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型水稻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稻育秧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型水稻育秧盘。


背景技术:

2.育秧盘是水稻插秧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稻秧的育苗过程,育秧盘是以聚氯乙烯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配方加工吸塑而成,具有重量轻、易搬运、便于贮藏保管、使用成本低的特点,不同的插秧机配备不同规格的育秧盘,通常分硬育秧盘和软育秧盘,水稻育秧[育秧盘]用秧盘育出的秧苗每亩费用成本比人工育秧要低25元/亩,产量每亩增长率产25

35公斤,水稻机插秧秧盘是以聚氯乙烯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配方加工吸塑而成,产品优点: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20~45℃)不易软化变形,不脆裂,与水稻机插秧育秧硬盘相比,它具有重量轻、易搬运、便于贮藏保管、使用成本低的特点,软盘规格为底部长
×
宽为575毫米
×
275毫米,垂直高度为25毫米,软盘平底有分布均匀、底孔直径为3.0毫米的透水孔240个,单片软盘重量45~50克,透水孔的数量和单片重量可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调整。
[0003]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水稻育秧盘设备中,一些都是没有设计把手进行搬动的,在需要搬动的时候却没有较好的抓取物进行抬起搬动,是一件比较积累的事情,并且在部分的水稻育秧盘中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注水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十分积累,并且在某些的水稻育秧盘设备中,是无法插入泥土中的,在必要时刻没有办法将设备插入土中,或需要挖一个坑才能将设备插入土里,显得十分的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解决了水稻育秧盘的没有较好抓取物进行搬动、没有较好的对水稻育秧盘进行注水的设备以及无法将设备插入土中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型水稻育秧盘,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顶面固定有保护块,所述保护块内部开设有五个凹槽,所述保护块的内部安装有四个稻盘,且四个稻盘分别在每两个凹槽的中间,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底面中心处焊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底面焊接有水泵底座,所述水泵底座的顶面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管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吸水管,且吸水管延伸至装置外壳的外部,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底面靠近一侧边缘处焊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水泵的出水管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顶端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外表面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五个水管,所述五个水管的顶端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洒水管,且洒水管分别在凹槽的内部底面,所述洒水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圆孔。
[0006]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靠近四个拐角处焊接有底座。
[000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四个所述底座的底面均焊接有多个入土杆。
[0008]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入土杆的底端均套设有橡胶保护套。
[0009]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外壳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把手。
[001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底面靠近另一侧边缘处焊接有第二固定杆。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
1、本实用新型中,在日常使用中,可以通过打开水泵将水分从进水管吸入传输至出水管,而此时的水分会通过出水管到达连接管,经过连接管与输水管的连接到达输水管,随之从输水管低到分流管进行分流,随之分流进入水管中,并且从水管抵达洒水管,随之水分会从洒水管外表面的圆孔中洒出,对水稻育秧盘进行浇灌,可以减少人工浇水的时间又节省了人力。
[0013]
2、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中该水稻育秧盘时,并且当需要搬动时,可以通过把手进行抬起搬动至设想的位置,并且当需要插入土中时,可以通过较为潮湿的泥土,并使用入土杆进行插入泥土中。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新型水稻育秧盘的正视剖视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新型水稻育秧盘的俯视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新型水稻育秧盘的侧视图。
[0017]
图例说明:
[0018]
1、装置外壳;2、第一固定杆;3、把手;4、分流管;5、水管;6、洒水管;7、保护块;8、稻盘;9、凹槽;10、输水管;11、连接管;12、第二固定杆;13、底座;14、入土杆;15、橡胶保护套;16、保护壳;17、水泵底座;18、水泵;19、圆孔;20、吸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新型水稻育秧盘,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的内部顶面固定有保护块7,保护块7内部开设有五个凹槽9,保护块7的内部安装有四个稻盘8,且四个稻盘8分别在每两个凹槽9的中间,装置外壳1的内部底面中心处焊接有保护壳16,保护壳16的内部底面焊接有水泵底座17,水泵底座17的顶面安装有水泵18,水泵18的进水管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吸水管20,且吸水管20延伸至装置外壳1的外部,装置外壳1的内部底面靠近一侧边缘处焊接有第一固定杆2,水泵18的出水管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的一端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输水管10,输水管10的顶端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分流管4,分流管4的外表面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五个水管5,五个水管5的顶端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有洒水管6,且洒水管6分别在凹槽9的内部底面,洒水管6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圆孔19。
[0021]
装置外壳1的底部靠近四个拐角处焊接有底座13,通过安装底座13可以让底座13
支撑整个设备。
[0022]
四个底座13的底面均焊接有多个入土杆14,通过安装入土杆14可以达到将该设备插入土中。
[0023]
多个入土杆14的底端均套设有橡胶保护套15,可以让入土杆14的底端有较好的保护能力,以及橡胶制可以达到减少部分滑动的效果。
[0024]
装置外壳1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把手3,通过安装把手3可以在需要搬动的时候,有较好的抓取物进行搬动。
[0025]
装置外壳1的内部底面靠近另一侧边缘处焊接有第二固定杆12,通过安装第二固定杆12可以有效的固定住连接管11部分。
[002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水稻育秧盘时,首先根据图1

图3,在进行安装底座13以及水泵18部分的时候,需要优先将底座13底部的入土杆14焊接在底座13上,使得在对装置本体上的安装较好安装,并且焊接后需要将橡胶保护套15套设于入土杆14的底端上,套设橡胶保护套15可以有效的替身对入土杆14进行保护,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防滑效果,并且水泵18部分需要将水泵底座17焊接好后再进行安装水泵18,水泵18安装好后,需要将保护壳16焊接在装置外壳1内部后,并将吸水管20延伸至装置外壳1的外部便于接水,并需要在吸水管20的底部安装第一固定杆2可以便于固定柱吸水管20,在安装出水管时需要将出水管连接至连接管11即可;
[0027]
同时根据1

3所示,在安装把手3和内部管道的时候,需要在装置外壳1两侧外表面靠近中心处焊接把手3,把手3需要对其,通过安装把手3可以在需要搬动的时候握住把手3进行搬动,可以有效的解决在搬动时没有抓取物的情况,并且在安装内部管道时,需要将连接管11连接至出水管的一端,并且在连接管11的外表面固定一个第二固定杆12,并在连接管11安装好后,需要在连接管11的另一端连通输水管10,并且输水管10需要连接在分流管4的底面,并且分流管4需要在顶面分别连通五个水管5,而五个水管5需要连通洒水管6,安装洒水管6可以有效的提升洒水效果,随之打开水泵18即可实现内部水管5连接输送水分的效果,节省了较大的人力物力。
[0028]
根据1

3所示,在安装后,需要搬动时可以抓住把手3进行搬动,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在需要插入土中时,可以将该设备放置在泥土较为潮湿的底端,随之放置后入土杆14会慢慢的进入土中,可以有效的固定住该设备在泥土中,不会出现在泥土中倒塌等问题出现,并且在不需要插入泥土中时,可以让其放置在某些地方,而某些地方较为滑动时,入土杆14底端的橡胶保护套15可以达到部分的防滑效果,并且在需要注水时,需要打开水泵18,随之吸水管20进水传输至出水管,而出水管会将该水分传输至连接管11,当连接管11收到水分会,会将该水分传输至输水管10,而输水管10会传输至分流管4,随之分流管4进行分流传输至五个水管5中,随之五个水管5传输至洒水管6后,洒水管6将水分从圆孔19从洒出,达到洒水效果,对水稻育秧盘进行洒水。
[002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