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3: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导风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空调器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空调室内机的送风体验和送风质量,都是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具体地,现有很多空调器依然存在容易直吹用户的问题,特别是在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时,室内机吹出的冷风直吹人体很容易引起用户不适;同时,现有很多空调器的进风口都设置在机壳的顶部且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这也就导致进风口处很容易积聚灰尘,进而导致室内机送风的洁净度受到严重影响。
3.为了有效缓解以上问题,近年来,技术人员也对空调器的控制逻辑和结构进行了各种改进。针对空调器直吹问题,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改善方式:1、部分空调器通过调整送风逻辑来避免直吹引起不适的问题,但这种调整送风逻辑的方式很容易影响空调器的换热速度,进而导致室内温度改变缓慢的问题;2、还有部分空调器通过改变导风板的结构来避免直吹问题,但这种改变导风板结构的方式就彻底改变了室内机的送风方式,少部分不介意直吹甚至喜欢直吹的用户也无法进行选择。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结构设计不佳因而容易影响送风体验和送风洁净度的问题。
6.本发明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形成有进风口且前下部形成有出风口,
7.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挡风板和散风板,
8.所述导风板为无孔板件且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9.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均为u形板状结构且其连接段呈平行设置,并且所述挡风板的挡风段为无孔板件,所述散风板的散风段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板设置于所述散风板的内侧,
10.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通过转动组件与所述机壳的端盖相连,以使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能够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在防尘位置和引风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防尘位置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引风位置位于所述出风口附近,
11.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成能够使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同步转动且能够使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相对转动。
12.在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散风孔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中心轴呈交错设置。
13.在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散风孔在所述散风板的散
风段上呈矩形阵列状分布。
14.在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散风孔的孔径相同。
15.在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风板的挡风段沿周向设置成中部凸出的弧形板状结构;并且/或者
16.所述散风板的散风段沿周向设置成中部凸出的弧形板状结构。
17.在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呈同轴设置的第一转动构件、第二转动构件和第三转动构件,
18.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构件设置在所述挡风板的连接段上,所述第二转动构件设置在所述散风板的连接段上,所述第三转动构件设置在所述端盖上,并且所述第一转动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转动构件和所述第三转动构件相连。
19.在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动构件的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二转动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构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相匹配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转动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转动构件相连。
20.在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设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以使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能够相对转动。
21.在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动构件的靠近所述第三转动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所述第三转动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构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接结构相匹配的第四卡接结构,所述第一转动构件通过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和所述第四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三转动构件相连。
22.在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和所述第四卡接结构设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以使所述挡风板和所述端盖能够相对转动。
23.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形成有进风口且前下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挡风板和散风板,所述导风板为无孔板件且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均为u形板状结构且其连接段呈平行设置,所述挡风板的挡风段为无孔板件,所述散风板的散风段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板设置于所述散风板的内侧,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通过转动组件与所述机壳的端盖相连,以使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能够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在防尘位置和引风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防尘位置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引风位置位于所述出风口附近,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成能够使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同步转动且能够使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相对转动。基于上述设置,本发明通过增设挡风板和散风板来同时解决直吹问题和出风口容易积灰的问题,当所述空调器正常运行时:如果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均没有位于所述出风口附近,则所述室内机就能够通过所述导风板正常实现远距离送风,以便有效满足部分用户的直吹需求以及远距离送风需求;如果仅所述挡风板转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所述挡风板就能够与所述导风板配合而以第一强度打散出风气流,如果仅所述散风板转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所述散风板就能够与所述导风板配合而以第二强度打散出风气流,如果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同时转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散风板就能够与所述导风板配合而以第三强度打散出风气流,以便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节打散强度,从而有效避免直吹问题,进而有效提升送风舒适度;
另外,当所述空调器无需使用时,所述挡风板和/或所述散风板能够移动至所述进风口的上方而将所述进风口遮蔽起来,从而有效防止所述进风口处容易积聚灰尘的问题,进而有效保证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洁净度。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25.图1是本优选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26.图2是本优选实施例的挡风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优选实施例的散风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优选实施例的挡风板和散风板的组装图;
29.图5是本优选实施例的机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1、机壳;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13、第三转动构件;1131、第四卡接结构;
32.12、导风板;
33.13、挡风板;131、挡风段;132、连接段;1321、第一转动构件;13211、第一卡接结构;13212、第三卡接结构;
34.14、散风板;141、散风段;1411、散风孔;142、连接段;1421、第二转动构件;14211、第二卡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首先参阅图1,该图是本优选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1,机壳11的主体呈长方体状,机壳11的顶部形成有进风口111,并且进风口111处还设置有进风栏栅,其前下方形成有出风口112,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的形状均设置成长方形,以便增大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设置在机壳11中,换热空间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11进入机壳11,并在机壳11中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后,再在室内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出风口112吹出,从而改变换热空间内的温度。此外,出风口112处还设置有导风板12,导风板12为无孔板件,并且导风板12的
形状与出风口112的形状相匹配,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导风板12枢转连接至机壳11以实现转动,从而有效改变导风角度。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机壳11、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的具体形状和尺寸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并且本发明也不对导风板12的具体结构以及导风板12与机壳11的连接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导风板12还可以通过可移动的方式连接至机壳11,这并不是限制性的,只要其设置在出风口112处且能够实现导风效果即可。
39.进一步地,参阅图2至图4,其中,图2是本优选实施例的挡风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优选实施例的散风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优选实施例的挡风板和散风板的组装图。如图2至4所示,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具体地,挡风板13为u形板状结构,当然,挡风板13的具体形状并不是限制性的,只要其整体呈u形即可,u形板状结构的两个竖向段为挡风板13的连接段132,u形板状结构的横向段,即位于两个竖向段之间的部分为挡风板13的挡风段131,并且挡风板13的挡风段131为无孔板件。散风板14也为u形板状结构,当然,散风板14的具体形状并不是限制性的,只要其整体呈u形即可,u形板状结构的两个竖向段为散风板14的连接段142,u形板状结构的横向段,即位于两个竖向段之间的部分为散风板14的散风段141,并且散风板14的散风段141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1411。基于上述结构,在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挡风板13的两个连接段132和散风板14的两个连接段142呈平行设置,以使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能够实现同轴转动。
40.此外,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通过转动组件与机壳11的端盖相连,以使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能够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在防尘位置和散风位置之间转动。具体而言,挡风板13的两个连接段132和散风板14的两个连接段142通过两个所述转动组件与机壳11的左右两个端盖相连,以使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能够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在防尘位置和散风位置之间转动,并且所述转动构件设置成能够使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同步转动且能够使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相对转动。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所述防尘位置为位于进风口111上方的位置,所述散风位置为位于出风口112附近的位置。
41.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防尘位置为位于进风口111正上方的位置,并且在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需要防尘时,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均能够转动至该防尘位置(如图1中所示的状态),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其防尘效果。
42.另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散风位置的数量为多个,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能够实现三种散风方式:
43.第一种散风方式为:挡风板13的挡风段131单独转动至出风口112附近,在此情形下,挡风板13的挡风段131单独与导风板12配合,以便能够以第一散风强度打散出风气流。
44.第二种散风方式为:散风板14的散风段141单独转动至出风口112附近,在此情形下,散风板14的散风段141单独与导风板12配合,以便能够以第二散风强度打散出风气流。
45.第三种散风方式为:挡风板13的挡风段131和散风板14的散风段141能够同时转动至出风口112附近,在此情形下,挡风板13的挡风段131和散风板14的散风段141与导风板12配合,以便能够以第三散风强度打散出风气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挡风板13的挡风段131和散风板14的散风段141的重叠部分面积还能够根据实际散风需求自行调整,以便提供更多样的散风方案。
46.基于上述三种散风方式,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能够以至少三种不同散风强度打散出风气流,以使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整不同的散风方案,从而在避免直吹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地贴合用户的送风需求,进而有效提高送风的舒适度。
47.进一步优选地,散风孔1411设置为圆形通孔结构,并且多个散风孔1411的孔径相同,以便在保证散风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尽量减小风阻,进而有效保证送风效果;并且,多个散风孔1411在散风板14的散风段141上呈矩形阵列状分布,以便进一步有效提升散风效果。此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多个散风孔1411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中心轴也设置有多个方向以呈交错设置,即至少有部分散风孔1411的中心轴是互不平行的,以便进一步提升其散风效果。
48.作为一种优选的形状设置方式,挡风板13的挡风段131和散风板14的散风段141均沿周向设置成中部凸出的弧形板状结构。具体而言,挡风板13的挡风段131和散风板14的散风段141整体呈长方形板,并且该长方形板沿宽度方向弯折,以使其沿周向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板状结构,并且其中间较高的部分向外凸出,以便在其内部形成一个截面形状为弓形的柱状凹槽,进而更好地进行引流,从而有效提升打散效果。
49.更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2至图5,其中,图5是本优选实施例的机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5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成能够使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同步转动且还能够使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相对转动,以使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既能够单独转动至出风口112附近,还能够同时转动至出风口112附近。具体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呈同轴设置的第一转动构件1321、第二转动构件1421和第三转动构件113,第一转动构件1321和第二转动构件1421既能够单独转动,也能够同步转动,以使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既能够同步转动,也能够相对转动;第一转动构件1321设置在挡风板13的连接段132上,第二转动构件1421设置在散风板14的连接段142上,第三转动构件113设置在机壳11的端盖上,第一转动构件13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转动构件1421和第三转动构件113相连。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设置方式仅是一种优选设置方式,本发明不对第一转动构件1321、第二转动构件1421和第三转动构件113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50.具体而言,第一转动构件1321的靠近第二转动构件14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13211,第二转动构件1421的靠近第一转动构件132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接结构13211相匹配的第二卡接结构14211,第一转动构件132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13211和第二卡接结构14211与第二转动构件1421相连。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能够通过第一卡接结构13211和第二卡接结构14211实现快速卡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第一卡接结构13211和第二卡接结构14211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第一转动构件132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13211和第二卡接结构14211能够与第二转动构件1421实现可转动的连接即可。
51.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第一卡接结构13211和第二卡接结构14211设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以使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能够相对转动,而在未被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相对静止。具体而言,第一转动构件1321的靠近第二转动构件1421的一端设置有环状凹槽,第二转动构件1421的靠近第一转动构件1321的一端相应设置有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能够卡合至所述环状凹槽中。第一卡接结构13211为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
述环状凹槽中的多个条状凹槽,并且多个所述条状凹槽的形状相同;第二卡接结构14211为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环状凸起上的多个条状凸起,并且多个所述条状凸起的形状相同;所述条状凹槽和所述条状凸起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在未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条状凸起能够卡接至所述条状凹槽中以阻止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相对转动,而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条状凸起能够从所述条状凹槽中脱出以允许挡风板13和散风板14相对转动。
52.此外,第一转动构件1321的靠近第三转动构件1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13212,第三转动构件113的靠近第一转动构件132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卡接结构13212相匹配的第四卡接结构1131,第一转动构件1321通过第三卡接结构13212和第四卡接结构1131与第三转动构件113相连。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挡风板13和机壳11能够通过第三卡接结构13212和第四卡接结构1131实现快速卡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第三卡接结构13212和第四卡接结构1131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第一转动构件1321通过第三卡接结构13212和第四卡接结构1131能够与第三转动构件113实现可转动的连接即可。
53.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第三卡接结构13212和第四卡接结构1131设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以使挡风板13能够相对于机壳11转动,而在未被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相对静止。具体而言,第一转动构件1321的靠近第三转动构件113的一端设置有环状凸起,第三转动构件113的靠近第一转动构件1321的一端相应设置有环状凹槽,该环状凸起能够卡合至所述环状凹槽中。第三卡接结构13212为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环状凸起上的多个条状凸起,并且多个所述条状凸起的形状相同;第四卡接结构1131为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环状凹槽中的多个条状凹槽,并且多个所述条状凹槽的形状相同;所述条状凹槽和所述条状凸起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在未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条状凸起能够卡接至所述条状凹槽中以阻止挡风板13相对机壳11转动,而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条状凸起能够从所述条状凹槽中脱出以允许挡风板13相对于机壳11转动。
54.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