的设置,用于将补液瓶固定在医护人员腰部等位置。所补给的液体可以是糖水等营养液。
60.上述各例的简易式安全补液口罩,通过保护腔体和防护膜筒的设置,可对吸管的出水端形成有效的防护,避免了污染,也避免了补液时病菌的带入,确保了使用安全性;且当无需补液时,没有管体留在口罩本体内侧,确保了医护人员的舒适性;结构简单,易操作,易控制,易制造,且成本低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