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利用顶出机构实现底部抽芯和内壁抽芯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1: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利用顶出机构实现底部抽芯和内壁抽芯的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
3.普通滑块只能实现水平方向的倒勾脱模,塑胶产品若在斜方向上有倒勾,往往需要建议客户修改塑胶产品设计将倒勾修改为水平方向,普通模具无法实现斜方向上倒勾的抽退。
4.虽然,目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抽芯模具,能够实现倒勾的脱模,然而,这些抽芯模具结构复杂,不稳定也不可靠,维修起来非常麻烦;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顶出机构实现底部抽芯和内壁抽芯的模具,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抽芯模具结构复杂、不稳定也不可靠、维修起来非常麻烦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利用顶出机构实现底部抽芯和内壁抽芯的模具,包括有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公模、公模仁、顶板、顶针板、限位块、顶块、斜抽芯导块、侧抽芯导块、斜抽芯以及侧抽芯;
8.该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固定连接并位于下固定板的上方,该公模可上下活动地叠设于上固定板上,该公模的外侧凹设有容置孔,该容置孔中设置有延时块和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促使延时块向外伸出容置孔,该公模仁固定于公模上,该公模仁的表面凹设有模穴;
9.该顶板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之间,该顶针板叠合在顶板上,该顶针板上固定有顶针,该顶针自下而上穿过上固定板、公模和公模仁而伸入模穴中;该限位块固定于上固定板的外侧,限位块的内侧形成有彼此连通的限位槽和导引槽,前述延时块伸入限位槽和导引槽中;该顶块的下端与顶板的外侧固定,顶块的上端伸入限位槽中并与延时块配合;
10.该斜抽芯导块和侧抽芯导块均与上固定板固定并相对公模活动设置;该斜抽芯可
斜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公模仁内,斜抽芯的一端伸入模穴中,另一端与斜抽芯导块滑动配合;该侧抽芯可侧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公模仁内,侧抽芯的一侧伸入模穴中,侧抽芯的另一端与侧抽芯导块滑动配合。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块为两个,两顶块分别对称固定于顶板的两端外侧,对应的,该上固定板的两端外侧面均固定有一前述限位块,该公模的两端外侧面上均凹设有一前述容置孔,每一容置孔中均设置有一前述延时块和一前述第一弹簧。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之间通过两对称设置的模脚固定连接,且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连接有导柱,该顶板和顶针板沿导柱上下活动。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柱为多个,每一导柱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于上固定板和顶针板上,该第二弹簧促使顶针板和顶板向下活动复位。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公模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该斜抽芯导块和侧抽芯导块分别位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中。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斜抽芯导块为两个,对应的,该斜抽芯为两个,两斜抽芯的一端均伸入模穴中,两斜抽芯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斜抽芯导块滑动配合。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延时块上设置有第一斜面,该导引槽中上设置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斜抽芯导块和侧抽芯导块均通过螺钉与上固定板固定连接。
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块的下端通过螺钉与顶板的外侧固定连接。
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块通过螺钉与上固定板固定连接。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21.通过在模具外配合设置顶块、限位块和延时块,脱模时无需除顶出力之外的力即可实现底部抽芯和内壁抽芯,从而实现复杂制件的全自动化生产,有效简化了抽芯系统,纯机械的构造使得模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维修起来也很方便。
2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26.图4是图3中a

a方向的截面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制件的立体图。
28.附图标识说明:
29.11、下固定板
ꢀꢀꢀꢀꢀꢀꢀꢀꢀꢀꢀꢀꢀꢀꢀꢀꢀꢀꢀꢀꢀꢀꢀꢀ
111、通孔
30.12、上固定板
ꢀꢀꢀꢀꢀꢀꢀꢀꢀꢀꢀꢀꢀꢀꢀꢀꢀꢀꢀꢀꢀꢀꢀꢀ
13、公模
31.131、容置孔
ꢀꢀꢀꢀꢀꢀꢀꢀꢀꢀꢀꢀꢀꢀꢀꢀꢀꢀꢀꢀꢀꢀꢀꢀꢀ
132、第一容置槽
32.133、第二容置槽
ꢀꢀꢀꢀꢀꢀꢀꢀꢀꢀꢀꢀꢀꢀꢀꢀꢀꢀꢀꢀꢀ
14、公模仁
33.141、模穴
ꢀꢀꢀꢀꢀꢀꢀꢀꢀꢀꢀꢀꢀꢀꢀꢀꢀꢀꢀꢀꢀꢀꢀꢀꢀꢀꢀ
15、延时块
34.151、第一斜面
ꢀꢀꢀꢀꢀꢀꢀꢀꢀꢀꢀꢀꢀꢀꢀꢀꢀꢀꢀꢀꢀꢀꢀ
16、第一弹簧
35.17、模脚
ꢀꢀꢀꢀꢀꢀꢀꢀꢀꢀꢀꢀꢀꢀꢀꢀꢀꢀꢀꢀꢀꢀꢀꢀꢀꢀꢀꢀ
18、导柱
36.19、第二弹簧
ꢀꢀꢀꢀꢀꢀꢀꢀꢀꢀꢀꢀꢀꢀꢀꢀꢀꢀꢀꢀꢀꢀꢀꢀ
21、顶板
37.22、顶针板
ꢀꢀꢀꢀꢀꢀꢀꢀꢀꢀꢀꢀꢀꢀꢀꢀꢀꢀꢀꢀꢀꢀꢀꢀꢀꢀ
23、限位块
38.231、限位槽
ꢀꢀꢀꢀꢀꢀꢀꢀꢀꢀꢀꢀꢀꢀꢀꢀꢀꢀꢀꢀꢀꢀꢀꢀꢀ
232、导引槽
39.24、顶块
ꢀꢀꢀꢀꢀꢀꢀꢀꢀꢀꢀꢀꢀꢀꢀꢀꢀꢀꢀꢀꢀꢀꢀꢀꢀꢀꢀꢀ
25、顶针
40.201、第二斜面
ꢀꢀꢀꢀꢀꢀꢀꢀꢀꢀꢀꢀꢀꢀꢀꢀꢀꢀꢀꢀꢀꢀꢀ
202、螺钉
41.203、螺钉
ꢀꢀꢀꢀꢀꢀꢀꢀꢀꢀꢀꢀꢀꢀꢀꢀꢀꢀꢀꢀꢀꢀꢀꢀꢀꢀꢀ
31、斜抽芯导块
42.32、侧抽芯导块
ꢀꢀꢀꢀꢀꢀꢀꢀꢀꢀꢀꢀꢀꢀꢀꢀꢀꢀꢀꢀꢀꢀ
33、斜抽芯
43.34、侧抽芯
ꢀꢀꢀꢀꢀꢀꢀꢀꢀꢀꢀꢀꢀꢀꢀꢀꢀꢀꢀꢀꢀꢀꢀꢀꢀꢀ
35、螺钉
44.40、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45.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下固定板11、上固定板12、公模13、公模仁14、顶板21、顶针板22、限位块23、顶块24、斜抽芯导块31、侧抽芯导块32、斜抽芯33以及侧抽芯34。
46.该上固定板12与下固定板11固定连接并位于下固定板11的上方,该公模13可上下活动地叠设于上固定板12上,该公模13的外侧凹设有容置孔131,该容置孔131中设置有延时块15和第一弹簧16,该第一弹簧16促使延时块15向外伸出容置孔131,该公模仁14固定于公模13上,该公模仁14的表面凹设有模穴1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板11与上固定板12之间通过两对称设置的模脚17固定连接,且上固定板12与下固定板11之间连接有导柱18;以及,该下固定板11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供顶出杆(图中未示)穿过的通孔111;所述公模13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容置槽132和第二容置槽133。
47.该顶板21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下固定板11和上固定板12之间,该顶针板22叠合在顶板21上,该顶针板22上固定有顶针25,该顶针25自下而上穿过上固定板12、公模13和公模仁14而伸入模穴141中;该限位块23固定于上固定板12的外侧,限位块23的内侧形成有彼此连通的限位槽231和导引槽232,前述延时块15伸入限位槽231和导引槽232中;该顶块24的下端与顶板21的外侧固定,顶块24的上端伸入限位槽231中并与延时块15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该顶板21和顶针板22沿导柱18上下活动,并且,所述导柱18为多个,每一导柱18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19,该第二弹簧19的两端分别抵于上固定板12和顶针板22上,该第二弹簧19促使顶针板22和顶板21向下活动复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块24为两个,两顶块24分别对称固定于顶板21的两端外侧,对应的,该上固定板12的两端外侧面均固定有一前述限位块23,该公模13的两端外侧面上均凹设有一前述容置孔131,每一容置孔131中均设置有一前述延时块15和一前述第一弹簧16;所述延时块15上设置有第一斜面151,该导引槽232中上设置有与第一斜面151配合的第二斜面201;所述顶块24的下端通过螺钉202与顶板21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23通过螺钉203与上固定板12固定连接。
48.该斜抽芯导块31和侧抽芯导块32均与上固定板12固定并相对公模13活动设置;该斜抽芯33可斜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公模仁14内,斜抽芯33的一端伸入模穴141中,另一端与
斜抽芯导块31滑动配合;该侧抽芯34可侧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公模仁14内,侧抽芯34的一侧伸入模穴141中,侧抽芯34的另一端与侧抽芯导块32滑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该斜抽芯导块31和侧抽芯导块32分别位于第一容置槽132和第二容置槽133中;所述斜抽芯导块31为两个,对应的,该斜抽芯33为两个,两斜抽芯33的一端均伸入模穴141中,两斜抽芯33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斜抽芯导块31滑动配合;所述斜抽芯导块31和侧抽芯导块32均通过螺钉35与上固定板12固定连接。
49.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50.开模后,该制件40由于结构特殊无法直接顶出,此时外部顶出杆上顶顶板21,并推动顶板21和顶针板22向上移动,此时顶块24一端固定在顶板21上,一端插入限位块23的限位槽231中,所以顶块24跟随顶板21一同运动,此时由于延时块15镶嵌在公模13上并在第一弹簧16的作用下保持伸出并位于限位槽231中,以限制顶块24向上活动,顶块24作用于延时块15上,使得公模13相对上固定板12向上活动,公模仁14随公模13向上活动,此时由于斜抽芯导块31和侧抽芯导块32均与上固定板12固定,所以相对于被公模13与公模仁14限制住斜抽芯33以及侧抽芯34做向上运动,由于斜抽芯导块31和侧抽芯导块32的相对运动,导致了斜抽芯33斜向活动以及侧抽芯34侧向活动,使得卡住制件40的公模仁14部分不再阻碍制件40顶出。
51.此时,由于限位块23被螺钉203固定在上固定板12上,所以当延时块15被顶到经过设置的限制位置时,由于其第一斜面151与导引槽232的第二斜面201贴合相抵,使得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延时块15被压入容置孔131内,此时顶块24的前方已无阻碍,即无法带动公模13及公模仁14向上运动,公模13及公模仁14运动结束,处于绝对静止状态,而顶板21和顶针板22继续抵住顶针25向上运动将制件40完全顶柱。
52.复位过程靠第二弹簧19将顶板21与顶针板22压回原位,过程中顶块24跟随顶板21一同向下移动,当其运动超过延时块15并不再抵住延时块15时,延时块15被容置孔131内的第一弹簧16弹出再次插入限位槽231中,合模时公模13及斜抽芯33和侧抽芯34自动复位。
53.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模具外配合设置顶块、限位块和延时块,脱模时无需除顶出力之外的力即可实现底部抽芯和内壁抽芯,从而实现复杂制件的全自动化生产,有效简化了抽芯系统,纯机械的构造使得模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维修起来也很方便。
5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