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23: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2.汽车在高速行驶状况下,不仅会产生较大的气动阻力还会产生气动升力,较大的气动升力会影响行驶的稳定性。汽车后下护板与后保险杠处于汽车底部的后端位置,后保险杠的下端位置通常设有扰流板,扰流板设置为前端低后端高,扰流板的前端与后下护板的后端固定连接。后下护板和扰流板的结构形状对汽车尾部流场有较大影响,现有技术中后下护板以及扰流板设计不是很合理,汽车尾部气体形成的涡流的影响范围较大,并且气体涡流中心比较靠近汽车后部位置,使得汽车尾部气压较小,车辆前后压差阻力较大,较大的风阻导致汽车续航能力较差,并且,现有技术中,车体上下表面压力差较小,汽车升力较大,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后下护板以及扰流板设计不够合理,汽车尾部气体涡流中心靠近汽车后部位置,使得汽车尾部气压较小,车辆前后压差阻力较大,较大的风阻导致汽车续航能力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汽车,包括后下护板和后保险杠,所述后下护板上设有横向的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凸棱将所述后下护板分为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平面沿水平方向,所述后板向后上方倾斜,所述后保险杠下端设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的前端与所述后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扰流板与所述后板的夹角范围为166
°‑
175
°
,所述扰流板的后端设有第二凸棱,所述第二凸棱用于将汽车底部流经所述扰流板的气流从车体分离。
6.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下护板上设置第一凸棱,将扰流板与后板的夹角范围设置为166
°‑
175
°
,并在扰流板的后端设有第二凸棱,让附着在车底的高速气流在第一凸棱处分离,减小气流在尾部的上卷趋势,未分离气流流经扰流板时可以改变方向,让气流适当下压,而后气流在第二凸棱处从车体分离,减小气流在尾部的上卷趋势,汽车尾部的涡心远离车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汽车尾部气体涡流中心靠近汽车后部位置导致的汽车行驶时风阻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减少整车风阻,提高整车的续航能力。
7.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长度范围为80mm

110mm,所述第二凸棱的断面外形为圆弧形,如此设置使得汽车尾部气流涡心远离车体带来的降低风阻效果较佳。
8.进一步的,所述后板与水平面夹角范围为12
°‑
18
°
,设置为该角度气体分离效果较好。
9.进一步的,所述后板上设有开孔,用于引导后防护板里面的气流流出并附着于车底,以防后下护板里面的气流被卷入高速旋转的车轮增加能量损失,该设计有利于降低汽
车的整车风阻。
10.进一步的,所述开孔形状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长沿前后方向,长度范围为120mm

140mm,所述矩形的宽沿左右方向,宽度范围为75mm

85mm,如此设置气流的引导效果较好。
11.进一步的,所述后保险杠上设有扩散器,所述扩散器用于疏导汽车尾部气流,提高车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12.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器包含4个等间距设置的隔板和5个扩散通道,扩散通道数量按此设计对流经扩散器的气流的梳理效果较好。
13.进一步的,所述扩散通道的前端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
°‑7°
,所述扩散通道的后端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0
°‑
45
°
,按此设计扩散器的入口角度和出口角度,较好改善气动性能,提高车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14.进一步的,所述后下护板左右两侧设有沿z方向的翻边,加强后下护板的结构强度,同时有利于减小经过汽车底部主要气流受到侧面高速旋转的后轮胎周围气流干扰,利于降低整车风阻。
15.进一步的,所述翻边沿z方向的高度范围为8mm

15mm,如此设置后下护板的结构强度加强效果较好,降低整车风阻效果较好。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进后下护板和后保险杠的形状结构,有效减少整车风阻,提高整车的续航能力,以及有效提高了整车行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后下护板和后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后下护板和后保险杠的左视图。
19.图中标记:1

后下护板,2

后保险杠,11

第一凸棱,12

前板,13

后板,14

翻边,21

扰流板,22

扩散器,131

开孔,211

第二凸棱,221

隔板,222

扩散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

2所示,后下护板1上设有横向的第一凸棱11,第一凸棱11将后下护板1分为前板12和后板13,前板12平面沿水平方向,后板13向后上方倾斜,且后板13与水平面夹角范围为12
°‑
18
°
;后保险杠2下端设有扰流板21,扰流板21的前端与后下护板1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扰流板21的后端设有断面为圆弧形的第二凸棱211,扰流板21的前后端的长度范围为80mm

110mm,扰流板21与后板13的夹角范围为166
°‑
175
°
;后板13上设有两个矩形开孔131,矩形的长沿前后方向,长度范围为120mm

140mm,矩形的宽沿左右方向,宽度范围为75mm

85mm;后保险杠2上设有扩散器22,扩散器22包含4个等间距设置的隔板221和5个扩散通道222,扩散通道222的前端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
°‑7°
,扩散通道222的后端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0
°‑
45
°
;后下护板1左右两侧设有沿z方向的翻边14,翻边14沿z方向的高度范围为8mm

15mm。
23.当汽车行驶时,迎面而来的部分高速气流附着在车辆底盘上向汽车尾部流动,部分气流在第一凸棱11处分离出车底,分离的气体流速会降低,气流在尾部的上卷趋势减弱,同时,气体的分离会降低车底压力,增加车体上下表面压力差,减小升力,有利于高速行驶的稳定性;由于扰流板21与后板13的夹角范围为166
°‑
175
°
,所以未在第一凸棱11处分离的气流在流经扰流板21时改变方向,气流被适当下压,而后气流在第二凸棱211处从车体分离,气流在尾部的上卷趋势进一步减弱,汽车尾部的涡心远离车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汽车尾部气体涡流中心靠近汽车后部位置导致的汽车行驶时风阻较大的问题,本实施例可以有效减少整车风阻,提高整车的续航能力,同时气流在汽车尾部上卷过程中收到扩散器22的有效疏导,汽车行驶稳定性提高。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