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飞行车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2: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陆空两用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飞行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面上行驶的各种车辆,空中飞行的各式各样的飞行器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各种交通拥堵或其他特殊环境下,仅仅是地面行驶或空中飞行已经开始不能满足使用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探索陆空两用的工具。现在大部分陆空两用的工具,要么为了满足飞行时更好性能,存在结构过于庞大;要么为了满足行驶的性能,对体积进行压缩,导致其飞行困难。鉴于此,申请人经过反复深入研发,提供一种陆空两用工具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兼顾空中飞行性能和地面行驶性能的陆空两用可折叠式的飞行车。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行车,包括底盘、设置于底盘的驾驶舱及设置于底盘底部的行驶轮机构;所述底盘设置有多个螺旋桨腔,多个螺旋桨腔分布于驾驶舱的两侧,螺旋桨腔内安装有螺旋桨,所述底盘或驾驶舱上设置有可以折叠的机翼。
6.其中,所述机翼包括前机翼及后机翼,所述前机翼设置于驾驶舱的前端处,所述后机翼设置于驾驶舱的后端处。
7.其中,所述前机翼包括前翼架、分别与前翼架上端的两侧可转动连接的两个前翼臂、以及用于驱动前翼臂转动以使前翼臂折叠于前翼架的前翼架侧板的前折叠驱动机构。
8.其中,所述前翼架呈方框架结构,所述前翼架的前翼架顶板的中部与驾驶舱的头部连接,所述前翼架的前翼架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与驾驶舱的头部连接。
9.其中,所述后机翼包括后翼架、分别与后翼架上端的两侧可转动连接的两个后翼臂、以及用于驱动后翼臂转动以使后翼臂折叠于后翼架的后翼架侧板的后折叠驱动机构;
10.所述后翼架呈方框架结构,所述后翼架的后翼架顶板的中部与驾驶舱的尾部连接。
11.其中,所述飞行车还包括用于推进飞行车前进的后螺旋桨,所述驾驶舱尾部下方连接有后安装板,所述后安装板设置有后螺旋桨框,所述后翼架的后翼架底板设置有安装通槽,所述后螺旋桨框位于安装通槽内,所述后螺旋桨位于后螺旋桨框内。
12.其中,所述底盘的两侧设置多个半圆形通槽,半圆形通槽的槽壁两端部处分别连接折叠槽壁的两端;当折叠槽壁展开时,折叠槽壁与半圆形通槽的槽壁围成所述螺旋桨腔。
13.其中,所述折叠槽壁包括驱动弧形块、与驱动弧形块的两端均铰接的第二弧形块以及与半圆形通槽的槽壁两端部处分别铰接的第三弧形块,所述第二弧形块靠近第三弧形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斜接面,所述第三弧形块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二斜接面对接的第三斜接面,所述第二斜接面设置有对接扣,所述第三斜接面上设置有与对接扣配合的对接槽;所
述驱动弧形块连接用于驱动折叠槽壁折叠或展开的驱动杆。
14.其中,所述半圆形通槽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护栏。
15.其中,所述底盘设置有由多个杆件构成的杆架,所述深入半圆形通槽内,所述螺旋桨安装于杆架.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行车,其在地面行驶时,所述螺旋桨不工作,所述机翼进行折叠,此时本飞行车结构紧凑,可作为地面行驶的交通工具使用。当需要脱离地面在空中飞行时,机翼展开,多个螺旋桨开始工作,即可实现空中飞行,并还可以实现垂直起降。本飞行车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需求,实现陆空两用,兼顾了空中飞行性能和地面行驶性能,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或人和物的运载,具备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机翼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机翼展开时的另一立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机翼展开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机翼折叠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机翼折叠时的另一立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机翼折叠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折叠槽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26.参考图1至图7所示,一种飞行车,包括底盘1、设置于底盘1的驾驶舱2及设置于底盘1底部的行驶轮机构3;所述底盘1设置有多个螺旋桨腔4,多个螺旋桨腔4分布于驾驶舱2的两侧,螺旋桨腔4内安装有螺旋桨5,所述底盘1或驾驶舱2上设置有可以折叠的机翼6。具体的,在驾驶舱2内设置有座椅,所述螺旋桨腔4和螺旋桨5可以设置多个,多个螺旋桨5分布在驾驶舱2两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螺旋桨腔4和螺旋桨5设置有四个,驾驶舱2两侧堆成分布两个螺旋桨腔4和螺旋桨5。所述行驶轮机构3用于使飞行车在地面行进行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故不赘述。
27.在地面行驶时,所述螺旋桨5不工作,所述机翼6进行折叠,如图4至6所示,此时本飞行车结构紧凑,可作为地面行驶的交通工具使用。当需要脱离地面在空中飞行时,机翼6展开,多个螺旋桨5开始工作,即可实现空中飞行,并还可以实现垂直起降。本飞行车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需求,实现陆空两用,兼顾了空中飞行性能和地面行驶性能,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或人和物的运载,具备很强的实用性。
28.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翼6包括前机翼61及后机翼62,所述前机翼61设置于驾驶舱2的前端处,所述后机翼62设置于驾驶舱2的后端处。在驾驶舱2前后设置前机翼61和后机翼62,在空中飞行时,提高本飞行车的飞行能力和运载能力;在地面行驶时,折叠的机翼61还可以起到对驾驶舱2内的人员或货物起到保护作用。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机翼61包括前翼架611、分别与前翼架611上端的两侧可转动连接的两个前翼臂612、以及用于驱动前翼臂612转动以使前翼臂612折叠于前翼架611的前翼架侧板6111的前折叠驱动机构。具体的,所述前折叠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机构来实现,例如利用电机驱动前翼臂612转动,或者利用伸缩杆等推拉前翼臂612转动,故对前折叠驱动机构不再赘述。前机翼61采用前翼架611和两个前翼臂612的可折叠结构,在满足飞行要求的同时,也缩小了地面行驶的体积。
30.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翼架611呈方框架结构,所述前翼架611的前翼架顶板6112的中部与驾驶舱2的头部连接,所述前翼架611的前翼架底板6114的中部设置有加强块6113,所述加强块6113与驾驶舱2的头部连接,使其结构稳定。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机翼62包括后翼架621、分别与后翼架621上端的两侧可转动连接的两个后翼臂622、以及用于驱动后翼臂622转动以使后翼臂622折叠于后翼架621的后翼架侧板6211的后折叠驱动机构;述后翼架621呈方框架结构,所述后翼架621的后翼架顶板6212的中部与驾驶舱2的尾部连接。具体的,所述后折叠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机构来实现,例如利用电机驱动后翼臂622转动,或者利用伸缩杆等推拉后翼臂622转动,故对后折叠驱动机构不再赘述。后机翼62采用后翼架621和两个后翼臂622的可折叠结构,在满足飞行要求的同时,也缩小了地面行驶的体积。
32.本实施例中,所述飞行车还包括用于推进飞行车前进的后螺旋桨7,所述驾驶舱2尾部下方连接有后安装板8,所述后安装板8设置有后螺旋桨框71,所述后翼架621的后翼架底板6213设置有安装通槽,所述后螺旋桨框71位于安装通槽内,所述后螺旋桨7位于后螺旋桨框71内。在飞行车的驾驶舱2后方安装后螺旋桨框71,便于飞行的推进,采用后螺旋桨框71、后安装板8及后翼架底板6213连接的安装结构,使后螺旋桨7安装方便,同时使得飞行车的结构稳定性好。
33.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1的两侧设置多个半圆形通槽41,半圆形通槽41的槽壁两端部处分别连接折叠槽壁42的两端;当折叠槽壁42展开时,折叠槽壁42与半圆形通槽41的槽壁围成所述螺旋桨腔4。具体的,所述折叠槽壁42包括驱动弧形块421、与驱动弧形块421的两端均铰接的第二弧形块422以及与半圆形通槽41的槽壁两端部处分别铰接的第三弧形块423,所述第二弧形块422靠近第三弧形块423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斜接面4221,所述第三弧形块423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二斜接面4221对接的第三斜接面4231,所述第二斜接面4221设置有对接扣4222,所述第三斜接面4231上设置有与对接扣4222配合的对接槽4232;所述驱动弧形块421连接用于驱动折叠槽壁42折叠或展开的驱动杆424。
34.准备在地面行驶时,所述驱动杆424拉动驱动弧形块421向半圆形通槽41靠拢,同时带动第二弧形块422和第三弧形块423,当第三弧形块423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受到半圆形通槽41的槽壁的影响停止转动,从而使第三弧形块423挡在第二弧形块422的外侧,从而实现折叠,大大减小本飞行车宽度,使其结构更加紧凑,便于行驶。
35.当准备飞行时,所述驱动杆424推动驱动弧形块421向半圆形通槽41远离,从而带动第二弧形块422向外移动,第二弧形块422推动第三弧形块423向外移动,最终第二弧形块422的第二斜接面4221和第三弧形块423的第三斜接面4231对合,并且对接扣4222扣入对接槽4232,使本折叠槽壁42与半圆形通槽41的槽壁围成所述螺旋桨腔4,使螺旋桨5在螺旋桨腔4旋转,从而开始飞行。
36.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圆形通槽4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护栏43,其对螺旋桨5进行保护。所述底盘1设置有由多个杆件构成的杆架11,所述深入半圆形通槽41内,所述螺旋桨5安装于杆架11,杆架11增加底盘1的整体刚度和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便于螺旋桨5的安装,使螺旋桨5工作时具备良好的通风效果。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