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0: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


背景技术:

2.污水治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进行处理后,使其达到排放标准的过程;通过污水治理不仅能够防止污水中的杂质污染环境,同时还能够将污水处理后,使得这部分水能够再次回用,节省了淡水资源。
3.其中污水治理的结构主要包括有粗格栅、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接触消毒池等,其中在氧化沟中进行了缺氧、厌氧和好氧处理后,污水进入到二沉池中进行活性污泥和水的分离,分离出来的水进行后续的深度处理,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工业污水行业的污染度容易较高,则在二沉池中之后,如果这部分污水在后续深度处理后有可能还是无法达到排放标准,所以就还需要额外的进行一定的处理,污水治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旨在解决污水治理效果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包括,
6.二沉池壁以及开设于所述二沉池壁上的出水口,所述二沉池壁外部设置有外排通道,所述外排通道的顶部与所述出水口相通;
7.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顶部与所述二沉池壁相通,且低于所述出水口,中部倾斜贯穿所述外排通道,所述回流管位于所述外排通道外的部分上设置有控制阀,位于所述外排通道中的所述回流管的外壁与所述外排通道的内壁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排通道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口处水平设置有与所述排气口相配合的支撑网。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沉池壁的顶部竖直开设有阻挡槽,所述阻挡槽的底部与所述出水口的顶部相通,所述阻挡槽中可分离设置有与所述阻挡槽相配合的阻挡板。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口的两侧内壁上竖直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底部水平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顶部贯穿所述二沉池壁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部相通,当所述阻挡板位于所述阻挡槽中时,所述阻挡板的两侧和底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板底部的两侧均水平设置有防脱柱,两个所述防脱柱分别活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二沉池壁的顶部设置有防脱块,当所述阻挡板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时,所述防脱块位于所述防脱柱的上方,且所述
防脱块抵触于所述阻挡板的侧部;
13.所述防脱块的中部竖直开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顶部相通,移动所述阻挡板可使所述防脱柱位于所述防脱槽中,且所述阻挡板可转动至贴合于所述支撑网的上方。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脱槽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防脱部。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板的顶部设置有u字形的操作提手,所述操作提手的两端均与所述阻挡板固定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果二沉池中的污水在后续深度处理后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则此时关闭控制阀,如此回流管则不影响污水的正常向外排放,即污水通过出水口后,可以正常的排放到后续的深度处理池中。但是如果经过后续的深度处理还依然达不到排放标准,此时打开控制阀,由于回流管顶部的高度是低于出水口的,这样污水就优先流入到回流管中,并且通过回流管能将污水导流回到前面的处理工序中进行处理,根据污水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污水导入到厌氧池或缺氧池或好氧池中,并使得这部分污水能够经过再一次的对应的处理,并且当这部分回流的污水再次回到二沉池中的时候,如果此时的污水还是无法达到排放标准,则依然进行回流,直到能够排放到深度处理池中,这样由于只需通过对二沉池进行改进即可,污水的治理效果较佳。其中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需要减少上游污水进入的量,直到将这部分污水导入到深度处理池中后,再行将新的污水以正常速度放入,或以超过正常速度,但在冲击负荷范围内的速度放入,从而尽快处理回流过程中积累的污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2.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中外排通道部分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4.图7是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中外排通道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6.图中,1、二沉池壁;2、出水口;3、外排通道;4、回流管;5、控制阀;6、排气口;7、支撑网;8、阻挡槽;9、阻挡板;10、第一限位槽;11、第二限位槽;12、防脱柱;13、防脱块;14、防脱槽;15、防脱部;16、操作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
29.二沉池壁1以及开设于所述二沉池壁1上的出水口2,所述二沉池壁1外部设置有外排通道3,所述外排通道3的顶部与所述出水口2相通;
30.回流管4,所述回流管4的顶部与所述二沉池壁1相通,且低于所述出水口2,中部倾斜贯穿所述外排通道3,所述回流管4位于所述外排通道3外的部分上设置有控制阀5,位于所述外排通道3中的所述回流管4的外壁与所述外排通道3的内壁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31.所述外排通道3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6。所述排气口6处水平设置有与所述排气口6相配合的支撑网7。
32.所述二沉池壁1的顶部竖直开设有阻挡槽8,所述阻挡槽8的底部与所述出水口2的顶部相通,所述阻挡槽8中可分离设置有与所述阻挡槽8相配合的阻挡板9。所述出水口2的两侧内壁上竖直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0,底部水平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所述第一限位槽10的顶部贯穿所述二沉池壁1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槽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10的底部相通,当所述阻挡板9位于所述阻挡槽8中时,所述阻挡板9的两侧和底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0和所述第二限位槽11中。
33.所述阻挡板9底部的两侧均水平设置有防脱柱12,两个所述防脱柱12分别活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10中,所述二沉池壁1的顶部设置有防脱块13,当所述阻挡板9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1中时,所述防脱块13位于所述防脱柱12的上方,且所述防脱块13抵触于所述阻挡板9的侧部;
34.所述防脱块13的中部竖直开设有防脱槽14,所述防脱槽14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0的顶部相通,移动所述阻挡板9可使所述防脱柱12位于所述防脱槽14中,且所述阻挡板9可转动至贴合于所述支撑网7的上方。所述防脱槽14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防脱部15。
35.所述阻挡板9的顶部设置有u字形的操作提手16,所述操作提手16的两端均与所述阻挡板9固定连接。通过操作提手16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对阻挡板9进行升高或放下,操作便捷性更高。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沉池的出水结构,如果二沉池中的污水在后续深度处理后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则此时关闭控制阀5,如此回流管4则不影响污水的正常向外排放,即污水通过出水口2后,可以正常的排放到后续的深度处理池中。但是如果经过后续的深度处理还依然达不到排放标准,此时打开控制阀5,由于回流管4顶部的高度是低于出水口2的,这样污水就优先流入到回流管4中,并且通过回流管4能将污水导流回到前面的处理工序中进行处理,根据污水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污水导入到厌氧池或缺氧池或好氧池中,并使得这部分污水能够经过再一次的对应的处理,并且当这部分回流的污水再次回到二沉池中的时候,如果此时的污水还是无法达到排放标准,则依然进行回流,直到能够排放到深度处理池中,这样由于只需通过对二沉池进行改进即可,污水的治理效果较佳。其中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需要减少上游污水进入的量,直到将这部分污水导入到深度处理池中后,再行将新的污水以正常速度放入,或以超过正常速度,但在冲击负荷范围内的速度放入,从而尽快处理回流过程中积累的污水。
37.在外排通道3的顶部设置排气口6,如此即使水流较大,外排通道3中的水也能够通过排气口6向外排出,水流也能够顺利的进行入外排通道3中;同时支撑网7能够便于工人上去进行观察等,同时也可以防止有杂物落入到外排通道3中。
38.在水流正常的时候,污水通过回流管4进行了回流,而不会流入到出水口2中,但是如果污水水流较大,或遇到暴雨等导致了水量整体增多时,此时就需要将阻挡板9插入到阻挡槽8中,溶蚀阻挡板9的底部和两侧分别受到了第一限位槽10和第二限位槽11的支撑和限位,因此阻挡板9就能够较好的防止污水流入到外排通道3中,保证了污水能够正常的回流。
39.其中此时阻挡板9不仅被第一限位槽10和第二限位槽11起到了限位和支撑,同时卡入在第一限位槽10和第二限位槽11中的阻挡板9也具有更好的密封性,可以较好的防止污水进入到外排通道3中,阻挡效果好。
40.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操作提手16向上将阻挡板9提高,在该过程中防脱柱12也随着阻挡板9的升高而升高,直到最后防脱柱12进入到了防脱槽14中,然后就能够向下转动阻挡板9,直到阻挡板9转动九十度之后贴合到了支撑网7上,此时的出水口2处于完全开放状态,同时阻挡板9的面积较小,其不会对支撑网7产生过大的覆盖作用。
41.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向上转动九十度之后,向下直接向下将阻挡板9放入到阻挡槽8中即可,简单方便;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阻挡板9侧部的防脱柱12都是位于防脱槽14和第一限位槽10中的,这样在将阻挡板9放回到第一限位槽10和第二限位槽11中的时候,能够简单且方便;同时顶部的防脱部15还能够防止防脱柱12与防脱块13之间发生分离,使用效果更佳。
42.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3.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