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2021-11-25 01: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长,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快速上升,电池及充电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广受关注。电动汽车中后期使用的充电安全风险相对较高,电动汽车自然起火事件频发,威胁用户安全,影响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3.目前由于充电设备老化、输出不稳定、维护不及时、充电设备良莠不齐等问题对电动汽车内部元件造成损伤,导致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车辆自身的监控数据不可靠,对电动汽车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或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提高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应用于充电安全检测系统中的充电检测装置,所述充电检测装置通过充电枪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充电检测装置还通过obd连接线与所述电动汽车的obd接口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7.通过所述充电枪从所述充电接口获取所述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
8.通过所述obd连接线从所述obd接口获取所述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所述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
9.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检测数据,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安全检测,得到所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
10.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检测数据,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安全检测,得到所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包括:
11.判断所述第一检测数据,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标准,得到所述预设检测项的标准判断结果;
12.对所述第一检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检测数据中相同检测点的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所述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数据偏差比例;
13.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数据中所述电动汽车在外部输入异常信号之后的状态变化,判断所述电动汽车对所述异常信号的处理是否满足要求,得到异常处理分析结果,所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中包括:所述标准判断结果、所述数据偏差比例,和所述异常处理分析结
果。
14.可选的,所述充电检测装置还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15.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以使得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初始数据以及所述各检测点的数据预测曲线,对所述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健康状态评估结果和下次检测时间,并将所述充电健康状态评估结果和所述下次检测时间补充至所述检测报告中,得到最终检测报告。
16.可选的,所述服务器还与客户端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17.所述通过所述obd连接线从所述obd接口获取所述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所述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8.通过所述obd连接线从所述obd接口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车辆识别码;
19.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对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和所述客户端设备提交的第二车辆识别码进行比对,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预检测结果。
20.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obd连接线从所述obd接口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车辆识别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21.接收所述服务器下发的所述预设检测项和启动检测命令;
22.响应所述启动检测命令,启动检测功能。
23.可选的,所述预设检测项为:预设检测顺序中至少一类检测项中的任一检测项;所述预设检测顺序中的各检测项为用户通过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界面确认的检测项;
24.所述至少一类检测项包括:标准检测项、专用检测项、安全检测项中的至少一类检测项;
25.其中,所述标准检测项包括预设车辆标准中要求的所述电动汽车的检测项,所述专用检测项包括:所述电动汽车的车型所匹配的车辆内部检测项,所述安全检测项包括充电安全及动力电池安全的检测项。
2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检测装置,包括:主控单元、充电单元、检测单元、第一obd接口,其中,所述充电单元与充电枪电连接,所述充电枪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还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连接,以将所述检测单元通过所述充电单元检测的所述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单元;
27.所述第一obd接口通过obd连接线与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二obd接口电连接,所述主控单元还通信连接所述第一obd接口,以使所述第一obd接口将获取的所述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所述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单元;
28.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任一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
29.可选的,所述充电检测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以将所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30.可选的,所述充电检测装置还包括:人机交互显示屏,所述主控单元还与所述人机交互显示屏通信连接,以控制所述人机交互显示屏显示所述预设检测项中当前检测项和所述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项的检测状态。
3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检测系统,包括:充电检测装置和电动
汽车;
32.所述充电检测装置通过充电枪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充电检测装置还通过obd连接线与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二obd接口电连接,所述充电检测装置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任一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
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可由充电检测装置通过充电枪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获取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还可通过obd连接线从电动汽车的第二obd接口获取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继而根据上述第一检测数据和上述第二检测数据,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安全检测,得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该充电检测方法中,通过充电枪获取的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实际为充电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该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中各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通过obd连接线获取的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实际为电动汽车内部检测得到的该电动汽车中各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那么根据该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对充电安全检测,实际不仅考虑了电动汽车内部的检测数据,还考虑了电动汽车外部,充电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数据,因此,其充电安全的检测结果不受电动汽车内部充电检测的单方面影响,其检测结果,即该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也更可靠,更全面,从而尽可能的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使用,减小电动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了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3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3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3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4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二种充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4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检测系统示意图;
42.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43.图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流程图;
44.图9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流程图;
45.图10为本技术再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流程图;
46.图11为本技术再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流程图。
47.图例:100

充电检测装置;300

电动汽车;11

主控单元;13

检测单元;14

充电单元;17

第一obd接口;19

通信单元;21

人机交互显示屏;23

导引控制模拟单元;25

车辆检测模块;31

充电接口;33

第二obd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含至少一个特征。在本发明中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可由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充电检测装置执行,该充电检测装置可以为具有充电检测功能的充电机。电动汽车,顾名思义,以电力作为能源驱动车轮行驶的各种车辆,其可以为纯电动汽车、可以为混合动力汽车。
51.为清楚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如下通过多个实例先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充电检测装置进行示例说明。
5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充电检测装置100包括:主控单元11、充电单元14、检测单元13、第一obd(on

board diagnostics,车辆诊断)接口17。
53.其中,充电单元14与充电枪电连接,充电枪与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接口31电连接;以使得充电单元14通过充电枪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54.检测单元13通信连接充电单元14,检测单元13还与主控单元11通信连接,以将上述检测单元13通过上述充电单元检测的电动汽车300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传输至上述主控单元11。
55.第一obd接口17通过obd连接线与电动汽车的第二obd接口33电连接,主控单元11还通信连接上述第一obd接口17,以使上述第一obd接口17将获取的上述电动汽车300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上述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传输至上述主控单元11。
56.其中,充电单元14可包括:交流充电单元和/或直流充电单元。其中,交流充电单元其可以为交流变交流(ac/ac)转换模块,可电连接交流充电枪,交流充电单元用于提供交流充电所需要的电压、电流,以通过交流充电枪为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直流充电单元其可以为交流变直流(ac/dc)转换模块,可电连接直流充电枪,直流充电单元用于提供直流充电所需要的电压、电流,以通过直流充电枪为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充电。
57.其中,ac/ac转换模块可以为单向ac/ac转换模块,也可以为双向ac/ac转换模块,ac/dc转换模块可以为单向ac/dc转换模块,也可以为双向ac/dc转换模块。
58.举例说明如下:当电动汽车a使用直流充电时,使用直流充电枪连接电动汽车a的直流充电接口,如此,充电检测装置内的直流充电单元通过直流充电枪为电动汽车a进行直流充电;当电动汽车b使用交流充电时,使用交流充电枪连接电动汽车b的交流充电接口,如此,充电检测装置内的交流充电单元通过交流充电枪为电动汽车b进行交流充电,此时,对电动汽车b的充电检测不需要使用低压辅源模块。
59.可选的,若充电单元14包括:直流充电单元,则充电检测装置中还包括:低压辅源,低压辅源电连接直流充电枪,在直流充电单元通过直流充电枪为电动汽车a进行直流充电时,低压辅源可通过直流充电枪为电动汽车a内部的充电检测单元提供直流充电检测所需
的低压直流电压、电流信号。
60.检测单元13还与充电单元14通信连接,以使得检测单元13通过充电单元14对充电回路进行检测,得到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其中,充电回路包括:充电控制回路及功率回路等,检测到的第一检测数据可包括:该各检测点的电压/电流信息。
61.主控单元11与检测单元13通信连接,实现主控单元11与检测单元13的双向通信,即主控单元11可以向检测单元13下达检测指令,控制检测单元13进行检测;也可以将检测单元13通过充电枪检测的电动汽车300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传输至上述主控单元11。
62.第一obd接口17通过obd连接线与电动汽车的第二obd接口33电连接,可获取电动汽车内部的检测系统所检测的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该第二检测数据可通过obd连接线能够传输至第一obd接口17。
63.主控单元11还与第一obd接口17通信连接,以接收第二检测数据。除此之外,主控单元11还可以通过第一obd接口17获取电动汽车的车辆识别码(如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车辆识别号码)码)等信息。
64.主控单元11还可以通过第一obd接口17获取电动汽车300的状态,其获取的状态可以包括:车门的关闭/开启状态、刹车的状态等。例如电动汽车充电需要车门关闭且刹车处于制动状态,若电动汽车x车门关闭且刹车处于制动状态,则其状态确认合格,可以进行充电检测;再例如电动汽车y车门关闭但刹车处于非制动状态,则状态不合格,不能进行充电检测,需要用户或者管理员调整电动汽车y的状态后再由车辆检测模块25进行检测,直至状态合格。需要说明的是,在状态不合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示用户或管理员调整电动汽车状态,提示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示警灯光提示、警报声提示等。通过获取电动汽车300的状态,实现对车辆的状态确认,通过读取车辆相关的参数信息,如,刹车状态等,判断该车辆是否处于充电安全的情况下,若存在安全隐患,需排除隐患后再进行检测。
65.如此,可使得充电检测装置100中的主控单元11获取到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继而根据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执行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检测,得到该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
6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装置100可使得主控单元既可采用检测单元13获取由充电枪检测的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还可采用第一obd接口17通过obd连接线,从电动汽车的第二obd接口33获取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上述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继而由主控单元11基于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执行电动汽车300的充电安全检测。该方案中,通过充电单元获取的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实际为充电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该电动汽车中各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通过obd连接线获取的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实际为电动汽车内部检测得到的该电动汽车中各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那么根据该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对充电安全检测,实际不仅考虑了电动汽车内部的检测数据,还考虑了电动汽车外部,充电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数据,因此,其充电安全的检测结果不受电动汽车内部充电检测的单方面影响,其检测结果,即该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也更可靠,更全面,从而尽可能的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使用,减小电动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了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67.可选的,在上述图1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可能实现方式。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充电检测装置100还包括:通信单元19,通信单元19与主控单元11通信连接,上述通信单元19用于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以将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传输至服务器。
68.通信单元19实现了主控单元11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既可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信息,也可以将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通过第一obd接口17读取的车辆的识别码等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端。需要说明的是,通信单元19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有线通信连接(例如以太网等),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连接(例如wifi、4g等),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69.此外,本技术对服务器的类型可以有多种选择,能够实现本技术所需的充电检测方法即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可以是基于智能传感器、无线传输技术、大规模数据处理与远程控制等物联网核心技术与互联网、无线通信、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高度融合开发的一套物联网云服务平台,例如,服务器可以选用兼容的物联网云平台,为充电安全检测装置和客户端提供数据传输、处理与分析服务,也可以选择开发符合对电动汽车300充电安全检测需求的物联网云平台,上述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对具体服务器也可以有其他选择与使用方式,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70.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服务器在接收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之后,可对检测单元13通过充电枪检测的电动汽车300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与电动汽车300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上述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调取服务器中存储的相关参数的初始数据及变化趋势预测曲线,对本次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给出车辆的充电健康状态评估结果和下次检测时间等信息,完善汇总基础检测报告,生成最终检测报告。
71.服务器还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
72.车型测试匹配,即将当前所连接的电动汽车300的车型与存储在服务器中的众多电动汽车300车型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以及服务器中存储的该车型的相关信息,判断适合该车辆的预设检测项;
73.测试指令转发,用户所下达的测试指令,可以包括测试类型、测试参数指令等,通过通信单元19转发给主控单元11予以执行;
74.测试数据接收,接收主控单元11通过通信单元19发送的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
75.测试记录存储,在服务器上为每辆电动汽车300建立档案,将本次检测数据及最终检测报告存入该车辆在服务器上的档案中;
76.测试记录调用,客户端可调用、显示、或打印服务器上存储的测试数据、最终检测报告等。
77.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检测装置100还包括通信单元19,利用通信单元19实现充电检测装置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利用了服务器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储存能力,实现对电动汽车300在全生命周期内充电检测的大数据分析与评估。
78.可选的,在上述图1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可能实现方式。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充电检测装置100还包括:人机交互显示屏21,上述主控单元11还与上述人机交互显示屏21通信连接,以控制上述人机交互显示屏21显示上述预设检测项中当前检测项和上述预设检测项中
各检测项的检测状态。
79.人机交互显示屏21的操作模式可以是触摸式、按键式、鼠标式,也可以是他们的组合或者其他形式;基于不同的操作模式,所采用的交互技术可以是基于传统的硬件设备的交互技术、基于语音识别的交互技术、基于触控的交互技术、基于动作识别的交互技术、基于眼动追踪的交互技术等;根据不同的交互技术,用户或管理员通过人机交互显示屏21完成操作时可能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例如,用户或管理员可以使用鼠标或者键盘对基于传统的硬件设备的交互技术的鼠标式人机交互显示屏21进行操作,完成相关设置;用户或管理员也可以使用触控操作对基于触控的交互技术的触摸式人机交互显示屏21进行操作,完成相关设置等,本技术对人机交互显示屏21的具体操作模式、所采用的交互技术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不做限定。
8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或管理员能够在客户端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上实现的操作可能有用户登录操作,例如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的登录界面通过输入例如用户名和密码完成登录,从而实现对物联网云平台的访问,进而实现对充电检测装置的控制以及数据访问;管理员可以在客户端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的登录界面通过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完成登录,从而实现对物联网云平台的访问以及对用户权限的分配。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或管理员可以在客户端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界面上进行车辆信息录入操作,例如,可以将车辆的识别码、充电类型、可选的检测类型、出厂日期等信息通过人机交互显示屏21界面录入,客户端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将上述信息上传存储至服务器中,以供后续使用。在再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或管理员可以在客户端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上完成测试界面操作,例如,对不同类型的车辆,服务器根据其存储的相关信息,如其充电模式,可选的检测类型等,将上述信息显示在客户端显示器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上,用户或管理员可以通过操作客户端或者在人机交互显示屏21上的点击、触控或参数输入等操作选择检测类型、配置检测相关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对可选的检测类型的选择也可以由管理员设置默认检测类型,在使用时由用户或管理员在客户端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上进行确认,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或管理员可以在客户端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上浏览测试结果,即充电检测装置100完成用户或管理员选择的预设检测项类型后,将检测结果反馈给主控单元11,主控单元11将结果显示在客户端显示器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上。此外,在再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或管理员可以在客户端显示器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上浏览测试结果还可以包括服务器根据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初始数据以及各检测点的数据预测曲线,对检测报告进行分析,所得到电动汽车300的充电健康状态评估结果和下次检测时间。上述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客户端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也实现其他操作,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81.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检测装置100利用客户端或者人机交互显示屏21实现了用户对预设检测项的选择以及检测数据的读取,用户友好、数据直观、容易操作。
82.可选的,在上述图1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可能实现方式。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上述充电检测装置100还包括:导引控制模拟单元23,上述导引控制模拟单元23与主控单元11通信连接,以接收主控单元11的控制指令;上述导引控制模拟单元23还与充电单元14电连接,导引控制模拟单元23将模拟的异常信号通过充电单元14施加到电动汽车300上。该模拟的异常信
号可以为外部输入异常信号。
83.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检测时,需要模拟一些异常情况,通过判断电动汽车对异常情况作出的状态变化是否正确,判断电动汽车自身监控功能能否正常识别,并采取保护措施和告警,导引控制模拟单元23能够产生外部输入异常信号辅助检测。
84.可选的,在上述图1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检测装置的可能实现方式。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二种充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上述充电检测装置100还包括:车辆检测模块25,上述车辆检测模块25与主控单元11通信连接,以向主控单元11发送车辆(即电动汽车)的状态信息;上述车辆检测模块25还与第一obd接口17电连接,以通过第一obd接口17获取电动汽车300的状态。
85.需要说明的是,车辆检测模块25连接第一obd接口17以获取车辆状态及电动汽车内部监测数据,并将其传送给主控单元11。
86.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车辆检测模块25通过充电单元14采集充电信号。
87.若充电枪连接该充电单元14中直流充电单元,则该充电信号可以包括:直流充电电压、直流充电电流,辅源电压、辅源电流,充电检测装置与电动汽车充电连接的电压信号(cc1),充电检测装置与充电枪连接的电压信号(cc2),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通信报文等。
88.若充电枪连接该充电单元14为交流充电单元,则该充电信号可以包括:交流充电电压、交流充电电流,控制引导信号(cp)频率、充电检测装置与电动汽车充电连接的电压信号、占空比,充电检测装置与充电枪连接的电压信号(cc信号)电压。
89.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单元11和充电单元14之间通信连接,例如在主控单元11和充电单元14之间使用can通信,主控单元11可以通过上述通信连接向充电单元14下发指令、传递信息等,例如,主控单元11向充电单元下发充电启停命令、发送充电电压、电流等信息。充电单元14输出充电电压及电流,同时向主控单元11发送状态信息。
90.下述继续对包含上述充电检测装置的充电检测系统进行示例说明。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检测系统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充电检测装置100和电动汽车300;
91.上述充电检测装置100通过充电枪与上述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接口31电连接,上述充电检测装置100还通过obd连接线与上述电动汽车的第二obd接口33电连接,上述充电检测装置100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任一所示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
92.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检测系统包括充电检测装置100和电动汽车300,两者之间既通过充电枪进行电连接又通过obd连接线进行电连接,连接方式新颖,该充电检测系统中的充电检测装置,可通过充电单元获取的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实际为充电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该电动汽车中各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通过obd连接线获取的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实际为电动汽车内部检测得到的该电动汽车中各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那么根据该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对充电安全检测,实际不仅考虑了电动汽车内部的检测数据;电动汽车外部,充电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数据,还考虑到了电动汽车内部的检测数据、外部数据的历史数据;既进行横向的对检测数据的分析,还纵向分析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因此,其充电安全的检测结果不受电动汽车内部充电检测的单方面影响,其检测结果,即该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也更可靠,更全面,从而尽可能的保证电动汽
车的正常使用,减小电动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了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93.下述结合上述充电检测装置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充电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充电检测装置中的主控单元通过软件方式实现。该充电检测装置可以为上述图1

图5中任一所示的充电检测装置。该充电检测方法可包括:
94.步骤701:通过充电枪从充电接口获取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
95.对每个预设检测项,都存在一个或多个检测点用于检测,充电检测装置100与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接口31之间通过充电枪电连接,通过对充电枪上的电流电压信号进行提取,获得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
96.步骤702:通过obd连接线从电动汽车的obd接口获取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上述各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
97.通过obd连接线从电动汽车的obd接口(即第二obd接口33)获取与步骤701获取的数据相同检测点的数据为第二检测数据,由此,第一检测数据与第二检测数据应该是对应的,在每个检测点都存在至少一个第一检测数据与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检测点的具体位置设置不做限定。
9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701和步骤702仅仅用来将两个不同的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两个步骤之间存在实际的顺序关系或者存在执行时间的区别。由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701与步骤702的执行可以实时同步进行,其作为两条数据通道并行,互不影响。
99.步骤703:根据上述第一检测数据和上述第二检测数据,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安全检测,得到上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
100.通过步骤701获取的第一检测数据是充电检测装置100的测量值,通过步骤702获取的第二检测数据是电动汽车300自身检测系统的检测值,对比分析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实际上是对比分析了每个检测点的充电检测装置100的测量值与电动汽车300自身监测系统的检测值,若单独对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第一检测数据表示车辆充电接口的各项指标,第二检测数据表示的是车辆自身检测系统测试的各项指标;若对比两者的值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300自身检测系统的检测;通过对第一检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
101.本技术的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通过充电枪从充电接口获取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数据;通过obd连接线从第二obd接口33获取电动汽车300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上述各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根据上述第一检测数据和上述第二检测数据,对电动汽车300进行充电安全检测,得到上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其中第一检测数据实际为充电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该电动汽车中各检测点的检测数据,第二检测数据实际为电动汽车内部检测得到的该电动汽车中各检测点的检测数据,根据该第一检测数据和第二检测数据对充电安全检测,不仅考虑电动汽车内部的检测数据,还考虑了电动汽车充电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数据,因此,其充电安全的检测结果不受电动汽车内部充电检测的单方面影响,其检测结果,即该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也更可靠,更全面,从而尽可能的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使用,减小电动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了电动
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102.可选的,在上述图7所示的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的可能实现示例。如图8,图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流程图。根据上述第一检测数据和上述第二检测数据,对电动汽车300进行充电安全检测,得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包括:
103.步骤801:判断上述第一检测数据,是否满足上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标准,得到上述预设检测项的标准判断结果。
104.将第一检测数据与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是否满足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标准,进而得到该预设检测项的标准判断结果。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标准(即合格判据)可以是该预设检测项的国标标准,也可以是针对不同车型该领域技术人员设定的标准,还可以是用户根据自身使用驾驶需要设定的标准,本技术对标准的设定由来不做限定。例如,预设检测项n的国家检测标准为7个单位至10个单位,在此范围内值越大性能越好,则该预设检测项n的检测标准在进行设定时,可以参考国家检测标准设定为7个单位至10个单位,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驾驶需要设定为9个单位至10个单位的更优的范围。
105.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用户或者管理员根据国标或者该型号电动汽车300的相关标准设置预设检测项n的国家检测标准为10

12v,也就是说,当第一检测数据为11v时,其满足预设检测项n的电压值的检测标准,该预设检测项的标准判断结果为正常,需要说明的是,此类情况下预设检测项的标准判断结果可以用“正常”表示,也可以用“合格”等表示,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当第一检测数据为15v时,其不满足预设检测项n的电压值的检测标准,该预设检测项的标准判断结果为异常,需要说明的是,此类情况下预设检测项的标准判断结果可以用“异常”表示,也可以用“不合格”等表示,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106.步骤802:对上述第一检测数据和上述第二检测数据中相同检测点的数据进行比对,得到上述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数据偏差比例。
107.计算相同检测点第一检测数据与第二检测数据的偏差,得到上述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数据偏差比例,进而实现对电动汽车300自身检测系统的检测。
108.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检测点m的电压值进行分析,设定的偏差范围为正负5%,也就是说,当第一检测数据与第二检测数据的偏差范围在5%以内时,属于正常情况;当第一检测数据与第二检测数据的偏差范围在5%以外时,需要提示用户或者管理员对该电动汽车300在维保中需要对电动汽车300自身检测系统进行校准。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m点的第一检测数据为12v,由于设定的偏差范围为正负5%,则其正常的偏差范围为11.4v至12.6v,也就是说,若m点的第二检测数据小于11.4v或大于12.6v,则超出了正常的偏差范围。例如,若第二检测数据为11.2v,由于得到的第一检测数据与第二检测数据的偏差约为6.67%,大于偏差范围,则需要提示用户或者管理员对该电动汽车300在维保中需要对电动汽车300自身检测系统进行校准;若第二检测数据为11.8v,由于得到的第一检测数据与第二检测数据的偏差约为1.67%,则电动汽车300自身检测系统对m点的检测正常。
109.步骤803:根据上述第二检测数据中上述电动汽车在外部输入异常信号之后的状态变化,判断上述电动汽车对上述异常信号的处理是否满足要求,得到异常处理分析结果,上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中包括:上述标准判断结果、上述数据偏差比例,和上述异常处理分析结果。
1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利用充电检测装置100模拟异常的电压电流信号,将其传输至电动汽车300中,观察该电动汽车300由此异常导致的状态变化。例如,该状态变化可以是指示灯亮或指示灯闪烁,向车内或车外人员进行示警;再例如,该状态变化也可以是仪表盘对相关数据进行显示,对车内人员进行提示;再例如,该状态变化也可以是电动汽车300做出相关调整,如车轮锁死、熄火等;再例如,该状态变化还可以是上述多种状态变化的叠加。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还可能有其他多种状态变化的形式,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111.对不同种类的异常情况,车辆会做出不同的状态变化,通过判断该状态变化是否满足要求,得到异常处理的分析结果。
112.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检测装置100模拟异常a的电压电流信号,将其传输至电动汽车300中,根据设定好的异常响应,该电动车在发现异常a后,会在仪表盘上以图像的方式显示该异常。若充电检测装置100模拟异常a的电压电流信号后,电动汽车300的仪表盘上显示该异常a,则该电动汽车300对该异常处理的处理结果正常;若充电检测装置100模拟异常a的电压电流信号后,电动汽车300的仪表盘上没有显示该异常a,或者其状态变化响应的是其他异常,则该电动汽车300对该异常处理的处理结果有误,上述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还可能有更复杂情况的状态变化以及分析结果,对此本技术不做限定。
113.充电检测装置100通过充电枪对充电接口31施加信号及检测,同时主控单元11从电动汽车的obd接口读取充电监控数据及状态,通过分析得到预设检测项的标准判断结果、数据偏差比例,和异常处理分析结果,进而完成对电动汽车300充电功能及充电监控功能的检测,进一步确保对电动汽车300充电安全检测的全面性。
114.可选的,在上述图7所示的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的可能实现示例。如图9,图9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流程图。上述充电检测装置100还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上述方法还包括:
115.步骤901:向上述服务器发送上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
116.步骤:902:服务器根据上述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初始数据以及上述各检测点的数据预测曲线,对上述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得到上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健康状态评估结果和下次检测时间,并将上述充电健康状态评估结果和上述下次检测时间补充至上述检测报告中,得到最终检测报告。
117.例如可将步骤803得到的包括:标准判断结果、数据偏差比例,和异常处理分析结果的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上传到服务器中,服务器在接收到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之后,服务器依据接收到的预设检测项的检测报告和服务器中存储的各预设检测项中各检测点的初始数据以及上述各检测点的数据预测曲线,对本次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给出车辆的充电健康状态评估结果及下次检测时间建议等信息,将车辆的充电健康状态评估结果及下次检测时间建议等完善汇总到步骤803得到的检测报告中,生成最终检测报告,将本次检测数据及最终检测报告存入该车辆在服务器上的检测档案库。
11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检测档案只是对车辆相关信息及充电检测信息、充电检测报告等信息的收集存储,其可以为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储,也可以存储在不同的堆栈当中,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在使用时调取对应数据即可。
119.服务器中预先创建有电动汽车300的检测档案库,该检测档案库中存储有电动汽车300的检测报告,上述检测报告可以包括第一检测数据、第二检测数据、服务器分析得到的充电健康状态评估结果以及下次检测时间等信息,充电检测装置100与服务器通信,可将每一次检测到的电动汽车300的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服务器,在服务器形成每辆电动汽车300充电检测的大数据,通过对每次检测数据对比及大数据预估分析,评估出电动汽车300的充电安全健康状态;通过与历史检测数据对比,进行电动汽车300全生命周期充电检测的跟踪、分析、评估及预测,还可通过给出下次检测时间等信息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定期检测,从而跟踪车辆充电功能及动力电池的变化情况,结合大数据分析给出健康状态评估报告,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
120.可选的,在上述图9所示的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的可能实现示例。如图10,图10为本技术再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流程图。上述服务器还与客户端设备通信连接,上述方法还包括:
121.上述通过上述obd连接线从上述obd接口获取上述电动汽车300在充电过程中预设检测项中各上述检测点的第二检测数据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122.步骤1001:通过上述obd连接线从上述obd接口获取上述电动汽车300的第一车辆识别码;
123.步骤1002:向上述服务器发送上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以使得上述服务器对上述第一车辆识别码和上述客户端设备提交的第二车辆识别码进行比对,得到上述电动汽车的预检测结果。
1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客户端设备可以使用扫描仪提交第二车辆识别码,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该扫描仪可以是有扫描功能的相机、扫码枪、扫描枪等,用以扫描第二车辆识别码。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客户端设备可以使用键盘录入或者鼠标录入的方式获取电动汽车300的第二车辆识别码,上述仅为实例说明,对于第二车辆识别码的获取方式,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本技术不做限定。
125.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提交的第二车辆识别码后,对从obd接口获取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客户端设备提交的第二车辆识别码进行对比确认,两者相同则确认成功,即可正常启动检测流程,向客户端发送车辆确认正常信息。两者不同则向客户端发送检测车辆与实际不符信息,客户端界面可同时显示提示信息。
126.通过获取第一车辆识别码和第二车辆识别码,将两者进行对比,对车辆进行验证,确保了服务器分析所使用的存储数据、提供的待选的预设检测项的正确性。
127.可选的,在上述图10所示的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的可能实现示例。如图11,图11为本技术再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流程图。上述通过上述obd连接线从上述obd接口获取上述电动汽车300的第一车辆识别码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128.步骤1101:接收上述服务器下发的上述预设检测项和启动检测命令;
129.用户在选择完预设检测项后,下达启动检测命令。服务器将接收到的预设检测项和启动检测命令发送给充电检测装置100。该预设检测项可以为用户在客户端的界面上选择的检测项,也可以为预先设定的固定检测项。
130.步骤1102:响应上述启动检测命令,启动检测功能。
131.充电检测装置100接收到服务器下发的预设检测项和启动检测命令后,充电检测装置100启动检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检测装置100先进行预检测,对第一车辆识别码等车辆基础信息进行核对,在完成预检测后,开始对预设检测项正式检测。
132.在本技术的方案中,用户能够自由对检测项进行选择,自由度高,用户能够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项进行检测,操作便捷,既能得到针对性的分析结果,还节约了检测时间与检测费用。
133.可选的,在上述图10所示的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300的充电检测方法的可能实现示例:上述预设检测项为:预设检测顺序中至少一类检测项中的任一检测项;上述预设检测顺序中的各检测项为用户通过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界面确认的检测项;
134.上述至少一类检测项包括:标准检测项、专用检测项、安全检测项中的至少一类检测项;
135.其中,上述标准检测项包括预设车辆标准中要求的电动汽车的检测项,上述专用检测项包括:上述电动汽车的车型所匹配的车辆内部检测项,上述安全检测项包括充电安全及动力电池安全的检测项。
136.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按照服务器提供的检测项列表选取所需的检测项,检测项可以包括三大类:标准检测项、专用检测项和安全检测项。
137.其中,标准检测项可以为预设车辆标准如预设国家检测标准、或者预设国机检测标准,或者预设行业检测标准,中对车辆要求的检测项,如车辆充电与行驶互锁检测(车辆在充电的过程中,车辆必须处于不可行驶的状态)、充电连接控制时序检测(车辆从连接确认

自检

准备就绪

充电

截止的过程按照要求的时序和通信协议进行)、边界电压值检测(将检测点和低压电源的电压调节至边界条件上,验证在极端情况下充电能否正常进行)等。
138.通过对标准检测项的检测,可确保电动汽车可以使用符合预设标准要求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139.专用检测项为电动汽车的车型所匹配的车辆内部检测项,每个车型具有自己对应的专有的检测项。车辆内部检测项可包括:电动汽车内部充电监控电路,如车辆电压监测功能检测、电池电压监测功能检测等。
140.通过对专用检测项的检测,可获取电动汽车内部的检测数据,对车辆自身监控单元进行检测。
141.安全检测项包括充电安全及动力电池安全的检测项,包含有对应的健康状况检测和大功率充电检测,如绝缘故障车辆保护功能检测、电池直流阻抗检测、大功率充电温升检测等。
142.通过对安全检测项的检测,可确保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在正常充电、故障、大功率升温等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性。
143.用户能够在三大类(标准检测项、专用检测项、安全检测项)检测项中自主选择,检测项目覆盖面广,检测项目多、效率高。
1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检测顺序可以为标准检测项

专用检测项

安全
检测项,但此顺序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顺序可以依据程序设置进行调整,本技术对预设检测顺序的具体顺序不做限定。
145.本技术可以对电动汽车300动力电池、充电及电动汽车的健康状况的情况,做出全面的健康状态评估;对电动汽车300充电功能、电气参数、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进行检测,全面检测,检测项目多,功能全面。
14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