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病虫防治用药水的自动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3: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病虫防治用药水的自动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2.病虫害防治是为了减轻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危害作物或人畜,而人为地采取某些手段,一般可以分为采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和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目前通过杀虫药剂的化学防治应用更加广泛,许多防虫化学药剂在加工时,都是通过自动灌装装置进行分瓶灌装。
3.传统的灌装装置在使用时,都是通过压力泵,抽取农药液,再通过灌装头进行灌装,灌装时,传送组件前侧的电动推杆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推动挡板对灌装瓶进行限位固定,保证灌装时的稳定性,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1370719u一种便于精准灌装的农药灌装装置,包括底座和传送带,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发明的优点是首先解决了在灌装农药时,瓶身不稳定,存在晃动的问题,避免了瓶身容易倾倒,提高了装置的稳固性,满足人们的要求,且能够有效的避免在药水灌装中,药水中的有毒气体流通至空气中,污染空气,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其在灌装时,无法根据瓶体的规格对灌装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导致在进行不同规格的灌装头灌装时,可能会出现灌装头与瓶体错位的情况,降低了自动灌装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病虫防治用药水的自动灌装装置,所述灌装装置包括支撑台、传送支架、传送带、导药软管和灌装头,所述支撑台顶端前侧固定有传送支架,且传送支架内部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支架后侧的支撑台顶端安装有多个导药软管,且导药软管另一端皆安装有灌装头,所述灌装头下方的传送支架前侧对称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皆通过连接组件与传送带连接,所述灌装头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灌装头、前支撑板、支撑滑块、连接块、第二螺杆和第二夹块,所述灌装头前侧皆滑动连接有前支撑板,所述灌装头后侧皆滑动连接有后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两端后侧皆固定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后端皆与后支撑板两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贯穿至后支撑板外侧的一端皆螺纹连接有第一夹块,每个所述灌装头后侧皆固定有支撑滑块,且支撑滑块皆与后支撑板内部前侧滑动连接,所述前支撑板顶端的每个灌装头上皆设置有参照组件,每个所述灌装头前侧皆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前端皆固定有第二螺杆,所述前支撑板前侧开设有与连接块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前支撑板前侧的第二螺杆上皆螺纹连接有第二夹块,所述后支撑板后侧固定在固定板上,且固定板固定在支撑台顶端,所述灌装头上方的导药软管上设置有限位组件。
5.进一步地,所述参照组件包括指示杆,每个所述前支撑板顶端设置有指示杆,每个所述指示杆后端皆固定有移动块,且移动块外侧皆滑动连接有限位滑轨,每个所述限位滑轨皆固定在对应的灌装头上,所述移动块顶端和限位滑轨内部之间皆固定有第一弹簧,每
个所述限位滑轨内部皆开设有与移动块配合的开槽,且开槽的高度皆大于指示杆的高度,所述指示杆皆设置为与前支撑板配合的横向放置的“l”形,所述第一滑槽前侧上下端的前支撑板上皆设置有刻度线,且刻度线到前支撑板顶端之间的高度皆小于指示杆底端到前支撑板顶端之间的高度,所述指示杆前侧中部设置有指示线。
6.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下料端顶端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前侧底端对称固定有附图推板,所述防尘罩的高度大于传送带到灌装头之间的高度,所述防尘罩为透明材质。
7.进一步地,所述后支撑板内部开设有与支撑滑块配合的矩形槽,所述第一夹块前侧的第一螺杆上皆套设有防松垫圈,所述第二夹块的直径高度皆大于第一滑槽的高度,所述第二螺杆的直径高度皆小于连接块的高度,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靠近的一侧皆开设有调节槽,所述支撑滑块和连接块靠近灌装头的一侧皆设置为与灌装头配合的弧形。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限位挡板、第二滑槽、调节块、移动板、第三螺杆和第三夹块,所述传送支架的输出端贯穿传送支架前侧壁的一端固定正在限位挡板上,所述传送支架前侧壁开设有与电动推杆输出端配合的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电动推杆底端皆固定有移动板,且移动板内部皆移动连接有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后端皆固定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皆与传送带前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前侧的第三螺杆上皆螺纹连接有第三夹块,所述电动推杆顶端中部后侧固定有另一指示线。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槽顶端的传送支架上设置有另一刻度线,所述电动推杆和限位挡板的高度皆大于第二滑槽的高度,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皆大于前支撑板的长度,所述传送带前侧皆开设有与调节块配合的移动槽,且移动槽前侧的传送带上开设有与第三螺杆配合的拉槽,所述调节块的高度皆大于拉槽的高度,所述拉槽的长度等于第二滑槽的长度。
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板,所述导药软管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导药软管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远离第二导向板一侧的两端皆滑动连接有矩形块,且矩形块侧边和第一导向板内部之间皆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矩形块外侧皆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延伸至第一导向板外侧的一端皆与连接框架转动连接,且连接框架皆与第二导向板卡合,所述第二导向板两端皆开设有与连接框架配合的卡合槽。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板两端皆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辅助撑板、支撑杆和辅助夹块,所述第一导向板两侧皆设置有辅助撑板,且辅助撑板底端皆固定在固定板顶端,所述辅助撑板顶端皆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皆固定在第一导向板上,所述辅助撑板外侧的支撑杆上皆螺纹连接有辅助夹块,所述支撑杆皆设置为横向放置的“t”形,所述支撑杆的长度皆大于辅助撑板和辅助夹块的长度,所述辅助撑板的高度小于固定板到导药软管顶端之间的高度。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板内部皆开设有与矩形块和固定轴配合的矩形活动槽,所述固定轴皆设置为横向放置的“t”形,所述连接框架内部皆开设有与固定轴配合的转动槽,两个所述连接框架上皆固定有辅助螺杆,拉杆所述卡合槽的厚度皆大于连接框架的厚度,所述卡合槽顶端皆胶粘有橡胶垫,所述连接框架皆设置为与第二导向板配合的“u”形,所述第二导向板靠近第一导向板的一侧皆固定有卡合块,且卡合块皆与第一导向板内部卡合。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相对的一侧皆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两端皆设置为弧形,所述导向槽的长度皆大于前支撑板的长度,所述导向槽的宽度大于导药软管的直径宽度,所述导向槽内侧壁上皆胶粘有防护胶垫。
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根据瓶体规格调整灌装头间距的病虫防治用药水的自动灌装装置。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6.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自动灌装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自动灌装装置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调节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调节组件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灌装头结构侧视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导向组件竖向放置时结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导向组件连接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连接框架结构立体示意图。
17.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支撑台;2、传送支架;3、传送带;4、导药软管;5、灌装头;6、前支撑板;7、后支撑板;8、第一螺杆;9、第一夹块;10、支撑滑块;11、连接块;12、第一滑槽;13、第二螺杆;14、第二夹块;15、刻度线;16、指示杆;17、限位滑轨;18、移动块;19、第一弹簧;20、电动推杆;21、限位挡板;22、第二滑槽;23、调节块;24、移动板;25、第三螺杆;26、第三夹块;27、固定板;28、第一导向板;29、第二导向板;30、卡合块;31、连接框架;32、固定轴;33、矩形块;34、第二弹簧;35、卡合槽;36、辅助螺杆;37、导向槽;38、辅助撑板;39、支撑杆;40、辅助夹块;41、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得本技术的申请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1.参照图1至图7,病虫防治用药水的自动灌装装置包括支撑台1、传送支架2、传送带3、导药软管4和灌装头5,支撑台1顶端前侧固定有传送支架2,且传送支架2内部安装有传送带3,传送支架2后侧的支撑台1顶端安装有多个导药软管4,且导药软管4另一端皆安装有灌装头5,灌装头5下方的传送支架2前侧对称设置有电动推杆20,且电动推杆20皆通过连接组件与传送带3连接,灌装头5上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灌装头5、前支撑板6、支撑滑块10、连接块11、第二螺杆13和第二夹块14,灌装头5前侧皆滑动连接有前支撑板6,灌装头5后侧皆滑动连接有后支撑板7,前支撑板6两端后侧皆固定有第一螺杆8,且第一螺杆8后端皆与后支撑板7两端滑动连接,第一螺杆8贯穿至后支撑板7外侧的一端皆螺纹连接有第一夹块9,每个灌装头5后侧皆固定有支撑滑块10,且支撑滑块10皆与后支撑板7内部前侧滑动连接,前支撑板6顶端的每个灌装头5上皆设置有参照组件,每个灌装头5前侧皆固定有连接块11,且连接块11前端皆固定有第二螺杆13,前支撑板6前侧开设有与连接块1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12,前支撑板6前侧的第二螺杆13上皆螺纹连接有第二夹块14,后支撑板7后侧固定在固定板27上,且固定板27固定在支撑台1顶端,灌装头5上方的导药软管4上设置有限位组件。
22.当需要进行灌装时,先根据灌装瓶体的直径长度,灌装头5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调整时,拧动第二夹块14,使得第二夹块14对前支撑板6的夹紧固定解除,然后拉动灌装头5,支撑滑块10和连接块11分别在后支撑板7和前支撑板6内部移动,即可对灌装头5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同时也带动指示杆16在刻度线15前侧移动,即可通过指示杆16上指示线在刻度线15上的位置,对灌装头5之间间距进行精准孔,调整完成后,拧动第二夹块14,重新对前支撑板6夹紧固定即可,然后根据连接组件将两个电动推杆20调整至与灌装头5对应的位置即可,方便灌装装置在使用时适应不同直径的灌装瓶,大大的提高了灌装装置的适用范围。
23.具体而言,后支撑板7内部开设有与支撑滑块10配合的矩形槽,方便灌装头5移动的同时,通过支撑滑块10和后支撑板7配合限位,避免灌装头5在前支撑板6和后支撑板7之间装置,第一夹块9前侧的第一螺杆8上皆套设有防松垫圈,使得第一螺杆8与第一夹块9之间连接更加稳定牢固,第二夹块14的直径高度皆大于第一滑槽12的高度,保证第二夹块14可以对前支撑板6夹紧固定,第二螺杆13的直径高度皆小于连接块11的高度,方便第二螺杆13随着连接块11移动;前支撑板6和后支撑板7靠近的一侧皆开设有调节槽,支撑滑块10和连接块11靠近灌装头5的一侧皆设置为与灌装头5配合的弧形,方便灌装头5在前支撑板6和后支撑板7之间移动调节。
24.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参照图6,参照组件包括指示杆16,每个前支撑板6顶端设置有指示杆16,每个指示杆16后端皆固定有移动块18,且移动块18外侧皆滑动连接有限位滑轨17,每个限位滑轨17皆固定在对应的灌装头5上,移动块18顶端和限位滑轨17内部之间皆固定有第一弹簧19,每个限位滑轨17内部皆开设有与移动块18配合的开槽,且开槽的高度皆大于指示杆16的高度,指示杆16皆设置为与前支撑板6配合的横向放置的“l”形,第一滑槽12前侧上下端的前支撑板6上皆设置有刻度线15,且刻度线15到前支撑板6顶端之间的高度皆小于指示杆16底端到前支撑板6顶端之间的高度,指示杆16前侧中部设置有指示线,灌装头5移动时,通过指示杆16在刻度线15上的位置,可以精准的对两个灌装头5之间的间
距进行控制,保证灌装头5喷出的药液可以准确进入瓶体内部,且通过指示杆16的可拉动式设置,在拆分前支撑板6时,拧动第一夹块9后,将指示杆16拉动,使得指示杆16压缩移动块18移动至与前支撑板6错位,再将第二夹块14拧动至与第二螺杆13分离,即可将灌装头5与前支撑板6和后支撑板7拆分。
25.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传送带3下料端顶端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有防尘罩41,防尘罩41前侧底端对称固定有附图推板,防尘罩41的高度大于传送带3到灌装头5之间的高度,防尘罩41为透明材质,通过防尘罩41对灌装后的瓶体进行保护,避免杂物落入,也减少药水挥发产生的异味,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且避免防尘罩41影响瓶体的正常移动,且方便观察具体灌装情况。
26.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参照图8至图10,连接组件包括限位挡板21、第二滑槽22、调节块23、移动板24、第三螺杆25和第三夹块26,传送支架2的输出端贯穿传送支架2前侧壁的一端固定正在限位挡板21上,传送支架2前侧壁开设有与电动推杆20输出端配合的第二滑槽22,两个电动推杆20底端皆固定有移动板24,且移动板24内部皆移动连接有第三螺杆25,第三螺杆25后端皆固定有调节块23,且调节块23皆与传送带3前侧壁滑动连接,移动板24前侧的第三螺杆25上皆螺纹连接有第三夹块26,电动推杆20顶端中部后侧固定有另一指示线,拧动第三夹块26,即可调节电动推杆20,方便根据灌装头5之间的间距,对两个电动推杆2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保证在运行时,电动推杆20通过推动限位挡板21,可以将待灌装瓶体固定在灌装头5底端,保证灌装时的稳定性。
27.第二滑槽22顶端的传送支架2上设置有另一刻度线15,电动推杆20和限位挡板21的高度皆大于第二滑槽22的高度,第二滑槽22的长度皆大于前支撑板6的长度,传送带3前侧皆开设有与调节块23配合的移动槽,且移动槽前侧的传送带3上开设有与第三螺杆25配合的拉槽,调节块23的高度皆大于拉槽的高度,拉槽的长度等于第二滑槽22的长度,保证电动推杆20可以稳定平移的同时,不会与传送带3分离。
28.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参照图8至图10,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板28,导药软管4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板28,导药软管4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板29,第一导向板28远离第二导向板29一侧的两端皆滑动连接有矩形块33,且矩形块33侧边和第一导向板28内部之间皆固定有第二弹簧34,矩形块33外侧皆固定有固定轴32,固定轴32延伸至第一导向板28外侧的一端皆与连接框架31转动连接,且连接框架31皆与第二导向板29卡合,第二导向板29两端皆开设有与连接框架31配合的卡合槽35,通过固定板27和第一导向板28配合限位,使得导药软管4在运行时更加稳定,也避免因导药软管4摆放杂乱影响使用,且通过拉动连接框架31,通过固定轴32带动矩形块33压缩移动板24移动,连接框架31移出卡合槽35后,转动连接框架31,即可将第二导向板29与第一导向板28分离,方便将导药软管4与第一导向板28和第二导向板29分离。
29.第一导向板28两端皆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辅助撑板38、支撑杆39和辅助夹块40,第一导向板28两侧皆设置有辅助撑板38,且辅助撑板38底端皆固定在固定板27顶端,辅助撑板38顶端皆转动连接有支撑杆39,支撑杆39内侧皆固定在第一导向板28上,辅助撑板38外侧的支撑杆39上皆螺纹连接有辅助夹块40,支撑杆39皆设置为横向放置的“t”形,支撑杆39的长度皆大于辅助撑板38和辅助夹块40的长度,辅助撑板38的高度小于固定板27到导药软管4顶端之间的高度,通过支撑组件,拧动辅助夹块40,即可对第一导向板28
的放置角度进行调整,即可对导药软管4的放置时的角度进行调整,提高了限位组件的实用性。
30.第一导向板28内部皆开设有与矩形块33和固定轴32配合的矩形活动槽,固定轴32皆设置为横向放置的“t”形,连接框架31内部皆开设有与固定轴32配合的转动槽,两个连接框架31上皆固定有辅助螺杆36,通过辅助螺杆36拉动连接框架31更加方便省力,拉杆卡合槽35的厚度皆大于连接框架31的厚度,卡合槽35顶端皆胶粘有橡胶垫,连接框架31皆设置为与第二导向板29配合的“u”形,第二导向板29靠近第一导向板28的一侧皆固定有卡合块30,且卡合块30皆与第一导向板28内部卡合,第一导向板28和第二导向板29相对的一侧皆开设有导向槽37,且导向槽37两端皆设置为弧形,导向槽37的长度皆大于前支撑板6的长度,导向槽37的宽度大于导药软管4的直径宽度,导向槽37内侧壁上皆胶粘有防护胶垫,通过卡合块30,方便第一导向板28和第二导向板29对齐卡合,且通过导向槽37,方便导药软管4在灌装头5和前支撑板6内部移动,且保证导药软管4摆放整齐后,不会堆积交叉。
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2.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