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履带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4: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吊装设备中常用吊装车进行吊装,吊装车由于自身的重量较大,通常在吊装车底部设置履带,方便吊装车进行移动。现有的吊装车履带由动力机构、主梁和履带组成,动力机构驱动履带转动,主梁设置在履带的下部,由于履带的内侧设置凸块,使得履带在移动的过程中,凸块会直接与主梁相互摩擦,导致主梁的两端被凸块摩擦形成凹槽,导致主梁的使用寿命缩短,严重时还会导致主梁断裂,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现有的方式是在主梁上焊接两个顶板,顶接将履带的高度抬起,而凸块位于两个顶板之间,但是,由于顶板与履带相互摩擦,一方面导致履带受阻,另一方面,履带长时间摩擦顶板导致顶板的高度降低,凸块依然会摩擦主梁,造成主梁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履带支撑结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支撑履带,并且能够方便履带移动的一种履带支撑结构。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履带支撑结构,包括:
6.主体;
7.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多组支撑组件,所述多组支撑组件依次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每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第一支撑轮和多个第二支撑轮,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支撑座的中部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支撑轮转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并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
8.履带部件,所述履带部件的一侧顶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轮包括第一轮体、第二轮体和连接轴部件,所述连接轴部件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履带部件的一侧具有多个第一凸块,所述多个第一凸块能够在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之间移动。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部件包括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和多个轴体,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外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轮体,所述第二连接盘的外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轮体,多个所述轴体平行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
12.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轮组成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块的两侧。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耐磨板,所述耐磨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座朝向所述履带部件的一侧。
14.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一侧具有多个固定座,所述支撑座的下部具有固定凹槽,所
述固定座卡入所述固定凹槽。
15.进一步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座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支撑座的侧面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撑轮的直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主体的作用是带动履带部件转动;支撑部件的作用是支撑履带部件,支撑部件包括多组支撑组件,多组支撑组件依次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每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第一支撑轮和多个第二支撑轮,支撑座可拆卸连接于主体,支撑座的中部具有第一凹槽,第一支撑轮转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多个第二支撑轮设置在第一凹槽的两侧,并且转动连接于支撑座;履带部件的作用是带动车辆移动,履带部件的一侧顶接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相对于现有技术,吊装车履带由动力机构、主梁和履带组成,动力机构驱动履带转动,主梁设置在履带的下部,由于履带的内侧设置凸块,使得履带在移动的过程中,凸块会直接与主梁相互摩擦,导致主梁的两端被凸块摩擦形成凹槽,导致主梁的使用寿命缩短,严重时还会导致主梁断裂,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现有的方式是在主梁上焊接两个顶板,顶接将履带的高度抬起,而凸块位于两个顶板之间,但是,由于顶板与履带相互摩擦,一方面导致履带受阻,另一方面,履带长时间摩擦顶板导致顶板的高度降低,凸块依然会摩擦主梁,造成主梁受损,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主体的一侧设置多组支撑组件,支撑座上设置第一支撑轮和多个第二支撑轮,第一支撑轮转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多个第二支撑轮设置在第一凹槽的两侧,使得第一支撑轮能够对履带部件进行支撑,第二支撑轮能够辅助履带移动,从而使得履带部件不会直接与支撑座相互接触,一方面能够保护主体和支撑座,另一方面,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能够对履带部件进行支撑,同时也能够方便履带在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上移动,从而达到方便履带移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履带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部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履带支撑结构,包括:
25.主体1;
26.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多组支撑组件,多组支撑组件依次设置在主体1 的一侧,每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21、第一支撑轮22和多个第二支撑轮23,支撑座21可拆卸连接于主体1,支撑座21的中部具有第一凹槽24,第一支撑轮22转设置在第一凹槽24内,多个第二支撑轮23设置在第一凹槽24的两侧,并且转动连接于支撑座21;
27.履带部件3,履带部件3的一侧顶接于第一支撑轮22和第二支撑轮23。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主体1的作用是带动履带部件3转动;支撑
部件的作用是支撑履带部件3,支撑部件包括多组支撑组件,多组支撑组件依次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每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21、第一支撑轮22和多个第二支撑轮23,支撑座21可拆卸连接于主体1,支撑座21的中部具有第一凹槽24,第一支撑轮22转设置在第一凹槽24内,多个第二支撑轮23设置在第一凹槽24的两侧,并且转动连接于支撑座21;履带部件3的作用是带动车辆移动,履带部件3的一侧顶接于第一支撑轮22和第二支撑轮23,相对于现有技术,吊装车履带由动力机构、主梁和履带组成,动力机构驱动履带转动,主梁设置在履带的下部,由于履带的内侧设置凸块,使得履带在移动的过程中,凸块会直接与主梁相互摩擦,导致主梁的两端被凸块摩擦形成凹槽,导致主梁的使用寿命缩短,严重时还会导致主梁断裂,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现有的方式是在主梁上焊接两个顶板,顶接将履带的高度抬起,而凸块位于两个顶板之间,但是,由于顶板与履带相互摩擦,一方面导致履带受阻,另一方面,履带长时间摩擦顶板导致顶板的高度降低,凸块依然会摩擦主梁,造成主梁受损,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主体1的一侧设置多组支撑组件,支撑座21上设置第一支撑轮22和多个第二支撑轮23,第一支撑轮22转设置在第一凹槽24内,多个第二支撑轮23设置在第一凹槽24的两侧,使得第一支撑轮22能够对履带部件3进行支撑,第二支撑轮23能够辅助履带移动,从而使得履带部件3不会直接与支撑座21相互接触,一方面能够保护主体1和支撑座21,另一方面,第一支撑轮 22和第二支撑轮23能够对履带部件3进行支撑,同时也能够方便履带在第一支撑轮22和第二支撑轮23上移动,从而达到方便履带移动的技术效果。
29.主体1的作用是带动履带部件3转动,主体1通常由驱动机构和主梁组成,主梁设置在驱动机构的上部,主梁能够保护驱动机构;支撑部件的作用是支撑履带部件3,支撑部件包括多组支撑组件,多组支撑组件依次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每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21、第一支撑轮22和多个第二支撑轮23,支撑座21可拆卸连接于主体1,支撑座21的中部具有第一凹槽24,第一支撑轮22 转设置在第一凹槽24内,多个第二支撑轮23设置在第一凹槽24的两侧,并且转动连接于支撑座21,多组支撑组件依次连续排列在主体1的一侧,支撑座21 与主体1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使得支撑座21能够从主体1上拆卸,达到方便更换支撑座21、第一支撑轮22和第二支撑轮23的作用,第一支撑轮22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轮23的直径,第一支撑轮22主要的作用是支撑履带部件3,使履带部件3不直接与主体1或者支撑座21相互接触,多个第二支撑轮23设置在第一支撑轮22的两侧,能够辅助支撑履带部件3,并且,能够方便履带部件3移动,多个第二支撑轮23组成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分别设置在第一凸块31的两侧,使得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能够辅助支撑履带部件3,提高第二支撑轮23组的支撑性;履带部件3的作用是带动车辆移动,履带部件3的一侧顶接于第一支撑轮22和第二支撑轮23,使得履带部件3能够在第一支撑轮22和第二支撑轮23的支撑下进行移动,同时,履带部件3不直接与主体1接触,从而达到保护主体1的技术效果。
30.进一步的,第一支撑轮22包括第一轮体221、第二轮体222和连接轴部件 223,连接轴部件223的两端连接于支撑座21,第一轮体221和第二轮体222转动设置在连接轴上。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一支撑轮22,第一支撑轮22 包括第一轮体221、第二轮体222和连接轴部件223,连接轴部件223的两端连接于支撑座21,第一轮体221和第二轮体222转动设置在连接轴上,使得第一轮体221和第二轮体222之间具有间隙,履带部件3的一侧具有多个第一凸块 31,多个第一凸块31能够在第一轮体221和第二轮体222之间移动,一方面,第一
轮体221和第二轮体222能够对履带部件3进行支撑,另一方面,第一轮体221和第二轮体222能够对第一凸块31的位置进行限位,使得第一凸块31 始终位于间隙之间,从而使得履带部件3的位置被固定,从而达到限位履带部件3的作用,可选的,可以在第一轮体221和第二轮体222之间设置轴套,轴套设置在连接轴部件223上,使得轴套能够限制第一轮体221和第二轮体222 的位置,防止第一轮体221和第二轮体222相互靠近,从而达到限制第一轮体 221和第二轮体222的位置的技术效果。
31.进一步的,连接轴部件223包括第一连接盘2231、第二连接盘2232和多个轴体2233,第一连接盘2231的外侧转动连接于第一轮体221,第二连接盘2232 的外侧转动连接于第二轮体222,多个轴体2233平行穿过第一连接盘2231和第二连接盘2232。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连接轴部件223,多个轴体2233的两端固定在支撑座21上,使得多个轴体2233能够提高对连接盘的支撑性,第一轮体221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盘2231,也就是说,第一轮体221与第一连接盘2231之间可以采用滚动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滑动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使得第一轮体221能够绕着第一连接盘2231滚动或者滑动,同时,第一连接盘2231还能够对第一轮体221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第一轮体221的支撑性,第二连接盘2232的外侧转动连接于第二轮体222,第二轮体222与第二连接盘2232之间可以采用滚动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滑动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使得第二轮体222能够绕着第二连接盘2232滚动或者滑动,同时,第二连接盘2232还能够对第二轮体222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第二轮体222的支撑性。
32.进一步的,支撑部件还包括耐磨板,耐磨板设置在支撑座21朝向履带部件 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增加了耐磨板,由于履带部件3在车辆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颠簸的情况,为了防止履带部件3直接与支撑板相互接触或者磨损,在支撑板的上部设置耐磨板,耐磨板固定连接于支撑座21,当车辆颠簸时,履带部件3与耐磨板相互接触,从而达到保护支撑座21的技术效果。
33.进一步的,主体1的一侧具有多个固定座11,支撑座21的下部具有固定凹槽211,固定座11卡入固定凹槽211。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主体1,在主体1朝向履带部件3的一侧设置多个固定座11,固定座11的作用是对支撑座 21进行固定,同时能够方便支撑座21进行拆卸,支撑座21的下部具有固定凹槽211,固定座11卡入固定凹槽211,同时增加了固定螺栓12,固定座11具有第一固定孔,支撑座21的侧面具有第二固定孔,固定螺栓12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使得支撑座21能够固定在固定座11上,可选的,固定凹槽211 为梯形结构,固定座11也为梯形结构,使得固定座11能够放入到固定凹槽211 内,并且,支撑座21的底部能够与主体1相互接触,使得主体1能够对支撑座 21进行支撑,从而达到提高支撑座21的支撑性的技术效果。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