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热源塔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3: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热源塔。


背景技术:

2.随着换热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换热设备不断涌现,用户对各类换热设备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单热型热源塔机组为例,其热源塔通常都采用吸风式设计;这种吸风式设计虽然更有利于换热的进行,但是,也很容易导致异物吸附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采用翅片换热器的热源塔而言,在其日常使用时,树叶、熟料袋等杂物很容易被吸附到翅片上,从而影响翅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在下雪天气使用时,飞雪也很容易吸附至翅片上,这更是容易导致换热器结霜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会导致翅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热源塔的换热效果。近年来,很多热源塔都开始采用各种防护装置来防止异物吸附,然而现有防护装置都是完全封闭的;这样的防护装置虽然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但其本身又会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因而其使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热源塔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热源塔的防护装置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不能兼顾换热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源塔,所述热源塔包括翅片换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翅片换热器附近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顶部防护罩、u形防护构件和侧部防护构件,所述u形防护构件的前开口朝向所述翅片换热器,所述顶部防护罩连接至所述u形防护构件的顶部开口处,所述侧部防护构件连接至所述u形防护构件的侧部的前端。
5.在上述热源塔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顶部防护罩包括方形本部以及沿所述方形本部的一边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倾斜部,所述方形本部连接至所述u形防护构件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倾斜部位于所述侧部防护构件的上方。
6.在上述热源塔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部防护构件上形成有倾斜向下的斜边,所述侧部防护构件的斜边与所述倾斜部相连。
7.在上述热源塔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部防护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部防护构件分别连接至所述u形防护构件的两个侧部的前端。
8.在上述热源塔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倾斜部的形状为方形,所述倾斜部相对的两条边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侧部防护构件上。
9.在上述热源塔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部防护构件的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侧部防护构件的一条直角边连接至所述u形防护构件的侧部的前端。
10.在上述热源塔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u形防护构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侧部防护构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11.在上述热源塔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
12.在上述热源塔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为方形;并且/或者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为圆形。
13.在上述热源塔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u形防护构件为板状结构;并且/或者所述侧部防护构件为板状结构。
1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热源塔包括翅片换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翅片换热器附近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顶部防护罩、u形防护构件和侧部防护构件,所述u形防护构件的前开口朝向所述翅片换热器,所述顶部防护罩连接至所述u形防护构件的顶部开口处,所述侧部防护构件连接至所述u形防护构件的侧部的前端。基于上述设置,所述顶部防护罩能够有效防止异物从上方飘落至所述翅片换热器上,所述u形防护构件则能够有效防止异物从侧面吸附至所述翅片换热器上,并且所述侧部防护构件还能够辅助所述u形防护构件更好地实现侧部的防护,以使所述翅片换热器得到多方位的防护;此外,所述u形防护构件和所述侧部防护构件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在有效防止异物吸附的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所述翅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便同时兼顾防护效果和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和翅片换热器的组合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翅片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示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示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20.附图标记:
21.11、防护装置;
22.111、顶部防护罩;1111、本部;1112、倾斜部;1113、弯折部;112、u形防护构件;1121、后部;1122、侧部;1123、第一通孔;113、侧部防护构件;1131、第二通孔;
23.12、翅片换热器;
24.121、换热翅片;122、换热风机;123、底座;124、换热管;1241、进液口;1242、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本实用新型不对热源塔具体应用于何种机组中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该类型的机组中需要用到本实用新型的热源塔即可。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
关系,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首先参阅图1和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和翅片换热器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翅片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源塔包括翅片换热器12以及设置在翅片换热器12两侧的防护装置1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热源塔包含的其他构件的类型及其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该热源塔包括翅片换热器和防护装置即可。此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翅片换热器12的具体结构和形状自行调整设置在其附近的防护装置11的数量和分布方式,这种调整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9.具体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翅片换热器12包括换热翅片121、换热风机122和底座123。换热翅片121包括三大部分,位于中间部分的换热翅片121呈倒等腰梯形状,位于两侧部分的换热翅片121则均呈长方形状,位于两侧部分的换热翅片121的长度正好与位于中间部分的换热翅片121的腰长相等,并通过该边进行连接,位于两侧部分的换热翅片121还设置为沿着该连接边向前弯折,以使换热翅片121能够更好地与来自各个方向的空气流进行换热。底座123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换热翅片121设置在底座123上,并且换热翅片1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超过底座123所占的范围。换热管124中的换热介质流经换热翅片121以实现换热,位于下方的换热管124上设置有进液口1241,位于上方的换热管124上设置有出液口1242,换热介质由下往上地流经换热翅片121,以便有效减小换热介质的流动速度,延长其换热时间,以提升其换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换热介质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选定;优选地,换热介质采用水。此外,换热翅片121的上方还设置有换热风机122,换热风机122形成的风向为自下而上,翅片换热器12中的空气流向大致如图2中所示,这也就导致了现有翅片换热器12容易吸附杂物的问题。
30.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翅片换热器12进行结构调整;例如,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换热翅片121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又例如,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底座123的具体形状和结构。这些改变均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1.接着参阅图3至图5,其中,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示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示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3至5中所示,防护装置11包括顶部防护罩111、u形防护构件112和侧部防护构件113,其中,u形防护构件112的前开口朝向翅片换热器12,顶部防护罩111连接至u形防护构件112的顶部开口处,侧部防护构件113连接至u形防护构件112的侧部的前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顶部防护罩111、u形防护构件112和侧部防护构件113的结构和形状作具体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翅片换热器12的结构特征。
32.进一步地,u形防护构件112包括后部1121以及沿后部1121的左右两侧边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侧部1122,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后部1121和侧部1122均为长方形状的板状结构,后部1121和两个侧部1122共同形成u形结构。u形防护构件112共包括顶部开口、底部开口和前开口三个开口,在u形防护构件112放置到位的情况下,其底部开口朝上并与顶部防护罩111相连,其底部开口朝下而与支撑面接触,其前开口朝向翅片换热器12。此外,后部1121和两个侧部1122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23,第一通孔1123的形状为长方形,并且多个第一通孔1123呈阵列分布,以使多个第一通孔1123均布于整个u形防护构件112上,从而有效提升u形防护构件112的通风效果,进而有效保证翅片换热器12的换热效果。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u形防护构件112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u形防护构件112的形状总体呈u形且其前开口朝向翅片换热器12,其顶部开口与顶部防护罩111相连即可;例如,后部1121与侧部1122之间的夹角既可以设置成直角,也可以设置成圆角。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不对第一通孔1123的具体形状、数量和分布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34.继续参阅图3,如图3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顶部防护罩111包括本部1111、倾斜部1112和弯折部1113,其中,本部1111和倾斜部1112均为方形板状结构,倾斜部1112由本部1111的左侧边斜向下延伸形成,倾斜部1112的左侧边相对于倾斜部1112所在的平面垂直弯折以形成弯折部1113。基于此,在顶部防护罩111与u形防护构件112连接到位时,本部1111连接至u形防护构件112的顶部开口处且呈水平设置,以便有效遮蔽u形防护构件112的顶部开口,防止异物从上方进入;倾斜部1112位于侧部防护构件113的上方,以便有效扩大顶部防护罩111在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并且倾斜部1112呈倾斜设置,更有利于雨水和飞雪的排出,再通过在倾斜部1112的底部设置弯折部1113,以使通过倾斜部1112流下的液体能够通过弯折部1113导流至两侧后再排出,进而更好地保护翅片换热器12。此外,整个顶部防护罩111均由盲板制成,其上没有设置任何通孔结构,以便最大程度地阻止杂物或雨雪进入。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本部1111、倾斜部1112和弯折部1113的具体形状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倾斜部1112也可以设置为弧形;又例如,本部1111既可以正好遮蔽住u形防护构件112的顶部开口,也可以延伸至u形防护构件112的顶部开口的外部。
36.继续参阅图3至5,在本优选实施例中,u形防护构件112的两个侧部1122的前端均连接有侧部防护构件113,侧部防护构件113为直角三角形状的板状结构,并且通过其中一条直角边与侧部1122的前端相连,通过另一条直角边抵靠至支撑面上,其斜边则连接至倾斜部1112的一端,以使侧部防护构件113能够与倾斜部1112紧密接合而实现更好的防护效果。侧部防护构件113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131,第二通孔1131的形状为圆形,并且多个第二通孔1131呈阵列分布,以使多个第二通孔1131均布于整个侧部防护构件113上,从而有效提升侧部防护构件113的通风效果,进而有效保证翅片换热器12的换热效果。
3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侧部防护构件113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数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侧部防护构件113能够连接至u形防护构件112的侧部1122的前端以提升侧部防护效果即可;例如,侧部防护构件113还可以仅设置于u形防护构件112的一个侧部1122的前端,又例如,侧部防护构件113还可以设置为直角梯形状的板状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不对第二通孔1131的具体形状、数量和分布方式
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优选地,第二通孔1131采用直径为5mm的圆形通孔。
38.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第一通孔1123的横截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通孔1131的横截面积。参阅图1中的安装方式,在防护装置11安装到位的情况下,u形防护构件112和两个侧部防护构件113的底部边缘轮廓正好与底座123的的边缘轮廓相匹配,以使两个防护装置11刚好能以正对的方式安装至底座123的左右两侧,从而将翅片换热器12围在两个防护装置11之间,进而更好地起到防护效果。基于图1和图2所示的内容可以看出,在防护装置11安装到位的情况下,侧部防护构件113相较于u形防护构件112更靠近换热翅片121;而根据大量实测数据可知,在周围没风且没有安装防护装置11的情形下,开启换热风机122,距离换热翅片121最外侧a距离(1m)远的范围内的风速通常可以达到2

3m/s,而该范围外的风速通常都小于1.5m/s。基于此,由于侧部防护构件113相较于u形防护构件112更靠近换热翅片121,因而特将第一通孔1123的横截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通孔1131的横截面积,以使位于风速较大处的侧部防护构件113能够以较小的通孔更好地阻挡各类杂物,而位于风速较小处的u形防护构件112则能以较大的通孔来增大通风量,以便在阻挡杂物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翅片换热器12的换热效果。
39.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