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饮料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23: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关于饮料分配装置的领域,且更特定言之,涉及关于用于顺次地分配两种饮料的饮料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与诸如肥胖症及糖尿病之病变作斗争的内容背景下,存在经组态以减少糖或风味增强剂之消耗,同时保证等效味觉感觉的饮料分配装置。举例而言,自国际pct申请案wo2018/234275a1已知一种液体分配设备,其允许两种类型之饮料自两个容器交替抽吸,该两个容器中之一者容纳不存在于第二容器中或以相对不同量存在的风味增强剂。
3.然而,此类装置并不保证准确定量给料且尤其对于使用者填充起来系不友好的。
4.因此,需要准确且容易使用的饮料分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人因此提议藉由使用包含两个容器之饮料分配装置来满足此需要,该两个容器中之一者可相对于另一者移动,各自包含饮料且配备有封闭控制构件,以便以允许在不混合的情况下顺次分配两种饮料之方式来控制饮料自第二容器之分配。
6.因此本发明之目标为一种饮料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主容器,该主容器包含:一底部及自该底部朝向一上表面延伸之一侧壁、一饮料收纳空腔,其形成于该主容器中,自该底部延伸且通向该上表面,该饮料收纳空腔之底部与在该主容器中循环之一信道连通,该信道提供该饮料收纳空腔之该底部与自该主容器之该上表面凸起之一流体抽吸喷嘴之间的一连通,以使得一使用者能够经由该抽吸喷嘴抽吸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中所容纳之流体;一次容器,其适于可在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内移动,该次容器包含:一饮料收纳空腔,其通向该次容器之一上表面、至少一个孔,其形成于该次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之底部中;该饮料分配装置包含在该次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之内部与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之内部及该主容器之该通道之间的连通提供构件,该等连通提供构件经组态以使得当该次容器在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中时,在该次容器之一上部位置与该次容器之一敞开位置之间,形成于该次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之该底部中的该至少一个孔被堵塞,且在该次容器之该敞开位置与一下部位置之间,该至少一个孔未被堵塞,在该下部位置中,该次容器触摸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之该底部。
7.该装置允许在不混合的情况下顺次分配两种饮料。
8.因此,该敞开位置为该次容器之该至少一个孔自其不再被堵塞的位置,从而实现该次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与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之间的连通以便通过该抽吸喷嘴抽吸该次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中所容纳之饮料。
9.该上部位置较佳为该次容器之该上表面与该主容器之该上表面齐平的位置。然而,亦有可能设想在该敞开位置上方之上部位置,而该两个上表面未必匹配。
10.根据一项实施方式,该次容器包含一单一孔且该次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之该底
部朝向该孔倾斜,所述连通提供构件包含经组态以被收纳于该次容器中之一球,该球经设定大小以堵塞该次容器之该孔,且所述连通提供构件亦包含凸起至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中直至该敞开位置之一杆,该杆经设定大小使得当该次容器在该敞开位置与该下部位置之间时,该杆延伸至该孔中而不会堵塞该孔且推动该球,从而防止该球堵塞该次容器之该孔且因此实现该次容器与该主容器之间的连通。
11.该底部较佳朝向该孔漏斗倾斜,从而使得该球能够掉落以便堵塞该孔。
12.该球较佳具有足够密度以使得该球掉落至该孔之底部,不管该次容器中之饮料如何。
13.因此,当液体自该主容器被抽吸且该次容器下降至该主容器中时,该杆使得自该次容器到达该敞开位置之时起该球就能够自该孔移开。
14.本发明在次容器中之孔之数目方面不受限制,主容器必须含有等效数目个杆,且次容器必须插入至主容器中使得次容器中之孔在其下降时与杆对准。
15.根据一项实施方式,一密封件在该次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之该底部的高度处被收纳于设置于该孔高度处的一凹槽中。
16.根据一项实施方式,所述连通提供构件包含至少一个杆,该至少一个杆连接至该主容器且与该至少一个孔对应地凸起至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中,且该至少一个杆经设定大小使得在该上部位置与该敞开位置之间,该至少一个杆延伸至该次容器之该孔中且完全堵塞该次容器之该对应至少一个孔;且在该敞开位置与该下部位置之间,该至少一个杆部分堵塞该次容器之该对应至少一个孔,从而实现该次容器与该主容器之间的该连通。
17.根据一项实施方式,该至少一个杆包含一台阶,使得当该次容器在该敞开位置与该下部位置之间时,该台阶部分地在该次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中,因此实现该次容器与该主容器之间的该连通。
18.根据一项实施方式,所述连通提供构件包含该次容器之一单一杆及一对应单一孔。
19.根据一项实施方式,该杆相对于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居中且延伸至该通道中。此使得使用者容易将该次容器置放至该主容器中。
20.根据一项实施方式,该饮料收纳空腔之该底部朝向该孔倾斜,尤其是漏斗倾斜。
21.此促进饮料之流动,且藉由重力迫使该球堵塞通孔。
22.根据一项实施方式,该主容器及该次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系圆柱形的、具有相同母线,该次容器适于在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内滑动。
23.根据一项实施方式,该容器由塑料材料制成。
24.该主容器可由两个部分形成,即,包含该饮料分配装置之该底部的一下部部分,及包含该主容器之该饮料收纳空腔之该底部的一上部部分,该两个部分在该装置之置放于其底部上之位置中在一水平面中以一密封方式接合,该下部部分包含该通道之至少一部分。特定言之,该下部部分可承载所述连通提供构件之该杆。
25.根据本发明之一个特定特征,该抽吸喷嘴系吸管状的。
26.根据本发明之一个特定特征,该主容器及该次容器中之至少一者包含填充标记物。
27.因此,使用者有可能充分地填充主容器及次容器,使得其一方面恰当地起作用,且
另一方面根据所消耗液体之类型满足规定剂量。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之主题,下文参考随附图式描述若干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系指示性及非限制性的。在此等图式中:
29.图1为根据本发明之饮料分配装置的立体及分解图;
30.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之饮料分配装置在第一步骤处的横截面视图;
31.图3为图2之饮料分配装置在第二步骤处的横截面视图;
32.图4为图2之饮料分配装置在第三步骤处的横截面视图;
33.图5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之饮料分配装置在第一步骤处的横截面视图;
34.图6为图5之饮料分配装置在第二步骤处的横截面视图;
35.图7为对应于图3之横截面图,其说明根据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之饮料分配装置之主容器的变体实施方式;
36.图8为展示根据此变体制得之此类主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参看图1,可看到展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分配装置1。饮料分配装置1包含主容器2、次容器3、连通提供构件4及流体抽吸喷嘴5。
38.主容器2包含底部6、侧壁7及上表面8。如图2至图4中可看到,主容器2系中空的以便在其中具有通道9。
39.主容器2进一步包含饮料收纳空腔10。饮料收纳空腔10自上表面8朝向底部6延伸。饮料收纳空腔10因此包含在上表面8之平面中的上部开口11、壁12及底部13,如更好地在图2至图4中可看到。孔14亦存在于底部13之高度处,且经组态用于实现饮料收纳空腔10与通道9之间的连通。
40.在图1中,可看到主容器2之形状为实质上圆柱形。然而,应注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之情况下考虑任何几何形状。另外,主容器2可具有人体工学特征及/或配备有抓握构件,尤其是形成于主容器2之侧壁7上的一或多个把手。
41.主容器2经组态以将第一液体l1保持于饮料收纳空腔10中及通道9中。
42.在图1中,可看到,流体抽吸喷嘴5配置于主容器2之上表面8的高度处。亦如在图2至图4中可看到,流体抽吸喷嘴5包含中空圆柱15,其在两端16、17处敞开且自主容器2之上表面8延伸。中空圆柱15经由其末端16中之一者与通道9连通。第二自由端17意欲插入至饮料分配装置1之用户的口中。出于此目的,第二末端17具有斜面18。
43.流体抽吸喷嘴5经组态以抽吸主容器2中所发现之任何液体。归因于存在于饮料收纳空腔10之底部13之高度处的孔14,存在于通道9中之液体l1之部分将在存在于饮料收纳空腔10中之前被抽吸。
44.如在图1至图4中可看到,流体抽吸喷嘴5较佳地为吸管类型。然而,应注意,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知识者将能够设想任何其他流体抽吸喷嘴结构,只要其经组态以使得存在于主容器2中之液体能够自通道9获取即可。
45.次容器3包含下表面19、壁20及上表面21。次容器3进一步包含饮料收纳空腔22。饮
料收纳空腔22自上表面21朝向下表面19延伸。饮料收纳空腔22因此包含在上表面21之平面中的上部开口23、壁24及底部25,如更好地在图2至图4中可看到。孔26亦存在于底部25之高度处,且经组态用于实现饮料收纳空腔22与外部之间的连通。
46.次容器3经组态以在饮料收纳空腔22中接收并容纳第二液体l2。
47.主容器2及次容器3经组态及设定大小使得主容器2适于在其饮料收纳空腔10中收纳次容器3,且对应地经组态以使得次容器3可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内移动。另外,次容器3及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经设定大小使得在次容器3被收纳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的状态下,次容器3之壁20及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之壁12提供密封使得防止存在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的液体l1在其之间进入。因此,次容器3可在其壁20之高度处以密封方式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移动。有利地,如图1中所展示,次容器3及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为圆柱形且具有相同母线,其中次容器3之外径实质上小于饮料收纳空腔10之内径。
48.在次容器3被收纳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的状态下,孔26实现一方面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与另一方面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及通道9之间的连通。
49.另外,次容器3之孔26及主容器2之孔14经配置及设定大小,其方式为使得在次容器3被收纳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的状态下,其彼此相对。且在次容器3搁置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之底部13上的状态下,次容器3之孔26与主容器2之孔14连通。举例而言且如图2至图4中所展示,次容器3之孔26及主容器2之孔14居中且具有相同直径。
50.次容器3藉由此几何形状及此材料制成,使得其经组态以浮动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所容纳之液体l1上。次容器3可由塑料材料制成,诸如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氯乙烯或聚酰胺。有利地,次容器3由密度小于1之材料制成(在4℃下之水被视为参考本体)。
51.连通提供构件4经组态以实现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之内部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之内部及主容器2之通道9之间的连通。
52.根据图1至图4中所展示之第一实施方式,连通提供构件4包含球27。球27经组态及设定大小使得当被收纳于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中时,其堵塞孔26且从而防止饮料收纳空腔22与外部之间的连通。如在图2至图4中更好地可看到,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之底部25自壁24朝向孔26漏斗倾斜以便迫使球27藉由重力堵塞孔26。此外,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之底部25倾斜的事实使得能够朝向孔26导引第二液体流入其中。有利地,孔26为圆柱形。在此状况下,球27具有大于孔26之直径。较佳地,该球系由密度大于水之密度的材料制成,诸如不锈钢。
53.另外,有利地且如图2至图4中所展示,密封件28收纳于设置于孔26之周边区域30的高度处的凹槽29中,该密封件位于饮料收纳空腔22之底部25的高度处。因此,保证封闭件之密封。
54.根据图1至图4中所展示之第一实施方式的连通提供构件4亦包含杆31。杆31经配置成使得第一末端32在主容器2之下表面6之高度处,且杆31包含沿着主容器2之圆柱形饮料收纳空腔10之母线的方向朝向主容器2之上表面8延伸的自由端33。如图2至图4中可看到,杆31相对于饮料收纳空腔10之底部13中之孔14居中配置,经设定大小以延伸通过通道9,通过饮料收纳空腔10之底部13中的孔14而不堵塞其,且经设定大小以使得其自由端33在
饮料收纳空腔10内超出饮料收纳空腔10之底部13中的通孔14。
55.由于在次容器3被收纳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的状态下,主容器2之孔14及次容器3之孔26面向彼此,杆31之自由端33在此状态下亦面向次容器3之孔26。
56.杆31经设定大小以使得当次容器3搁置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之底部13上时,其穿过次容器3之孔26而不封闭其,且其自由端33在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中超出次容器3之孔26,如图4中所示。
57.在图3中亦可看到,对于次容器3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之底部13附近的位置,杆31亦经设定大小使得其自由端33在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中超出次容器3之孔26。
58.通常,根据本发明之饮料分配装置1之连通提供构件4经组态以使得在次容器3被收纳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的状态下,其防止/允许一方面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与另一方面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及通道9之间的连通,亦即,其防止/允许第二液体l2自次容器3朝向主容器2分配。
59.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连通提供构件4之球27及杆31经组态以相互作用以便实现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及通道9之间的连通,如下文所解释。
60.因此,如图3中可看到,当次容器3距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之底部13一定距离使得杆31之自由端33在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中,超出次容器3之孔26时,球27由杆31之自由端33推动。次容器3在主容器2中之此位置对应于所谓的敞开位置。杆31延伸至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中超出次容器3之孔26的事实防止球27堵塞次容器3之孔26。此具有以下效应:直至次容器3搁置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之底部13上之位置,实现了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之间的连通,因此允许自次容器3朝向主容器2分配第二液体l2。
61.归因于连通提供构件4,根据本发明之饮料分配装置1包含第一液体之分配范围及第二液体之分配范围。
62.第一液体之分配范围被定义为次容器3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在次容器3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之上部位置(其中次容器3之上表面21与主容器2之上表面8齐平)与次容器3之敞开位置(其中在球27与杆31之自由端33之间具有接触)之间的移动范围。在此范围内,次容器3之孔26系由球27堵塞。仅主容器2中(通道9中及完全或部分地在饮料收纳空腔10中,或仅通道9中)所容纳之第一液体l1可由使用者经由流体抽吸喷嘴5抽吸。
63.第二液体之分配范围被定义为次容器3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在低于敞开位置之位置(其中杆31之自由端33推动球27且球27不再堵塞次容器3之孔26)与次容器3之下部位置(其中次容器3搁置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之底部13上)之间的移动范围。在此范围内,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连通抑或与主容器2之通道9连通。第二液体l2可因此在第一液体l1之后由使用者抽吸。应注意,敞开位置可对应于下部位置。
64.参看图5至图6,可看到展示了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分配装置101。该饮料分配装置101类似于上文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之饮料分配装置1。该饮料分配装置之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饮料分配装置之组件相同或类似且参看图5至图6所描述的组件将具有增加了100之相同组件符号,且此处将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
65.如前所述,饮料分配装置101包含主容器102、次容器103、连通提供构件104及抽吸喷嘴105。
66.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连通提供构件104包含杆34。杆34经配置成使得第一末端35在主容器102之下表面106之高度处,且杆34包含朝向主容器102之上表面108延伸的自由端36。如图5至图6中可看到,杆34较佳地居中配置。杆34经设定大小使得其自由端36系在饮料收纳空腔110内。
67.如图5至图6中可看到,杆34侧向地且与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之底部38中的孔37邻近地配置。
68.杆34包含下部部分39及上部部分40。杆34经设定大小使得自台阶41,下部部分39之厚度小于上部部分40之厚度。事实上,在图5至图6中,可看到,杆34在下部部分39与上部部分40之间的界面之高度处具有直角台阶41。台阶41位于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中且与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之底部38中的孔37相对。
69.应注意,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知识者应知晓设想杆34之上部部分40与下部部分39之间的其他几何形状,诸如线性或弯曲厚度减小,其限制条件为:具有减小厚度之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内且与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之底部38中的孔37相对。
70.杆34及次容器103经组态及设定大小使得在次容器103被收纳于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中的状态下,杆34被收纳于次容器103之孔126中。另外,杆34遍及其整个上部部分40以密封方式堵塞次容器103之孔126,同时允许次容器103沿着杆34以密封方式滑动。
71.在图6中可看到,杆34经设定大小使得当次容器103搁置在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之底部113上时,其穿过次容器103之孔126,其中其上部部分40在次容器103之饮料收纳空腔122中超出次容器103之孔126,且其中其下部部分39,且因此台阶41,部分在次容器103之孔126中。因此,归因于下部部分39部分在次容器103之孔126内,该孔未被堵塞,从而实现次容器103之饮料收纳空腔122与主容器102之通道109之间的连通。第二液体l2可因此在第一液体l1之后由使用者抽吸。
72.另外,杆34经设定大小使得对于在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之底部113附近的次容器103,台阶41亦在次容器103之饮料收纳空腔122中。
73.换言之,只要杆之上部部分40占据次容器103之全部孔126,杆34之上部部分40就堵塞次容器103之孔126,从而防止次容器103之饮料收纳空腔122与主容器102之通道109之间的连通且从而防止第二液体l2由使用者抽吸。仅主容器102中(通道109中及饮料收纳空腔110中,或仅通道109中)所容纳之第一液体l1可由使用者经由抽吸喷嘴105抽吸。此系关于第一液体之分配范围。
74.且,一旦杆34之上部部分40完全超出次容器103之孔126,亦即,台阶41超出次容器103之孔126,杆34之上部部分40就不再堵塞次容器103之孔126,且下部部分39实现次容器103之饮料收纳空腔122与主容器102之通道109之间的连通,且因此允许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1之后由使用者抽吸。此系关于第二液体之分配范围。
75.将在下文参考图2至图4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之饮料分配装置1的操作。
76.最初,使用者经由上部开口11将例如水之第一液体l1倒入主容器2中。液体l1接着流入饮料收纳空腔10中且接着通过孔14流入通道9中。
77.其次,使用者将球27置放于次容器3中。归因于饮料收纳空腔22之漏斗形底部25的倾斜,球堵塞饮料收纳空腔22之底部25中的孔26。通过上部开口23将类型不同于第一液体l1之第二液体l2,诸如加糖饮料倒入次容器3中。当球27堵塞底部25中之孔26时,液体l2保持在次容器3中。
78.使用者接着经由上部开口11将次容器3置放至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应理解,在倒入第二液体l2之前,可将其中具有球27的次容器3预先置放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归因于球27堵塞孔26,第二液体l2并不与第一液体l1混合。
79.归因于次容器3之几何形状及密度,其浮动于第一液体l1之表面上,如图2中可看到。较佳的是不用第一液体l1完全填充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以便在上部开口11之高度处留下足以稳定地插入次容器3之自由体积。同样地,第一液体l1将经充分填充使得次容器3在第一液体之分配范围内,亦即,次容器3在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的位置中使得杆31之自由端33不与球27接触。
80.有利地,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可包含填充标记物。
81.当使用者在抽吸喷嘴5上抽吸时,产生真空且因此第一液体l1经抽吸,首先第一液体l1存在于主容器2之通道9中,且接着第一液体l1存在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中的液体l1之液位降低,且从而次容器3随之降低。自次容器3之起始位置且直至杆31之自由端33接触球27,亦即,只要次容器3在第一液体l1之分配范围内,使用者就仅消耗第一液体l1。
82.一旦足够第一液体l1经抽吸以使次容器3降低,诸如次容器进入第二液体之分配范围中,则针对低于敞开位置之位置或球27接触杆31之自由端33的位置,杆31之自由端33将球27推至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中。由于次容器3之饮料收纳空腔22与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连通,因此第一液体l1之抽吸导致此后抽吸第二液体l2,直至其完全被消耗为止,如图3及图4中可看到。
83.将在下文参考图5至图6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之饮料分配装置101的操作。
84.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之饮料分配装置101的操作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之饮料分配装置1的操作。
85.将第一液体l1倒入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中。
86.接着,用户将次容器103配置于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中,如图5中可看到。如前所述,较佳的是不用第一液体l1完全填充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以便在上部开口111之高度处留下足以稳定地插入次容器103之自由体积。类似地,第一液体l1将经充分填充使得次容器103在第一液体之分配范围内,亦即,次容器103在上部位置中,亦即,杆34之上部部分40占据次容器103之整个孔126的位置。有利地,主容器102之饮料收纳空腔110可包含填充标记物。
87.第一液体l1之抽吸导致使次容器103降低。自次容器103之起始位置且只要杆34之上部部分40占据次容器103之整个孔126,亦即只要次容器103在第一液体l1之分配范围内且直至敞开位置,用户就仅消耗第一液体l1。
88.一旦足够数量之第一液体l1经抽吸以使次容器103降低使得其进入第二液体之分配范围内,亦即,对于次容器103之低于敞开位置的位置,亦即,杆34之上部部分40完全超出次容器103之孔126的位置,其中台阶41超出次容器103之孔126,第一液体l1之抽吸导致此
后第二液体l2之抽吸,如图6中可看到。
89.因此,藉由根据本发明之饮料分配装置1;101,遍及消耗程序直至敞开位置,第一液体l1及第二液体l2并不混合。
90.另外,饮料分配装置1;101对于等量之液体,允许消耗较少的有害健康的产品。实际上,在加糖饮料之状况下,归功于回嗅现象,按顺序饮用一定量的水且接着饮用较少量的加糖饮料,以加糖饮料结束会导致使用者感觉到与使用者在已消耗相同数量之加糖饮料之后所感觉到的等效的满足感。
91.应注意,主容器2;102及次容器3;103可经组态成使得次容器3;103之壁20;120及主容器2之饮料收纳空腔10;110之壁12;112彼此隔开,只要其允许杆31、34系统性地插入至次容器3;103之孔26;126中即可。
92.应注意,饮料分配装置可包含多于一个杆,次容器接着包含等效数目个孔,此等孔系以对应方式配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之状况下,可出于此目的将底部分割为彼此分割的隔室,所述隔室各自具有朝向孔呈漏斗状倾斜之底部且其中收纳有球。
93.亦可设想用于将次容器导引于主容器之饮料收纳空腔中之构件,例如属于肋状物/凹槽或极简单类型,以便将次容器之每一孔系统地导引朝向对应杆。
94.另外,匹配构件之杆不必居中,只要相对应地配置次容器之孔即可。
95.亦应注意,实施方式系藉助于说明来展示,且连通提供构件之杆并非限制性的。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知识者将能够设想其他构件,只要其通向主容器之饮料收纳空腔且经组态以实现次容器与主容器之间的连通即可。
96.有利地,次容器3;103之饮料收纳空腔22;122可包含填充标记物。
97.有利地,饮料分配装置1;101由塑料制成。
98.应理解,刚刚所描述之实施方式已藉助于指示给出且不为限制性的,且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之范围的情况下添加至其中。
99.为了生产方便,主容器2可以两个部分制成,如图7及图8中可看到,即:
100.‑
下部部分2',其包含底部6以及通道9之水平部分;及
101.‑
上部部分2”,其包含底部13,
102.该两个部分藉由在水平面p中拧紧而以密封方式接合(参见图7)。
103.如在图8中可看到,部分2'在其与底部6相对之上表面上,包含用于形成通道9之水平部分之长椭圆形凹入部分50,该长椭圆形凹入部分之内侧壁包含台阶51,在该台阶上方意欲置放有密封件52。
104.杆31(其作用已在上文指示)自凹入部分50之底部竖起。
105.在所展示之实施例中,部分2'在其边缘附近均匀地分布之四个位置中穿孔以供螺钉53通过,所述螺钉竖直地穿过其中以用于将该部分2'固定至部分2”,该部分2”具有用于在其下壁中收纳螺钉53之孔。
106.为了组装,部分2'及2”在平面p中一个在另一个之顶部上来施加,且经由底部6引入螺钉53且将其置放于适当位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